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已經步入老年慢性病的高負擔期,亟須建立慢性病全程監測與信息管理平臺。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老年慢病管理平臺能夠實現對整個醫療健康服務鏈的深度整合,拓寬了醫療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建立了新型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該平臺功能設計的核心是轉變自我健康管理模式,通過為老年慢病患者定制特色服務,幫助他們主動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為了實現老年慢病的全程管理,平臺主要從慢病患者的疾病醫療和日常看護兩個方面著手,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資源,并建立全維度的健康檔案,實現慢病從數據的監測、預測、干預的全過程管理。
關鍵詞:云計算;老年慢性病;主動健康管理;全過程管理
一、引言
當前我國面臨著老齡化社會和高負擔的老年慢性病問題。根據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慢性患病率為53.88%(城市77.71% ,農村39.17%),2008年增長至64.54%(城市85.18% ,農村52.39%),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這使得我國慢性病醫療支出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為應對這一挑戰,相關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慢性病相關政策,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指導方案》《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全國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試行)》等。在我國現有的醫療服務環境下,患者和醫生兩端的核心角色都面臨未滿足需求和體驗不理想的問題。老年慢病患者還面臨行動不便或需要持續監測身體健康的困境,因此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將探討在云模式下構建和應用新型的老年慢性病管理平臺,以解決上述問題。
二、平臺總體設計
云模式下的新型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平臺需要整合現有系統的信息,并實現各系統之間在業務層面的互聯互通。這要求系統之間充分集成,在數據和功能上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共享。同時,為了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還需要加強醫院與其他醫療服務機構的協作。通過跨科室、跨部門、跨院區和醫療機構的協同合作,可以優化資源利用,開展在線會診、醫技協作和醫療信息共享等業務。這將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診療效率,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更全面、便捷的醫療服務。
(一)整體架構
整個平臺由社區和醫院兩大對等主體組成,它們通過數據交換服務平臺實現社區和醫院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社區服務的核心是健康小屋,它能夠幫助老年慢病患者完成前端健康數據的采集、傳輸,并在后臺進行智能處理、管控和提供服務等一系列流程。通過健康小屋,社區能夠提供全面的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幫助老年人進行自主體檢和自我健康管理,早期預防和發現重大慢性疾病,并促進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
為了進一步優化醫院的信息基礎架構,平臺采用企業服務總線(ESB)的模式實現服務導向架構(SOA),以規范醫院應用系統的醫療服務標準。通過規范接入標準,降低了“點對點”接口帶來的運維復雜度和成本,并提升了應用集成的可交互性和安全性。同時,這也提升了醫院應用的SOA服務水平,方便不同系統之間的協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這種架構能夠為醫院提供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醫療服務,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二)云端層次結構
平臺利用云計算技術,拓寬醫療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實現對整個醫療健康服務鏈的深入整合,建立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平臺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云端數據處理層、云端應用服務層,如圖1所示。
1.基礎設施層
包括虛擬集群、硬件和感知終端,提供支持平臺運行所需的基礎設施。
2.云端數據處理層
通過企業服務總線技術構建老年慢病管理服務信息資源數據倉庫,建立全維度患者檔案庫,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患者數據進行統計、趨勢分析和建模預測,為慢性病管理提供支持。
3.云端服務層
通過構件化應用集成技術將健康體檢、健康服務和健康干預等相關平臺服務整合為云端服務,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健康預警、信息推送、風險評估、居家檢測、隨訪評估和健康知識等服務。通過自助終端、移動終端和門戶網站等多種服務渠道,將老人、家人、醫療機構和醫院緊密聯系在一起,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智能化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維護服務。這樣的平臺能夠實現全面的老年慢病管理,提升醫療健康管理的質量、效果和便捷性。
(三)定制功能
1.健康預警服務
老年慢病管理平臺可以通過監測和比對生理檢測數值,實時監測患者的健康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等多種渠道顯示給老年慢病患者及其子女,并提供健康預警信息。當檢測數值異常時,平臺會及時提醒患者及其子女采取相應措施,包括就醫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健康管理措施。同時,通過長期動態監測和科學的數學模型分析,平臺能夠預測患者的健康風險并提供相應的警示。平臺會根據患者的健康數據和個人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和建議。
