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有它自己的特點,短小、精煉、信息量大,既能節省時間,又能突出重點,對于教師教學,還是學生課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所以,把微課運用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還能突出難點,彌補信息技術實踐操作教學的短板,讓學生通過有圖、有像的生動呈現,更好地理解內容,掌握操作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微課;初中信息技術;作用;要求;策略
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在信息時代更加突顯出來,它不僅能增長學生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讓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發揮作用,也能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可見,信息技術在新時代,就像語文、數學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符號,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術學科的理論性、技術性非常強,內容又相對枯燥,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新時代所需要的教學效果。所以,把微課運用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用它新穎的設計,短小的課件,生動、直觀的呈現方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也將是一種推進。
一、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優點
微課之所以“微”,是因為它短小,精煉,信息量大,能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并通過它直觀、形象地呈現,理解信息內容,并把獲得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思想,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目的。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兩大優點。
(一)直觀、形象,吸引學生
事實證明,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識,只是聽或看、想都是片面的,都只能調動你的某一個感官系統。傳統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大多是被動的聽,看到的只是教師密密麻麻寫在黑板上的板書,知識點有限,視覺效果差,無法調動學生,使學生從視覺到聽視再到感知無法形成一條線,所以學生的主動性不足,總是困在被動的狀態中,教師教到哪兒學到哪兒,缺少自主性。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微課恰好能從視覺、聽覺、感覺全方位地激活學生的感知系統,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圖片、文字中,以及有圖有像的講解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有真實的體驗感。尤其是信息技術這樣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微課的運用,更能讓學生有參與感,能使學生快速結合理論上機操作,真正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短小、精練,信息量大
微課它有圖片、聲音,再加上教師畫外的講解,能給學生更多的信息量,能讓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獲取不同的知識,捕捉不同的信息。同時,微課顧名思義,時間非常短,一段微課也就五六分鐘,甚至有的三四分鐘,一兩分鐘。微課的長短,取決于要給學生講解什么知識內容。如通過微課給學生演示“啟動計算機”或“關閉計算機”的步驟,一分鐘足矣;如果是要給學生講“二維動畫制作”就得要五六分鐘,甚至七八分鐘。但不管怎樣,微課本著突出重點、難點,簡單、直觀的原則,時長不會超過十分鐘。所以,要想突出微課有料、有趣、有用的特點,不但要科學選擇內容,還要把握時間,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查漏補缺,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要求
(一)微課在教學中的要求
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表面看是一種有圖、有像的呈現,能吸引學生,感染氣氛。實際它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引導學生走進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靠近知識核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求目標清晰,定位準確,才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獲得知識。其次,教學內容要適量,避免貪多不爛,知識點過于密集,影響學生吸收。還要注意知識結合的合理性、完整性、獨立性,讓學生在一個微視頻中清清楚楚,輕輕松松掌握一兩個知識點就行,這樣才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再者,教學方法要得當,微課與講授結合起來,畫外音也就是視頻外的補充要準確、嚴謹,促進學生理解。最后,教學過程要主線清晰,由易到難,深入淺出,要精彩,更要有趣,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教師能做到這幾點,就能更好地發揮微課的作用,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的。
(二)微課對內容的要求
微課是輔助教材,又高于照本宣科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它的內容一定要出自教材。首先,要圍繞教學主題,給微課制定主題,根據主題選擇內容,最好一個知識點一個微視頻,把教材內容給學生簡單、明了呈現出來。其次,選擇重點、難點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鞏固,也使教材上復雜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更易于學生接受,如疑點、考點、例題、實踐操作等。最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對微課內容的選擇,要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要有理論的梳理、詮釋,也要有操作的演示、引導,這樣才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教學目的。
(三)微課在設計上的要求
微課之所以吸引學生,能幫助學生理解,是因為它有設計感,不但內容集中,設計還有趣、形象、直觀,學生容易接受。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微課的運用一定要在突出微課特點,短小、精煉、信息量大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喜好,有設計感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才能走進內容,理解內容,達到學習的目的。
譬如,把復雜的內容通過設計,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再如,把一些例題或習題通過設計,把它更有趣地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參與,才能讓學生在完成習題,解讀例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鞏固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說,設計感是微課的基本元素,它與短小、精煉、信息量大,重點突出,時間短,在微課中有同樣的重要性。
三、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讓學生借助微課進行預習
預習是保證教學效率,強化代入感,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求知的好奇心進入課堂的最好手段。因為代入,不但讓學生知道自己將要學習什么,還會更深入地學習他們一知半解的知識,充滿探究的欲望,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但是信息技術,專業性比較強,學生自主預習會遇到很多的障礙。再加上,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預習似乎雷聲大雨點小,幾乎都不給學生設計有效的預習任務,預習作業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檢查。顯然,以學生預習作業作為教學依據的想法得不到落實,使預習流于形式,影響教學效果。信息時代,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為學生錄制精煉的、目的性極強的預習微課,讓學生結合微課進行自主預習、學習,為課堂教學打基礎。
