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水源

“奪取金牌,為國爭光,立于世界技能之巔,向世人展示技能人才向上的蓬勃力量,是每位世賽選手足以銘記終生的榮耀。”捧獲世賽金牌的姜雨荷自豪地說,她現在已成為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最年輕的教師。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奧地利賽區的比賽中,來自河南化工技師學院的“00后”女孩姜雨荷,勇奪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實現了我國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然而,誰能想到,姜雨荷曾經是一個只有初中畢業的“打工妹”,但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那么,她又是如何逆風翻盤的呢?
“我是出生在普通農家的普通女孩兒,更談不上有啥天資……”姜雨荷坦言,她的成長歷程絕非“學霸成長史”。老家在南陽農村的姜雨荷,初中畢業后便和家人一起南下打工,因為缺乏知識和技能,只能干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枯燥的打工生活讓姜雨荷一度開始懷疑人生,而這段打工經歷也是造就她如今人生模樣的推手。那時,她就暗下決心:“我要重回校園,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從知識和技術里找到想要的未來!”2018年,在初中老師的推薦下,姜雨荷成為河南化院莘莘學子中的一員,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條路……
在那里,姜雨荷萬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她成了上課第一排“專業戶”,實訓場上的“釘子戶”。不久,她見到了第45 屆世賽工業控制項目銅牌獲得者賀江濤學長,知道了世界技能大賽,“從那時起,我就發誓要成為像學長那樣的人。”有了明確目標后,姜雨荷就更加勤奮努力。漸漸地,這個勤奮好學的姑娘開始顯山露水。經過層層選拔,姜雨荷順利進入校集訓隊,開啟了長達3年半的技能大賽征途。“一個動作要重復成千上萬遍,每天訓練達十四五個小時,模擬測試更是家常便飯。”作為化學實驗室技術專業的一名學子,姜雨荷在漫長的備賽時光中,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韌性和鉆研精神,笑對艱苦繁重的訓練。
為了獲得唯一的代表國家出戰的資格,姜雨荷闖過重重關卡:市級選拔賽、省級選拔賽、省集訓隊選拔、全國選拔賽、國家集訓隊選拔。“最痛苦的還是英語。”姜雨荷說,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要求選手獨立撰寫大篇幅、高質量的英文實驗報告,但她“幾乎只記得26 個字母”。為了完成英文實驗報告,她隨身帶著英語單詞本,吃飯時背,睡覺前背,走在路上背,最終啃下這塊“硬骨頭”。春節到了,別人和親人團圓,她卻在實驗室與瓶瓶罐罐相伴。由于比賽使用“化學滴定法”,關鍵時刻,單次滴入溶液的量要精確到0.01 毫升,即便是極輕微的手抖,也可能前功盡棄,在一個月的集訓中,她每天堅持訓練到凌晨2 點。
在世界技能大賽的擂臺上,選手們以實干錘煉技能,用汗水澆灌收獲。姜雨荷的奪冠之路也并非坦途。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比賽的第一天,面對從未見過的新題型和儀器設備,姜雨荷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看不出題的意圖和考查的點,但我知道自己不能放棄,于是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姜雨荷說,長期積累的知識和精益求精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讓她迅速進入比賽狀態。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長達11 頁的英文實驗報告,獲得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
如今,姜雨荷和學長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以教師身份重回母校,完成從追夢者、圓夢者到筑夢者的蛻變。青春的氣息、自信的面龐,姜雨荷堅定地說道:“在我看來,身份的轉變,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更重的使命。教師是個光榮且令人心生崇敬的職業,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我深知自己還年輕,在為師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成長之路要走。我希望能幫助更多技能青年在世賽舞臺上閃耀光芒。”
“荷”若盛開,清風自來。年僅20 歲姜雨荷,從一名打工妹逆襲為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再成為全校最年輕的教師,贏得贊嘆。然而,每一個逆襲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付出。“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姜雨荷說,錘煉人生,超越自我,總有一個閃亮的舞臺,屬于奮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