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章興鳴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非公企業發展迅速,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社會責任履行不到位等問題。而非公企業黨建既是全國黨建工作的重大板塊,也是非公企業發展把握航向的重要調節器,加強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抓住企業黨建重點,不僅對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有很好引領作用,也將進一步助推企業健康發展;不但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而且有利于改進社會綜合治理。
關鍵詞:社會責任;企業黨建;黨建角色定位;黨企融合
中圖分類號:D2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8-0135-03
近幾年,非公企業迅速發展,在GDP增長、改善就業、穩定稅收、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企業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因此,非公企業黨建將是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板塊。雖然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其關于社會責任履行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如何做好企業黨建工作,通過黨企融合找準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重點,引領、推動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好企業利益相關方利益,就顯得尤為必要[1]。
一、非公企業社會責任界定
關于非公企業社會責任的界定,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種。其中一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于增加利潤。企業管理者受雇于雇主,對雇主負有直接的責任,需要在遵守社會普遍規則的同時賺取最大的利潤,實現企業最優經濟目標。他們認為,如果企業過多關注社會公益或其他不直接相關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將浪費很大精力及金錢,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無益于企業經濟目標的較好實現。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企業具有社會屬性,企業是在社會市場中開展經營活動的社會主體,不可避免地與其他社會主體相關聯,即企業對其利益相關方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將會很好構筑和諧關系,無論是帶來的品牌效應還是構筑的共益型企業家精神、和諧勞資關系,都將助力于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長期來看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還會幫助企業賺取更大經濟利潤。關于非公企業社會責任的闡釋,我們可以通過卡羅爾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來具體說明。
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是卡羅爾通過把企業社會責任劃分為經濟、法律、倫理、慈善等層面,進而通過金字塔層級關系,以框架形式形象地展示社會責任各層面的必要性及實現難易程度。經濟責任為最底層、最基礎的,慈善責任為最頂層的[2]。
(一)經濟責任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企業的定位就是作為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而出現的,企業賺取利潤是其直接目標,利潤最大化是置于第一位的。在整個經營過程中,企業必須做到提供優質并可靠的產品與服務,必須綜合考慮、謹慎制訂經營策略,以保證獲取足夠的利潤維持企業持久生存,以及審時度勢地調整自身產業結構,促進技術創新,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
(二)法律責任
企業經營活動要想在一個社會中得到認可與維護,僅僅有其利潤動機是不夠的,必須遵守所處社會的相關規則,即經營活動必須合法,遵守國家及地方制定、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首先,企業自身結構包括人員升職、變動、納新等,要遵循相關制度標準,公正公開,需要公布的社會報告及時公布。其次,在制定經營策略、發展目標,開展經營活動時,要充分知曉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守法經營,不偷稅漏稅,生產合格產品,使用符合相關標準的機器設備。再者,要對利益相關方負責,比如保證雇員的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保障雇員合法權益、完善雇員維權途徑、對股東負責、合法分紅等。
(三)倫理責任
倫理責任的內涵,顧名思義即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要處在倫理范圍內,具體指對員工、股東、消費者和供應商以及可能影響的所有主體等利益相關方負有的責任。倫理責任反映了利益相關方對可能屬于公平與正義的事物的關注或其道德權利需要得到尊重與保護的關注,即商業組織要有道德,做公平正義的事情,避免傷害。第一,非公企業應明確消費者是“核心”,在生產經營各種產品及服務時要處處以消費者為中心,切切實實把消費者感受置于第一位。第二,非公企業應明白其雇員的重要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雇員,員工是消費者之外的另一直接利益相關者,所以企業不可壓榨員工,還要保證員工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暢通員工意愿表達渠道。第三,我們自古以來強調提倡綠色發展、低碳經濟,企業發展必須兼顧環境效益,在發展中不僅不能破壞生態、污染環境,還應盡可能地創新發展方式以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四)慈善責任
慈善責任通俗的說可以稱為四個責任層面中最“偉大”的責任。“慈善”一詞可以理解為企業為回應社會對企業等商業組織成為各方面表現優秀的社會成員的期望而采取的一些慈善行動,即積極改善生態環境或社會和諧或人類福利等相關行動或項目,并且還是自發采取或參與的。非公企業要改變只關注當前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傳統觀點,放眼長遠,改變做任何事都以經濟效益為單一評價標準的思想,熱心社會公益,為企業所處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比如賑災救濟、助力脫貧、國際援助等。
二、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觀念中,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有不小的誤解,往往認為只有國有企業具有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對非公企業不應做要求。但容易被忽視的是,非公企業也是“社會公民”,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并且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與多利益相關方直接相關。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存在的問題可粗略地表現為兩種:一種是不履行,以避免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為由拒絕履行社會責任;另一種則是機械地履行社會責任,做表面文章,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不單純,缺乏自發性以及熱情。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于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3]。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賺取利潤,資本持續運轉的目的就是源源不斷地賺取金錢,而增加利潤的最好手段無非是降低生產成本或提高產品價值。企業會在衡量利弊的基礎上再考慮是否履行社會責任。一些企業在資本飛速運轉下被經濟利潤所蒙蔽,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會增加企業的短期經營成本,而不考慮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會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從而帶來經濟效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往往樂意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用于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及服務創新,而抗拒參加無經濟回報的社會活動,更無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社會責任履行的長遠意義缺乏理性認識。近幾年,偷稅漏稅、產品標準不達標、違規生產、虛假宣傳、偷工減料、惡性加班等更是頻頻出現于新聞頭條,企業社會責任不作為問題愈演愈烈。
