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燦,安秀梅
(1.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2.薛家中學,江蘇 常州 213022)
京杭大運河由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段組成,大運河常州段是江南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奔牛九里入境,至橫林古槐灘出境,全長45.8公里。常州境內孟河、西蠡河、童子河及常州護城河等運河延伸水系全長108公里。江南運河常州段由西向東橫穿市區,長約 23 公里,是常州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集聚地和典型代表[1]。
近代以來,運河蘊含的紅色文化基因成為無數愛國志士探索民族復興、國家富強道路的精神動力。運河水滋養了被譽為“常州三杰”的張太雷、瞿秋白、惲代英等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從運河沿岸,走出了盛宣懷、劉國鈞等實業家,李公仆、史良等愛國志士[2]。
參考李亞雄等人對常州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3],本文作者對常州大運河沿線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了歸類整理,見表1。據不完全統計,常州大運河沿線現有紅色文化資源約20處,根據文物性質分類,可分為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機構舊址,紀念設施,革命領導人故居等類別。
大運河常州段以及運河延伸水系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昭示著常州一代代革命青年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奮斗、奉獻、犧牲的崇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鍛造的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動大運河常州段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有利于激勵常州人民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昂揚奮進姿態,以走在前、作示范的擔當作為,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常州答卷。
為建設好大運河常州段紅色文化示范帶,常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關于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推進常州市“532”發展戰略落地落實、打造長三角“文旅中軸”的有力抓手,先后出臺了《常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文旅休閑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常州老城廂復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綱要(2020—2022年)》等文件,這為常州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制度保障[4]。
2017年,常州提出將建立全國首個紅色文化資源大數據庫。2020年,常州召開了紅色文化挖掘傳承工作推進會,加快推動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統籌集聚全市紅色文化資源,推動大運河紅色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常州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強對全市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推動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轉化。常州市文物局摸排了市內125處革命文物資源,加強了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工作,并將革命文物進行展示,重點完成了常州三杰紀念館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等項目。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開展了常州紅色旅游、名人故居游、研學游精品線路征集活動,確定了6條精品游線路[5]。2022年,為加快建設文旅城市,建設文化繁榮、旅游興旺的現代化常州,“大運河文化帶旅游長廊”項目成功列入常州“532”發展戰略重點項目,成為重點打造的51個項目之一。
當前,常州市各行政區正根據《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對本行政區內大運河沿線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序開發和建設,充分挖掘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在價值,高標準打造大運河紅色文化示范帶。
天寧區在建大運河紅色文化示范帶中,紅色青果展館群是紅色引領歷史傳承示范點,包含史良故居、瞿秋白出生地天香樓、趙元任藝術中心、唐荊川紀念館、周有光圖書館和常州盟史館等 6 個主題館。此外,天寧區還打造了以紅色文化為引領的獨家運河品牌“運河記憶”,包括運河記憶1936、運河記憶1450。鐘樓區目前已打造西瀛里“運河七號”, 運河五號——五星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運河一號——鄒區鎮安基村以“文化 + 旅游”的思路,構筑具有運河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動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的深度融合。新北區政府搶抓歷史機遇,建立了“紅色文化聯盟”,加快推進大運河紅色文化帶建設。如奔牛鎮通過建紅河驛站、揚古韻新風,創立了“融·美”大運河文化帶紅色品牌[6]。
為充分了解當前大運河常州段沿線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建設情況,2022年暑假,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組建了“悟運河文化,尋紅色印記”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對大運河常州段沿線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現狀進行了調研。調研過程中,團隊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發放了調查問卷,并對調研數據整理分析。大運河常州段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大運河沿線紅色文化資源因自身屬性不同,受關注度和受重視度存在差異,在開發和推廣上存在“冷熱不均”現象。例如,對于“常州三杰”,相關部門的財政投入相對較多,其宣傳和推廣受到重視,因而其紅色品牌的知名度較高。相比之下,大運河沿線位置較為偏遠的紅色文化資源的關注度則較低。在針對常州市民的調查中,46.3%的受訪者對王諍故居、澄西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景點不了解。加之前往這些景點交通不便,周邊配套基礎設施較少,廣大市民和游客大都不會選擇前往這些景點參觀學習。
