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詩經》中,“碩”字經常出現用來描述男女的好貌,似與今天的審美觀念背離,因此,要試圖理解《詩經》時代的審美,也要從“碩”字入手。通過字形分析并結合文本,歸納出“碩”在《詩經》中主要包含“大”和“大德”兩個義位;從色彩義的角度看,“碩人”在《詩經》中是美人的代名詞,“碩”在修飾其他事物時也往往含有褒義。從民族文化內涵來看,這種以“碩”為美的審美觀念主要與先民的物質生存意識和生殖崇拜有關,反映了先民從實用性角度生發出來的較為質樸的原始審美理念。
關鍵詞:詩經;碩;審美觀念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重點項目“外國專名漢譯用字的歧異與規范歷史研究”(ZDI145-20)階段性研究成果。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又叫《詩》或《詩三百》。《詩經》產生于黃河流域,屬于北方文學,它以質樸自然的文風描寫現實,再現了西周初到春秋中葉間貴族和平民的社會生活?!对娊洝分写嬖诖罅棵鑼懩信饷驳乃难栽娋?,透過這些詩句,我們可以想象古代男子、女子的美好容顏。但在《詩經》中,“碩”字多次出現用來刻畫古代男女的好貌,這似乎與我們現代的審美觀念相抵觸。據對《詩經》305篇統計,共有15篇出現了“碩”字,其中用來描寫男女形貌的有8篇,描寫其他事物的有7篇?!秶L》這部分是《詩經》的精華,“碩”字出現的次數也最多。在現代,用“碩”形容人并不常見,而且這種形容也很難說是帶有“贊美”意義的,因為在現代用這個詞來形容人特別是女性,往往隱含著“胖、魁梧”的意義,而這種意義在當下的審美環境中又往往帶有“貶義”色彩。而在距今約三千年的黃河流域,“碩”卻多次用來形容男女的“好”貌,這種審美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此前學者們對《詩經》審美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形象方面,多是從純文學的角度去探究《詩經》中的女性審美和女性的自我意識,較少從文字學和詞義的角度入手來探究《詩經》中的審美觀念。本文試從“碩”字的形義分析入手,通過對“碩”詞義的探究和文本內容分析,結合當時漢民族的物質生存意識和生殖崇拜文化,探究《詩經》中獨特的審美觀念。
一、“碩”字的形義分析
碩,許慎《說文解字》曰:“碩,頭大也。從頁石聲?!盵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碩,頭大也。引伸為凡大之稱。釋詁、毛傳皆曰。碩、大也。簡兮傳曰。碩人、大德也。”[2]“碩”字甲骨文未見,在金文中出現了“碩”字,字形作“”“”。許慎認為“碩”是形聲字,本義指“頭大”。從構形上來看,“碩”由“石”和“頁”兩個構件組成,字形或從石省,古文石字作偏旁多省作廠。許慎《說文》曰:“頁,頭也。”“頁”字甲骨文作“”,象人并突出其頭首之形,本義正是指“人頭”。石、碩上古同屬鐸部定母,語音相同,字符“石”用來標注讀音,故“碩”字應屬從頁石聲的形聲字無誤。
此外,許慎認為碩的本義是頭大。但是,這是許慎根據字形分析得出的本義,也即“字”的本義。但“字”的本義不等于“詞”的本義,王寧先生在《訓詁學原理》中區分了“造意”和“實義”。“造意是指字的構形意圖,實義則是由造意中反映出的詞義……造意只能說字,實義才真正在語言中被使用過,才能稱為詞的本義?!盵3]“碩”字記錄“頭大”這個意義并不見于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在西周金文中,“碩”字只以“碩父”的形式出現,如《叔碩父鼎》:“新宮弔(叔)碩父監(姬)乍(作)寶鼎?!薄堆珞罚骸把鐝母笘|?!薄按T父”,有的學者認為是用作人名,戴家祥先生認為這里的“碩父”就是“大父”,大父也就是祖父。《韓非子·五蠹》中有“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的用例,當然此處尚有爭議,不足為確證,但是從其它較早文獻用例來看,“碩”都是用來指“大”義而非專指“頭大”,如《左傳·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倍蓬A注:“碩,大也。”《禮記·大學》:“莫知其苗之碩?!彼浴按T”字本義應為“大”而非“頭大”。
二、“碩”在《詩經》中的詞義內涵探究
