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夏燕 毛麗丹 胡成鋼
摘? ?要:乳制品行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行業之一,中國是全球重要的乳制品進出口國家,極易受到發達國家碳標簽制度的貿易壁壘限制。通過對碳標簽制度梳理,總結出碳標簽制度對中國乳制品產生增加進口成本、削弱出口競爭力和促進產業鏈轉型升級等的影響,以及碳標簽制度下中國乳制品存在著的碳標簽體系尚待完善、碳排放量較高、缺少國際化合作等問題。為了更積極地應對未來碳標簽制度給中國乳制品行業帶來的挑戰,中國應完善碳標簽制度,獲取全球綠色貿易的通行證;利用數智化賦能產業鏈推廣綠色“零碳”乳制品及自主創新核心技術,來提升乳制品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碳標簽;中國乳制品;碳足跡;產業鏈;“零碳”
中圖分類號:F744?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8-0049-03
引言
當前,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追求低碳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熱點。碳標簽制度作為大國之間博弈的重要工具,從公益標志日漸演變成國際貿易中綠色產品的通行證。乳制品是大眾日常消費必需品,乳制品行業的發展事關國計民生,肩負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使命,而該行業也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2020年國際農業和貿易政策研究所發布的Milking the Planet報告指出,2017年世界上最大的13家乳制品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3.38億噸,超過全球兩大化石燃料排放巨頭——總部分別位于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必和必拓和康菲石油公司。2015年各國簽署《巴黎協定》以控制碳排放量,但這13家乳制品公司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僅在2015—2017年就增長了11%,近3 230萬噸溫室氣體[1]。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乳制品進出口國之一,在國際貿易中極易受到發達國家碳標簽制度貿易壁壘作用的影響。因此,對碳標簽制度進行梳理,分析其對中國乳制品行業未來的影響以及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相關對策,旨在提升中國乳制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碳足跡與碳標簽制度
碳標簽是記錄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且以標簽的形式展現出來,即將產品碳排放信息記錄貫穿于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回收的全過程[2]。20世紀末歐洲推行紡織品環境標志,實施電子產品能效標簽制度,為碳標簽制度的起源奠定基礎。碳標簽作為一種環境管理工具由碳足跡發展而來。碳足跡源于“生態足跡”,基于使用氣候變化單一影響類別的生命周期評估(LCA)框架,計算出產品系統中溫室氣體排放和消耗之和,且以排放當量(CO2 eq)形式表示[3]。人們根據碳標簽的不同表現形式,將其分為碳標識標簽、碳得分標簽以及碳等級標簽。其中,碳標識標簽僅表明全生命周期中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低于某個既定標準,碳得分標簽則是對碳足跡的具體數值進行標明,而碳等級標簽則是基于碳得分,經過與同類產品碳排放量相比后再確定處在同類品中的等級。自英國Carbon Trust公司于全世界最早開始推行碳標簽制度Carbon Reduction Label之后,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啟積極探索發展之路,不同國家在標簽名稱、實施對象、評價標準等方面均有所不同[4],目前在國外已有較為廣泛的實踐經驗。相較于國外,中國大陸地區2018年開始計劃推動“碳足跡標簽”計劃。2019年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成立碳標簽產業創新聯盟并頒發電子行業第一張碳標簽,有效聯結社會各方力量推進碳標簽互認評價工作。近年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使得碳標簽制度的發展更具必要性。碳標簽制度的實施會將碳排放量展現于標簽上,便于消費者用簡明高效的方法比較產品的碳排放高低[5],所以它是消費者了解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的直接途徑。隨著消費者綠色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更傾向于選擇低碳綠色產品,從而對綠色產品企業產生倒逼作用[2],激勵企業在生產產品、提供服務、銷售回收過程中降低碳排放量,以此提高產品競爭力。
二、碳標簽制度對未來中國乳制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增加中國乳制品進口成本
根據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乳制品進口各類乳制品總量328.1萬噸,進口總額117.1億美元。根據進口額排序,新西蘭居首位,荷蘭其次,進口額分別為51億美元和20.3億美元,僅兩者之和已占我國2020年乳制品進口總額的60.9%,是我國乳制品進口的重要來源國。2022年10月,新西蘭政府公布溫室氣體征稅的計劃,自2025年起要求對農場的碳排放繳稅,即新西蘭農民將對動物打嗝、撒尿排放等繳稅,碳排放征收的碳排放稅將繼續用于農業研發新技術、資助農場主,因此增加的投入成本會通過提高綠色產品的售價收回。2021年,荷蘭乳品品牌菲仕蘭投入使用首批氫動力奶罐車,在產品運輸環節減少碳排放。以新西蘭、荷蘭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成為中國主要的乳制品進口國家,而中國對進口乳制品依賴程度較高,自給率不足,各國減碳措施產生的成本支出會通過價格傳導機制增加中國未來乳制品的進口成本。
(二)削弱中國乳制品出口競爭力
