[摘要]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推行“雙創”教育是目前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提高辦學質量的必然要求,這對轉設期的獨立學院來說是更加嚴峻的雙重挑戰。本文以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獨立學院“雙創”教育的現狀和轉設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廣泛調研,分析出了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轉設期;“雙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識別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2.055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了轉設的四條路徑即轉為公辦、民辦、合并或終止辦學[1]。截至2021年11月,全國仍有164所還未轉設成功。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推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不僅可以積極有效的提高就業率,還可以增強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1]。因此,積極響應“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的“雙創”教育非常重要。
一、當前獨立學院“雙創”教育的現狀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843份,同時對教師和學生代表進行了深入訪談。對收集到的數據和文本整理分析后,總結出轉設背景下獨立學院“雙創”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對“雙創”興趣高漲但參與度很低
從對創新創業興趣的角度看,有42.7%的學生對創新創業很感興趣,87.78%的學生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39.39%的學生表示未來有創業的打算,54.21%的學生不排除未來創業的可能性,但卻有高達70.94%的學生表示在大學四年中從未參加過任何一次創新創業大賽相關的活動。從歷年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結果來看,最終就業去向是自主創業的比例不到5%。鮮明的數據對比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很難轉化為真正的實踐參與。
(二)學生對學校開展的“雙創”教育活動期待高但滿意度低
從對學校開展“雙創”教育活動的期待角度,74.26%的學生認為在大學中開展“雙創”教育很有必要并且渴望能得到系統的訓練和專業的指導。但從學生對學校開展“雙創”教育的滿意度來看,75.23%的學生認為雙創老師上課的方式和手段無法提高學生真正創新創業的素質和能力。另外,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學校存在相關校園活動開展不多、沒有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競賽選拔性過強,無法參與其中。所以,從目前來看,獨立學院的學生對于學校“雙創”教育的滿意度偏低。
二、轉設背景下獨立學院“雙創”教育的困境和原因分析
(一)轉設期忽視了“雙創”教育的頂層設計
2020年5月起,各個省市地區的獨立院校在國家“能轉則轉、能轉快轉”的要求下加快了轉設的步伐,但是在真正的轉設過程中卻遇到了學校本身辦學條件差[2]、政策執行慢[3]、多方利益糾纏[4]等問題,所以重心不得不轉移,因此忽視了對獨立學院“雙創”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另外,通過對教師、學生代表的訪談,我們得知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沒有專門的“雙創”中心,“雙創”工作主要由團委、就業辦、學生處等部門的行政教師兼職負責。
(二)轉設期師資力量薄弱、穩定性差、對“雙創”教育投入力度低
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大部分依靠母體學校,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占比在轉設標準邊緣徘徊[5]。在轉設期,不少教師因為擔心未來的待遇不升反降、辦學地址遷移太遠、未來發展不確定等問題而選擇了離職;以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為例,母體院校兼任的教師比例高達68.3%,本身聘用的教師多是剛從學校畢業、缺乏實踐經驗。另外,獨立學院的轉設也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集體焦慮[6],不少教師因為擔心職業的穩定性,只是把獨立學院當作職業生涯的跳板,不會有很大投入;而學生也因為對未來前途的擔憂,極大降低了參加“雙創”活動的熱情。
(三)“雙創”教育課程體系設計落后,理論與實踐脫節
目前獨立學院的“雙創”教育在課程開設類型上,多為大型開辦的公共基礎課和選修課,學分偏低、學生逃課的情況較為嚴重;在課程內容上,教材老舊、理論和實踐脫節,多是關于實體創業的具體方法和路徑,而對當下風靡全球的“互聯網+”和“自媒體創業”概念鮮有涉及;在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仍停留在理論課,缺乏實踐課,開設的講座次數也偏少;在課程的考核方法上也比較單一,低年級段和高年級段的學生都是提交自主創業計劃書,出現不少抄襲、一稿套用等現象。
(四)獨立學院資源少,對“雙創”教育的支撐力度不夠
在對學生雙創教育調查的結果中顯示,77.7%的學生認為資金短缺是阻礙他們進行創業的最大因素,而獨立學院相比于公辦院校,因其辦學的特殊性,本身的資源就較少,可用于“雙創”教育的經費則更少。另外,71.77%的學生認為學校在“雙創”教育中存在的最大不足是沒有真正的創業實訓和項目孵化基地,這導致很多創新創業競賽項目只停留在策劃書上,很難轉化為真正的實踐。
三、解決轉設期獨立學院“雙創”教育困境的對策
(一)把“雙創”教育理念融入到獨立學院轉型的頂層設計