從詞義分析的角度來看,在《詩經》中,“碩”的詞義核心“大”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所變化的主要是附屬義中的感情色彩,即詞義褒貶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人”這個修飾對象上。在《詩經》中,共有15篇詩中出現了“碩”字,其中用來描寫男女形貌的有8篇,描寫動植物等對象的有7篇。在以“人”為修飾對象的詩中,用來描述“男子”的有5篇,描述“女子”的有3篇。在古人眼里,“碩人”無論男女都是美的,而在今天,用“碩”來修飾男子尚可看作一種褒義的說法,例如“健碩的青年”,而對于“女子”一般不這樣形容,現代的審美是推崇“瘦、纖細”的,如果形容女子“健碩”或“碩大”,那么這種形容往往含有一定的貶義。而在《詩經》中,卻頻頻用“碩”來描述美麗的女子,乍一讀來不免讓人心生疑惑,為何在《詩經》時代“碩人”是美的呢?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著重分析以“人”為修飾對象的“碩”在文本中的含義,特別是以“女性”為修飾對象的詩句,而對以其他事物為修飾對象的,則作簡略的分析,從而突出“碩”的古今詞義的差異,以及這種詞義差異背后所凸顯的審美差異。下面試舉例分析。
(一)以人為修飾對象
1.所修飾的對象是女子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敖敖,說于農郊。(《詩經·衛風·碩人》)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詩經·唐風·椒聊》)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詩經·小雅·車舝》)
《碩人》所描寫的女子是莊姜,《左傳·隱公三年》里曾說:“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盵4]詩開篇就說莊姜“碩人其頎”,鄭玄箋云:“碩,大也。言莊姜儀表長麗俊好頎頎然?!盵5]“碩人”是贊美莊姜身材高大又美麗,當時的人以“長大為美”,這里的“碩人”是褒義的。《椒柳》則是以花椒的多子和氣味香來比喻婦女多子,“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鄭玄箋云:“碩,謂狀貌,佼好也?!边@里是形容這位婦女生了很多孩子,身材高大又豐滿,也是褒義的。《車舝》是一首迎娶新娘贊美新娘美貌的詩,“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孔穎達疏曰:“碩,大也,言美大之女……如此,則王若有茂美之德,則其時彼有美大之賢女,以令善之德來配于王?!备吆唷对娊浗褡ⅰ吩唬骸按T女,身材高大的女子?!盵6]程俊英《詩經譯注》亦說:“碩女,美女。古代以身材高大為美。”[7]451但根據孔說,這里的“碩女”已不止指身材高大,可能已經包含了美德之義。
2.所修飾的對象是男子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詩經·邶風·簡兮》)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詩經·衛風·考槃》)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詩經·陳風·澤陂》)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詩經·豳風·狼跋》)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樵彼桑薪,昂烘于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詩經·小雅·白華》)
《簡兮》描繪的是一位女子在觀看舞師表演的過程中,對舞師心生愛慕?!按T人俁俁”,鄭玄以為“碩,大德也,俁俁,容貌大也”。孔穎達亦從此說?!睹娦颉氛J為,“《簡兮》刺不用賢也”。高亨、程俊英等則認為“碩人”是高大的人。此處“碩人”的意思尚有爭議,但根據“俁俁”是“容貌大”義可知,這里的男子也無疑是身材高大的。對于《考槃》,程俊英《詩經譯注》說:“碩人,大人、美人、賢人。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簡兮》詠賢者稱碩人又稱美人’?!盵7]103考察上下文,這里的“碩人”應指的是賢德之人,全詩表達的是對隱士脫離世俗、享受山林之樂的贊美,也含有褒義色彩。《澤陂》描寫的是女子思念愛慕男子的情詩。“碩大”指的是男子身材高大,這位偶遇的男子高大健壯、儀表堂堂,所以讓女子輾轉反側、難以忘懷?!独前稀愤@首詩的解讀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這里的“公孫”指的是“周公”,喻周公攝政“雖遭誹謗,然所以處之不失其常”,這里的“碩膚”指公孫“心寬體胖,擁有大的美德”;另一種解釋認為這里是以狼的貪婪兇殘來形容公子王孫,“碩膚”指的是公子王孫的大肚皮,這時候“碩”字是含有貶義的。《白華》是一首棄婦哀怨詩,朱熹《詩集傳》解釋詩中的碩人,“尊大之稱,亦稱幽王也”[8]。這里的“碩”仍然是高大義,正是因為男子身材高大美好,讓女子愛慕著,男子拋棄女子后,女子仍時時回想起男子美好的容貌,內心的憂愁怨恨才更加深切。
(二)以其他事物為修飾對象
