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玲
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還要兼顧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要求學校高度重視體育教學,積極應用快樂體育教學法,引導學生快樂參與、快樂鍛煉,逐漸養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為專業學習、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快樂體育是一種教學方法,強調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參與、了解、掌握的樂趣,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核心,著重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意識,助力學生終身體育實踐習慣的形成。本文首先分析中職體育教學中實施快樂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以此從幾個方面深入闡述落實、創新快樂體育教學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1 中職體育教學中實施快樂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根據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可以了解到,中職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需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端正態度,通過體育活動有效調節學生的消極負面情緒。這一點同快樂體育的內涵大同小異,所以將快樂體育教學法引入到中職體育教學環節,對于實現課標要求具有積極意義。另外,從學生角度與素質教育視角而言,以快樂體育教育理念為導向,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各項體育活動的熱情,在深度參與中從中獲得快樂,感知到體育運動的魅力,獲得積極的實踐體驗,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大有助益。最后,體育教育既有育體的效能,也同樣可以育心,伴隨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對于個體的道德情操、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升,通過實施快樂體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所要求的個人行為以及社會行為,使之具備與時代精神相統一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而且學生在體育訓練中也可進一步強化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2 中職體育教學中落實快樂體育教學的具體措施
2.1 構建平等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教師在面向中職學生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突出快樂體育教學的優勢,需要從過去固有的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中解脫出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訓練,使之獲得快樂和滿足,從而提升體育教學成效。體育課堂教學,要求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相互配合,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深度融合,有序推進教學活動。在之前的教學中,部分教師通常會將直接將體育知識、技能以講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卻沒有關注到學生的理解能力、體育基礎,產生的體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容易弱化學生的體育興趣。事實上,教師的使命不僅在于教學,更在于育人,在快樂體育理念的導向下,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和諧的體育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獲取知識、參與體育活動,嫻熟掌握體育技能。而且,在學生看來,教師就是他們的楷模,是影響最深的人,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遞一些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為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以排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中國女排的故事引入課堂,讓學生從中感悟中國女排精神,并思考何種因素促使中國女排不斷取得驕人成績,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排球運動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加以補充,讓學生認識到排球在提高體能方面的作用。接下來,教師便要為學生詳細講解動作要領、演示動作姿態,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然后鼓勵學生自由練習動作,在熟練之后嘗試分組進行排球接拋球練習。師生之間的簡單互動,既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運動要領,而且也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2.2 樹立健康第一思想,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在開展中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將快樂體育的教育理念融入課堂,是確保體育教學活動高質量完成的關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健康為核心,根據體育教學要求針對性組織體育訓練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的參與中感受到樂趣,以此來達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以足球教學為例,作為校園體育的重要項目之一,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還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教師可以以實戰的形式開展教學,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經驗,說一說運動前需要如何熱身?熱身目的是什么?如何通過足球訓練提升身體素質?再繼續帶領學生活動筋骨,充分熱身之后正式開始實戰練習。讓學生在操場進行小組實戰對抗,一方面是為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盡情展示運動風采,另一方面也是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運動基礎,為后續教學方案與內容調整提供依據。而且在觀點交互中,深化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了解,樹立正確的終身體育觀,培養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加快體育素養的形成。
2.3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運動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中職學生在體育課堂時常出現目標不明確、專注力差等問題,若將快樂體育教育的理念滲透到課堂,勢必可以有效化解上述問題,在最大程度調動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意識,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教師需要從學生的體能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發,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并將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引入課堂,以此來豐富體育課堂的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以籃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教學。首先將學生每12人一組均分開來,分別擔任后衛、前鋒和中鋒。其余未參加比賽的學生作為啦啦隊成員,為支持球隊吶喊助威。在籃球比賽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總結競賽,讓學生說一說比賽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收獲。在學生分享的同時,教師可借此契機將體育、運動的真諦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贏在競賽中固然重要,但更寶貴的是在不斷突破自己,獲得健康的體魄,循序漸進地強化運動技能。以競賽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既與快樂體育的教育理念相切合,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緩解學習壓力,培養體育興趣愛好。