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牽頭實施的“532”發展戰略中的51個重點文旅項目,雖然涉及大運河文化帶旅游長廊,但是其所涉及的區域也僅僅是大運河核心區域。當前常州打造的運河紅色品牌,主要集中在“常州三杰”“紅色青果巷”“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等主流品牌,運河紅色文化品牌不多,區域分布也不均衡,這也限制了常州紅色旅游的深度發展。
調查問卷中,對于選項“你是否了解常州有哪些大運河紅色文創產品”,80.7%的受訪者能說出有關“常州三杰”“紅色青果巷”的文創產品;對于選項“你是否購買過常州大運河紅色文創產品”,59.2%的受訪者選擇了“沒有購買過”;對于選項“你覺得常州大運河紅色文創產品應怎樣改善”,43.5%的受訪者建議要豐富產品種類,開發更多有意義的文創產品。由此可見:有關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重點旅游產業項目并不多;有關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創產品數量不多,且種類較為單一。
當前,大運河常州段沿線紅色文化旅游景點仍呈點狀分布,特別是運河核心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與較為偏遠的紅色景點之間未能形成互相貫通的旅游線路,尚未形成“串珠成鏈”的協同效應。要形成紅色旅游規模效應,助力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需精心打造貫通運河全域的精品紅色文化旅游路線,將運河沿線紅色文化資源真正“串珠成鏈”。
在大運河紅色文化宣傳推廣方面,在常高校大學生發揮的作用不夠明顯。針對常州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選項“是否了解常州大運河沿線紅色文化”,46.7%的學生選擇了“不了解”;對于選項“是否參加過弘揚常州大運河沿線紅色文化活動”,50.3%的學生選擇了“從沒有參加過”;對于選項“校內是否開展過有關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專家講座或文化活動”,42.3%的學生選擇了“從沒有參加過”。這從側面反映了在常高校大學生對大運河常州段沿線紅色文化資源了解不多,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對大運河紅色文化宣傳工作以及與在常高校合作發揮大學生在運河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和價值轉化中的作用不夠重視。
常州運河管理部門要統籌規劃好大運河紅色文化帶建設,在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上既要注意打造“常州三杰”經典紅色名人文化品牌,又要重視其他類型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推廣;既要重視大運河核心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又要重視大運河沿線其他地域紅色文化的宣傳推介。在經費支持或項目審批上,政府部門要給予運河沿線位置相對偏遠的紅色景點或教育場館更多關注;同時,也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加強運河沿線紅色文化名人紀念場館建設和修繕,統籌推進大運河紅色文化帶建設。
當前在大運河核心區已經形成了“常州三杰”“紅色青果”等紅色文化特色品牌,相關部門要加強大運河沿線其他區域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重點支持馮仲云故居、中共橫山橋支部舊址、中共西夏墅支部等位置相對偏遠的、代表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推廣,開發諸多運河紅色文化旅游線路,多途徑、多渠道打造運河沿線更多富有特色的紅色旅游品牌。
以紅色旅游項目建設為載體,積極開發具有運河特色的紅色文化文創產品。發揮旅游業綜合性、輻射帶動性強的優勢,將文化創意、健身休閑、體育旅游等產業融入大運河紅色文化景區,推進大運河紅色旅游與創意、科技、商貿、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例如,將推廣“常州三杰”紅色品牌與推廣“常州梳篦”“留青竹刻”等非遺品牌深度融合;設計運河紅色旅游紀念品、藝術飾品等各類文創產品,延續運河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
常州文旅部門要充分發揮現有的運河文化資源和旅游線路景點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造更多運河紅色精品旅游路線,開辟更多大運河紅色旅游專線,助力推動大運河紅色文化旅游熱。例如:常州經開區政府可以繼續探索將紅色教育、黨建教育和工業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新路徑,促進運河紅色文化與工業旅游的深度融合;探索運河紅色文化旅游事業與常州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路徑,因地制宜打造運河特色紅色旅游精品路線。
常州運河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青年大學生在推動運河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和價值轉化方面的作用,主動加強與在常高校合作,積極開展“常州三杰精神”進校園、運河紅色文化宣講進校園等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常州運河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宣傳推廣,以常州運河紅色文化蘊涵的偉大建黨精神感染學生,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地方政府可與高校結對共建,每年定期開展宣傳運河紅色文化活動,充分發揮高校青年學生的宣傳先鋒隊作用,擴大運河紅色文化活動的參與面、覆蓋面和影響力;支持更多青年大學生加入運河紅色文化創意產業中,以青春激情助力常州文旅事業的發展。
探索大運河常州段紅色文化資源價值轉化的實現路徑意義重大,相關部門應緊密結合當前常州打造“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城市定位,圍繞“532”發展戰略,做好大運河紅色文化發展頂層設計,打造一批紅色旅游品牌,開發更多運河紅色旅游項目和紅色文化產品,推出更多運河紅色精品旅游路線,不斷探索運河紅色文化產業化發展道路,深度挖掘常州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以大運河紅色文旅事業的內涵式發展助力常州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