《詩經》中共有7首以動植物等為修飾對象的詩中出現“碩”字,這7首詩中,所使用的都是“大”這個義項,我們在這里做簡要分析。《碩鼠》這首詩是《詩經》里的名篇,“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全詩始終用大老鼠刺君重斂,蠶食百姓?!恶嗱潯分械摹胺顣r辰牡,辰牡孔碩”是形容秦君狩獵時射殺的一只個頭大的公鹿?!肚裳浴分小吧呱叽T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這里的“碩言”是大言,即虛夸的話,這首詩主要是諷刺小人的讒言。《楚茨》篇的“執爨踖踖,為俎孔碩”,這里形容的是“俎”這種銅質禮器非常大?!洞筇铩罚骸安ヘ拾俟?,既庭且碩,曾孫是若?!边@是一首農事詩,這里的“碩”是形容禾苗大、挺拔強壯,所表現的是農事興旺,農民愉悅的美好情景?!夺赂摺罚骸凹ψ髡b,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這里的“碩”是形容尹吉甫送別申伯前往謝城,并作了長詩相送?!堕s宮》:“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這是一首贊美魯僖公修建寢廟的詩,詩中的“碩”是用來形容祖廟的高大美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詩經》中,“碩”用來形容動植物等對象時,只包含“大”一個義項,其中《巧言》與《碩鼠》兩篇中的“碩”是含有貶義色彩的?!吧呱叽T言”是指浮夸的大話,其詩旨在于警示世人聽信讒言必將召亂也。而“碩鼠”指大老鼠,此詞實際上應是中性詞,但因詩中用碩鼠來喻重斂的統治者和官吏,“碩”因此沾染上了貶義色彩。而在其它5首詩中,“碩”都是含有褒義的,如“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是形容禾苗強壯有力,因為禾苗強壯預示著谷物興旺收成好?!俺侥悼状T”是指射殺的公鹿大,敘述了游獵的歡愉?!凹ψ髡b,其詩孔碩”形容詩長,詩長代表著情誼深厚。而“為俎孔碩”“路寢孔碩”都是形容器物碩大或建筑物高大。在這些詩中,詩人都是懷著美好的心情來贊美這些碩大的事物,詩中始終洋溢著愉悅的氛圍。因此,對于動植物等,古人也是體現出了以“大”為美的傾向。
當“碩”用來形容人時,則主要包括“大”和“大德”兩個義位,同時這兩個義位的引申關系在《詩經》中已能窺探端倪。首先,《詩經》中的“美人”是以“大”為美,“大”是“碩”的本義。但是在《詩經》時代,“美人”不僅僅指外形美,而且也往往要求內在的美德,而“碩人”作為《詩經》時代美人的代名詞,也就逐漸暗含著“賢德”的意義,“碩人”在文中有時指的就是賢德之人,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大德”也就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義位,如《考槃》中的“碩人”,程俊英《詩經譯注》說:“碩人,大人、美人、賢人?!笨梢姵炭∮⑾壬彩钦J為“碩”中是包含“賢德”的意思的。而從色彩義的角度來看,“大德”這個義位在使用中無疑是褒義的,而“大”這個義位描述人的外形時,則有兩個義位變體,一個是“身材高大健壯”,這時是褒義的;另一個則是“肥胖的”,例如上面所舉的有爭議的“碩膚”,可能就是貶義的。
但總地來說,《詩經》時代常常用“碩”形容人的身材高大美好和賢良的品德,對于動植物等也多喜好碩大的??梢哉f,《詩經》時代以“碩”為美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先民的心中,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這種獨特的審美傾向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也獨樹一幟,體現了中國歷史長河中包羅萬象的審美意識。
三、以“碩”為美的民族文化內涵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詩,古希臘有記載特洛伊戰爭中英雄故事的《荷馬史詩》,相比于西方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詩,可以稱為我們古老的民族史詩的《詩經》,則以質樸自然的筆法記錄了古代的戀愛、婚姻、勞動、打獵、祭祀等社會生活,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