譬如,《認識計算機》一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一邊給學生錄制幾分鐘的介紹計算機的微課。如,把計算機的外觀錄制剪輯在微課中,然后教師把鏡頭對著計算機的硬件或軟件給學生簡單講解,帶領學生了解計算機。教師也可以把“啟動計算機”,給學生錄制成一兩分鐘的微課,讓學生在運用計算機時能正確掌握操作步驟,保證計算機的安全與壽命。有了這樣的微課,學生在結合教材內容預習,不但有效,而且還有體驗感,有真實的參與感。當然,現在每個家庭幾乎都有電腦,學生也可以一邊看著預習的微視頻,一邊對著電腦認識它,了解它的硬件、軟件,也可以跟著微課的操作步驟,啟動計算機等。這樣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預習,能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二)運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
雖然現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吃穿住行都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但是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無論是在家長的認知里,還是師生的認知里都沒有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那么重要,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對于課前導入不太重視。或者寥寥數語,泛泛涉及教學內容就算課前導入。這種課前導入不但達不到引導的目的,產生啟發效果,還會淡化學生的注意力。在信息時代,無論家長還是師生,首先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工具性,進而重視信息技術學科的教與學、學與用。所以,教師在課前要借助信息技術,運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通過微課,把教堂教學內容的整體框架,主要內容用視頻、圖片、動態成字幕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課堂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并結合自己的預習結果進行思考,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優化學習過程,有選擇性、針對性地吸取或者投入。
譬如,在學習“用畫圖程序繪圖”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先通過提前制作好的微課,讓學生了解關于畫圖的一些概念,如,如何新建畫圖模板,如何運用工具箱里的工具,如何保存畫好的圖以及怎么退出畫圖程序等等。通過微課的展示,學生對“用畫圖程序繪圖”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白了學習目的。教師再進入教學過程,詳細給學生講解內容,如某一個繪圖工具的作用,為什么要保存畫好的圖,保存到哪里,下次打開時再怎么找到它等等。這樣學生既容易進入內容,與內容產生親近感,還能強化學生的理解,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三)用微課詮釋課堂教學的難點
信息技術學科不但有很多設備上的操作,如開機、關機、運用鍵盤、鼠標等,還有很多軟件中的工具,更需要操作的技術與一定的理論,如圖像處理、編輯與打印、用照片編輯器處理圖片、用圖片素材制作賀卡等。這些操作性極強的教學內容,教師運用語言是無法表達清楚的,即使教師能表達清楚,學生看不到真實的操作過程,也只是紙上談兵,理論也難與實踐結合,還是難以實現學習目的,影響教學效果。但是針對這些內容,教師如果提前對這些難點,有針對性地錄制了微課課件,只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呈現出來,就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親自操作一樣的感覺,遠比單純的講授更有效率,更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譬如,“裁剪圖像”,教師一邊給學生展示微課,一邊給學生講解,學生就能清清楚楚看到運用什么軟件,運用了哪一個工具,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就會更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再如,旋轉圖像,模糊圖邊緣(也叫羽化圖片),在微課呈現下,學生會看得一清二楚,能更好地達到學習效果。這些圖像處理內容中的技術操作,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里算是簡單的。但即使這樣,沒有微課真實、直觀的呈現,僅憑教師照本宣科的講解,學生還是會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感覺聽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可是一上機操作什么都不會。顯然,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不但能幫助教師化解難點,更好地詮釋教學內容,更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學習更有趣味,更直接,更生動,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四)運用微課進行分層教學
一個班級學生會由于種種原因,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尤其像信息技術這類課程,對于學生的興趣要求更高一些。如果學生本身對于信息技術感興趣,他們就會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感興趣,并在學習中敏銳度更好,嗅覺更靈敏,理解力、接受力都會更好,能輕輕松松地學好這門課程。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學習中缺少主動性、敏銳性,無論是信息技術理論,還是相關軟件的操作等,對于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較大。針對初中生的這些情況,加之信息技術學科應用越來越重要,教師一定要有針對性為學生錄制課件,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要求。如,在“文字編輯與處理”教學中,有些學生由于平時就喜歡用計算機寫作文、寫學習計劃、做各個節日的簡報等,再加上他們在預習環節也由于興趣的發力,有更多的投入。那么“文字編輯與處理”對于他們來說,就有些簡單,他們對字體、行距、字距、字體顏色、藝術字等等,都已然了解,學習起來非常輕松。用流水式的微課輔助教學就能滿足他們學習需求。但是對于對信息技術不感興趣,平時又不怎么用計算機的學生來說,對于“文字編輯與處理”就要從,怎么建新文檔、怎么輸入、怎么斷行、怎么設置字體等等,一步步來學習。針對這些學生,教師就可以給他們錄制一個比較詳細的微課,在課堂上給學生一邊呈現,一邊講解。課下學生也可以用這個微課視頻進行再學習,保證每一個學生真正掌握課堂內容,學會“文字編輯與處理”的相關內容,達到教學的目的。
(五)運用微課幫助學生復習
微課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預習,在課堂上輔助教師教學,優化教學過程,詮釋教學難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微課還有一個更好的功能——幫助學生復習。初中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的一點,就是操作性非常強。學生在課下復習時,如果在操作中遇到什么難點,打開校園學習網資源庫,就能找到想要的微課,等于把課堂重點再學習一遍,從而保證學生的復習效率。
譬如,《二維動畫制作》這一內容相對較難,學生課堂學習中要完全掌握很難。即使掌握了在操作中也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學生只要打開校園網的學習資源庫,把《二維動畫制作》的微課以及相關的視頻、圖片找出來,就能幫助學生很好復習。使學生的復習過程變得輕松,自如,簡單。既能增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信心,也為課堂更好的教學創造了條件,打好了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表現為難學、枯燥,還操作性強,要求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非常多,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障礙。但是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預習,深入地理解難點,還能讓學生真實、直觀地看到操作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有參與感。不但優化了過程,也使教學效率有了質的提升。加之微課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引導性,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走出來,學習更加地主動,這不僅能提升學生成績與能力,也能升華信息技術教學意義,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成克強 甘肅省清水縣山門鎮旺興中學
參" 考" 文" 獻
[1]程龍娟.微課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05):64-65.
[2]孟德峰.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163-164.
[3]楊淑珍.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初探[J].華夏教師,2020(21):33-34.
[4]于文,劉曉瑩.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8):28-30.
成克強(1983.05-),男,漢族,甘肅清水,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