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岳晟


時隔5年,《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 以下簡稱《指南》,首版發布于1999年)再次修訂。20多年來,《 指南 》為推動我國高血壓防治起到積極作用,本次《 指南 》修訂,有七個要點最值得關注。
1.北方人比南方人易高血壓。2018年,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5%,高血壓患病率總體呈增高趨勢,尤其是近年來中青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趨勢明顯。從南方到北方,高血壓患病率逐漸遞增,農村地區患病率增長速度快于城市。這與社會發展、經濟水平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改變都有密切關系。
2.高血壓診斷標準仍為140/90毫米汞柱。新版《 指南 》依然沿用1999年首版給出的高血壓明確定義: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 高壓 )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 低壓 )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收縮壓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低于90毫米汞柱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正在使用降壓藥物的,血壓雖低于140/90毫米汞柱,仍應診斷為高血壓。
3.啟動降壓藥物的時機取決于總體風險。血壓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越大。年齡、性別、腎臟病、糖尿病、高胰島血癥、肥胖、吸煙、過量飲酒、遺傳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啟動降壓藥物治療的時機,取決于包括血壓水平在內的總體心血管風險。血壓水平大于等于160/10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患者,應立即啟動降壓藥物治療;血壓水平在140~159/90~99毫米汞柱,心血管風險列為高危和很高危者,應立即啟動降壓藥物治療;低危和中危者可采取改善生活方式4~12周,若血壓仍未達標,應盡早啟動降壓藥物治療。
4.生活方式干預增加了睡眠管理。生活方式強化管理應作為高血壓患者的基礎治療,并貫穿全程。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攝入、合理膳食、控制體重、不吸煙、限制飲酒、增加運動、心理平衡、管理睡眠。本次《指南》增加了睡眠管理措施,說明保證充足睡眠對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少年。
5.堅持規律服藥,推薦早上服用。應用降壓藥物是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措施,為了控制血壓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需要長期規律地服藥,患者不要擅自停藥、隨意換藥、輕易減量。服藥期間,一般建議早上服用降壓藥,因為白天的血壓高于夜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活動主要在白天,所以早上用藥可有效控制一天的血壓。
6.特殊人群有特殊管理方案。在高血壓的治療中,要對特殊人群根據其特點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具體來說:1.超過80歲的老年人,啟動藥物治療的時機和目標血壓可適當放寬;2.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當診室血壓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時,應啟動降壓治療;3.病情穩定的腦卒中患者,血壓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時應啟動降壓治療,血壓盡可能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4.高血壓合并認知障礙的患者,盡可能將血壓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5.存在嚴重認知功能減退,甚至癡呆的患者,可適當放寬標準;6.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者,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均可選擇應用;7.高血壓合并心衰的患者,降壓治療目標為低于130/80毫米汞柱;8.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需要篩查潛在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聯合用藥;9.手術期間血壓增高幅度大于基礎血壓30%,或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需要對血壓進行管理。
7.重視篩查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在高血壓患者中約占10%,目前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腎實質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以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壓、大動脈縮窄、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其他內分泌性高血壓、食物和藥物相關的高血壓、單基因遺傳性高血壓等。醫生應對發病年齡早、發病時間短、血壓水平高、伴有特殊癥狀和體征的患者加以重視,需要通過認真詢問病史,仔細檢查體格,以及特殊的化驗和檢查來篩查繼發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