《詩經》記載的是周王朝由盛轉衰的500年間的社會狀況和人民的生活場景。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周王朝賴以生存的禮樂制度逐漸崩壞,諸侯之間相互攻伐,人們生活在動蕩的社會環境中。同時,當時生產力落后,人們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斗爭。因此這就需要男子有個健碩的身體,因為他們不僅要勞作,還往往需要行軍打仗。當時的女子也往往需要努力勞作,供養家庭。例如《豳風·七月》的“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本兔枋隽伺硬缮5膭趧樱弧缎l風·氓》中的“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更是敘述了女子做家務的辛苦繁忙。面對這些繁重的家務勞動,女性也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作為支撐,因此女子身材碩大在古人眼里就是身體健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意味著這位女子可以成為家庭勞動力的一份子,承擔家庭責任。這種實用性的需求逐漸演變成了女性以“碩”為美的審美觀念。
以“碩”為美的審美觀念還與先民的生殖崇拜有關。在古代,“母憑子貴”的觀念深入人心,無論是在天子貴族還是尋常百姓家里都同樣適用。在父系社會里,女性的生育往往帶有功利性的色彩。在天子貴族家里,女性可以憑借子女特別是兒子獲得恩寵,從而維持自己榮華富貴的生活;在普通人家,女子生育孩子,代表著夫君的家族后繼有人,種姓得以相傳。在古人眼里人丁興旺代表著福氣多、財富多。因此女性的地位往往與生育緊密聯系,而體型碩大的女子往往被視為多子的象征,父系社會中的女子“社會中的人”地位特點突出,可以說,在古代,女子價值的重要表現就是生育,而這種以生育為目的的審美就突顯了女性的價值在于其“有用性”,因此身材高大健碩就成為評價女子生殖能力強的首要外在標準。
同時,對于動植物器物等事物,古人也是體現出以“碩”為美的傾向。上古時期先民的首要需求就是溫飽和生存,普通百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的食物主要來源于農耕和狩獵。而禾苗碩大挺拔往往預示著谷物豐收,來年的食物有了保障,而打獵則是人們獲取肉食的重要來源,如《伐檀》就有號召人們去耕作打獵的詩句:“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因此,對于動植物,先民總是喜歡碩大的,這種審美也是從求溫飽的實用性角度出發的,因此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曰:“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許慎將“美”與味覺聯系到一起認為羊大為美,就是這種審美觀念的反映。上述的《楚茨》和《閟宮》兩首詩都與古人的祭祀文化有關,祭祀是先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通過祭祀來祈求谷物豐收、身體安康、歌頌祖德,因此古人以盛滿食物的碩大的禮器和修建高聳的廟宇來顯示對祭祀的敬重,從而以求神靈降福保佑自己。先民的審美是原始的和粗糙的,物質條件和工具的限制使他們難以制作出精致的物品來貢納,他們只能用粗獷質樸又代表原始審美的“大”的事物來向神敬獻誠意。因此,古人這種以碩為美的觀念也主要是從實用角度生發出來的,“大”與人們的生存緊緊聯系到一起,這種由生活體驗生發出來的審美要求,體現了先民較為質樸的原始審美理念。
總地來看,《詩經》中“以碩為美”的審美帶有強烈的實用性特征,他們主要是從物質生存意識和生殖崇拜角度形成了美的意識,因此“碩人”成為了美人的代名詞?!对娊洝匪幍臅r代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里,由先民的求溫飽綿延子孫,到現在倡導獨立自主、張揚個性,“人”的中心也逐漸由“群體的人”發展為“獨立的人”,當物質生活已經得到極大滿足時,當“生育”不再成為評價女性價值的主要標準時,審美評價的角度轉變了,美的內容也自然發生了變化。因此,在不同時代,美都有不同的標準,這也體現了審美的多元性和社會性。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注音版[M].北京:中華書局,2018:179.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17.
[3]王寧.訓詁學原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43.
[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33.
[5]李學勤.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765.
[6]高亨.詩經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40-341.
[7]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8:12.
作者簡介:宋仕麗,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