隨著轉設進度的推進,獨立學院遲早要脫離母體院校的庇護,所以在這個時候要設計一套更適用于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把提高學生創新創業需求的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融入到大學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去。為了讓學校從事“雙創”教育的工作者有一套完整的運行體系,建議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中心,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讓專任教師能參與到“雙創”教育的工作當中來。
(二)加強轉設期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提高“雙創”教師的質量
獨立學院要不斷完善教師的薪酬激勵制度,把“雙創”教育的參與度納入到教師的考核體系中,并在此基礎上對表現出色的教師給予名譽和獎金的激勵。另外,在福利待遇方面,大部分的獨立學院轉設后要搬離原來的校區,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增加了大部分教師進校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難度,所以要合理增加對教師交通和住宿的補貼。
增加對“雙創”教育專任教師的引進,要求教師擁有在企業從業的經驗或參與創新創業的經歷,組建“雙創”教師教研團隊,增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經驗分享。除此之外,把“雙創”教育的教學評價和指導成果納入專任教師的考核當中,從而提高教師的投入度;也可以聘請校外從事創新創業成功的校友和企業家,進校進行經驗的分享,加強學生對現實創業環境的了解。
(三)構建更加完善的“雙創”教育課程培育體系
在課堂開設類型上,在公共基礎課和選修課的基礎上,提高“雙創”課程的學分,激發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可以把參加“雙創”競賽納入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考察當中,解決大部分學生因為競賽選拔難度大而望而卻步的現象。
在課堂內容設置上,教師要摒棄老舊教材,不僅要扎根理論、充分向學生講授實體創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緊跟時代的變化、追加“互聯網+”和“自媒體創業”等相關的前沿信息,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逐步實現課程體系的模塊化。對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在課堂內容中補充“雙創”競賽相關的內容,對有意愿的同學提供指導;對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則應更加注重創新創業相關實踐經驗的分享和技能的傳授。
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改變教師單方面輸出的模式,在課堂中增加案例討論。創建專屬于本校的創新創業案例庫,整合歷年學生獲獎的競賽項目和真正自我創業成功的項目進行開源式分享,讓課堂更貼近學生的需求。
在考核方法上,不同的年級要有不同的標準和方式,低年級的以參加競賽,撰寫策劃書為主;高年級的同學則以考察具體的實踐經歷為主。
(四)加強產教融合,打造“雙創”教育的眾創空間
最大程度發揮獨立院校本身的優勢和特色,進行資源整合,尤其是推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讓學生通過實訓增加實踐經驗。雖然無法創建大規模的創業實訓基地,但可以在轉設期加強與母體院校、當地政企的合作,打造屬于自己的眾創空間,教師可以來自校內、也可以是校外聘請的專家,為優秀的“雙創”種子項目提供辦公地點、人才培訓、登記注冊指導、拓寬融資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持,孵化成功的項目可以整理進學校的案例數據庫應用于課堂的教學,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和自媒體向外推廣以獲取外界資源的支持。
四、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立學院的學生不僅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還要面對學校轉設帶來的集體性焦慮,而“雙創”教育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緩和的可能性。通過對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的調查,我們發現在轉設背景下,獨立學院面臨工作重點轉移、“雙創”教育課程培育體系不完善、師資穩定性和質量均差、資源匱乏等問題,基于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給出了解決策略,希望能給正在轉設中的其他獨立學院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獨立學院轉設有關問題的說明[EB/OL].(2021-6-6).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21/202106/t20210607_536085.html
[2]楊新春,張萬紅,張立鵬.獨立學院轉設的動因、困境及對策再探析——以江蘇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21(4):20-27.
[3]吳晉,彭華安.獨立學院轉設執行的政策困境及其出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36):3-5.
[4]原珂.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獨立學院轉設策略探究[J].理論探索,2018(5):85-94.
[5]李剛,謝靜嫻.轉設背景下獨立學院發展現狀——以江蘇省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2(44):93-95.
[6]郭建鵬,江艷,賈文軍.轉設背景下獨立學院學生的集體性焦慮研究[J].高等教育評論,2023,11(1):22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