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大數據環境下,網絡攻擊和威脅呈現出更高的復雜性,更加智能化。黑客和惡意行為者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發動更精確和有針對性的攻擊。與此同時,海量的個人數據被收集、存儲和分析,數據隱私風險顯著增加。這些都對信息通信網絡安全提出了挑戰。本文通過分析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大數據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具體的強化網絡安全管理的措施,以期提升信息通信網絡安全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組織和個人必須高度關注和重視信息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問題。在大數據環境中,網絡攻擊和威脅變得更加復雜和智能化,數據隱私的風險也顯著增加。因此,采取有效的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措施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對網絡安全威脅的識別和應對能力,并確保系統和數據的安全,促進網絡安全穩定發展。
一、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社會層面
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國家機構和基礎設施都依賴于信息通信網絡,包括政府機構、軍事系統、能源供應、交通系統等[1]。如果這些關鍵基礎設施受到攻擊或破壞,將對國家的安全和穩定產生巨大威脅。另外,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網絡犯罪,如網絡詐騙、網絡暴力和網絡侵權等問題日益嚴重,對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防止和打擊網絡犯罪,維護社會的法律秩序和公共安全。
(二)經濟層面
在數字經濟中,企業和組織的商業機密和敏感信息成為攻擊者的目標。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可以確保商業機密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避免知識產權盜竊、商業間諜行為和數據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而且,數字經濟依賴于安全的信息通信網絡。通過確保網絡安全,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數字經濟活動,推動數字化轉型和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增加。同時,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也有助于保護消費者和用戶的個人信息和權益,增加他們對數字經濟的信任和參與度。
另外,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對國家的競爭力和國際地位也有重要影響。一個安全的信息通信網絡可以增強國家的國際聲譽,吸引外國投資和技術合作,促進國際貿易和合作。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信息通信網絡安全受到威脅,可能會導致外國企業和機構的不信任,影響國際合作和經濟發展。
因此,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涉及國家安全和穩定,還關乎經濟發展、創新能力和國際合作。不斷完善和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監管制度和法律框架,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國際合作,是保障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的關鍵措施。
(三)個人層面
在數字時代,個人隱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可以保護個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避免個人信息被盜取、濫用和泄露。這對于個人的自由和尊嚴具有重要意義[2]。當前,在線支付、電子銀行和電子商務等數字化交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有助于防止網絡釣魚、支付欺詐和身份盜竊等風險,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二、大數據背景下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面臨的挑戰
網絡攻擊與威脅:在大數據環境中,網絡攻擊和威脅呈現出更高的復雜性,也更加智能化。黑客和惡意行為者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發動更精確和有針對性的攻擊。例如,高級持續性威脅和零日漏洞攻擊等,對網絡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數據隱私保護:在大數據時代,海量的個人數據被收集、存儲和分析,涉及個人隱私的風險顯著增加。數據泄露、濫用和非法獲取成為關注的焦點。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需要強化對個人數據的保護措施,包括合規性要求、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以確保個人隱私得到妥善保護。
合規性要求:在大數據環境中,涉及的數據處理和存儲涉及多種法規和合規性要求。例如,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保護法規、金融合規等[3]。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需要確保網絡系統和數據處理符合適用的法規要求,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避免法律風險和違規行為。
