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姝 張穎
摘? ?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占全省普通高校的22%,研究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對服務社會,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在政策上支持產教融合。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有一定的產教融合實踐基礎,但存在發展滯后、研究薄弱、師資危機等突出的區域性問題,因此,民辦高校應從打造特色產教融合模式、加強多學科視角產教融合研究、吸引留住人才等方面推進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政策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8-0102-03
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實際,可以把高校分為學術型(研究型)大學、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技術高校三種類型[1]。我國民辦普通高校發展定位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產教融合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進我國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雖然我國2010年就開始強調應用型高校的產教融合,多年來也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但對于民辦高校而言,產教融合仍任重而道遠,在師資隊伍、課程設置、校企合作、政府引導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2]。因此,結合地域特點,有針對性地深入研究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對民辦高校服務社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概況
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歷了得到承認、規范發展、調整發展、繁榮發展和平穩發展五個階段[3]。特別是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完成,民辦高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極大完善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體系,豐富了教育資源,民辦高校己經成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1年10月,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共有18所,其中民辦本科12所,民辦專科6所, 占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的22%[4,5]。
雖然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整體實力顯著提高、特色發展初見成效、發展理念日臻成熟,但還存在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分類管理進展緩慢、缺乏核心競爭力、社會認同度低等問題,制約了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3]。特別是近年來黑龍江省人才流失嚴重,民辦高校教師也大量外流,而且以青年教師為主,從而造成民辦高校教學質量下降、部分科學研究中斷,影響教師隊伍的整體建設和發展。因此,吸引并留住優秀教師是目前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的重要任務。
二、黑龍江省產教融合政策引導
隨著國家對產教融合的鼓勵支持,黑龍江省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其中,《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2014)提出,產教融合、特色辦學,鼓勵產學研深度融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2018)指出,要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專業規劃、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鼓勵企業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聯合設立一批產業學院、企業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等,實現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和全過程,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企業在深化產教融合中的重要主體作用[6]。2019年,黑龍江省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試點工作,重點建設培育主動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優質企業,以及現代農業、農林產品深加工、森林經營、礦產資源及深加工、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及研發設計、數字創意、現代交通運輸、高效物流、融資租賃、工程咨詢、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對俄商貿、休閑康養旅游等急需產業領域企業,以及養老、家政、托幼、托育、健康等社會領域龍頭企業[7]。同時,黑龍江省教育主管部門也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5年,黑龍江省教育廳法規處召集 “民辦高校IT應用人才培養產教融合座談會”,希望省內民辦高校抓住職業教育改革的有利時機,主動牽手國內領軍行業,走出應用型人才高質量培養的新路子,實現課程、專業與教育過程同企業化實踐教學充分對接[8]。2019年3月召開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就業工作座談會,就民辦高校瞄準產業行業需求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做到產教融合,促進大學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服務區域地方經濟發展等問題進行交流探討[9]。
三、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
對于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存在的教師素質不高、產教融合深度不夠、政策法規不完善、專業設置與區域發展不協調、企業缺乏合作積極性、人才培養模式趨同、協同育人機制缺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一般共性問題[10,11]不再贅述,謹談幾點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的個性問題。
(一)產教融合發展滯后
從CNKI/CSSCI 產教融合相關論文的地域分布來看,產教融合的相關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且以長三角地區最為集中,黑龍江省沒有進入發文量前十的區域分布列表。這反映了研究單位和產教融合發展程度的地域性[12]。同時,發文數量較多的單位主要是職業院校,從文獻出版物來源分布數據可以發現,對產教融合研究較多的為職業教育領域期刊。也有一些高校期刊開辟專欄用于探討產教融合,例如,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辦的《黑龍江高教研究》。但在《黑龍江高教研究》上發表產教融合相關論文的作者,只有一位是黑龍江省籍,其余作者均來自江浙等地區。以上充分反映出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發展的地域滯后性。
(二)產教融合研究薄弱
黑龍江省18所民辦高校在產教融合實踐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在理論研究方面尚且薄弱,缺少理論深入分析和實踐總結提煉,不利于理論研究推動產教融合實踐發展。對18所民辦高校以“作者單位AND篇名:產教融合”進行CNKI檢索,結果11所高校有產教融合的專題研究論文發表,截至2022年2月,發表文章數分別為24、18、12、8、5、4、2、1、1、1、1篇;其余高校在產教融合專題論文發表方面空白。同時,從發文載體來看,發表在專業期刊或大學學報等高質量、高級別刊物上的文章寥寥無幾。從研究內容來看,多集中在課程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專業實訓等方面,比較空泛單一。可見,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在產教融合理論研究方面亟待加強。
(三)產教融合師資危機
