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航
摘 要:本文通過梳理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價值,分析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策略,以期推動當地鄉村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體育旅游價值;武陵山片區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武陵山片區體育旅游創新發展研究”(21C0366)。
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的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生態環境脆弱、地理位置偏遠但其有著強烈的民族特色,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深入挖掘這些資源,形成產業鏈、規模效應、品牌效應,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武陵山片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而發展鄉村體育旅游,能夠打破傳統的單一農村生產方式,增加村民的收入渠道,激活旅游資源,滿足人民群眾鍛煉身體、休閑娛樂的實際需求,可以很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基于此,筆者研究了跨省市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武陵山片區的鄉村體育旅游的價值、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策略,希望推動我國鄉村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
(一)可以有效地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鄉村產業,能夠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能夠很好地促進武陵山片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武陵山片區發展鄉村體育旅游,可以振興當地產業、促進更多的村民就業。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當地產業發展、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發掘與釋放鄉村消費潛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武陵山片區位于湘鄂黔渝四?。ㄊ校┙唤绲钠h地區,發展常規產業的難度比較大,而鄉村體育旅游具備融合程度高、關聯性強的優勢,可以把當地的資源轉變成為健身服務產品或者消費產品,刺激游客消費,從而使當地村民增收[1]。比如,張家界于2019年舉辦了半程馬拉松、皮劃艇激流回旋比賽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接待了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的體育旅游愛好者超過500萬人次,體育旅游產值超過了50億元。如今,武陵山片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湘西苗族大型祭祀活動為典型的民俗體育觀賞活動、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典型的戶外運動休閑體驗項目、以武隆國際越野賽為典型的體育項目。這些旅游產業有著非常明顯的民族特色與區域特點,有效刺激了旅游者的衣、食、住、行的消費,帶動了當地居民就業,促進了體育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并由此促進了體育旅游配套產業、有關產業的發展,通過對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潛在資源的發掘,與其他產業形成聯動效果,實現了一種產業的發展帶動多種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產業發展變得可持續化、健康化、多元化,使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模式得到了轉變,逐漸由落后鄉村向著城鎮化轉變。
(二)可以成為人們抒發鄉愁情感的載體
在鄉愁心理與懷舊心理的影響下,厭倦了在城市鋼筋混凝土、快節奏的城市中生活的身心疲憊的都市人群,大多傾向于到鄉村旅游。這一趨勢為位于偏遠地區的武陵山片區的體育旅游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人們之所以旅游,是因為想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鄉村體育旅游注重對歷史傳統文化與原生態環境的保護,無論是在精神方面還是在物質方面,都能夠滿足人們體驗原生態地域文化的需要。比如,武陵山片區吉首市大型苗祖圣山祭祀活動中的民俗體育活動,以其強烈的體驗性、觀賞性、儀式性、民族性等多種人文屬性,深受旅游者喜愛。游客感受到侗族、苗族、土家族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即使身在異鄉,也能夠感受到故鄉的溫暖[2]。這對于提升鄉村知名度、凝聚鄉村人心、改變“空巢”狀態、吸引人才回到家鄉就業和創業,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發展鄉村體育旅游可以吸引資本與旅游者,能夠在客觀上促進武陵山片區蚩尤拳、舞龍、苗鼓等各類大型民俗體育節慶活動、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保護與發展。除此之外,深度挖掘鄉村體育旅游資源,能夠進一步豐富傳統建筑、民俗類主題民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的價值與內涵。發展鄉村體育旅游,是對當地居民禮儀風俗、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與體現,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鄉愁符號,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地村民在眷戀鄉愁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很好地實現旅游者對鄉愁的情感寄托。所以,發展武陵山片區的鄉村體育旅游,不但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能夠很好地保護鄉村原生態與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環境,為助力武陵山片區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能夠提高鄉村跨域治理水平