2020年,中國乳制品出口總量為4.3萬噸,出口總額22 012.2萬美元[6],主要出口于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蒙古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總量是出口總量的76.4倍,在國際市場占有率較小,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競爭力不強。根據新西蘭農業科學院AgResearch對全球主要牛奶生產國的碳足跡數據進行的分析,新西蘭排放水平最低,每千克牛奶排放0.7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其次是烏拉圭0.84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第三是葡萄牙0.8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但中國是1.68千克二氧化碳當量,遠高于世界最低排放水平。若進口國對進口乳制品征收“碳關稅”,對碳標簽的認證有所要求,將增加中國乳制品的銷售成本,中國乳制品企業為了保證一定的銷售利潤,勢必會抬高出口乳制品價格,從而削弱出口競爭力。
(三)促進中國乳制品產業鏈轉型升級
2021年,中國全面推廣標準化集約化養殖,使得奶業產量有所提升。《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22)》顯示,全國奶類產量3 778萬噸,乳制品產量突破3 000萬噸,達到近3年增幅最高,奶類自給率達到62.9%。而碳標簽制度的實施范圍包括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乳制品產業鏈中的奶牛養殖、乳品加工、零售分銷等環節,以及這些環節所涉及的乳制品運輸過程都會因能源消耗產生碳排放。為保證中國乳制品質量和產量均有所提高,要在奶牛養殖環節高效利用飼料、施用生物有機肥、循環利用畜禽糞污等,這樣不僅可以維護牧場發展可持續性,同時可以增加在碳交易市場上競爭力;在零售分銷環節,碳標簽制度可以促進乳制品包裝更加低碳環保,為乳制品企業品牌營銷增加砝碼等。每個碳足跡所需記錄的環節都向低碳轉型升級,才能控制碳排放總量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
三、碳標簽制度下中國乳制品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碳標簽體系尚待完善
2018年,中國引入碳標簽概念,正式開啟中國碳標簽之路。2019年,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頒發中國首張“中國產品碳標簽評價證書”,成為中國企業使用本國碳標簽的典型案例。為了推進中國碳標簽體系建設,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于2021年起草《中國碳標簽發展報告(2021—2022)》,通過借鑒國內外經驗為中國碳標簽制度發展進言獻策。同年,《關于實施碳標簽評價規則暫行辦法》和《行業統一推行的產品碳標簽自愿性評價實施規則(暫行)》發布,希望將碳標簽體系輻射全行業。中國碳標簽制度相比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目前農產品碳標簽以地方自發實踐為主[7],還沒有推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碳標簽,存在著乳制品行業碳標簽制度立法不完善,各行各業間碳標簽標識不統一、不能互認互通,國際間乳制品進出口貿易碳排放指標和核算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二)中國乳制品行業碳排放量較高
全球食品行業90%的碳排放在乳制品行業,乳制品不僅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食品行業,也是具有凈碳難度的產業。而世界最低的排放水平遠遠低于中國每千克牛奶的碳排放當量。有關數據表明,每生產1千克牛奶大約會排放0.8到2.4千克二氧化碳,且奶牛消化、奶牛飼料、糞污處理、能源的生產與使用環節共占據約97%的碳排放[8],可見乳制品的主要碳排放在牧場端,因此牧場是減排環節中重要的一環。此外,生產端也不容忽視。比如在乳制品包裝方面,企業競爭已經逐漸轉換為對低碳包裝和有效回收的嘗試。
(三)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缺少國際化合作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乳制品消費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進口國家,乳制品生產成本高于新西蘭、荷蘭等發達國家。中國國內乳制品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且乳鐵蛋白等關鍵輔料還存在著生產技術為其他國家所壟斷的現狀,所以進口程度依舊較高。但是,中國碳標簽制度尚且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雖然學習了其他國家的經驗,但是缺少直接合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乳制品的進口成本,也削弱了出口競爭力。
四、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碳標簽制度,獲取全球綠色貿易通行證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指出,要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2022年10月,生態環境部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提出,要開展中國產品碳足跡、碳標簽的制度研究,推動有關制度建立。建立完善的碳標簽制度,一是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健全中國乳制品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標準和細則,二是推動乳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數據庫建立,三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開展多雙邊合格評定的互認合作,以獲得全球綠色貿易的國際通行證。
(二)以數智化賦能產業鏈,推廣綠色“零碳”乳制品
智能檢測技術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應用于奶牛養殖環節,比如,通過奶牛面部識別、奶牛日常步數、日糧制作自動監控和機器人擠奶等技術對牧場端進行監測管理。自動化監測系統會將數據轉化為有效信息供決策者決策,以完善“奶業大腦”生態系統;同時形成“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種養新型農牧循環發展模式[9],對牧場低碳排放實現更科學的管理。在乳制品并生產環節采用清潔能源,建立完善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零碳”工廠。在包裝、物流等環節使用符合綠色環保標準的包裝材料,建設智慧綠色的物流體系。從乳制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著手,全鏈減碳,推廣“零碳”產品,引導綠色消費。
(三)自主創新核心技術,以提升乳制品國際競爭力