產教融合對教師的挑戰巨大,過硬的師資隊伍是民辦高校開展產教融合的關鍵。在產教融合視域下,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面臨有經驗的青年教師基數小,企業教師難引進,教師培訓阻力大,實踐教學難開展,“雙能型”師資認定及應用導向模糊,教師考核評價機制重教研、輕實踐等問題[13]。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民辦高校出現人才流失的危機。目前,黑龍江省乃至東三省人才外流嚴重是公認的事實,而民辦高校教師亦是如此[14]。相關研究表明,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在生源不減的前提下,專任教師數量卻處于逐年流失遞減的狀況,以致師生比嚴重失衡,影響民辦高校辦學和產教融合的開展,形成惡性循環。教師流失的特點是熱門專業教師流失率高、以年輕教師為主、流向事業單位和公辦校或待遇更好的南方省份民辦高校[5]。
四、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發展建議
(一)打造黑龍江省特色產教融合模式
國家頒布職業教育政策后,雖然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是政策措施沒有本質差別,只是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同,產教融合地區差異主要體現在政府的支持模式上[15]。因此,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對產教融合發展模式要深入研究、整合,要借鑒國內外現有模式,如德國的“二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模式、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國內的“訂單式”培養模式、“企業配合”培養模式[16]、政府+企業+行業+高校之間的不同組合模式等[17],從而優化選擇符合黑龍江省情、校情、企情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把推動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發展落到實處。同時,要建立互利共贏的政策引導激勵機制,加強政府和行業協會監督。
(二)加強多學科視角產教融合研究
產教融合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等多個層面,在實施過程中具有諸多影響因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在開展產教融合研究中,要想全面審視產教融合發展中的復雜問題,就不能僅依靠傳統的單學科視角,還要借鑒政策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理論,從多學科視角、多維度研究民辦高校的產教融合問題[10,15]。相關研究顯示,產教融合研究者主要來自高校,而政府、企業、行業幾乎沒有涉足[18]。所以,基于不同主體的研究者視角差異性,就要加大政府、企業、行業對產教融合的研究,或強化高校與之開展科研合作。同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民辦高校都應加大對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的研究力度,并在科研立項、經費資助等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才能不斷提高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的研究水平。
(三)吸引留住人才保障產教融合發展
民辦高校要想吸引并留住人才,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可以從完善教師聘任制度、加強對教師人文關懷、增加教師培訓機會、培養“雙師型”教師等方面入手[11]。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教師待遇,使民辦高校教師在基本工資、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方面與公辦校教師享有平等的權利。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教師待遇不僅和公辦高校無法相比,而且和南方省份的民辦高校相比差距更大。因此,政府應關注并要求民辦高校按照公辦高校的標準為教師繳納足額的“五險一金”,保障民辦高校教師的薪酬福利和待遇,從而改變民辦高校“事業”性屬性,“企業”式管理,從教師的社會保障和薪酬福利中節約辦學成本的局限性。只有這樣,才能轉變社會對民辦高校的認識,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地位,再通過多方舉措吸引留住民辦高校人才,為產教融合的深入開展提供師資保障。
參考文獻:
[1]? ?趙長林,徐梅,王連森.潘懋元地方高校發展思想的要義及啟示[J].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0,(3):18-23.
[2]? ?符敏.產教融合背景下民辦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視界,2020,(20):86-87.
[3]? ?張萬鵬.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
[4]? ?黑龍江有哪些民辦大學[EB/OL].(2021-10-26)[2022-01-20].https://www.dxsbb.com/news/15269.html.
[5]? ?謝杉杉.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教師流失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20.
[6]? ?產教融合“大平臺+”助力黑龍江高校內涵建設[EB/OL].(2019-11-12)[2022-01-20].https://www.csdp.edu.cn/article/5554.html.
[7]? ?黑龍江省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試點[EB/OL].(2019-12-07)[2022-01-20].http://www.gov.cn/xinwen/2019-12/07/content_
5459293.htm.
[8]? ?黑龍江教育廳法規處在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召開IT產教融合座談會[EB/OL].(2015-04-08)[2022-01-20].https://heilongjiang.eol.cn/hlj_
news/201504/t20150408_1245038.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9]? ?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就業工作座談會順利召開[EB/OL].(2019-03-05)[2022-01-20].https://www.hljbys.org.cn/news/view/aid/97733/tag/gzdtHzxdt.
[10]? ?謝志平,應建明.近十年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綜述[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3):6-10.
[11]? ?黃琳,隋國輝,王榕.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高校產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機制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2):89-93.
[12]? ?吳源.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產教融合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2022,(1):62-69.
[13]? ?王寧.產教融合視域下民辦本科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科教文匯,2021,(17):17-19.
[14]? ?杜寶祥,林靖,汪國強.東北地區高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版,2021,(11):11-12.
[15]? ?吳雪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研究綜述[J].寧波職業技術學報,2021,(5):17-22.
[16]? ?鐘文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綜述[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4):88-90.
[17]? ?王丹中.基點·形態·本質:產教融合的內涵分析[J].職教論壇,2014,(35):79-82.
[18]? ?肖云,郭忠林.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研究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100-102.
[責任編輯?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