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復雜的工作,涉及面廣,且任務繁重。在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防控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是當前教育管理工作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學校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在校園內建設監控系統、電子巡查系統和緊急救援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并構建學生安全事故預警機制、處置預案體系等制度體系,通過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日常安全教育,從而有效防控學生安全事故。
關鍵詞:普通高中;學生安全事故;有效防控;信息化
一、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學校對學生安全事故的預防和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普通高中學生安全事故的預防更是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學校安全隱患排查不到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不嚴格、校園安全應急預案不完善等,都容易造成學生在校內發生安全事故。因此,學校應當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建立學生安全事故預警機制,完善學校安全應急預案體系,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互聯網+”是指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業態。
本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學校日常管理、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規范管理和學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二、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學生安全事故防控現狀
安全是學生成長的基本保障,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會造成人身傷害,還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高中學生安全事故的預防和控制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安全,更體現了社會的關注和責任。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高中學生面臨著新的安全挑戰。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常常沉迷于游戲、社交軟件和網絡世界,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也增加了其接觸網絡陷阱和不良信息的風險。此外,高中學生的校園安全也備受關注,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問題時有發生,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安全都帶來了不小的隱患。
家庭是培養和保護學生的第一道防線,家長應積極參與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學生的安全需求。首先,家長可以與學校和社區保持密切聯系,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其次,家長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和手機,避免沉迷于虛擬世界,增強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家長應通過親子溝通了解和關愛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其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此外,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高中學生安全事故的防控工作。社區組織可以開展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向學生和家長們普及安全知識;警察、消防隊等部門可以加強校園巡查和安全檢查,監督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最后,社會媒體和相關平臺也應加強監管與管理,防范網絡欺凌和不良信息對高中學生的不良影響。
在信息化時代,普通高中學生安全事故防控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確保學生擁有安全的成長環境。只有通過全社會的關心和努力,保證高中學生在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為祖國的未來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學生安全事故防控的困難之處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普通高中學生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與傳統的安全問題相比,信息化背景下的安全事故防控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困難。
首先,高中生思維活躍,永遠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心,使得他們在日常行動中更容易忽視安全。比如,高中生喜歡在走廊里奔跑、校園周圍草地上嬉戲,甚至有在化學實驗室中不按規定操作的情況,這些行為可能導致擁擠、跌倒、火災和爆炸等各種事故的發生。
其次,高中生缺乏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和意識,有可能是不太了解安全規定或沒有意識到違反規定的嚴重性。例如,高中生可能沒有意識到在禁止區域使用手機會引發火災的風險,或者是忽視了實驗室中的安全操作事項。這種缺乏安全意識都有可能增加校園事故的發生概率。
除此之外,校園管理人員和教師在安全事故防控中也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校園管理人員和教師需要熟悉并掌握各類安全規定和安全操作程序,以便在案發時能夠及時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其次,校園管理人員和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機制,以便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采取措施,保護學生的安全。同時,校園管理人員還需要制定和完善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安全演練,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最后,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應該共同參與校園安全事故的防控。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社會各界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如提供相關的培訓課程、設備設施的投入以及對校園安全事故防范工作的宣傳和支持。
綜上所述,高中學生安全事故的防控是一項重要而困難的任務。學生應該加強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和意識,遵守相關的安全規定和操作程序;學校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合作以及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參與,共同維護學生的校園安全。只有通過多方合作,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高中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
四、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學生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控策略
為了有效防控校園安全事故,學校開始采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建立電子巡查系統實時監控校園動態,并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創建家校溝通平臺。
(一)建立健全處置預案體系,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學校需要優化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機制,建立健全處置預案體系,提高學校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學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將事故發生后可能產生的后果、采取的應急措施和應急資源進行規范整理,使之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以指導突發事件發生后的處置。為此,學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學生安全事故處置預案體系。
