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隨著文娛產業的快速發展,國產懸疑劇在影視行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人們對國產懸疑劇的理解存在局限,因此,文章對國產懸疑劇的發展淵源與流變創新進行探究,期望能夠對國產懸疑劇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推動影視行業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方法:文章擬采用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方法進行研究,對國產懸疑劇的緣起與創新進行分析。結果:研究表明,國產懸疑劇的流變與政策和時代發展息息相關,“互聯網+”時代,國產懸疑劇解決了播放平臺單一的問題,再度進入觀眾的視野,而政策的管制解決了近年來國產電視劇拖沓的問題,增強了受眾黏性。另外,文章從體量、內容、創新等角度,對比傳統懸疑劇與近年的懸疑網劇,發現與傳統國產懸疑劇相比,國產懸疑網劇在敘事題材、敘事結構及敘事視角方面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與創新,人物形象更加復雜飽滿,女性意識覺醒,畫面逐漸趨于電影化,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結論:國產懸疑劇的變化與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內容上,相較于傳統懸疑劇都有了突破與創新,但仍然有很多可改進之處。未來應繼續增加產量,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提高審美價值,實現國產懸疑劇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國產懸疑劇;發展;流變;敘事;人物形象;視聽語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9-0-04
0 引言
近年來,懸疑題材影視劇逐漸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一部優秀的懸疑劇不僅有精彩絕倫的故事、高超的演技、縝密的邏輯,還具有別出心裁的敘事結構。其或對人心人性進行探索,或揭露社會現實,能夠滿足受眾追求刺激的心理和獵奇心理。
隨著《開端》《重生之門》《誰是兇手》《隱秘的角落》等劇集的熱播,國產懸疑網劇引發了受眾的狂熱討論,騰訊、愛奇藝、優酷等網絡視頻播放平臺紛紛開展懸疑網劇的拍攝與制作。在2020年網絡劇綜合指數榜前50名中,懸疑類型劇有15部入榜,占比高達30%[1]。可見,國產懸疑網劇突破小眾圈層,獲得了廣泛關注。
1 國產懸疑劇的整體發展
懸疑劇是指故事情節懸疑、劇情離奇的電視劇,其故事引人入勝、一波三折,同時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推理性,是許多年輕受眾較為青睞的影視作品類型。
大陸的國產懸疑劇起源于20世紀后期。1986年,由孫偉、劉遠東執導的古裝懸疑題材電視劇《狄仁杰斷案傳奇》播出,該劇以案中案的形式呈現,案情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經過十幾年的發展,21世紀初期出現了一批受歡迎的國產懸疑劇,其中既有《局中局》《征服》《重案六組》《玉觀音》等現代懸疑劇,又有以古代人物為主角的《神探狄仁杰》《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古代懸疑劇。這一階段的懸疑劇以破案為主,通過各種偵查手段對案件進行調查,最終真相大白。這些懸疑劇或改編自真實案例,或以歷史案件為腳本,展現真實的案發現場和作案手段,渲染和展示犯罪過程的細節時有出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血腥、恐怖、暴力畫面。為了減少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于2004年4月發布了《關于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強對涉案劇的管理。此后,懸疑劇制作數量和播出數量明顯減少,懸疑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沉寂下來。
