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會陰助產術聯合分娩陣痛在促進自然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邳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自然分娩產婦,根據分娩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60例。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分娩方式,試驗組產婦則采取會陰助產術+分娩鎮痛方式進行接產。對比和分析兩組產婦不良分娩結局、分娩相關指標、不同產程用時,以及配合度和疼痛感評分。結果 試驗組患者中轉剖宮、側切、會陰撕裂Ⅰ度、會陰撕裂Ⅱ度、產鉗助產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試驗組產婦產時出血量和產后出血量均小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均Plt;0.05)。試驗組患者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均短于對照組(均Plt;0.05)。試驗組產婦配合度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兩組患者會陰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會陰助產術聯合分娩鎮痛可有效減少自然分娩產婦的剖宮產率,并減少產婦陰道側切及陰道撕裂的發生,對于縮短產婦產程和改善產婦會陰疼痛感有顯著效果,分娩方式值得引用。
【關鍵詞】自然分娩;會陰助產術;分娩鎮痛
中圖分類號:R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0.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0.016
分娩是自然的生理過程,產道情況、產婦情緒等因素均可影響分娩效果和分娩結果[1-2]。分娩過程中,產婦會出現劇烈疼痛,導致產婦配合度和依從性較差,同時劇烈的疼痛還會使兒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影響胎兒血氧供給,誘發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3-4]。傳統接生方式在胎頭著冠時需要醫護人員用手保護產婦會陰,避免會陰過早受到壓迫,導致會陰無法進行充分擴張,容易發生水腫和撕裂等并發癥[5-6]。分娩鎮痛的目的是減輕女性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將產婦分娩質量和舒適度進行提高,更好地保護母嬰安全[7]。本研究旨在探討分娩陣痛聯合會陰助產術在促進自然分娩中的具體效果,特抽取120例自然分娩產婦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邳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自然分娩產婦,根據分娩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6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6.49±2.41)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8±0.19)周;初產婦32例,經產婦28例。試驗組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6.53±2.37)歲;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76±0.14)周;初產婦31例,經產婦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取邳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入組者均為足月產婦;②均為單胎產婦;③胎兒指標正常;④無不良孕育史產婦;⑤對鎮痛藥物無過敏反應。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期并發癥產婦;②產道異常產婦;③胎位異常產婦;④頭盆不稱產婦;⑤合并嚴重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分娩方式:助產士對產婦雙側會陰實施神經阻滯麻醉,對產婦會陰實施保護,并指導產婦正確呼吸和用力。如產婦會陰出現緊張,可實施側切幫助胎兒娩出,保護母嬰安全。
給予試驗組會陰助產術聯合分娩鎮痛:①會陰助產術。首先對產婦有無陰道炎癥及胎兒大小、宮縮強度和產婦的配合度進行評估,助產士指導產婦配合。當產婦宮口全開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屏主呼吸開始用力。當胎頭露出時,助產士對產婦陰道進行消毒,鋪好無菌臺開始接生。當胎頭露出2 cm×3 cm時,助產士指導產婦控制分娩速度,以胎頭直徑在每次用力時增加1 cm為最佳。當胎頭著冠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在無宮縮時均勻用力,在宮縮開始時哈氣。在胎頭雙頸頂娩出瞬間,助產士以最小直徑線慢慢將胎頭通過陰道口,不刻意對胎頭仰伸情況進行處理。當胎頭完全娩出后,助產士對新生兒呼吸道進行快速清理,對口鼻進行按壓,幫助新生兒將羊水排出。在下次宮縮間隙期間將胎肩娩出,助產士此時協助抬頭進行復位和外旋轉,緩慢將胎兒娩出,并做好臍帶斷臍處理。②分娩鎮痛。在產婦宮口開至3 cm左右時實施硬膜外鎮痛,取產婦L2~L3腰椎間隙作為穿刺點,穿刺成功后,將硬膜外導管插入并固定于產婦背部,使用1%利多卡因(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2078,規格:5 mL∶0.1 g)3 mL進行硬膜外注入,觀察5 min,無陽性反應出現后,再將羅哌卡因(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16,規格:10 mL∶75 mg)8 mL按照6~8 mL/h速度進行維持,將麻醉平面維持在T10以下,檢測胎心產婦和新生兒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在胎兒娩出后,將硬膜外導管拔出,完成鎮痛。
