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山清高且滿身傲骨,水雄渾亦不失柔情。置身山水佳境之中,便能悟到山水皆有精神。在主題為“山水佳境”的文章中,作者常常會通過描寫壯美山水,以抒發自己的某種情感,表達自己的某種態度。此類閱讀大多以散文為主,且會適時地生發議論。中考常見的考點有:1.賞析黑體(加點)字詞或畫線句;2.分析景物形象及作用;3.體會作者的情感。
泰 山
梁 衡
我曾游黃山,卻未寫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態,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畫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這種窘態。其遍布石樹間的秦漢遺跡,叫我后悔沒有專攻歷史。嗚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靈,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我是乘著纜車直上南天門的。天門虎踞兩山之間,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樓橫空出世,門洞下十八盤的石階曲折明滅直下溝底,那本是由每根幾噸重的大石條鋪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門之下倒像一條單薄的軟梯,被山風隨便吹掛在綠樹飛泉之上。門樓上有一副石刻聯:“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我倚門回望人間,已是云海茫茫,不見塵寰。入門之后便是天街,這便是岱頂的范圍了。天街這個詞真不知是誰想出來的。云霧之中一條寬寬的青石路,路的右邊是不見底的萬丈深淵,填滿了大大小小的綠松與往來涌動的白云。路的左邊是依山而起的樓閣,飛檐朱門,雕梁畫棟。其實都是些普通的商店飯館,游人就踏著霧進去購物、小憩。不脫常人的生活,卻頗有仙人的風姿,這些天上的街市。
漸走漸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將我們托在凌霄之中。極頂最好的風光自然是遠眺海日,一覽眾山,但那要碰到極好的天氣。我今天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近處的石和遠處的云。我登上山頂的舍身崖,這是一塊百十平方米的巨石,周圍一圈石條欄桿,崖上有巨石突兀,高三米多,石旁大書瞻魯臺,相傳孔子曾在此望魯都曲阜。憑欄望去,遠處凄迷朦朧,不知何方世界,近處對面的山或陡立如墻,偉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橫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線,或聚成一簇。風呼呼吹過,衣不能披,人幾不可立,云急急撲來,一頭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進石縫。頭上的雨輕輕灑下,洗得石面更黑更青。我曾不止一次地在海邊靜觀那千里狂浪怎樣在壁立的石岸前撞得粉碎,今天卻看到這狂嘯著、似乎要淹沒世界的云濤霧海,一到岱頂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難怪人們尊泰山為五岳之首。一般民宅前多立一塊泰山石鎮宅,而要表示堅固時就用穩如泰山。至少,此時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間的支柱。這時我再回頭看那些象征堅強生命的勁松,它們攀附于石縫間不過是一點綠色的苔痕;看那些象征神靈威力的佛寺道觀,填綴于崖畔巖間,不過是些紅黃色的積木。倒是腳下這塊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風沐雨,向沒有盡頭的天空伸去。泰山,無論是森森的萬物還是冥冥的神靈,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這樣的卑微。
這岱頂的確是一個與天對話的好地方。各種各樣的人在塵世間活久了,總想擺脫地心的引力向天而去。于是他們便選中了這東海之濱、齊魯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巔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銳立,頂上平緩開闊,最高處為玉皇頂。玉皇頂南有寬闊的平臺,再南有日觀峰,峰邊有探海石。這里有平臺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許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門口專為人類準備了一個進見的丹墀,好讓人們訴說自己的心愿。我看過幾個國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闊陰森的穹頂,及頂窗上射進的幾絲陽光,頓覺人的渺小,而神雖不可見卻又無處不在,緊攥著你的魂靈。但你一出教堂,就覺得剛才是在人為布置好的密室里與上帝幽會。而在岱頂,你會確實感到“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選自《時文選粹》,有刪改)
思考練習
1.請賞析文章第三段畫線句。
————————————————————————————————
2.作者為什么說岱頂是“一個與天對話的好地方”?
——————————————————————————————————
水墨仙境楠溪江
肖復興
楠溪江,有一個最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它的清澈,三百里蜿蜒流淌下來,沒有一點污染。
原來,我認為中國最美的江要數漓江了。三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到漓江,真被它陶醉了,那美麗的江,山在江上映出美麗的倒影,水墨畫一樣,仙境一般……如今已經污染了。原來,我以為世界上多瑙河、萊茵河是蔚藍無比,清澈透明猶如雪萊的詩句。但幾年前真正地走到它們的跟前,看見它們也一樣的污染了。
然而,楠溪江,沒有污染,舉世皆濁唯我獨清!這一條,就可以讓楠溪江驕傲而獨立于世,讓所有那些變得渾濁的江河向它競折腰。
楠溪江位于浙江永嘉縣內,從上游石桅巖流到下游獅子巖,流過三十六灣七十二灘,流過了千年百年,就這樣一直沒有一點污染地流著,不帶一絲雜質地流著,清澈而清白地流著,真是人間的一個奇跡。
我想清澈這個詞應該是專為它而設置的,因為水透明得已經沒有了深度,水底的鵝卵石、水草和小魚仿佛就在眼前,伸手摸它們,其實還在很深的地方。
清白這個詞應該也是專因它而有了意義,陽光不僅僅照射在水面上,能一下子照射在水底,反射上來,和陽光逗著玩,閃爍著迷離跳躍的光斑,只有它不為所動,依然是那樣透明干凈,氣定神閑,寧靜致遠。
最好是乘坐竹排順江而下,水在腳下,一路迤邐親近著你,濕潤而溫馨,最能體味楠溪江的美妙,處處入畫,處處是詩。竹排沒有污染,才會和江水那樣親密無間,我們也才會體會到水如凈土、魚若行空的澄凈透明。能見到遠處的蚱蜢舟和船頭的魚鷹,如國畫中點染出的水漬墨暈,靜靜的,超凡入定一般,方顯出江在平緩而幽美地流動。兩岸的灘林婆娑搖曳,楊樹、楓樹、松樹、楊梅樹,盡情地舒展著腰身,像是一江平靜的碧水長出了婀娜多姿的秀發,隨風飄逸,顯出楠溪江風情萬種的一面。在六月楊梅成熟的季節來,是最好不過的了,灘林中楊梅樹紅紅的,晶瑩得一閃一閃,仿佛小小的精靈,更讓楠溪江徹底地活了起來。
還要說一句,楠溪江上那些汲溪碇步(古時稱“過水明梁”),實在是太漂亮了。那是楠溪江獨特的風景,是用一塊塊方方正正的蝶石壘在楠溪江中,剛剛高過水面,每塊石碇間有一段小小的間隔,橫躺在水中,像一個美麗的口琴,江水從中潺潺流過,吹響清亮的樂章,那是只屬于楠溪江自己的旋律。
如果說楠溪江是山里小姑娘明亮得不染一點云翳的眼睛,汲溪碇步就是一道道自然而恰到好處的眉毛。
(選自《中國當代散文選》,有刪節)
思考練習
1.請簡要分析第二段的作用。
————————————————————————————
2.文章倒數第三段中,作者認為乘坐竹排順江而下最能體味楠溪江的美妙。試概括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
3.請簡要分析本文標題好在哪里。
————————————————————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