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王 麗,黃慧杰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河南 駐馬店 463600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科患者在進行手術時選擇全身麻醉(以下簡稱全麻),這雖然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者預后恢復,但手術為特定外在應激反應,尤其是在麻醉藥物及手術創傷等共同影響下,患者麻醉蘇醒期容易出現躁動及一系列并發癥,對患者心率、血壓的穩定及預后恢復造成一定影響。如何保證患者平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并保證手術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成為當前臨床護理工作的焦點問題[1-2]。常規護理由于不具有針對性,對患者護理的療效不盡如人意,細節護理是在綜合護理的基礎上,以細節服務至上,努力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避免護理缺陷[3]。有學者[4]證實,對外科全麻手術患者給予細節護理,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積極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討細節護理應用于外科全麻手術患者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駐馬店市中心醫院2019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6例外科全麻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8 例。參照組男29 例,女29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8.59±5.34)歲;手術時間1.0~6.7 h,平均手術時間(3.15±0.47)h;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8例,大專21例,大專以上19例;手術類型:胸外科18例,普外科20例,骨科20例。研究組男30 例,女28 例;年齡20~71 歲,平均年齡(48.62±5.22)歲;手術時間1.0~7.8 h,平均手術時間(3.15±0.61)h;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9 例,大專20 例,大專以上19例;手術類型:胸外科20 例,普外科19 例,骨科19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時間、文化程度及手術類型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需行外科全麻手術。(2)年齡>18歲。(3)患者無麻醉及手術禁忌證。(4)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合并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3)合并嚴重精神障礙以及語言溝通障礙。(4)合并全身嚴重感染。
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進行常規生命體征等的檢查,確保入選者均符合進行全麻及外科手術指征,辦理入院后實施護理干預。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研究組實施細節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麻醉前護理。全面評估:護理人員需通過觀察提問及查閱病歷等方式從細節處對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以期為臨床提供依據。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制定合理護理方式,對患者以集中講座的形式,對相關疾病及手術類型知識進行講解,并細致解答患者疑問,以消除患者恐懼心理。情景演繹: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和麻醉體位培訓,充分讓患者了解麻醉及手術過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主動配合麻醉醫生施行麻醉。心理指導:根據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結果,對患者存在的恐懼心理進行針對性疏導,多介紹成功治療案例,并通過聽輕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并鼓勵存在不安心理的患者與其他患者積極交流,指導家屬給予情感上支持,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2)麻醉時護理。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提前準備好手術相關用品及急救用品,做好手術室消毒工作,并保持手術室整潔衛生,為患者創造良好手術室環境。保溫護理:手術室因輸液等原因形成冷環境,可能會增加患者應激反應,因此首先應保持手術室內環境溫度在24~26 ℃,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0%~70%,對患者裸露的身體部位進行保暖或使用保溫毯,并提醒手術醫生盡量縮短消毒時間,減少寒冷對患者的刺激。麻醉護理:協助患者取合適的麻醉體位,并安撫患者,減少患者恐懼,告知家屬麻醉時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減少家屬擔憂。(3)蘇醒期護理。呼吸及體位護理:護理人員在麻醉蘇醒期需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進行專人專護,若發生異常情況,需立即報告主治醫生,協助患者取平臥位,降低床頭,避免因呼吸不暢引起窒息,在患者骨骼突出處墊軟枕,防止壓瘡發生,若患者出現頻繁吞咽動作,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必要時使用吸引器吸引,及時更換床單和被褥。喚醒護理:護理人員應以輕微語言,通過不間斷呼喚患者姓名,嘗試喚醒患者,并根據患者意識恢復情況及自主呼吸能力,指導患者配合完成握拳及動眼等動作。并發癥護理:外科全麻患者多因體溫降低而出現應激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注意為患者保暖,全麻患者多會因為麻藥反應而出現惡心嘔吐,對于較為嚴重的患者,應咨詢主治醫生,適當給予患者止吐藥;對于躁動患者,護理人員應升高護欄防止患者墜床,同時制動患者四肢,避免刺激性操作。心理護理:患者蘇醒后應告知其手術成功,消除其顧慮,針對術后引起的疼痛及不適,應以聽輕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以緩解其不適癥狀,若患者出現輕微躁動,應以安慰及鼓勵的語言平穩其情緒。