1.3 觀察指標 ①不良分娩結局,包括中轉剖宮產、側切、會陰撕裂Ⅰ度、會陰撕裂Ⅱ度、產鉗助產、新生兒窒息。②分娩相關指標,包括分娩時出血量、產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③不同產程用時。產程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④配合程度和會陰疼痛評分。配合程度根據邳州市人民醫院自擬配合度調查量表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10分:超過9分為非常配合;6~9分為一般配合;5分及以下為不配合。會陰疼痛評分根據數字評定量表(NRS)疼痛評分[8]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10分。0分表示患者無疼痛;1~3分表示患者輕度疼痛;4~6分表示患者中度疼痛;7~10分表示患者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不良分娩結局比較 試驗組患者中轉剖宮、側切、會陰撕裂Ⅰ度、會陰撕裂Ⅱ度、產鉗助產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分娩相關指標比較 試驗組產婦產時出血量和產后出血量均小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不同產程用時比較 試驗組患者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產婦配合度、會陰疼痛評分比較 試驗組產婦配合度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兩組患者會陰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產科對分娩方式的不斷深入研究,總結出自然分娩對于產婦身體機能健康水平及新生兒機體健康水平均有促進作用。自然分娩在諸多分娩方式中具有較高的優勢性[9-10]。自然分娩是指新生兒經產婦陰道娩出的過程,分為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第三產程,因此產婦需承受因長時間宮縮而產生的劇烈疼痛,導致產婦負面情緒的增加,降低自然分娩信心,并增加新生兒窒息風險及剖宮產率。因此,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對產婦進行分娩干預,減輕患者產婦疼痛感,保護產婦和新生兒健康尤為重要[11-12]。
會陰助產術近年來在臨床中不斷被普及應用。有研究指出,會陰助產術能夠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將會陰進行充分擴張,保證胎兒的順利娩出。會陰助產術可維持產婦會陰的完整性,將會陰損傷及側切率降低,同時會陰助產術還能減少剖宮產和產后出血的發生[13-14]。分娩陣痛是指在產婦分娩過程中通過硬膜外麻醉,將麻醉藥物注入產婦體內,以減輕產婦在分娩時的疼痛感,保證分娩的順利完成[15]。在本次研究中,采取會陰助產術結合分娩鎮痛的試驗組患者轉剖宮產、會陰撕裂及側切等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更低,同時產時和產后出血量更少,不同階段中產程用時均更短,配合度更高,疼痛評分更低,說明會陰助產術與分娩鎮痛聯合應用,其安全性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傳統接生方式是醫護人員通過手對會陰進行保護,但這樣容易導致撕裂的發生;同時,產婦在伴有陰道炎癥的情況下,還會增加會陰側切率,不僅增加產婦疼痛,還會干擾對產程的推進。而會陰助產術是在產婦宮縮及用力時,會陰在沒有護理人員手保護的情況下而產生反作用力,保證了胎頭對于產婦會陰及陰道黏膜和周邊盆底肌肉的沖擊均勻受力,促進胎頭娩出,降低胎頭對于產婦盆底肌肉的阻力,可有效避免會陰損傷的發生,聯合分娩陣痛,可將產婦分娩時的疼痛最大限度地緩解,保證了盆底肌的松弛,進而降低會陰側切以及撕裂的發生,同時產婦疼痛感低,其配合度也高,有效促進產婦自然分娩。文中數據可有效驗證會陰助產術聯合分娩鎮痛在促進自然分娩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對自然分娩產婦進行接產時,為提高產婦的配合程度,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可將會陰助產術與分娩鎮痛進行聯合應用,對于降低產婦不良分娩結局有較好效果,產婦疼痛感更低,產程用時更短,分娩方式可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鄧洪, 羅丹, 魏璐, 等.初產婦產鉗助產的相關因素及母兒結局分析[J]. 四川醫學, 2022, 43(12): 1227-1231.
陳淑惠, 盧美丹. 硬膜外分娩鎮痛結合一對一分娩陪護在自然分娩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34): 114-117.
劉舸, 崔秀紅, 張玉鑫, 等. 導樂鎮痛儀在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急救醫學, 2018, 38(z1): 210.
李海濤.會陰助產術配合分娩鎮痛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 2021, 28(12): 1469-1471.
吳淑芬. 第一產程潛伏期硬膜外分娩鎮痛對自然分娩初產婦VAS評分及剖宮產率的影響[J]. 臨床醫藥實踐, 2019, 28(5): 350-352.
劉娟. 運用氣囊仿生助產術改善自然分娩質量及母嬰結局的有效性分析[J/CD].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22, 9(33): 19-21.
王玫瑰, 盧美秀, 王婉超. 運用氣囊仿生助產術改善自然分娩質量及母嬰結局的有效性分析[J/CD].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21, 8(2): 72-74.
張晶, 田麗. 改良中文版非語言疼痛評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 2014, 28(7): 800-803.
劉小蘭, 張琳梓, 張治國.PCEA無痛分娩聯合氣囊仿生助產術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臨床應用[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20, 31(5): 595-596.
楊郁, 王濤. 分娩鎮痛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 2020, 27(12): 116-118.
陳妹. 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CD].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 8(5): 37+41.
楊曉玲. 無保護會陰助產術配合分娩鎮痛對促進自然分娩的積極作用[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0, 31(2): 318-319.
張玉潔. 探討氣囊仿生助產聯合全產程分娩鎮痛對分娩產程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 系統醫學, 2019, 4(16): 1-4.
李延. 無創助產技術促進自然分娩及降低會陰側切率的效果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 2019, 34(3): 490-492.
吳莉. 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聯合改良陰部神經阻滯麻醉在自然分娩初 產婦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 16(1):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