21世紀10年代,前述通知的效力有所降低,“互聯網+”時代到來,騰訊視頻等在線視頻媒體平臺正式上線運營,電視臺不再是播放懸疑劇的唯一平臺。隨后,國產懸疑劇紛紛放棄衛視平臺,轉而在網絡視頻平臺播出。2014年騰訊視頻的《暗黑者》、愛奇藝的《靈魂擺渡》以及2015年愛奇藝的《心理罪》等網絡劇集的熱播,使國產懸疑劇再度進入受眾的視野。之后幾年,國產懸疑網劇一改傳統“日播”的播出節奏,采用“周播”的播出模式。
2018年5月,愛奇藝借鑒各大省級衛視的劇場模式,推出互聯網劇場模式,打造“奇懸疑劇場”,開始了對劇場化模式的探索。“奇懸疑劇場”收錄了多部懸疑題材短劇集內容,通過對標美劇的優質內容和全新的劇場化運營模式,優化了用戶的觀看體驗。2020年,愛奇藝將“奇懸疑劇場”升級為“迷霧劇場”,并推出了《十日游戲》《沉默的真相》《非常目擊》《八角亭迷霧》等多部懸疑類型國產網劇,這些網劇均為12集短劇,篇幅短小、故事緊湊,獲得了受眾的一致好評。
2020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呼吁網絡劇拍攝不超過40集,鼓勵創作30集以內的優質短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網絡視聽平臺全年上線網絡劇230部,其中單部集數12集的劇共80部,占比35%[2]。相較于傳統懸疑劇動輒40+的集數規模,國產懸疑網劇10+的劇集規模解決了近年來國產電視劇拖沓“注水”的問題,緊湊的劇情節奏也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增強了受眾黏性。
愛奇藝“迷霧劇場”對劇場化運營模式的探索較為成功,許多長視頻網站紛紛效仿,隨后優酷視頻等網絡視頻平臺制作出許多短而精的國產懸疑網劇,為國產懸疑劇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 國產懸疑網劇打破傳統敘事枷鎖
與傳統國產懸疑劇相比,近年國產懸疑網劇在敘事題材、敘事結構及敘事視角方面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與創新。
2.1 敘事題材多元化
傳統的國產懸疑劇在20世紀90年代末曾達到一次制作高潮,這一時期的國產懸疑劇大多是在真實案件的基礎上進行拍攝創作。以白寶山案、張寶林案為原型的國產懸疑劇《中國刑偵一號案》《征服》在豆瓣上的評分分別為9.1分和9分;豆瓣9.2分的《12.1槍殺大案》不僅由真實案件改編而來,劇中的警察角色也由負責偵破“12·1”槍殺案的警察參演。
除了具有強烈的紀實風格外,這一時期的作品在劇情上更側重案件偵破過程的推進。例如,《中國刑偵一號案》第一集的兩分鐘內就出現了警察和白寶山雙方槍戰的情節,被視為經典IP的《重案六組》系列也保持著一集講述兩個案件的敘事節奏。
2014年,《靈魂擺渡》的熱播將懸疑題材再度推送到大眾面前。與傳統國產懸疑劇不同的是,《靈魂擺渡》沒有專注于“純懸疑”題材類型,而是融合了懸疑、愛情、靈異等多種元素,將溫情、搞笑、cp(指有戀愛關系的同人配對)、淚點、虐點全部融入其中,成為我國較早的精品懸疑網劇之一。此后的《河神》涉及民間祭祀、案情偵破等元素,《摩天大樓》則是以女性為主題的“她懸疑”網劇,《鎮魂》將耽美元素與玄幻元素融入懸疑,《十日游戲》主打“愛情+懸疑”的題材,《隱秘的角落》將家庭倫理問題與懸疑題材相結合,《司藤》實現了神話與懸疑的交織。這些國產懸疑網劇打破了以往題材的限制,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主張“懸疑+”的題材走向,將家暴、PUA、性侵等社會敏感話題通過懸疑網劇的形式呈現出來,潛移默化地向受眾傳播法律知識,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此外,最近幾年的國產懸疑網劇的題材來源并沒有拘泥于真實案例,而是通過IP改編來提高題材的創新度。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現泛指小說、音樂、動漫、游戲等方面的內容版權。近年來,IP改編盛行,許多熱播懸疑網劇都是以大熱IP為基礎二次創作而來。例如,懸疑網劇《法醫秦明》改編自《法醫秦明》系列作品,《民國大偵探》改編自英國作家阿加莎的《大偵探波洛》系列小說,《回廊亭》改編自東野圭吾的早期作品《回廊亭殺人事件》,《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創作的社會派推理三部曲之《壞小孩》等。