中國乳制品行業存在的核心配料制備關鍵技術不足、乳鐵蛋白和乳清粉等自給率有待提高等問題,不僅會對中國乳制品產業鏈的安全造成影響,也會對中國乳制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產生威脅。借鑒國內少數乳制品企業的經驗,通過整合國內資源和設備,創新性地實現關鍵技術國產化,使得核心資源的獲取不再受制于進口國家。并且,利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搭建起的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提高中國乳制品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進而提升中國在乳制品進出口貿易中的國際話語權,并由此制定出更符合共同體需求的碳標簽制度。
參考文獻:
[1]? ?Milking The Planet: How Big Dairy Is Heating Up The Planet And Hollowing Rural Communities[EB/OL].(2020-07-06).https://www.arc2020.eu/milking-the-planet-how-big-dairy-is-heating-up-the-planet-and-hollowing-rural-communities.
[2]? ?邱峰.碳標簽制度的國際實踐及其對我國探索的啟示與借鑒[J].西南金融,2021,(12):28-42.
[3]? ?Hospers Jeroen, Kuling Lody, Modernel Pablo, Lesschen Jan Peter, Blonk Hans, Batlle-Bayer Laura, van Straalen Wilfried, Dekker Sanne. The evolution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Dutch raw milk production between 1990 and 2019[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380(P1).
[4]? ?蘭梓睿.發達國家碳標簽制度的創新模式及對我國啟示[J].環境保護,2020,48(12):71-73.
[5]? ?Wheeler M J, Sharp A. Enabling Consumer Carbon Consumption Choice Through Product Labelling[Z].Adelaide: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2011.
[6]? ?2020年中國奶業經濟形勢回顧及2021年展望[EB/OL].(2021-02-24)[2022-12-08].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224A04IUU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7]? ?胡鈺,丁斐,趙斌,金書秦.小標簽與大戰略:農產品碳標簽體系構建與實踐[J].環境保護,2022,50(16):22-27.
[8]? ?IIGF觀點|碳中和背景下乳制品行業可持續發展分析[EB/OL].(2022-01-12)[2022-12-08].http://iigf.cufe.edu.cn/info/1012/4626.htm.
[9]? ?王化東,徐勝林,滕金芬,法文靜.泰安市創新五種模式推行糧改飼種養結合[J].中國畜牧業,2022,(6):42-43.
The Impact of Carbon Labeling System o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Dairy Products in China
Weng Xiayana, Mao Lidanb, Hu Chenggangc
(a.School of MBA,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b. Hangzhou 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1508, China;c.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 Center,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Dairy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which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 an important dairy import and export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is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the trade barrier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carbon labeling system.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will increase the import cost of Chinese dairy products, weake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of Chinese dairy products under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such a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high carbon emissions and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to China’s dairy industry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carbon labeling system to obtain the passport of global green trade, provide digital intelligent enabling industrial chain to promote green “zero carbon” dairy products and improve our ability of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airy products.
Key words: carbon label; Chinese dairy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industrial chain; zero carbon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