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琴
摘? ?要:由于應收賬款在結算支付與融資上存在“確權難、還款期限不固定、流動性差,支付結算受限”和“融資受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等天然缺陷,所以應收賬款在規模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問題頻發,需要通過將應收賬款票據化來規范交易支付結算與相應的融資行為。應通過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發揮票交所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完善票據規范流通的服務平臺及完善票據市場的制度體系來推進應收賬款票據化,充分發揮票據支付與融資功能。
關鍵詞:應收賬款票據化;結算支付;融資;票據市場
中圖分類號:F8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8-0068-03
一、應收賬款發展現狀
(一)應收賬款規模快速擴張
應收賬款是指基于商品交易的一方由于資金短缺、交易習慣、交易優勢地位等原因,在交易合同中要求先收貨后付款的交易方式而形成的短期債權資金。應收賬款是目前企業間商品交易結算采取的主要方式之一,并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到2019年年底,我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達到了17.4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了2倍多;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2019年達到16.45%,比2011年增長了2倍。可以看出,在應收賬款從2011年到2019年總量逐年遞增的同時,相對規模也在擴張。
(二)應收賬款結算與融資功能弊端凸顯
應收賬款是商品交易過程中自發形成的商業信用,在規模逐年遞增的同時,其在結算與融資功能方面存在的天然缺陷也日益凸顯,很難發揮其金融工具的支付結算與融資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確權難、還款期限不固定、流動性差,支付結算受限
一是應收賬款沒有規范化的債權債務憑證,因此應收賬款如果流轉則很難確權。二是應收賬款還款期限不固定,雙方只是做一般性約定,沒有剛性約束。三是由于上述兩條天然缺陷,應收賬款在企業間以及金融機構之間很難流轉,流動性差。由于應收賬款存在上述三條天然缺陷,因此,作為金融工具的支付結算功能受限,很難在企業之間作為支付結算憑證而被流轉。例1:A企業與B企業發生商品交易,A企業需要支付B企業貨款,在交易合同中雙方約定采用應收賬款方式進行結算。B企業日后采購C企業商品,由于資金困難,想通過上述與A企業業務產生的應收賬款作為金融工具進行支付結算或者融資,但是由于沒有憑證而無法作為金融工具流轉。
2.融資受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企業應收賬款規模的不斷增加,導致企業流動資金被大量占用。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由于在上下游企業交易之中處于被動地位,下游企業經常性要求以應收賬款結算,就會占用中小微企業大量流動資金;同時,上游企業要求現金結算甚至是預付賬款,則會給中間的中小微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資金壓力。同時,由于中小微企業融資能力弱,而目前市場上主要的應收賬款融資方式包括應收賬款保理、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證券化等,都受到一定的融資約束和效率限制,因此,要將規模龐大的應收賬款占用資金釋放出來需要通過其他方式解決。
為了解決上述應收賬款支付結算與融資受限問題,供應鏈條上的核心企業創設了應收賬款電子憑證。該憑證與應收票據類似,有明晰的相應債權債務的必要要素,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確權難問題,為供應鏈企業之間應收賬款的流轉提供了條件。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將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按需分割流轉,解決了在供應鏈條上的企業之間結算支付和融資問題。在上述例1中,B企業在交易平臺收到應收賬款電子憑證,B企業在日后采購商品時,可以將該電子憑證按需進行分割并結算流轉。
雖然供應鏈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在一定范圍內(供應鏈條上的企業之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結算支付與融資問題,但該憑證代表的本質交易仍然是應收賬款結算方式,應收賬款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帶來以下風險。第一,流動性風險。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在流轉結算過程中,有可能因為交易糾紛問題導致債務人不履約付款。因為應收賬款電子憑證雖然同票據一樣可以流轉,但票據是獨立于交易合同的純粹債權憑證,可以作為支付手段,充當“貨幣”媒介手段,而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沒有這個功能,它附屬于合同交易,因此流動性風險不可避免。上述例1中,假如A企業與B企業之間因為商品質量等問題存在交易糾紛,C企業持有該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因為該糾紛而存在得不到償付的風險,因此C企業不會接受采用該電子憑證進行交易。第二,融資風險。應收賬款電子憑證融資只限于供應鏈系統進行,供應鏈核心企業融資活動不規范容易導致風險。例1中,B企業可以向A企業(該供應鏈核心企業)進行融資,A企業出于自身財務利益的考量,一方面占用B企業賬款,另一方面通過關聯機構提供應收賬款融資賺取利息。
綜上所述,應收賬款在結算與融資功能上存在天然缺陷,需要尋找替代它的規范化結算與融資工具。
二、應收賬款票據化,規范企業間支付結算與融資行為
應收賬款票據化是指商品交易雙方在結算時不再使用應收賬款而改為應收票據結算。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票據使商業信用規范化,使債權債務關系明晰
票據票面載有完整、標準化的信息,使得票據具有唯一性;票面上載明了付款日期,使得商業信用有了剛性約束。因此,應收賬款票據化就是將意向的應收賬款轉為具象的票據,使得債權債務關系清晰明了。票據獨立于商品交易,是純粹的債權債務憑證,商品交易糾紛產生的信用危機不會影響到票據的支付。
(二)票據使支付結算工具規范化,規避流動性風險
票據在商品交易過程中可以作為支付結算的工具,類似于貨幣進行支付貨款。同時,持有票據者可以通過票據背書轉讓來結算而流轉,債權債務關系明晰,可以避免上下游企業鏈中某一企業因信用危機而導致整個供應鏈企業結算的流動性風險。假如供應鏈條上的企業均采用應收賬款方式結算,那么當其中一家企業沒有流動資金償債時,其上游的所有企業都可能發生連鎖反應。而采用票據進行支付結算,當兌付企業沒有能力兌付時,持票人可以向全體前手進行追索,從而保障票據權利的實現,規避流動性風險的發生。
20世紀90年代清理“三角債”的策略之一是將應收賬款票據化。1990年,國務院在《關于在全國范圍內清理企業拖欠貨款的實施方案》中要求按照“企業主動收款,銀行協助清理,多方籌集資金,結合商業票據”的原則辦理清欠工作。1991年《關于繼續組織清理“三角債”的意見》中要求金融部門推廣商業承兌匯票業務,把社會主義商品交易納入票據化的軌道。票據在解決“三角債”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票據使融資行為規范化,防范融資風險