(1)比較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指標水平: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d 使用血壓計(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YE660D)檢測患者舒張壓(DBP)及收縮壓(SBP),使用心電監護儀(武漢盛世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iMEC6)檢測患者心率(HR)。(2)圍術期指標比較:包括拔管時間、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3)麻醉蘇醒期躁動情況[5]:0 分為給予患者刺激時患者無掙扎,安靜;1 分為對患者進行吸痰刺激時,患者可有輕微反抗;2分為未對患者進行刺激時,患者出現反抗情況;3分為患者試圖翻身、拔管,劇烈掙扎,需要護理人員進行按壓。總發生率=(2 分例數+3 分例數)/總例數×100%。同時記錄患者蘇醒期躁動持續時間。(4)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患者全麻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蘇醒延遲、低血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前,兩組患者DBP、SBP、H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兩組患者DBP、SBP、HR 水平均較術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情況(±s)
a表示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注:1 mmHg=0.133 kPa。
組別參照組(n=58)研究組(n=58)t值P值DBP(mmHg)術前93.52±6.31 93.49±6.53 0.025 0.980術后1 d 88.65±6.96a 73.44±6.87a 11.845<0.001術后1 d 79.56±6.54a 74.54±6.81a 4.049<0.001 SBP(mmHg)術前153.39±9.64 154.58±9.47 0.671 0.504術后1 d 130.56±8.74a 125.76±8.66a 2.971 0.004 HR(次/min)術前99.49±6.53 99.28±6.09 0.179 0.858
研究組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及蘇醒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情況(±s)
組別參照組(n=58)研究組(n=58)t值P值呼吸恢復時間(min)10.56±2.33 9.48±2.61 2.351 0.020拔管時間(d)11.89±3.30 10.14±3.15 2.921 0.004蘇醒時間(h)10.72±3.08 9.23±3.81 2.316 0.022
研究組蘇醒期躁動持續時間短于參照組,蘇醒期躁動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麻醉并發癥發生情況 例(%)
在對外科手術的患者實施全麻期間,可使麻醉藥物通過鼻罩吸入、靜脈滴注等方式進入患者體內,在藥物誘導下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被暫時性抑制,此類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在患者手術后待麻醉藥物排出體外后,患者的意識及各種反射能力也會逐漸恢復[6]。全麻手術與局部麻醉手術相比,患者對手術的疼痛感較小,但由于在術中患者的獨立呼吸功能也受到抑制,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氣道管理,因此部分患者恢復意識蘇醒后,常會發生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等并發癥,對患者預后恢復造成一定影響[7]。
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對患者護理質量要求較高,符合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8]。外科手術中麻醉藥物的使用,易使患者出現血壓不穩等刺激,手術區暴露及手術環境等均會引起患者血管收縮,導致熱量散失引起患者寒顫,同時手術時大量輸液造成大量冷液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患者出現寒顫,再加上手術時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等都會刺激機體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使丘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系列功能增強,引起機體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收縮血管,升高HR 和血壓水平[9-11]。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 兩組患者DBP、SBP、HR 水平均較術前降低,且研究組較參照組更低,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更短,原因是細節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疾病多元化教育,耐心解答患者疑問,使患者真正認識了解麻醉,消除患者對麻醉的恐懼心理,同時又注重對患者心理進行健康教育,平復患者不良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導致的患者HR 及血壓的升高,讓患者以良好狀態應對手術。在麻醉蘇醒早期,護理人員注重對患者進行喚醒護理,因此研究組患者蘇醒時間短于參照組,進而也縮短了研究組患者呼吸恢復時間和拔管時間。
大部分患者麻醉蘇醒期后會出現安靜或嗜睡狀態,但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出現躁動[12]。躁動是外科患者進行全麻手術時在蘇醒期較易出現的一種并發癥,除此之外,惡心嘔吐、低血壓及呼吸抑制也是患者在麻醉蘇醒期較易出現的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不利于患者術后疾病的恢復[13]。在麻醉期間對患者體位及呼吸進行細節護理,可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對出現麻醉蘇醒期躁動的患者進行專人護理并針對患者出現的不適感及不良情緒給予心理疏導,對可能出現的躁動情緒進行及時安撫,幫助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躁動對患者的傷害[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蘇醒期躁動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蘇醒期躁動持續時間短于參照組,進一步證實對麻醉蘇醒期躁動患者給予細節護理的有效性。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表明細節護理能夠降低外科全麻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可能與在麻醉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及時保溫護理,減少機體應激刺激,進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關。
綜上所述,對外科全麻手術患者進行細節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圍術期指標,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減少麻醉蘇醒期躁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