復雜網絡結構和互聯性:在大數據環境中,網絡結構通常是復雜的,包括云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等多種網絡形態的互聯。這些復雜的網絡結構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難度。管理者需要面對不同網絡環境的安全挑戰,并確保各個環節的網絡連接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人員技能和意識的挑戰: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需要具備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和安全意識。然而,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變化的威脅形式,人員技能和意識的更新和提升成為挑戰。培養和吸引具有專業知識的安全專家,并提高組織和個人的安全意識變得至關重要。
巨大數據量的處理和分析:在大數據環境下,海量的數據需要進行有效地處理和分析。然而,這也給安全管理帶來了挑戰[4]。確保大數據平臺和分析過程的安全性,避免數據泄露和濫用,需要采取相應的技術和措施,如數據加密、訪問控制和安全審計等。
三、大數據背景下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措施
(一)網絡監測與檢測技術
網絡監測與檢測旨在通過實時監測和分析網絡流量、日志和事件,及時發現異常行為和安全威脅[5]。為了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網絡攻擊,應當采用以下有效的技術應對措施。
入侵檢測系統(IDS):IDS是一種被動式的檢測系統(如圖1),用于檢測網絡中的異常行為和安全事件。它可以分為基于簽名和基于行為兩種類型。基于簽名的IDS通過事先定義的攻擊簽名匹配網絡流量中的惡意模式。例如,如果流量中存在與已知攻擊行為相匹配的特定模式,IDS將觸發警報。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檢測已知攻擊,通過使用已知攻擊的特征和模式。基于行為的IDS則通過對正常網絡活動的行為模式進行建模,并檢測與之不符的行為。它使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和行為規則等技術來識別潛在的惡意行為。這種方法可以發現未知的攻擊和新型的安全威脅。
入侵防御系統(IPS):IPS是一種主動式的安全系統,既能檢測到攻擊行為,又能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它可以根據檢測到的攻擊行為對流量進行實時過濾、封堵或重新定向,以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
數據包分析:數據包分析是對網絡流量進行深入解析和檢測的過程。通過對數據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協議、端口號等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異常的流量模式和潛在的攻擊行為。
威脅情報:威脅情報是指關于已知攻擊者、攻擊工具、惡意軟件等實時信息。通過與威脅情報源進行信息交互,網絡監測系統可以獲取最新的安全情報,并將其應用于檢測和預防工作中。
通過應用以上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網絡監測中的惡意流量檢測率、惡意行為的阻斷率明顯提高,虛警率大大降低,惡意行為的響應時間明顯縮短,可見各項技術應用的網絡安全防護效果顯著。網絡監測與檢測能夠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
(二)訪問控制
通過建立嚴格的訪問控制策略和權限管理機制,能夠大大減少信息通信網絡安全問題[6],確保只有授權人員能夠訪問和操作敏感數據和系統。首先,采用多因素身份認證,結合密碼、令牌、生物特征識別等多重身份驗證因素,以增加身份驗證的安全性。這種方式要求用戶提供多個證明其身份,提高了訪問系統的門檻,減少了未經授權者的訪問風險。其次,建立訪問權限管理機制,根據員工的職責和需要,為每個用戶分配適當的訪問權限和角色。使用最小權限原則,確保用戶僅擁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權限,避免權限過大造成的安全風險。同時,定期審查和更新訪問權限,確保權限與用戶的工作職責保持一致,并及時撤銷不再需要的權限。第三,強化密碼策略,制定密碼復雜性要求,要求用戶設置強密碼,包括長度、字符種類、定期更換等。還可以采用密碼加密存儲、防止密碼泄露和禁止共享密碼等措施,增加密碼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最后,加強物理訪問控制,對于物理設備和機房等關鍵區域,采取措施限制和監控人員的物理訪問。使用安全門禁系統、視頻監控和身份驗證等技術手段,確保只有授權人員能夠進入和訪問關鍵區域。
(三)數據加密與隱私保護
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等加密算法,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對稱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鑰進行加密和解密,適用于實時加密數據傳輸過程[7]。非對稱加密使用公鑰和私鑰進行加密和解密,能夠更好地保護數據的機密性。合理選擇加密算法和密鑰管理策略是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的關鍵。數據脫敏和數據匿名化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隱私信息。數據脫敏是指通過修改或替換敏感數據,減少其敏感性同時保持有效性。例如,可將個人身份證號部分替換為掩碼或生成虛擬標識符。數據匿名化是指去除或修改個人身份信息,以保護個人隱私。例如,對匿名用戶,可刪除或替換與其身份相關的信息,使其難以識別。此外,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也極為重要。采用安全傳輸協議,如SSL/TLS,保護數據在網絡傳輸中的機密性。對存儲數據采取相應的加密措施,包括全盤加密、數據庫加密和文件加密等,以保護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安全性。