由于票據是標準化的結算工具,利用其進行融資時不需要進行復雜的審核過程,提高了融資效率。同時,票據具有高流動性,融資成本和風險較低,中小企業可以不受企業規模限制方便地籌措到資金,且成本比向銀行貸款低很多。
三、進一步推進應收賬款票據化的思考
推廣應收賬款票據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法律法規、基礎設施和制度體系等多方面,需要發揮合力作用。
(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政府部門應該從維護持票企業(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利益的角度出發,通過頒布實施相關法律法規,推進應收賬款全面票據化。2020年7月5日,第728號國務院令《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公布,規范了企業付款期限,減少了供應鏈核心企業應收賬款,要求更多采用票據進行結算。雖然第728號國務院令的發布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應收賬款票據化的進程,但是想要在經濟領域全面普及應收票據,政府還要進一步制定完善票據在生成、支付流通以及融資等每一個環節相應的法律法規,一方面促進金融機構和財務公司全面接入電子票據系統,另一方面使票據支付結算和融資更加規范、便捷和安全。同時,要加大推廣宣傳力度。第一,積極引導各類機構主動接入交易平臺,促進票據業務在線上機構間、企業間無障礙流轉查詢和結構均衡發展。第二,要加快提高企業對電子票據流通便利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節約成本等優勢的認知。第三,要明確融資性票據交易必須在電子票據系統進行簽發和轉讓。
(二)發揮票交所金融基礎設施作用
2016年以前的票據交易市場不規范、不透明、風險大,亂象頻生。為了規范票據交易,2016年設立了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上海票據交易所,并于同年12月8日開始正式運營。它是經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全國性票據報價交易、托管登記、清算結算、信息查詢和票據風險監測平臺,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
要進一步發揮好票交所金融基礎設施的作用。第一,進一步通過統一制度、統一規則、統一標準和統一平臺,有效提高票據流轉效率,防控相關風險。第二,縮減交易中間環節,方便企業票據簽發和貼現,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完善票據規范流通的服務平臺,使票據暢通流轉
第一,完善全國統一的、公開透明的電子化票據交易平臺。完善供應鏈票據平臺,將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與供應鏈金融平臺對接,提供供應鏈企業交易后的票據簽發、承兌、背書等服務,實現應收賬款票據化。全面普及電子匯票,取消紙質商業匯票,消除紙票記載事項不規范、偽造、變造等操作風險。第二,完善線上票據支付產品“票付通”,進一步提升企業票據支付效率,更好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B2B平臺和供應鏈平臺交易下的票據簽發和背書服務。第三,完善“貼現通”業務,更好服務于企業融資需求。作為全國統一的貼現服務平臺,應該能夠精準匹配待貼現票據和待投放資金,凈化貼現市場生態,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四)完善票據市場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票據融資功能
修訂完善票據法和部門規章,明確票據的法律地位,完善電子票據的管理辦法,通過制度建設促進票據市場發展。將商業匯票劃分為交易性票據和融資性票據。嚴格規定交易性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必須要有真實的貿易背景,從而控制票據到期兌付風險;融資性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可突破貿易背景真實性要求,但發行主體資格應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只有符合條件的企業才可授予發行資格,即在確立融資性票據的合法地位的同時,嚴格界定資格與范圍,落實從嚴監管。對票據市場固有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通過完善的制度體系予以防范。同時,要推動金融機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維護票據業務電子化操作系統安全運行,從而發揮票據融資低成本優勢,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參考文獻:
[1]? ?宋漢光.以規范創新引領票據市場高質量發展[J].中國銀行業,2019,(5).
[2]? ?湯瑩瑋.信用制度變遷下的票據市場功能演進與中小企業融資模式選擇[J].金融研究,2018,(5).
[3]? ?肖小和,王文靜.新時代票據業務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J].金融與經濟,2020,(1).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
Gu Qiuqin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51411,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natural defects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n terms of settlement, payment, and financing, such as difficulty in confirming rights, unstable repayment terms, poor liquidity, limited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enterprise capital turnover is difficult. Therefore,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problems frequently occur.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ardize transaction, payment, settlement, and corresponding financing behavior by documenting accounts receivable.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hrough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th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of the exchang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platform for standardized circulation of bil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the bill market, fully leveraging the functions of bill payment and financing.
Key words: negotiate accounts receivable; settlement and payment; financing; bill market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