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萍
摘? 要: 針對高職程序設計類課程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傳統、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不夠等問題,進行“有效課堂”的建設。提出“有效課堂”教學目標定位、內容、實施路徑,并從六方面重構教學生態來構建“有效課堂”,強調其特色與創新??偨Y了“有效課堂”的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工程教育; 程序設計課程; 有效課堂; 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3)05-153-04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program
design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Yuan Yaping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Zhejiang 316021,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insufficient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gram design courses,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Classroom" is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goal,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ffective Classroom" are proposed, the teaching ecology is reconstructed from six aspects to build "Effective Classroo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s are emphasiz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 of "Effective Classroom" a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gram design course; effective classroom; vocational school
0 引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基于工程教育認證以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的理念,我們結合“有效課堂認證”教學改革,對程序設計類課程迸行積極的探索,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技能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更有效率,實現提質培優。
1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校開設程序設計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在我們多年的實踐教學中,教學效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學生向工程技術人員角色的轉換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教學方法欠創新 傳統的“理論+實踐”、“教室+機房”的教學方式只是完成了知識的傳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多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學生主動參與度低,難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難以形成知識的內化與外延,不利于知識的建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缺失 以往實踐教學多以驗證性實踐為主,對于設計型或與實際應用接軌的綜合性實訓內容考慮不夠,未能達到應有的技能訓練水平,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效率以及質量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1]。
由于上述問題或現象,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 教學改革目標定位
按照《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 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教職成廳〔2019〕3號)要求,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⑴ 認知目標:掌握程序項目結構、框架結構、組件、頁面樣式、布局方法、常用的接口等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豐富的知識儲備。
⑵ 技能目標:通過基礎實踐、綜合實踐、專業實踐的訓練,提高開發能力以及自主創新意識。能根據應用需求完成小程序項目開發。
⑶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協作,增強團體意識、勞動意識,培養溝通、妥協、表達的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工程素養,工程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識和效益意識[2]。
3 教學改革內容
遵循工程教育認證基本架構,按照“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流程[3],貫徹持續改進的機制,打造程序設計類課程“有效課堂”[4],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⑴ 以工程教育認證核心理念為依據,按照工程需求定課程標準,定教學目標,定教學內容,以學生需求定教法,優化課程整體設計。
⑵ 建設課程教學所需完整、多樣、優質的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并運用于課程的教學,支持學生的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
⑶ 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方法管用,教學組織多樣,教學過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考核方案有效。
4 教學實施路徑
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標準和能力要求為導向,實施課程內容改革,通過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實踐環節、實習環節雙實踐,支撐起培養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目標,如圖1所示。
5 教學實施舉措
● 項目化重組教學內容 校企聯合,引入企業實際工程項目引入,為課程教學提供載體。
● 信息化創建教學資源 校企“校企融通、一體化”,共同建設課程教學資源。
● 多元化創設教學環境 多方合作,多師參與,打造多樣教學情景。
● 精細化設計教學 基于“云”+“網”+“端”技術,設計教學過程[5]。