有效的數據加密與隱私保護技術能夠顯著提高信息保護效果:只有掌握正確密鑰的人才能解密數據,從而有效保護數據的機密性。即使數據在傳輸或存儲過程中被非法獲取,由于數據已被加密,黑客或攻擊者無法解讀敏感信息,從而降低了數據被濫用的風險。此外,通過數據脫敏、數據匿名化和隱私保護技術,個人身份和敏感信息可以被有效隱藏或替代,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隱私。
(四)基于大數據構建網絡安全平臺
基于大數據構建網絡安全平臺需要整合數據采集、分析、威脅檢測、實時響應、可視化和報告等關鍵功能,從而提高網絡安全的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要建立數據采集系統,收集網絡安全相關的日志、事件和流量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或離線分析,識別出潛在的安全威脅和異常行為。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構建智能威脅監測模型,實時監測網絡流量、用戶行為和系統日志,以便及時發現和應對潛在的攻擊和入侵行為。同時,要注重構建可擴展的大數據存儲和處理平臺,以滿足海量數據的存儲和快速處理需求。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統和大數據處理框架,如Hadoop和Spark,來管理和分析大規模的網絡安全數據。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和自動化響應機制,快速檢測和應對網絡安全事件。利用自動化工具和腳本,對安全事件進行響應、隔離和修復,從而減少響應時間并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此外,還要注重構建可視化的網絡安全監控和報告系統,將大數據分析結果以圖表、儀表盤等形式呈現,使安全運營人員能夠直觀地了解網絡安全狀況,并及時作出決策。
借助于網絡安全平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能夠實現對網絡信息數據的動態化監控與管理,一旦發現異常行為,便能夠在第一時間對異常信息進行處理。而基于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對網絡安全系統進行預防處理,真正的實現防患于未然。
(五)強化員工培訓和安全意識
在不斷增長和演變的網絡威脅環境中,員工是組織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其安全意識和行為對于保護組織的敏感數據和網絡資源至關重要[8]。為了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可以制定全面的安全培訓計劃,覆蓋不同崗位和職責的員工,并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包括網絡安全基礎知識、常見的安全威脅和攻擊方式、安全政策和最佳實踐等。使員工學習如何采取預防措施和應對安全事件。在安全培訓中,員工需要了解常見的社交工程手段,例如釣魚郵件、釣魚電話和虛假網站,學習如何識別和避免這些攻擊。通過模擬演練和實際案例分析,使員工更好地理解社交工程攻擊的實際情況,并掌握應對技巧。此外,還要加強密碼管理教育,培訓員工掌握如何創建復雜、隨機且易于記憶的密碼,并引導他們使用密碼管理工具來安全地保存和管理密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是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采取綜合的管理措施,能夠提高對網絡安全威脅的識別和應對能力,確保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未來,需要通過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持續努力,以確保在大數據時代中實現信息通信網絡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邱丹青 廣東曼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參" 考" 文" 獻
[1]劉寶昌.綠色低碳信息通信網絡建設思考與探索[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23,36(02):1-7.
[2]鄭偉林.綠色信息通信網絡中的節能減排技術的運用與實踐[J].中國新通信,2022,24(22):7-9.
[3]朱鑫泉,張藝,張澤宇.電力系統信息通信網絡安全防護措施探討[J].信息記錄材料,2022,23(09):78-80.
[4]楊光.信息通信網絡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扮演的角色與面臨的機遇[J].通信世界,2022(09):34-35.
[5]晉榮,趙乾宏,張巖.面向角色服務的信息通信網絡綜合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聲技術,2021,45(12):57-62+66.
[6]劉子銘.大數據背景下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11):55-56.
[7]莫媛淇,陳智慧.信息通信網絡安全威脅與漏洞分析[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07):247-248+250.
[8]黎璐.信息通信網絡的內涵及發展趨勢[J].數字通信世界,2021(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