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美學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而小學教育中音樂作為美育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學習音樂不只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雖然音樂課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并且將美育列為國家教育方針中,但是鄉鎮音樂美育的發展仍然滯后。本文將從目前鄉鎮音樂美育的現狀出發,分析鄉鎮小學素質教育落后的原因,探究鄉鎮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音樂;美育;調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2.039
引言
在江西省的鄉鎮小學,甚至全國鄉鎮小學都存在著學生音樂素養較弱,師資力量不足的現狀和問題,在鄉鎮小學音樂美育的發展為何會表現出如此嚴重的滯后性呢?最主要是學生自身對音樂的興趣不足,各方領導、老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家長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下所影響的觀念的滯后性,鄉鎮地區交通、經濟水平較為落后等方面的影響,這導致美育很難在鄉鎮小學的教育中完全的施展開來。為此提高鄉鎮小學美育水平,提高學生整體音樂素質,最重要的是轉變農村教育觀念,加大對鄉鎮音樂教育的宣傳力度,使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是提高教師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且定期與城市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學習,使老師及各方領導對音樂教育的重視深入人心,這樣才能使鄉鎮音樂美育有一個嶄新的未來。
一、調研回顧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音樂家,而且普及音樂對教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們對于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取決于音樂表象的積累和對音樂藝術形象的情感體驗,對音樂的感知則是前提。聽、唱、演奏等音樂實踐活動對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的基礎教育在感知的基礎上,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著手,啟發和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作為鄉鎮地區,在地理條件等方面存在先天的滯后性,所以在鄉鎮地區普及音樂教育是我們教育改革歷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二、調研發現
(一)鄉鎮音樂美育的現狀調查發現
當前,我國鄉鎮地區的音樂美育較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相當嚴重的滯后性,這導致了鄉村學校音樂氛圍不足,學生音樂素養差。例如,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詹圩鎮詹圩小學師資力量不足,學生、家長、老師、領導從根本上對音樂美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了該地區學生的音樂素養整體偏低,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完善了相關政策但是到達鄉鎮地區僅存在于表面形式上,雖然音樂課按照相關規定在課程表上占到了一周兩節,但仍經常會被語文數學課所替代,這里的學生及家長普遍認為學好語文數學課就可以了,學習音樂會占用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成績。筆者通過社會實踐及查閱資料發現江西省鄉鎮音樂美育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整體音樂素養偏低
首先,我們常說的音樂素養分為感知、節奏、協調、律動、控制五個方面,就江西省鄉鎮地區中小學學生而言,學生整體上對音樂的整體感知能力較弱,僅有個別學生在聆聽后能把握音樂整體情感。在節奏上,由于鄉鎮地區音樂教學通常是以跟唱的方式教學,但是并不準確的深究每一個節奏型在當前速度下的時值,這導致了學生節奏不準確,尤其是在切分音、附點音符上很難把握。在音樂的協調與律動兩個方面,部分學生還是無法做到肢體與音樂律動的真正結合,究其原因還是節奏感較差。在音樂的控制方面,鄉鎮地區學生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音樂學習導致學生的音樂控制力較弱,表現在學生在進行歌唱時沒有發聲方法,甚至小聲歌唱都難以做到,僅能用力的嘶吼出大概的音樂。在鄉鎮小學大多學生識譜能力較弱,據調查數據得知,僅有13%的學生具有初步的識譜能力,即使是有初步識譜能力的學生也僅能簡單的認識簡譜,無一人認識五線譜,即使是在個別識譜的學生中,也無法保證歌唱時的音準以及速度、節奏與力度的準確。筆者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發現,至少還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從未見過西洋樂器,即使有些學生見過,也不知道他的名字。[1]
2.師資力量不足
據筆者通過支教實習得知,江西省鄉鎮地區中小學的規模一般都不大,基本上全校音樂課的教學都要依靠每年來支教的大學生,即使是這樣,全校也只有部分年級的班級有音樂課上。雖然這樣基本可以做到學校一部分學生有音樂課上,但是由于支教大學雖然有較為專業的知識支撐,但由于其缺乏教學經驗,故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許多問題,并且支教時間一般較短,每學期進行支教學生的更換,無法對學生進行長期穩定的教學,所以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審美,無法真正達到美育的目的。所以這時學校的音樂教學條件雖然較過去相比有很大的提升,音樂教具已經相對比較完善,并開設了與音樂相關的少年宮興趣班,可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這些設施仍然沒有辦法充分的利用起來。