這些IP有良好的受眾基礎和完整的故事線,相比原創而言,能夠減少制作者宣傳與創作劇本的時間,在內容上能保證精巧的劇情構思和深刻的思想主題,大大降低了劇集的制作成本和風險,是我國影視行業重要的題材來源之一。
2.2 敘事結構復雜化
傳統國產懸疑劇多采用線性敘事的方式,從案件的發現到主角的推理再到偵破案件,按照事件發展的順序將案件偵破過程展示給受眾。如《重案六組》就選取線性敘事的方式,通過偵破各類案件,塑造了正義的警察形象。
如今,國產懸疑網劇更多以非線性敘事結構展開。非線性敘事劇集常常由多條線構成,在結構上有散點式、環扣式和復調式之分。目前,大多數國產懸疑網劇通常采用雙線或多線并行的敘事手法,這種敘事方式基本圍繞一條主線進行敘述,輔以一條或多條副線補充劇情,使情節撲朔迷離。國產古裝懸疑網劇《大宋少年志》選擇雙線并行的敘事結構,以劇中少年們的成長為主線,以解開身世之謎為支線。在案件的偵破過程中,七齋的六個少年為家國大義守望相助,在諜戰與陰謀的重重懸念下,展現了自身的成長與蛻變。《白夜追兇》采用了“1+N”的敘事結構,在第一集引出“2·13”案件制造懸念,刻意隱藏重要線索和任務,讓受眾隨著主角的視角發現線索,沉浸式尋找最后的真相。該劇在開頭首先設置了一個大懸念,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穿插多個小懸念,帶給受眾驚險刺激的觀劇體驗,再由絲絲入扣的精密推理,解開所有的懸念。《摩天大樓》則以倒敘和交叉敘事的手法交代了鐘美寶的死亡。非線性敘事用不斷交替變幻的線索豐富著懸疑劇的敘事節奏,激發了受眾的好奇心,從而避免受眾產生視聽疲勞。
2.3 敘事視角多樣化
從敘事學的角度來說,講述一個故事,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就是誰在講故事以及從哪個角度講故事,這是建構文本最基本的前提[3]。傳統國產懸疑劇大部分通過單一的內視角進行敘事,受眾將自身定位于劇中主角,掌握的線索由主角的認識決定。國產懸疑劇《玉觀音》從緝毒女警察的視角出發,演繹了一個普通單純的女孩從雜工成長為一名打入販毒集團內部的堅強戰士的故事。該劇通過對主人公命運起伏變化的描寫,展現了特定歷史條件下女性所特有的復雜而矛盾的內心世界。這種視角自然而然地帶有特殊的親切感和真實感,但是,由于單一視角的限制性,導致受眾在觀劇的過程中接收的信息有限,思考空間受到擠壓。
懸念是影視劇中故事懸而未決的情節,是受眾對故事劇情的疑問,受眾通過想象自行參與其中[4]。當前,傳統的敘事視角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因此,國產懸疑網劇打破了傳統的單一視角,用多視角甚至全知視角代替單一視角敘事。在多視角敘事下,懸疑劇中敘事角度是變化的,從各種人物的視角來反復表現某一事件。在全知視角中,受眾以“上帝”的姿態出現,掌握許多連劇中人物都不了解的信息,沒有任何限制,這能極大地滿足受眾的好奇心。《隱秘的角落》采用多視角敘事,一方面從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劇情上擺脫了傳統國產懸疑劇的思維框架。另一方面,從張東升的犯罪視角探究了善與惡、社會與人性。《無證之罪》從警察與兇手的雙視角出發,受眾不僅能觀察犯罪現場、掌握案件細節,還可以“親眼看到”犯罪過程,了解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看到復雜的人性、貪婪的欲望和無法調和的矛盾。
3 國產懸疑網劇的人物形象更加復雜飽滿
傳統國產懸疑劇人物設置單一,主角通常是警察等執法人員,伸張正義,維護法律尊嚴,常以合家歡結局結尾,弘揚邪不勝正的主旨。無論是《大宋提刑官》中的法醫鼻祖宋慈,還是《少年包青天》中的鐵面判官包拯,傳統國產懸疑劇中的主角大多是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的英雄形象。不難看出,傳統國產懸疑劇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現劇中主要正派人物,反派人物的設置通常較為刻板,人物形象扁平化,對女性角色的描寫比較匱乏,大多數一筆帶過,或以溫良恭儉讓的形象襯托劇中男性。