2.日常監測信息推送服務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慢病管理平臺可以為患者提供健康指標監測服務,并提供相應的指標檢測信息推送。這些推送信息包括對指標檢測結果的評價和原因分析,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除此之外,平臺還能提供綜合的健康指導建議。這些建議涵蓋了營養搭配、運動健康、合理用藥和心理指導等很多方面。
3.健康風險評估服務
健康顧問會根據老年慢病患者的生活習慣、疾病史等個人信息,結合慢病管理平臺上的各類健康評估模型,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科學的健康評估服務。
4.健康動態監測分析服務
通過對個人健康指標的長期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慢病管理平臺可以利用智能算法建立數學模型和評估模型,從而評估個人的健康狀況。這些模型能夠綜合分析健康指標監測、運動數據、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心理調適等多個方面的數據,并提供評估分析總結。基于這些分析結果,平臺也能夠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科學、系統、個性化的健康建議。
5.居家健康監測服務
針對老年慢病患者行動不便的特殊情況,可以考慮采用全科醫生或護士上門隨訪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居家健康監測服務。這種服務形式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同時也提供了便捷的醫療服務。
居家健康監測服務可以包括心電、血糖和血氧等幾項常見的家庭健康監測服務。這些檢測項目不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而且符合醫保范疇。通過家庭設備來進行檢測,患者可以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進行檢測,減少對患者的不便和疼痛。
6.慢性病隨訪評估服務
在老年慢病患者的隨訪過程中,可以根據當次隨訪情況提供反饋信息,并給出健康指導建議和提醒下次隨訪時間,以幫助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和優化藥物方案。這樣的反饋和建議可以提供依據,幫助緩解并發癥的發展進程。
7.親情快遞服務
在為目標老年慢病患者提供各項個性化健康關愛服務的同時,家人也可以通過健康狀況通知服務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從而共享健康管理的樂趣。這樣的服務可以提供變化語境的健康狀況通知,讓家人更加了解患者的健康情況,并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監測和管理。
8.普適性健康知識簡訊服務
送一般性健康知識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幫助增強個人和人群的健康基本知識,培養健康素養。這些知識內容可以涉及飲食、運動、心理、中醫保健、康復等各個方面,旨在為老年慢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并提供輕松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9.健康知識圖文服務
將專業、復雜的健康知識轉變為吸引力十足且幽默感強的漫畫、圖形和主題視頻等形式,可以更好地幫助老年慢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理解健康知識,并掌握科學正確的生活方式。這種創意形式的呈現可以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健康知識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10.提供7×24小時健康咨詢服務
具有長期醫療工作經驗的醫學專家建立健康咨詢熱線,可以為老年慢病患者/子女提供有關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評估、養生保健、疾病診療、康復指導、醫療機構和專家醫生相關信息等咨詢服務。
三、平臺整體評估
(一)云技術對新型老年慢病管理的支撐
利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進行建設的新型老年慢病管理平臺是一種創新的建設模式,它能實現醫院、社區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療機構的統一接入,并發揮云計算技術的優勢。與傳統平臺建設模式相比,利用云計算技術進行建設的老年慢病管理平臺具有以下優勢:
海量醫療資源的存儲和共享:云計算技術可以提供大規模的存儲空間,支持醫療機構的醫療數據存儲與共享。各醫療機構可以將患者的健康數據和醫療記錄上傳到云平臺,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和共享,方便醫生和患者隨時訪問和共享數據,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數據統一管理和高效應用:云平臺可以提供統一的數據管理和應用平臺,實現對大量健康數據的整合和分析。醫生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老年慢病的發展趨勢,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數據存儲備份和動態擴容,保障數據安全:云計算技術可以提供強大的數據存儲和備份能力,保障健康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云平臺還支持動態擴容,可以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存儲空間,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
資源快速分布,提升效率:云平臺的虛擬化技術可以實現快速部署和分布資源,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生可以通過虛擬化的網絡中心進行各種業務操作。這使得各個醫療機構和醫生之間可以更快捷地進行協作和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二)平臺功能設計的核心是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轉變