(二)鄉鎮小學音樂素質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學生未形成對音樂本身的興趣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全校喜歡音樂課的學生占比高達95%,這是一個令人可喜的消息,至少說明學生的學習動力是有的,但是深究其為什么喜歡音樂課原因則是五花八門,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音樂課沒有課業壓力,無需考試,老師不對其進行打罵。還有一部分是任課老師年輕,有活力,上音樂課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參與,會帶著同學們一起進行游戲。僅有不到30%的學生喜歡音樂課的原因是真正對音樂感興趣的,但即使是這不到30%的學生中,通過調查得知,有84%以上的學生僅對當下流行的歌曲感興趣,剩下11%左右的學生喜歡的歌曲類型也為動畫片中出現的兒歌,5%左右的學生喜歡爺爺奶奶平日里所聽的民歌,而喜歡器樂曲,美聲歌曲,合唱曲等沒有一位同學。雖然當今流行歌曲可被學生接觸到的途徑比較廣,且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歌詞更加新穎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旋律新潮簡單,而相比下較為專業的器樂曲,美聲歌曲,合唱曲,雖然本身確實難以被大眾接受,但沒有一名學生喜歡此類音樂這個數據還是比較觸目驚心的。通過筆者支教實習期間的日常教學得知,學生不喜歡此類音樂是因為從未接觸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美聲歌曲,器樂曲,而合唱則認為是字面意義上的大家一起唱歌而已。所以這些種種也是導致鄉鎮地區學生音樂素養較差的原因之一。[2]
2.學生家長及學校老師領導在根本上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特點得知,此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學發展階段特點中表現為自我意識,即看不見自己的缺點,不自覺的模仿行為,此時家庭及學校的影響對現階段的小學生是很重要的,但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鄉村地區信息本身的滯后性,鄉鎮地區的家長對音樂美育的重視程度很低,大部分家長認為音樂課是所謂的“副課”,甚至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學習音樂是耽誤時間,耽誤孩子學習的一種表現,筆者在支教實習期間曾義務對個別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進行課后簡單的器樂培訓,但是幾次課程之后均以家長不贊同而失敗,后來經調查得知,這幾名學生的家長認為學習器樂的演奏不僅沒有什么用,而且會耽誤孩子學習“主課”的時間。這也導致學生本身也認為音樂課不重要,只要簡單的遵守課堂紀律即可。
3.周邊缺少相關資源及周邊居民在認識水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鄉鎮地區經濟發展上較城市地區而言存在較大的滯后性,且人口密度較城市而言相對較低,包括音樂相關產業的各類產業相對欠缺,在江西省以撫州市東鄉區詹圩鎮為典型可以得知基本在江西鄉鎮地區琴行,音樂培訓機構等相關產業為0,這導致了學生及家長,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到與音樂相關的知識,且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多由家中老人撫養,從而無法認識到音樂美育對當代學生的重要性,而由于家長認識水平的局限性,無法認識到音樂美育的重要,也導致了鄉鎮地區極度缺少音樂相關產業,及其缺少音樂文化氛圍,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的趨勢,這些均導致了學生音樂素養低的問題及現狀。
(三)鄉鎮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對策研究
馬克思曾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近幾年隨著我國針對鄉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的不斷支持,鄉鎮經濟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經濟狀況仍有許多不足之處,而這些經濟狀況較城市有較為嚴重的滯后性導致了鄉鎮地區音樂教育水平十分遜色,所以加強我國鄉鎮地區經濟建設則是改善鄉鎮地區音樂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改變當前江西省鄉鎮地區音樂美育的現狀不僅要加強鄉鎮地區經濟建設還有許多方面,如轉變農村教育觀念,提高教師待遇等。
1.轉變農村教育觀念
教育理念是對教師教學行為起到主導作用的,在鄉鎮地區雖然大多學校沒有專職音樂教師,但學校其他教師及其校方領導轉變教育觀念是尤為重要的,如果教師及其校方領導作為教學的主導者都對音樂美育方面不重視那么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很難對其重視起來,所以轉變農村教育觀念首先要改變鄉鎮地區處在教育崗位中的職工對音樂的教育觀念。要充分的對其灌輸關于音樂美育重要性的教學理念,把音樂放到與語文、數學、英語這類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這樣才能逐步轉變校方的教育觀念。其次轉變學生及其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很重要,家庭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一場所,學生的種種觀念是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影響的,所以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尤為重要。[3]
2.提高鄉鎮地區教師待遇
隨著我國針對鄉鎮地區教師薪資待遇方面的政策的不斷支持,城鄉教師薪資待遇方面差異性并不是很大,據筆者調查得知,城市地區的教師工資發放類別為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等,而鄉鎮地區的工資發放甚至還多鄉鎮工作人員補貼這一項,一般為200元到400元,也就是說鄉鎮地區的教師薪資待遇甚至比城市地區的薪資待遇還要好一點,但是相比城市地區所享受到的各類便捷的生活條件及其優秀的成長空間來說這點薪資只能說是微不足道,沒有辦法吸引到更多的教師選擇來到鄉鎮地區工作,所以繼續提高鄉鎮地區教師的薪資待遇仍然是需要恪守不渝的執行下去。[4]
三、結語
綜上所述,鄉鎮地區雖然近年來音樂美育有較大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許多發展中的問題及面臨的困境,這需要廣大音樂工作者、學習者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作為一名音樂的學習者和未來的教育者,我們更要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更多的人認識音樂,了解音樂。我相信通過我們及社會的不斷努力,鄉鎮地區音樂美育將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孫訪玉.芻議安鄉縣下屬鄉鎮中、小學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6,36(6):129.
[2]房思釗.談鄉鎮中小學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1988(1):58-59.
[3]陳湘蕾,易德良.湘西南農村鄉鎮小學音樂教育師資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黃河之聲,2018(21):87.
[4]王淑萍.經濟發達地區鄉鎮初級中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6(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