現今的國產懸疑網劇克服了傳統國產懸疑劇的種種弊端,更多關注平凡之人的形象刻畫。《無證之罪》作為一部典型的社會派推理作品,其戲劇沖突的核心并不在于罪案的實施和推理,而在于人物的動機和情感,在于整體的社會氛圍和時代背景。在人物設置上,該劇的群像塑造是一大亮點,通過對人物細節的渲染,展現出了人的多面性。無論是嚴良、駱聞,還是朱慧如、郭羽等,每一個角色都豐滿可信。《開端》雖然使用了時間循環的新穎框架,但底色仍是現實主義,通過勾勒象征正義的男女主和公交車上每個有故事的小人物形象,以及站在警察對立面、為女兒報仇的“司鍋姨”夫婦,使關于人性的共同價值貫穿始末。這些平凡的小人物有血有肉,削弱了傳統懸疑劇的“懸浮感”,既豐富了人物維度,同時又升華了劇集立意。
不同于傳統懸疑劇一正一反的人物設置,國產懸疑網劇中的正派人物沒有傳統印象中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一面,反派角色也未必窮兇極惡、無惡不作。例如,《重生之門》中主角之一的莊文杰,出身盜賊世家,本身就是黑暗的,但是他努力站在光的一面,處在正反兩方勢力的不斷拉扯中。莊文杰被警察審問時不卑不亢,面對復雜案件細心冷靜,因神秘的身世游走在黑白兩道之間,是個亦正亦邪的角色。《隱秘的角落》里所刻畫的“惡”并非單一的,而是群像的。創作者將對善、惡的二次定義嫁接至兩名被邊緣化的主角塑造中。朱朝陽作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成績優異、孝順懂事,但在學校里卻被同學視為“怪胎”,在同輩中顯得格格不入。成長于離異家庭的他,被父親的遺忘折磨,被母親的自私吞噬。另一個殺害岳父岳母的反派主角張東升被認為是傳統社會價值體系里的好丈夫、好女婿,工作認真、溫柔體貼,但在女方家庭里被親戚排擠,始終活在父輩的打壓之下。這些劇集通過矛盾的人物個性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正派不一定擁有完美的性格,而反派也不是純粹的壞,二者的身份差距不斷縮小。
一直以來,在影視創作領域,男性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隨著女性意識的逐漸覺醒,女性群體的生存困境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影視行業迎合這種現狀,創作出許多展現新時代女性形象的劇集。相較于傳統國產懸疑劇中女性意識的缺失,現在的國產懸疑網劇在女性題材上全面開花。愛情懸疑劇《司藤》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勇敢果斷、內心善良的霸氣女性形象,開辟了大女主形象建構的全新模式。司藤面對養父的虐待與折磨,鎮定自若、不動聲色,面對愛人的始亂終棄,她很快認清了所托非人,展現了新時代逐漸覺醒的女性意識和自立自強的女性力量。《摩天大樓》融合了婚姻、家暴、職場歧視、重男輕女等社會問題,通過展現女性的生存困境,為女性發聲。其以懸疑之名講述愛與救贖的故事,從社會痛點問題入手,給受眾帶來了全新的觀感體驗。這些“女性向”劇集打破了傳統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性別觀念和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彰顯了女性對權利的爭取和對男權話語的抗爭,折射出女性自尊自立的意識。
4 國產懸疑網劇的視聽語言向電影化方向發展
傳統國產懸疑劇在視聽語言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制作工藝簡化,背景簡潔明了,人物的動作設計簡單,畫面色彩鮮艷醒目,構圖上采用經典的紀實風格,畫面極具真實性。
