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湖南省長沙縣北部的鄉村學校工作了近20年。學校不大,老師們坐在一起辦公。課余時我們談天說地,說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們因為孩子們的點滴進步、絲絲成長而衷心高興,有時又因為某個孩子的一張賀卡而感動落淚,因某個孩子的偷懶耍滑而心急上火。老師們的喜怒哀樂,都系在自己的學生身上。
楊老師已經退休兩年。但學校里有老師休產假,需要她繼續發光發熱時,她二話不說,重回學校,擔起一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楊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粉筆字,方方正正,如印刷出來的一般。她板書時輕輕松松,仿佛黑板上有格子一般,手自有節奏地一路寫下去,勻勻整整,讓我嘆為觀止。她的板書,我們都想拍照留念,真舍不得擦掉。在孩子們眼中,她是一位親切的奶奶,下課時,經常會有小朋友圍在她身邊。
王老師是學校的金牌數學老師。十二冊小學數學教材,所有知識點,孩子們一般會遇到什么問題、出現什么狀況,她了如指掌。至于要如何解決,王老師可有個“百寶箱”。我們用無比崇拜的眼神仰視她、請教她,她哈哈一笑,把拿手好戲一一傳授給我們。她一邊說,一邊戴著老花鏡,指著書圈點,有時一道題她可以講出許多個知識點來。和王老師面對面,由她手把手地指點,這可比參加任何教研活動都實用。王老師今年下半年就要退休了。面對我們敬佩的目光,她淡定地說:“不用驚訝。我1982年參加工作,已經教了40年書了。你們等到快退休時,一定比我厲害得多。”我咂舌,可不,1982年我還才出生呢。至于自己退休時能不能達到王老師這個水準,可真說不定呢,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王老師和楊老師是我們的前輩教師。她們十七八歲時高中畢業,就以代課老師的身份加入教師隊伍,后來轉為民辦教師。她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20世紀90年代,考入師范學校學習,畢業后成為公辦教師。身份在變,但她們對教育的熱忱一直沒有變。曾經,她們一人教一個班,擔任班主任,又擔任語文老師、數學老師、音樂老師、體育老師……她們白天上課,晚上在小煤油燈下改作業、寫教案。后來電腦普及起來,她們年已不惑。但不服輸的她們,向年輕人學習,現在基本的電腦操作可難不倒她們。說起曾經的辛苦,她們沒有抱怨,只有感慨:“如今的教育環境、教學條件越來越好,教師待遇也是越來越好了。”不怨過去,只看將來,這是兩位老師教給我的工作態度。
我是一名中師生。1997年,初中畢業的我考入瀏陽師范。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多出師資、快出師資,國家大力發展中等師范教育,中等師范學校應運而生。中師向我開啟了新的大門:原來天地這么廣闊,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我們除了學文化及專業知識外,還要學樂理、學舞蹈、學美術、學電腦,每天練琴、練字、練普通話,連足球、健美操也要練。學校還有各種社團,好多東西是我之前從不曾接觸過的。我像一塊海綿,如饑似渴地吸收這些嶄新的、陌生的知識。可惜,三年時間太短,似乎一眨眼,我就被分配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要開始實踐教學了。參加工作時,我十八歲。初次站上講臺,我心中慌亂卻故作鎮定,所幸孩子們天真無邪,課堂有驚無險。但是也難免有卡殼、冷場時,我心中慚愧,深知自己學識不夠,不能駕馭好四十分鐘的課堂。我強迫自己收起所有的情緒,沉下心來,邊教邊學,學專業知識、學優秀課例、學教學技能。當時工作的學校里,中師生要占半邊天。有比我高幾屆的學長學姐,已是學校的中堅力量、骨干教師。我提醒自己:相信自己,我能行!就在這樣的心態下,我拿出比做學生時更足的干勁勇往直前,真覺得工作一年比師范三年成長得更快。現在,我已有二十多年教齡,也算是一名資深語文老師了。我喜歡語文,我喜歡自己琢磨教材、理解文本,在自己的思路形成后再去看教參。我享受被一群孩子包圍著,他們嘰嘰喳喳地和我分享自己的小幸福或小煩惱,我感覺自己很高大。還記得我以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快一點”,但現在,我更喜歡說一句“不著急,慢慢來”。不焦不躁、耐心守候、靜待花開,是我這二十年來最大的教育心得。
文萱是一個“90后”女孩,去年才來到我們學校工作。她初中畢業時以優異成績考取長沙縣定向培養公費師范生,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習六年文化及專業知識后,回到家鄉北山任教。她活潑開朗,比一般老師基本功更扎實,很快勝任自己的工作,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小易老師。別看她這么優秀,她還很謙虛好學呢。學校的教研教學活動,她積極主動參加、承擔任務,不懂就問、虛心求教。因此,大家都愿意對她傾囊相授。她很熱心、愛幫助人,辦公室的老師們可喜歡她了。楊老師、王老師眼睛老花,遇到電腦上填表的事最頭疼了,因為小格子很容易看岔。這類事文萱全包了,兩位老師可松了口氣,喜笑顏開。兒童節要舉行文藝會演,她發揮自己的特長,幫大家排節目,忙得不得閑,但一點都不敷衍。一年后,她成為學生、家長、同事、領導一致認可的好老師。
在我們辦公室,慈祥和藹的奶奶、年近不惑的中年阿姨、活力陽光的大姐姐,我們親如一家。我們坐在同一間辦公室,教著同一群孩子,追求同一個夢想。閑暇時候,我們一邊品茶,一邊聊天,教育是我們不變的主題,過去的、現在的,以及將來的。
什么是教育?在我看來,教育是傳承。教師把文化知識一點一滴地傳授給學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代代傳下去。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我們目送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從這里走出去,走向更高一級的學校。現在,我們還經常可以看到曾經的學生回母校來看望自己的啟蒙老師。他們說自己的工作,說同學的現狀,說和對象的煩惱……老師們笑呵呵地聽著,偶爾接過話頭說幾句,像家人一樣親切自然。而學校里,這群老師們青絲變白發,一直還在教書、上課。每到秋季,學校又迎來一批新的學子,老師們再教他們文化知識,教他們和同伴一起游戲,教他們摔倒要自己爬起……
聽前輩老師說起多年前的教育經歷,我靜心聆聽,從不覺得是老掉牙的陳年故事。那些事雖已離我們遠去,哪怕現在說起來平靜,但當初親歷的人內心曾多么跌宕起伏,我無從得知,不過我可以給予最大的尊重。聽她們回憶往事,我覺得自己的心也跟著起起伏伏。但不管她們說什么,心懷感恩、笑對生活始終是她們一輩子的信條,這是她們傳達給我的不變的感受。老一輩的教師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三尺講臺,又將自己在三尺講臺上積累的經驗學識、人生財富,教給年輕一輩的教師。我們將承接這無價的饋贈,堅定前輩們的理想信念,滿懷豪情地開創教育的新篇章。未來的教育故事會更精彩,未來的教育事業會更輝煌!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縣天華第二小學)
(插圖:羅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