一是要強化信息意識,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網絡,全面收集和整理涉及學生安全事故的相關信息,并及時向學生、家長、教職工發布。
二是要提高應對能力,健全處置機制。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預案培訓,以提高學生、教職工對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能力。
三是要明確職責分工,健全處置體系。學校要成立突發事件處置領導小組,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嚴格落實執行,同時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明確各部門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分工。
四是要加強協調配合,增強整體合力。學校要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工作,以確保應急工作有序進行。
五是要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到位。學校要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確各部門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職責和任務分工;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制度、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等規章制度;完善突發事件處置中的應急物資儲備制度、物資調撥使用制度、信息發布制度等。
(二)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安全教育和培訓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互聯網+”平臺的運用使得安全教育和培訓更加立體、靈活。學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安全教育課程、知識講座和培訓視頻,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全知識,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從而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
學校可以建設安全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日常安全教育和培訓。一方面,利用平臺中的視頻、圖片、文字等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另一方面,將學校的安全制度、安全工作要求等內容上傳到平臺,以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安全知識,例如,遇到緊急情況時如何自救逃生、遇到地震時如何逃生等。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利用平臺中的“空中課堂”系統地向學生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在國家倡導“停課不停學”的形勢下,學校利用平臺中的在線直播系統對學生進行了相關學習內容的培訓;在校園內安裝監控設備后,學校利用平臺中的電子巡查系統對校園內進行了安全巡查。這些措施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安全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三)建立電子巡查系統,實時監控校園動態
電子巡查系統的引入為學校提供了實時監控校園動態的有力手段。通過安裝攝像頭和傳感器,系統能夠全方位地監測校園各個角落,并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例如,如果有學生在危險區域活動,系統可以立即發出警報,并通知相關人員前往處理。這種高效的監控機制不僅能夠避免事故的發生,還能夠迅速應對突發情況,保護學生的安全。
電子巡查系統主要由無線巡更設備和電腦組成。無線巡更設備安裝在校園內各個教學樓、宿舍樓、食堂等公共區域,通過有線網絡與電子巡查系統連接,形成全覆蓋、無死角的電子巡查網絡。校園電子巡查系統可以對學生宿舍、教學區、實驗室、圖書館等重要場所進行不間斷地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校園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同時,電子巡查系統也為校園安全事故的處置提供了準確的時間依據。一旦校園發生安全事故,電子巡查系統會通過報警信息發出警報,然后值班人員及時對報警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并將結果反饋給值班領導或報警中心。這些舉措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還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和緊急救援,有效地保障了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四)應用“互聯網+”,創建家校溝通平臺
近年來,學校通過在互聯網技術建設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微信公眾號和家長微信群等方式,實現了與家長的即時溝通。將安全教育工作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實現實時監控、信息交流和安全教育等功能,從而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增強了學校安全教育的實效性。例如,學校通過“智慧校園”手機APP軟件,方便了班主任、任課老師和家長及時掌握學生在校情況,并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此外,學校還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家長和學生傳遞安全知識傳遞,同時家長微信群也成為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交流的平臺。家校溝通平臺的建立增加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系和互動。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學校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安全狀況等信息及時傳達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學校的安全措施和教育計劃,使得家長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并及時與學校溝通,共同關注和維護學生的安全。
信息技術在高中校園安全事故防控中融入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應用“互聯網+”平臺,學校可以更加靈活地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并建立電子巡查系統,使得校園安全監控更加全面和及時,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家校溝通平臺的建立增加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系,形成了共同關注學生安全的合力。
五、結束語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改善,各種教學設備和設施逐步配備齊全,同時,家長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孩子安全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但學校安全事故仍然是當前學校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學校應加大對學生安全事故預防、處置和善后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力度,健全學校安全預警機制,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完善學校安全事故處置預案體系。
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學校應當積極構建校園監控系統、電子巡查系統和緊急救援系統等信息化手段,運用互聯網思維優化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從而切實保障普通高中學生生命財產安全,為學生創造安全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
參" 考" 文" 獻
[1]胡雙鳳.校園安全視域下的高中體育教學研究[J].平安校園,2022(12):34-36.
[2]周娟.“五維”并舉 精準發力 用心用情辦好教育實事[N].鄭州日報,2022-03-24(012).
[3]蘇福德.高中校園安全教育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1(34):34-35.
[4]紀元琦. S市S高中校園欺凌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汕頭:汕頭大學,2021.
[5]董剛.高中學校安全隱患預警管理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22):19-20.
[6]丁繼章.風險意識下高中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建設與實踐——評《校園安全事件風險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0,16(0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