● 個性化精準指導 建構學生數字畫像,對學生進行智慧分組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精準指導教學。
● 成果化考核教學任務 研究面向產出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
按照以上原則,著重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⑴ 項目化重組教學內容
基于工作任務進行內容重構,將工作流程、崗位能力、職業技能等融入教學內容。按照工程需求進行課程整體設計,按照企業開發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組織設計。設定學習項目,提煉學習型任務。實施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分為“項目實驗-項目實訓-項目實習”三個階段[6]進行,實訓室的一體化項目教學、真實項目為載體的、頂崗實習企業中的項目開發。采用“實驗、實訓、實習”三段遞進式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促進學生有效建構認知和充分提升技能。
校企聯合,企業實際工程項目引入,為課程教學提供載體。具體項目從需求分析、到項目設計、調試、完善、維護、最終運行,與實際應用接軌,給學生進行綜合性訓練,從而培養解決復雜工程能力。創新“社會化、企業化、職場化”全真實訓環境,提升職業能力。項目來源社會化,項目運營企業化,項目考核職場化。
⑵ 信息化創建教學資源
通過工信部的省屬培訓庫項目、高校建設項目支持,學院組織具有豐富應用和產業經驗的教師和信息技術行業專家組建專業建設團隊,校企融通、一體化,共同開發教材,共同建設課程教學資源,課堂引入企業案例,所建資源滿足學校教學需要,也可用于企業員工培訓。
⑶ 多元化創設教學環境
校內建立創業工作室,突破“理論+實踐”“教室+機房”局限。學生有場地活動,就有深入討論、共同學習、共同鉆研的客觀有利環境。
為突破理論課堂的空間壁壘,依托校內、高校和行業企業多方資源平臺,進行教學環境的遷移和教學情境的創設,著眼學生的認知特性和認知規律,開展“實驗、實訓、實習”遞進式教學。
⑷ 精細化設計教學(如圖3所示)
依托于信息化平臺,利用云計算、互聯網和手機客戶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課前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課中要互動討論分析、解惑答疑;課后完成作業鞏固知識等。
⑸ 個性化精準指導
借助超星平臺的主要五個維度運維數據(①任務點完成度;②學習進度數據;③作業統計數據;④教學預警數據;⑤綜合成績數據),根據權重進行統計。分階段進行學習過程數據分析,為個體學習者精確畫像,再進行個性化干預,針對性的學習支持。
⑹ 成果化考核教學任務
校企多方合作育人,對學生進行多主體、多維度的科學而綜合的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最終需要課堂與企業化項目實訓雙重考核,將“成果”為考核重要指標,多方體評估,來獲得客觀的評價,從而更真實反應學生的技能水平。
搭建“三元、三維”的多元化、立體評價體系,如圖4所示,科學、客觀、公平評價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可持續性發展。三元:學生、教師、企業導師通過三種人群對學生此次課堂表現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在企業表現、課堂表現、工作室表現、成果等方面的情況。三維:知識、技能、素養。通過三個維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掌握每一個學生及班級整體教學目標的完成度,如圖5所示。
6 特色與創新
確定“課程體系多元化、教學內容立體化、教學手段信息化、實踐教學體系化、考核方式成果化、指導個性化”目標,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案例教學與企業項目實踐相結合、課程設計與科研創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有效課堂”的創新
● 育人主體跨界協作 校企合作,讓企業導師進入課堂,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也為學生帶來了一線的理念和資源。
● 教學內容項目化重構 項目化設計、專題模塊化策劃,以“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以“合作”指導操作實踐。
● 教學場景交互設計 教學項目分別在四種教學環境進行,分別是企業、教室、機房、創業工作室。
● 信息技術有效支撐 借助慕課、超星等多方平臺,利用云計算、互聯網和手機客戶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個維度運維數據進行個性化干預,針對性學習。
● 有效評價運用 雙重考核,將“成果”為考核重要指標,多維度評估來獲得客觀的評價。
7 實施過程及效果
課程組在我校2020、2021級大數據專業《微信小程序開發》等課程進行“有效課堂“的實施,每屆學生人數均在100人以上。實施后的結果與2018、2019級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對比分析,從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對教學的滿意度、課程考核成績合格率、課程目標達成度幾個維度關鍵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結果表明,改革后課堂關鍵教學指標均有較大提高,說明“有效課堂”實施后的效果明顯。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明顯提升,線上自主理論學習的學生數、時間量、與教師互動的次數有增長。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小程序開發,校企聯合技術研發項目《云商》等項目最后落地,學生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8 結束語
經過工程教育認證視角下高職程序設計類課程“有效課堂”的探索,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增強課堂教書育人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內容有用、教學環境和資源有力、教學組織有序、教學方法有效、教學評價和改進措施有循,深得學生的喜愛,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學習獲得感、對教師教學以及課程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劉陽,田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角下的專業實踐教學標準研究[J].大學教育,2021(3):11-15
[2] 李昱,郭曉燕,梁艷春.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0(11):111-116
[3] 張蕾,李艷梅,周文科,崔等.基于成果導向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建設[J].計算機時代,2022(1):113-116,120
[4] 葉鵬.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有效課堂認證的探索與實踐[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1-4
[5] 梁小林,胡育勇,孫志宏.新工科程序設計類課程智慧課堂創新與實踐——以河北經貿大學《C++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9):113-118
[6] 李響,馮維娜.校企合作共同開發《Java項目實戰》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