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2023年4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2023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2023年2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蓄力發展高端制造
讓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承載著國家意志、民族夢想、人民期盼,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一以貫之、善始善終、久久為功,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規?;拖盗谢l展,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2022年9月30日,在會見C919大型客機項目團隊代表并參觀項目成果展覽時強調
高端制造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漢考察時強調
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時強調
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我國制造業總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許多產業面臨工程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要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2021年12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
——2018年3月7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強調
聚力主攻智能制造
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要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
——2021年10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在安徽考察時強調
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2020年5月23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
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2017年12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我們愿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業界的合作,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使機器人科技及其產品更好為推動發展、造福人民服務。
——2015年11月,致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賀信
大力推行綠色制造
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加快制造業技術改造,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2022年5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2022年1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中國將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更多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投向中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2021年11月4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要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2021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負荷。對重大經濟政策和產業布局開展規劃環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高效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2019年2月1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融合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以清潔高效可持續為目標的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將引發全球能源變革,空間和海洋技術正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新疆域。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制造強國
當前,我國正處在制造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暗?025年,中國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制造強國行列”是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第一階段目標,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目前,距實現這一目標只有三年了。時間緊,任務重,專家建議在全國實施制造強國三年攻堅戰,推動中國制造業向中高端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