同時,非公企業往往因具有天然逐利動機以及治理結構的特殊性而造成履行社會責任的非自愿性,容易導致難以真正實現社會責任履行的可持續性以及內生性,以至于造成社會責任落實不到位,履行社會責任行為的最終效果與最初意愿無法匹配,長此以往會偏離企業發展正確航向,最終危害、制約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4]。企業對社會責任的理性認識及價值認同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從企業黨建以及企業實際出發,不斷啟迪、喚醒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增強企業履責的自愿性色彩,激發內生力量,提升企業履責的可持續性。
三、非公企業黨建角色新定位及工作重點
基于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視角,針對非公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價值不認同,以及缺乏內生性等問題,找準非公企業黨建的重點,找尋非公企業黨建角色新定位,從而促進黨企高度融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經濟優勢。通過黨建引領,帶動企業各級員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群團組織,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監督企業合法經營,協調各方合法權益,引領企業自發、自愿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推進非公企業發展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及社會和諧發展共贏。
(一)黨的思想路線的宣傳者
一個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領導層管理者思想出現問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必須重視發揮好黨的思想路線的宣傳作用。非公企業黨建必須牢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領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快以企業經濟利益為主的企業家精神向共益型企業家精神轉變。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思想路線,認真傳達上級組織或本組織相關決議,教育企業主、上下雇員、黨員自覺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確保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引導企業守法經營,增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自愿性,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落實到實處[5]。
(二)群眾組織的領導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非公企業開展黨建的優勢在于,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不僅與黨組織有著天然聯系,而且與非公企業關系密切,可以以此作為黨和企業融合的橋梁、紐帶,借助黨群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對群團組織的思想教育、引領作用,通過榜樣示范,積極帶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匯集群眾力量,增強企業凝聚力,為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建言獻策,為非公企業的健康發展積極護航[1]。
(三)以人為本的踐行者
人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企業發展的根基在人民。一個企業從最初成立到做大做強離不開企業上下雇員的共同努力。企業的發展走向與雇員在企業的歸屬感以及努力程度息息相關。一些非公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容易忽視雇員的權益和感受,甚至出現鼓勵雇員變相加班的惡劣企業文化,嚴重損害雇員利益,激化勞資矛盾,長此以往危害企業的健康發展。而我們黨歷來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密切聯系群眾、以人為本。黨組織進企業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是改進企業經營理念,展現企業人文情懷,助力形成和諧的企業勞資關系,引領、促進企業對員工責任的積極履行。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之一就是要關心、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證企業員工利益不受侵害。
(四)各方合法權益的協調者
企業從產權性質講是持權股東所有,但就其社會屬性而言是屬于全社會的、屬于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并且這里的利益相關方不僅包括股東、投資者、雇員、消費者和供應商以及相關政府、社區等,還要包括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的考量。加強非公企業黨的建設,有利于引領企業將各利益相關方的合理訴求納入考量,維護各方合法權益。非公企業黨建一大重點工作就是要做到暢通訴求表達渠道,營造言論自由的和諧氛圍,積極反映并合理解決雇員訴求,依法維護、兼顧各方合法權益,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打造和諧勞資關系,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與各利益相關方權益和諧共贏,促進企業和社會間的和諧穩定[6]。
(五)經營活動的監督者
通過黨企融合,完善企業激勵監督機制。黨的內部組織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與企業是相通的,通過黨的激勵監督機制,改進、完善現代非公企業的激勵監督機制,以黨的清正廉潔作風,引導、強化企業純凈作風建設。加強企業黨建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力度,減少企業間惡意競爭、惡意壟斷,引領企業守法經營、公平競爭,遏制企業管理層貪污腐敗享樂行為的發生,使企業利潤真實流入大眾,實現企業與人民、社會共同受益,助力非公企業成為新時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擔當的強勁企業。
《財富的福音》中說過,富人的余財是社會所賜,理應以最佳方式還之于社會。這不是恩賜,也不是利他主義,不需要表揚和感謝,而是維持社會穩定繁榮,利人利己之事[7]。作為新時代的非公企業應明白,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企業的發展好壞更是與各利益相關方息息相關,企業應明白履行社會責任有百利無一害,新時代企業更應彰顯擔當精神。當前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引領功能,明確黨建工作重點不是過度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而是發揮好政治核心、政治引領作用。找準企業黨建新定位,通過黨企融合,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經濟優勢,引導企業自發、自覺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公平公正、誠信經營的企業文化,關注、兼顧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推動企業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等方面下足工夫,有效抵制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以積極的社會責任擔當彰顯企業形象魅力,促進企業長遠健康發展[8]。
參考文獻:
[1]? ?孫支南.新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南[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蘇哈布拉塔·B·班納吉.企業社會責任:經典觀點與理念的沖突[M].柳學永,葉素貞,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3]? ?卡爾·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肖紅軍,陽鎮,張哲.私營企業黨組織嵌入、企業家地位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J].管理學報,2022,19(4):495-505.
[5]? ?黨齊民.基于社會責任視角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1):63-68,108.
[6]? ?周海江.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黨建+社會責任[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1.
[7]? ?卡內基.財富的福音[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6.
[8]? ?呂虹.新時代非公企業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實務與創新手冊[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