目前,國產懸疑網劇的拍攝風格與畫面逐漸電影化,善于運用光和影來暗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在構圖、景深、光線及色彩等方面呈現出電影質感。如豆瓣評分8.1的《風起隴西》不僅底蘊深厚,畫面也頗為恢宏,導演路陽賦予了其電影質感,“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美術風格是古典美學的表征。《八角亭謎霧》《淘金》《在劫難逃》等國產懸疑網劇的視頻畫面使用16∶9的寬屏遮幅代替傳統4∶3的畫面比例,使劇集更具電影感。
大量使用長焦鏡頭,不僅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畫面,使畫面顯得自然流暢又富有變化,還可以保持空間與時間的連貫性,增強時空真實感。同時,多用淺景深,能拉近受眾和故事的距離。《摩天大樓》開場就利用淺景深引導受眾的視線,讓受眾的注意力集中于畫面里鐘美寶流淚的臉,突出畫面主體。
此外,一些劇集還通過適當運用物象隱喻和空間隱喻,豐富懸疑網劇的視聽語言,增強戲劇張力,將虛擬劇情完美地融入現實社會。在《非常目擊》中,受眾幾乎見不到陽光普照的時刻,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一片。迷霧籠罩既是現實,又是一種詩學隱喻,能夠營造出低沉、陰郁的意境。在《沉默的真相》中,支教老師侯貴平上課時在黑板上寫下了莊子的《逍遙游》,其表達的是不對萬物有所依賴的思想,展現了逍遙自在的人生觀,與劇中侯貴平、江陽追求理想的人格相呼應。劇中紅領巾這一物象,隱喻熱情純潔的學生們,而企業家孫傳福表面上熱衷于慈善,背地里卻利用女學生進行性賄賂,表彰大會上孫傳福戴著紅領巾接受榮譽這一幕顯得極具諷刺意味。視聽語言的升級,賦予了劇集電影質感,給受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5 結語
對國產懸疑劇的流變創新進行全面探究,可以發現國產懸疑劇的變化與政策變化、科技發展息息相關。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冗長的懸疑劇變得短小精悍,播放平臺從傳統電視臺轉移至網絡平臺,劇集質量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敘事、人物、視聽等方面打破了傳統懸疑劇的禁錮,可以說當前國產懸疑網劇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內容上,都實現了很大的突破與創新,但仍有不足之處。
第一,古裝懸疑劇的題材限制在狄仁杰、包青天等經典人物身上。中國歷史上的斷案高手遠不止包拯和狄仁杰,還有皋陶、徐有功、寇準、趙廣漢等人物,古裝懸疑劇尚有很大的素材挖掘空間。第二,IP改編泛濫,市場中缺少原創劇本。IP改編的火爆與便捷,讓許多制作方放棄了風險更大的原創劇本。對此,創作者應將IP與原創相結合,聚焦原創內容孵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第三,劇集情節乏善可陳、大同小異。制作方應回歸理性,重視劇情內容的獨特性,制作高質量劇集,在不斷提升創作質量和水平的同時,為中國文娛事業的繁榮發展助力。第四,邏輯生硬、懸疑性不強,這是很多國產懸疑網劇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受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劇情和角色的邏輯能否自洽成為評判質量的重要指標。創作者需要注意故事發展的邏輯,持續“放鉤子”吸引受眾。
總而言之,國產懸疑網劇在敘事內容、人物形象、視聽語言上得到了創新性發展,未來應繼續增加產量,提高審美價值,走現實主義發展道路,既要揭露現實問題,又要通過人性化、藝術化的手段傳遞社會溫情。
參考文獻:
[1] 王涵. 2020年網絡劇調研報告網臺分界線真正“分解”網劇地位邁上新臺階[J].電視指南,2020(21):34-41.
[2] 何美.類型、媒介和審美:近年國產懸疑網劇的破圈之道[J].當代電視,2021(4):101-104.
[3] 宋家玲.影視敘事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180.
[4] 李文紅.國產懸疑片類型化藝術之路[J].電影文學,2016(18):18-20.
作者簡介:張思怡(1999—),女,江蘇溧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