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小到溫度計、血壓計、電流表的檢定校準檢測,大到食品藥品安全和電梯、起重機械、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質量安全檢驗,無一不在我們檢驗檢測中心的業務范圍中……”飛花四月,瓊枝綴滿,青綠繁茂,春意正濃。4月19日,記者走進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建設北路的忻州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檢測中心),檢測中心副主任李富生詳細地給記者介紹著檢測中心的具體情況。
“火鍋底料中是否含有罌粟殼、白酒中是否含有甜蜜素、雞蛋中是否含有甲硝唑、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是否超標……都可以通過這些先進儀器直接檢測出來,哪怕1%的食品安全隱患,對消費者來說就是100%的不安全。”食品及農產品檢驗員高雯一邊講解一邊帶著記者參觀各個實驗室。
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一臺臺檢測設備極速運轉,身穿白大褂的專業技術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時而用移液器吸取液體,時而拿取試劑,時而記錄電腦數據……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游刃有余地開展著各項實驗操作流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罐子保駕護航,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高雯對記者說。檢測中心嚴格對食品進行檢驗檢測,用科學數據把好質量關,排除市民食品安全隱患,助力食品安全高質量提升,為全市市民飲食安全帶來科學保障,為忻州市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目前,中心已有雜糧營養研究團隊、黃酒品質研究團隊,接下來計劃打造高端法蘭鍛造關鍵技術研究、高品質雜糧營養研究、代州黃酒品質研究等3支檢測科研團隊……”質量技術科負責人尚子超說。
創新引領未來,科技支撐發展。檢測中心充分依托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設備優勢,集聚優質資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技術團隊立足崗位、勇于創新,不斷攻克“卡脖子”技術,不斷通過新發明、新創造,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推動裝備、設備、技術等共享共用,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硬核實力。
檢測中心注重科研創新,近年來取得專利15項、軟著7項、成果25項,其中,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等部級獎6項,省農村技術承包獎、省科技進步獎等省級獎12項,市科技進步獎等市級獎7項;標準30項;發表論文12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國際期刊1篇,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29篇;編撰書籍7本。
“中心與國際知名實驗室南德、北德、必維進行了國際互認,同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共建鍛造技術聯合實驗室,并聯合培養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相繼成為山西省裝備制造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法蘭鍛造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山西省糧油標準化委員會小雜糧分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單位……”尚子超表示。
(上接A1版)中心主動服務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積極落實市場主體倍增和助企紓困專項行動,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經濟實惠的服務。每年為近萬個客戶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出具食品、藥品、法蘭鍛件、產(商)品、計量器具、特種設備等檢驗報告10萬余份,為企業節約檢測費用3000余萬元。
其中,免除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檢定費500多萬元,中心大力支持定襄法蘭專業鎮建設,建成的國家法蘭鍛件產品質檢中心每年可為當地法蘭鍛造企業節約1000多萬的檢驗成本。
2023年為助力忻州市代州黃酒、寧武藥茶和神池特色食品專業鎮建設,中心申請市級專項經費,免費為代州黃酒、寧武藥茶和神池特色食品的相關生產企業開展不限批次的質量檢驗和企業檢驗員的培訓。
此外,檢測中心還不斷優化業務受理環境、簡化受理審批流程,營造了“線下辦理跑一次,線上辦理不用跑”的優質服務環境,并實行“一窗受理、一鏈辦理”服務,節約了時間、節省了成本,廣大企業和群眾享受到了高效、優質、便捷的服務。
談及未來的發展,檢測中心主任高東升表示,中心將繼續堅持高質量深化改革、高標準打造品牌、高效率融合發展,并不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著新的“趕考路”開拓進取、昂揚并發、勇毅前行,在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潮流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