3 中職快樂體育教學創新策略
3.1 豐富教學語言
讓學生在運動中獲得樂趣,進而獲得身心健康發展是開展體育教學的核心目的,為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需要豐富教學語言,運用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躍躍欲試的想法,在主動參與中真正體會到運動帶來的樂趣。教學語言要做到樂有目的、趣有內容、幽默而不俗套,緊緊把握住體育的“神韻”。比如“身輕如燕”的跳馬,“穩如泰山”的落地,“形如狡兔”的傳球;或者用“尋找寶藏”“突襲堡壘”來講述游戲活動的規則,都將語言的美感和體育活動的樂趣展現地淋漓盡致;激發學生對練習技術動作的興趣,用一種昂揚的、不畏艱難的精神完成動作。有樂、有物、有趣的語言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吸引力,而且更加容易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到動作要領。尤其是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引導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是培養學生“動力定型”的良好習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教學語言是教師的指揮棒。
3.2 做好教學準備
器材的選擇也是決定體育教學質量、學生快樂與否的重要條件。當上課鈴響起,學生走進上課場地之后,看到提前布置好的場地、擺放好的器材,必然會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所期待,進而產生強烈興趣。為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不僅要布置好場地,還要根據體育課程內容準備好體操墊、實心球、排球、跨欄架等,必要的情況下也可在場地上畫線。通過此種場地、器材的設計方式,會讓學生從整理隊形開始就按耐不住心中的興奮,開始想象課程內容,迫不及待地想要練習。準備場地、器材是進行體育教學的先導,是一節好的體育課的先決條件,而在學生的心理特點中,容易受到干擾是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和效果的其中一項因素,因此要求教師把握好這一心理特點,借助場地、器材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產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動機、興趣。
3.3 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因顯著的應用優勢,在諸多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面向中職學生開展體育教學,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輕松理解體育技術動作的要領及重難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積極性。具體到實踐中,教師可圍繞運動項目,針對性創設故事情境、游戲情境,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反思技術動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如何改進,然后再由教師負責一件示范一邊講解,這樣就可以讓體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蹲踞式跳遠”教學中,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跳遠的起源,“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追捕野獸的過程中,為躲避路途中的石塊、溪流通常會自然地一躍而過,這動作就是最原始的跳遠活動”。教師還可以將技術動作穿插在故事中,在講故事的同時進行動作示范。以小故事開頭,可以有效地將學生注意力從一開始就集中起來;讓學生不至于過度緊張,也不會分心走神,情緒被調整到最佳狀態。
3.4 加強模仿練習
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可以從固有的直接講述的模式中走出來,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模仿,進而摸索到動作要領。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主動,這對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言起到積極作用。教師則要在一旁密切觀察學生的模仿行為,針對顯露出的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逐一展開細致地講解、糾正、指導。如此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降低動作訓練的枯燥程度,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更加透徹嫻熟,切實提升動作的標準性。就拿“蹲踞式跳遠”來說;踏跳之后的收騰空動作是關鍵;教師需要重復示范,講解動作發力點,然后讓學生模仿動作,再基于學生動作進行講解,力求在“示范—練習—講解”的循環中,讓體育訓練達到理想化效果。
3.5 增加團隊性活動
合作能力是學生未來步入社會、適應崗位工作的必備品格。學生只有學會合作,才能與他人建立起和諧關系,有利于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因此,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時,可以將適當增加團隊形式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與他人互動中有效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并且高質量完成體育鍛煉目標。在團隊體育活動中,教師應著重把握好平衡,因為競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同時也會引起他們內心的攻擊性。也就是說當競爭不均衡時,學生群體中的偏好、挫折感會對團體體育活動的效能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為突出快樂體育這一理念,在選擇體育活動時,應以團隊性為首、競爭性次之,以保證學生在體育課堂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在合作中提升自己。
3.6 開展個性教學
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上也會存在一定差異,而實施快樂體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緩解學習負擔、釋放負面情緒。為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程度,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教師可積極采取個性化教學法,即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學習的“階梯”,讓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硬性練習,以此來多方面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與此同時,要為學生提供前進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完成本層次目標的基礎上,嘗試向更高層次遞進,讓學生一邊練習,一邊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以耐力跑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為體育興趣濃厚,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B層次為有著強烈的體育興趣,但是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C組學生為缺少體育興趣,而且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考慮到很多學生對田徑運動都有著抵觸情緒,覺得此項運動比較單一,無法從中獲得樂趣,教師需要在綜合考慮學生的基礎之后,可以設計差異化的學練目標,針對A層學生,要求其先完成200米中速跑,然后在進行100米慢跑,循環兩次;針對B層學生,要求學生先完成100米中速跑,然后再進行200米慢跑,循環兩次;針對C層學生,要求其采用中等速度勻速完成400米、600米或者定時跑,讓學生切身體會耐力跑的技術特點。開展變速跑練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刺激強度、刺激時間二者間相互作用下,身體對強弱交替的刺激產生反應,以此來達到提高抗疲勞的能力。此種跑步訓練方式不同于固定節奏的練習,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消除學生的厭倦感、疲勞感,另一方面則有助于提高跑步練習興趣,使之練習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掌握到耐力跑運動技能的同時,樹立自覺鍛煉的意識。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將快樂體育教學法引入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體育習慣。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課程要求,創新建構快樂體育課堂,讓學生在深度參與中穩步提升體育運動技巧,強健體魄,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