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目前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和現有過程性考核存在著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強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化考核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措施。經實踐證明,課程過程化改革能夠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評價。
關鍵詞:新工科;過程化考核;教學模式改革;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師生互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開始注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和人才培養。《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課程作為大數據技術相關專業的重要課程,已經成為該專業的必修課程。本文將對《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課程過程化考核的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深入探討。首先,分析傳統考核方式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實施過程化考核的必要性[1-2]。其次,從我國的過程化考核教育模式的現狀入手,探討基于過程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最后,總結改革效果,以期為其他大數據技術相關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課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存在單一、刻板、評價不全面等問題。首先,單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生缺乏綜合性的能力培養,只注重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其次,刻板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3];最后,評價不全面的考核方式難以充分地體現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傳統考核方式的不足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和課程論文等。這些考核方式雖然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大數據技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種考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4-5]。以下是傳統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
理論脫離實踐:傳統的考核方式往往只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了知識點,但缺乏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往往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和工作中,導致理論脫離實踐。
創新能力得不到發揮:傳統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課程中沒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培養和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主體性不強:傳統的考核方式往往由教師單方面制定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考核。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
(二)現有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的不足
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是一種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方式,通過評估學生的實際操作和項目實踐,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然而,目前的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缺乏量化評價標準:過程型課程考核方式雖然注重評價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其評價標準相對模糊,缺乏量化的評價指標,使得學生在課程中缺乏清晰的目標和方向,難以明確自己的學習進度并優化自己的學習方式。
學生參與度難以掌控: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項目實踐,學生的參與度對于考核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學生參與度的掌控難度較大,學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缺乏實際操作和項目實踐的積極性。
難以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主要依賴于評估人員的主觀判斷和評估,但評估結果容易受到評估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并且,學生的實踐過程難以被完全記錄和評估,因此,過程性考核方式難以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三、實施過程化考核的必要性
實施過程化考核能夠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提高[6],以適應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學需求。
(一)評價學生實際能力
過程化考核方式強調的是大數據技術實操能力,而非僅僅注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評價學生的實踐活動和項目完成情況等方面,可以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實際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7]。
(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過程化考核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和完成項目,增強學生的學習大數據技術的興趣和動力。通過過程化考核方式,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大數據技術實踐活動,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從而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三)適應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學需求[8]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采用過程化考核方式,通過評價實踐活動和項目完成情況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基于過程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一)過程性考核環節的設計
過程性考核是一種連續性的評估方式,通過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學習成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持續性、全面性地評價。具體環節、內容、要求和教學目標如下。
1.課前考核環節
環節內容:預習任務,包括閱讀教材、查找相關資料、解決預習問題等。
要求: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并在課前提交預習報告。
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2.課堂考核環節
環節內容:互動問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課堂演示等。
要求:學生需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展現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
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檢查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
3.課后考核環節
環節內容:課后作業、綜合考核、拓展閱讀等。
要求:學生需要按時完成課后作業和綜合考核,并閱讀相關拓展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
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和困難,為學生的復習提供指導。
(二)加強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大數據技術課程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注重實踐性和實用性。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當充分考慮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并結合案例和實際項目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1.強化實踐性。過程性考核方式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因此,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性。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化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在課程實踐中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從而提高實踐能力。
2.鼓勵創新性。過程性考核方式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因此,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需要更加注重創新性。教師可以采用設計比賽、創新項目等方式,鼓勵學生提出獨特的創新點,從而提高創新能力。
3.強化實用性。過程性考核方式要求學生掌握實用的技能和知識,因此,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需要更加注重實用性。教師可以采用課程實踐教學、企業實踐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實際應用情況,從而掌握實用技能和知識。
4.增加反饋機制。過程性考核方式需要實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需要增加反饋機制。教師可以采用個人筆記、小組討論、實驗報告等方式,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及時糾正不足,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實施過程化考核
過程化考核應該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包括學生的課前準備、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實驗報告和課程項目等方面。同時,每個環節都應該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明確過程性考核的目標和要求。在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過程性考核的目標和要求,即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反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設計過程性考核方案。教師需要課程要求設計過程性考核方案,明確考核方式和評分標準,例如小組討論、實驗報告、課程設計等,以確??己朔绞椒险n程的目標和要求。
3.引導學生參與過程性考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過程性考核,鼓勵學生合作完成任務,以便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及時糾正不足。
4.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過程性考核中,教師應該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不足之處,并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5.持續改進過程性考核方式。在過程性考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考核方式,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提高考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在過程性考核的教學模式中,建立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獨立思考,并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該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教師應當采用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小組合作式教學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組成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并及時地提供反饋和指導。
(五)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優化
1.制定明確的量化評價標準。針對過程性課程考核方式缺乏量化評價標準的問題,教師需要制定明確的量化評價標準,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指標。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項目完成情況等作為評價指標,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并對學生進行評分和排名。
2.強化學生參與度管理。針對學生參與度難以掌控的問題,教師可以從設定明確的參與度標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及時反饋學生表現、利用課堂投票、在線討論板等技術手段等方面入手,在課程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參與度的管理和督促。
3.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針對過程性考核方式難以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的問題,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結合實際操作和項目實踐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常用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課程設計評價。
4.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針對過程性考核方式難以準確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問題,教師需要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量化評價和分析。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虛擬仿真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提供更加真實的實踐環境和體驗,從而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改革效果總結
實施過程化考核的教學模式改革可以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通過對比傳統考核模式和過程化考核模式的優缺點來說明實施過程化考核的教學模式改革效果,如表1所示。
從表2中可見,借助頭歌實踐平臺對比教材中的自主練習題,學生參與專業實踐在線測試明顯更為積極,平均67.27%同學能夠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而拓展性、重難點測試對學生要求嚴格,只有少部分學生通過測試。這表示分層次的過程性考核對學生有很大幫助,平時的自動評分測試可以鞏固學生每天所學知識,而拓展性或綜合性項目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容易督促學生學習,并利于自主進行時間管理,逐步養成自我學習能力。
六、結束語
在新工科背景下,實施過程化考核的教學模式改革是《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通過加強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實施過程化考核、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要求。
參" 考" 文" 獻
[1]戚江濤,張紀元,蒙賀偉,等.基于過程性考核的畜牧工程及裝備課程改革與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04):49-52.
[2]王琳,張旭秀,陳曉俠.基于OBE理念的“系統仿真”課程過程性考核模式研究與實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3(03):45-49.
[3]陳亞囡.大數據背景下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5):98-100.
[4]艾小倩,葛傳楠,曹瀟瀟,等.過程性考核對專業課程考試重要性的調查研究[J].科教導刊,2022(22):153-155.
[5]馬李剛.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及過程性考核模式探索——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22,19(10):166-168.
[6]房振偉.高校基礎課過程化考核的評估分析[J].學園,2021,14(30):69-71.
[7]易正杰.大數據分析對班級個性化教學輔助作用過程性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04):97-100.
[8]邱丹萍.新工科教育體系下的課程過程性評價與多元考核機制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23):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