通過為老年慢病患者定制特色服務,可以幫助他們主動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并實現慢病管理從傳統的被動健康服務模式向主動的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轉變。這也是平臺功能設計的核心。在這樣的平臺上,老年慢病患者可以進行自助體檢和自我健康管理,通過平臺提供的功能進行健康指標的監測和記錄。通過這種持續、長期地監測,患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并根據監測結果進行健康指導和干預。
(三)有效資源整合的目的是實現老年慢病的全程管理
平臺主要從慢病患者的疾病醫療和日常看護兩個方面著手,通過整合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資源,構建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能力,以實現“以人為主體,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平臺旨在建立覆蓋醫院和社區的全程管理模式,打造全維度患者檔案,實現全過程慢病管理。在健康管理方面,平臺重點通過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控制慢病的危險因素,實現疾病管理的一體化。借助事前干預、疾病治療和病后康復的有機結合,為慢病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教育,推動患者主動改變不良行為,提高健康水平。與此同時,平臺還持續推動信息化進程,促進以醫養結合為主的養老服務行業的規模化、規范化、一體化發展。這不僅提升了慢病管理服務的質量,也帶來了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巨大提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為老年慢病患者定制特色服務,平臺,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從被動的健康服務模式向主動的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轉變。通過整合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資源,平臺提供持續的健康監測、健康指導、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等措施,實現慢病管理的全程管理和優化。這樣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模式不僅滿足了老年慢病患者的需求,還促進了醫患互動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希望這樣的平臺能夠為老年慢病患者帶來更好的健康管理體驗,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
[2]衛生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S]. 2012.
[3]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社會保障與產業研究室.我國老年慢病現狀及發展趨勢報告. http://wenku.baidu.com/view/742d421e650e52ea5518986b.html.
[4]劉曉燕,陳博,王曉盈,等.移動互聯網健康管理系統的研發與應用[J].現代醫院管理,2014(12):74-76
[5]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N].健康報,2013-10-15(1).
[6]胡廣芹,宋瑜,張藝凡.基于健康物聯網與云計算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統[J].中國數字醫學,2013.8(12):72-74+82
[7]李亞萍.移動健康監測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南方醫科大學,2014.
[8]劉克浩,肖龍飛.基于云平臺和大數據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4(05): 89-91
[9]隋棟梁,于杰,范子亮,等.大數據技術在健康管理領域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04): 174-175.
[10]王君玲.移動智能慢性病體征監測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南方醫科大學,2014.
[11] Chellappa R K Intermediaries in Cloud-Computing: A New ComputingParadigm. INFORMS Annual Meeting,Dallas, TX, 1997. 26-29.
[12] Chellappa R K amp; Gupta A. Managing Computing Resources in ActiveIntrane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Management, 2002. 12(2):117-128.
[13] Ciurana E. Developing with Google App Engine, Berkely, CA USA: Apress, 2009. 1-164
[14] CRANE, CRANE Cloud Platform. http://crane.hustcloud.com
[15] Taber D. Salesforce.com Secrets of Success: Best Practices for Growth and Profitability, NJ USA: Prentice Hall PTR, 2009. 1-504
[16] Goldberg R P. Survey of Virtual Machine Research. Journal of Computer, 1974, 7(6): 34-45
[17]王偉剛,王毅盟,胡安梅,等.健康管理模式的國內外發展概況[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27-29.
[18]盧建華,吳建國,吳靜娜,等.構造適合中國國情的健康管理體系[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2A):212-215.
[19]雷海溯,劉興柱,卞鷹.我國慢性病治療費用的預測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1996(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