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我們正處在一個彰顯自我、張揚個性的時代。
在一些人的人生字典里,寫滿了自我設計、自我奮斗和自我實現的主題詞;在他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軌跡里,標滿了自我夸張、放飛個性的關鍵詞。應該說,彰顯自我較之過去是一種進步。曾幾何時,人們迷失了自我,恥于或者懼怕談自我。于是乎,自我被淹沒在了茫茫人海里,甚至連穿衣戴帽都“大一統”,一片“灰藍色”,滿眼“中山裝”, 人們似乎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千人一面,缺少了個性,缺失了人性。若真有區分的話,要么“高大全”,不食人間煙火;要么“標簽臉”,“一看就是壞人”。
然而,當人們漸漸走出自我迷失的“霧霾天”后,似乎又有些矯枉過正,走進了自我膨脹的“陰雨天”。不少人以尊重自我為由放大自我,以實現自我為由標榜自我,以崇尚自我為由膨脹自我,一味地設計起“自我成長”的路線圖,于是乎,在不同程度上又讓自我走入了另一個“窄胡同”乃至“死胡同”。一些人從狹隘的自我出發,變得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變得自以為是、自高自大。很多場合或很多時候,他們取得一點成績,便把功勞全記在自己頭上;有了一點進步,則滿口都是自己多么勞苦功高;面對鮮花和掌聲時,他們更是飄飄然,忘乎所以。此時,“我”的眼里已經沒有了他人,看不見團隊和集體,更少了群眾和組織,充其量嘴上不痛不癢來句“感謝我的父母和家人”云云。
彰顯自我無可厚非,表現自我無可指責。沒有自我這一個體的良好發育,哪來社會群體的健康發展?自我意識的自覺和自省,是社會走向文明開放的晴雨表,也是社會多元、包容和成熟的溫度計。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棵樹上的每一片樹葉都是不一樣的。彰顯自我、實現自我實質上是張揚人的個性、挖掘人的潛質的必然選擇和必經之路。社會應當鼓勵承認自我、塑造自我和打造自我,更應該鼓勵不斷完善自我、戰勝自我和超越自我。
彰顯自我當有度。張揚自我可以,但放大自我不可取。放大自我便是放縱自己,讓自我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飆;放大自我便是放棄自己,是自以為是的起點、故步自封的開端。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注定成不了別人的中心;慣于心中只有“小我”的人,必定是一個缺失大格局、缺乏大境界、缺少大情懷的人,也必定走不遠、行不穩、飛不高。
彰顯自我但不放大自我,才不會被茫茫人海所淹沒,也不會被滔滔欲望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