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
2023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正式施行,這表明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改善婦女發展環境的意義日趨重大。開展司法救助、保護弱勢婦女,也一直是檢察機關的堅定立場。
近一年來,為全力貫徹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共同部署開展的“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活動,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摸排了千余件案件,對三十余名困難婦女進行司法救助,突出救助重點,完善救助機制,拓展救助方式,為困難婦女送溫暖,不斷優化婦女生存的社會環境,松江區人民檢察院正在行動。
“凡是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婦女,均應當及時提供救助幫扶”是“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專項活動的工作目標。圍繞這一重點,2022年上半年,松江區人民檢察院聯合松江區婦聯會簽了《關于做好救助幫扶困難婦女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雙方建立長效聯系溝通及線索移送機制,發揮信息互通優勢,一旦發現相關線索及時對接,并根據實際情況聯合開展法律咨詢、人民調解、心理疏導、家庭教育、社會幫扶等,合力對困難婦女開展救助。
依托該項機制,檢察官在進行司法救助線索摸排時發現了張女士的案件。2020年底,張女士在上班途中被人推倒,造成胸椎骨折,構成輕傷。雪上加霜的是,因身體原因無法及時返崗的張女士此后被公司辭退,而她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加上產后情緒焦慮,張女士的生活陷入困境。盡管嫌疑人家屬作出了一定賠償,但對張女士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
負責司法救助工作的檢察官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向原案承辦檢察官了解案情,并約訪張女士調查核實相關情況,在與張女士電話溝通期間,更是多次給予她精神鼓勵,希望她能振作精神。在檢察官的引導下,張女士提交了司法救助申請及相應證明材料。
核實過這些證明材料后,檢察官及時為她辦理了司法救助。但此事并沒有到此結束,救助工作一定要做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她們解決實際難題。為此,檢察官還協調了張女士所在的村委會,為她發放了困難救助金,并通過婦聯等部門向她提供了心理輔導。
“熱情接待”“認真負責”,這些是張女士留給承辦檢察官的誠摯評價,而這種來自救助對象的正向回饋,也在激勵著司法救助工作不斷進步。
除了張女士這種勞動力受影響的婦女以外,生活困難的老年婦女也是司法救助的重點關注對象,王阿婆就這樣走進了檢察官的視野之中。

會簽《關于做好救助幫扶困難婦女工作的實施意見》

被救助對象張女士送來的錦旗
2022年8月,松江區檢察院在辦理一起被告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案時,發現受害人王阿婆系老年婦女,他人的犯罪侵害導致她產生經濟損失,因加害人沒有賠償能力,王阿婆一時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目前面臨困境,符合救助條件。
隨后,承辦人主動告知王阿婆國家司法救助的相關政策,通過公開聽證的形式對王阿婆進行現場釋法說理,并先后多次至法院和王阿婆所在鎮政府、村委會核實情況,在證實王阿婆符合條件后,及時對她實施了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案雖已辦結,但承辦人更希望能夠對王阿婆日后的生活形成綜合幫扶,便協調王阿婆所在鎮政府、村委會為她的家庭發放困難救助金,予以人文關懷,并經常與王阿婆所在地的相關部門加強聯系溝通,了解她的生活改善情況。“經濟救助、心理疏導、個性化幫扶”三管齊下,多層次救助,才能用心用情紓解困難婦女“急難愁盼”。
綜合幫扶的機制要求檢察機關不僅要對不同類型的困難婦女“應救盡救”,還要對面臨急需救治、生活嚴重困難等情況的婦女“應救即救”,做到急事快辦,切實解她們的燃眉之急。
李女士因家境貧困便來滬務工賺錢,可是打工數月卻一直未領到勞動報酬,后老板破產,還拖欠著她幾萬元就逃之夭夭,李女士從此踏上了討薪路。
承辦人關注到了她的生活困境后,通過多番走訪、匯報、核查、溝通,在與李女士所在村委會進行核實后,主動聯系了李女士,提出她的情形符合國家開展司法救助的條件,建議申請司法救助。2022年12月,李女士成功提交了司法救助申請書。
臨近2023年春節時,正為李女士的救助申請奔走的承辦人了解到一個新線索,李女士正懷有身孕,很有可能在春節后臨產。本著急當事人所急、想當事人所想的精神,承辦人加快推進司法救助進度,力求使司法救助金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春節前一周,李女士告訴承辦人,她因突發情況早產生下一個可愛女嬰,但因胎齡不足,剛出生的孩子出現許多并發癥,現在上海兒童醫院接受救治,需要醫藥費,這令她的經濟狀況更加拮據。
得知這一消息后,松江區檢察院進一步加快司法救助辦理,為她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發放,以解李女士的燃眉之急,最終在春節到來前三天,將李女士的救助金發放到位。
之后,承辦人對李女士進行了回訪,溝通中,李女士表示救助金的發放猶如及時雨,幫她解決了許多醫藥費,“我始終相信檢察院,更相信我們國家,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發展。”
司法救助是一項“民心工程”,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松江區人民檢察院始終貫徹“主動救助、及時救助、應助盡助”的工作理念,從三方面開展對困難婦女的救助工作。
一是突出救助重點,深入調查摸排。不斷加強與區婦聯、公安局、教育局等單位的溝通聯系,梳理可能符合救助條件的重點案件,排查符合救助的對象,通過走訪和查閱相關卷宗材料,核實案件是否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及時暢通救助渠道,引導涉案困難婦女申請司法救助。常態化與上級檢察機關開展上下聯合救助,讓國家司法救助有溫度、有深度,切實讓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情。
二是提升救助質效,形成處置合力。完善涉困難婦女司法救助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困難婦女,立即啟動救助工作程序,指派檢察人員開辟“綠色通道”,積極指導和協助當事人提交書面救助申請和各類證明材料,主動推進救助工作。同時爭取上級部門、機關單位、群團組織、社會力量等多方支持,推動形成橫縱向聯動處置合力。
三是力促多元救助,建立長效機制。主動聯合區婦聯、民政、教育等部門實施多元救助,對接受救助金后仍面臨生活困難的婦女給予技能培訓、信息渠道等就業幫助,通過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心理咨詢、申請醫療低保、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幫助困難婦女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同時,建立定期回訪、普法教育等長效機制,在工作中,將上門聽證融入司法救助案件辦理,邀請婦聯、被救助人所在社區工作人員參與,通過公開聽證的方式擴大檢察業務宣傳范圍,加大宣傳力度,激發社會救助力量參與熱情,為更多困難婦女及其家庭擺脫困境提供長遠保障。
一次救助,長期關懷。接下來,松江區檢察院將繼續主動作為,不斷深化認識,提高站位,能動履職,加強協作,促進婦女權益保護的專業化、規范化、社會化,努力為困難婦女撐起“暖心傘”,跑出檢察為民“加速度”,做到從救助一個困難婦女到幫助一個家庭,從解決一小部分群眾的“急難愁盼”到實實在在維護全區婦女的合法權益。讓司法救助傳遞司法溫情,以澄澄真心換取暖暖民心,切實幫助困難婦女及其家庭擺脫生活困境,讓救助困難婦女的檢察溫情持續傳遞。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投稿郵箱:lzd03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