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蒙蒙,武瑞瑞,朱玉瑤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河南 洛陽 471000
癲癇持續狀態(SE)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急危重癥,多發于小兒時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紊亂、意識障礙和肌肉抽搐,且連續、頻繁發作[1]。SE持續發作造成腦部缺氧,進而引發腦神經元死亡,同時伴有肝腎功能損傷、呼吸循環衰竭、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等癥狀,最終加速患者死亡[2]。SE病死率較高,發作后難以得到控制,且腦損害嚴重程度隨著發作時間的增長而升高,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能引發大腦供血、供氧不足及呼吸心跳驟停,嚴重時危害患兒生命[3]。因此,正確、有效、快速的解除SE,有助于改善患兒生存質量和身體健康,并有效降低其自殘率和死亡率。臨床護理路徑(CNP)采取圖表形式,對患兒給予有效、充足的照顧,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漏項,有序進行護理、診療,提高護理質量[4]。本研究旨在探討CNP在SE患兒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90 例SE 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45例。A組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7.51±1.35)歲;病程8~22 d,平均病程(14.29±3.47)d;抽搐持續時間30 min~2 h,平均抽搐持續時間(1.79±0.28)h。B 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齡3~12 歲,平均年齡(7.49±1.43)歲;病程8~24 d,平均病程(14.38±3.42)d;抽搐持續時間30 min~2 h,平均抽搐持續時間(1.82±0.31)h。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及抽搐持續時間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年齡0~14 歲。(2)根據臨床特征、腦電圖及磁共振成像等確診為原發性SE,符合國際抗癲聯盟診斷標準[5]。(3)肝腎功能正常。(4)依從性良好。(5)患者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或惡性腫瘤。(2)合并顱內感染急性期、腦損傷、遺傳代謝病。(3)伴有精神發育遲滯、認知障礙等。
1.3.1 護理方法 A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患兒生理指標和臨床癥狀進行24 h監測,如有異常立即進行救治。B組給予CNP干預,參考病歷、文獻和專家意見由醫護人員共同制定計劃,包括治療與護理、活動、檢查與化驗、評估、醫療措施、監測、宣教、飲食、治療護理結果、出院計劃。(1)第1 天:將患兒妥善安置,頭偏一側,松解衣領,呼吸道通暢,床邊加護欄,防止舌咬傷,按醫囑給藥,建立靜脈通路。對患兒的誘發因素、眼球偏向、瞳孔大小、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等進行快速準確評估。(2)第2 天:監督患兒服藥,飲食清淡,肺部叩擊、口腔護理、霧化吸入,穩定其情緒。(3)第3 天:鼓勵患兒堅持治療,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并進行環境調整、疏導、勸解、安慰等心理治療,有助于其保持健康心態。(4)第4 天:對癲癇用藥及預防再發進行宣教,并進行出院指導,協助患兒了解服藥規范性、服藥方法、藥物種類等,避免經受過度換氣、受涼、精神等刺激。(5)第5天:交代復診地點時間,以及宣教手冊的發放。
1.3.2 評定指標 (1)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水平。(2)記錄患兒頭暈惡心、呼吸抑制、低血壓、心律異常等不良反應現象。(3)臨床療效[6]:治療后,癲癇停止發作且神志清醒,為顯效;癲癇發作次數減少且神志清醒,為有效;癲癇病情緩解不明顯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記錄患兒肢體癱瘓、智力低下、偏癱、視力障礙等后遺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兒HR、DBP、S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HR、DBP、SBP 水平較護理前降低,B 組較A 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HR、DBP、SBP水平情況(±s)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HR、DBP、SBP水平情況(±s)
a表示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注:1 mmHg=0.133 kPa。
組別A組(n=45)B組(n=45)t值P值HR(次/min)護理前147.81±14.25 148.14±14.01 0.111 0.912護理后107.65±10.24a 100.42±9.43a 3.484<0.001護理后112.59±13.77a 100.18±12.13a 4.537<0.001 DBP(mmHg)護理前75.26±7.84 76.02±8.11 0.452 0.652護理后68.94±7.48a 63.17±6.09a 4.013<0.001 SBP(mmHg)護理前113.68±12.54 114.16±11.83 0.187 0.852
護理后,兩組患兒均出現呼吸抑制、低血壓、心律異常等不良反應現象,B 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 例(%)
B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療效情況 例(%)
護理后,兩組患兒均發生智力低下、偏癱、視力障礙等后遺癥,B 組患兒后遺癥總發生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后遺癥情況 例(%)
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以腦內神經元群反復發作性過度放電為特征,引起暫時性、突發性腦功能失常而出現精神、感覺、運動、意識或者神經功能障礙[7]。SE包括攣性抽搐、強直性抽搐、強直陣攣性抽搐,且往往突然發作,可能導致摔傷、咬傷等意外損傷[8]。SE對患兒神經元造成一定損傷,進而引發持久性精神障礙、運動發育遲緩等,同時可能出現定向能力障礙、語言倒退、智商異常、認知功能退化等癥狀,對患兒生活質量和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9]。CNP給予患兒密切關注和有效護理,保持樂觀積極治療心態,緩解不良心理及壓力,避免其接觸發作誘因,使癲癇發作頻率降低,進而減輕腦部損傷,有助于患兒病情控制及康復進程[10]。
SE發作患兒易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癥狀,病情及時得到控制,進而有效減輕心血管系統損傷。陳晨等[7]研究中,咪唑安定較地西泮更有效控制SE 患兒病情,同時降低HR、DBP、SBP,有助于保護心血管系統,臨床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兒HR、DBP、SBP 較護理前降低,B 組較A 組降低,提示CNP 更好地控制心率和血壓,對其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與上述結論一致。同時,B 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高于A 組,說明CNP臨床療效具有一定優勢,可能因為CNP形成標準化護理流程,各環節相互銜接,保證患兒規律用藥,減少周圍環境對其造成損傷,保持健康心態,減少發病誘因,對加快患兒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1]。
此外,本研究還顯示,護理后B組患兒不良反應、后遺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說明CNP可有效控制病情,緩解患兒家庭心理壓力,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史麗等[12]研究表明,優質護理和隨訪護理可提高患者療效,使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CNP 較常規護理給予患兒更全面、及時的干預護理,提高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CNP 干預SE 患兒,可有效保護心血管系統,維持血壓、心率穩定,減少不良反應、后遺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