跨域治理這種新型的、先進的治理模式,突破了以往單一的行政區域劃分,治理方不再僅僅是政府部門,還包括非政府組織、企業以及公民,網絡化的共建、共治、共享,是實現區域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解決區域問題的治理模式。要想實現鄉村振興,也要形成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個體多方區域共同治理的格局。伴隨著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的勝利與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武陵山片區治理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因此需要實施跨區域治理。發展鄉村體育旅游,不但有利于明確多方主體之間的責任與義務,而且有利于政府與村民自治組織、企業、個體之間的工作互動與信息互通,由此提高武陵山片區的跨域治理水平[3]。例如,我國在2019年舉辦了武隆國際百公里山地越野賽,第一,從組織跨域來講,以山地越野賽為主的體育旅游活動,吸引了許多觀賽者和參賽者,短時間內涌入大量的游客,需要政府與社會組織、村民自治組織、企業、村民等多方主體之間的協調、共同參與,從而保障治理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使跨區域治理有序化、精細化;第二,從地理跨度來講,山地越野賽涉及多個鄉鎮,在后勤保障、交通管制、賽事宣傳等方面都需要跨區域協同合作,這就促進了多部門互動與協調合作,提高了各區域的治理水平。
(一)缺乏完善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伴隨著我國體育旅游的快速發展,體育旅游行業人才缺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成為制約體育旅游發展的瓶頸。武陵山片區缺乏發展鄉村體育旅游的人才,導致出現了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武陵山片區沒有構建起專門的體育旅游人才儲備體系,非常缺乏鄉村體育旅游營銷推廣和管理、旅游資源規劃等方面的人才;其次,武陵山片區橫跨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四個省(市),人口超過2 300萬人,然而,片區內只有一所高校,也沒有開設體育旅游專業,一些與體育旅游有關的課程也與現實相脫離,嚴重缺乏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沒有構建起完善的高等院校和社會組織協同培養體育旅游人才機制;最后,民間傳統藝人是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吸引旅游者的關鍵元素,而當地恰恰忽略了民間傳統藝人的培養,由此造成各種民俗體育活動與本土民族文化之間斷層的問題[4]。
(二)缺乏有效供給,供給與需求脫節
第一,在旅游項目開發和旅游路線規劃方面沒有長遠的眼光,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由此造成體育旅游產品的價值與旅游者的實際需求契合度不高;第二,當地的鄉村體育旅游產品太過于注重物質方面的建設,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建設,因此無法實現旅游者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的體育旅游需求;第三,當地沒有深度挖掘與鄉村體育旅游有關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以及民俗風情,造成鄉村體育旅游產品嚴重同質化;第四,缺少有影響力的、精品的體育旅游賽事。
除此之外,當地的鄉村體育旅游發展沒有實現與醫療、文化、科技、工業、農林水利等方面的有效融合,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武陵山片區總共有58個縣(市、區)列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然而遺憾的是,這些縣(市、區)的鄉村體育旅游產品供給存在著嚴重的區域化現象,由此造成所供給的鄉村體育旅游產品質量、類型并不是實際所需求的,沒有準確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的實際需求[5]。
(三)營銷模式落后
若想使武陵山片區的鄉村體育旅游取得較好的發展,則必須具備較強的品牌營銷意識、較好的品牌營銷思路、多元化的營銷方式和渠道、優質和大量的旅游資源。為促進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當地的旅游公司與有關政府部門合作,應用創意營銷的理念,舉辦了鳳凰古城“中韓棋行天下”邀請賽、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比賽等知名度較高、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體育賽事[6]。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當地應用現代化營銷理念與多渠道營銷模式成功打造的鄉村體育旅游產品僅是個別。在營銷渠道方面仍然停留于電視、廣播、報紙以及非專業旅游網站,沒有充分應用如今消費者使用比較多的去哪兒網、途牛、飛豬旅行等電子商務平臺,也沒有根據不同的旅游群體對自身優質的旅游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
(一)構建完善的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機制
無論是體育旅游的項目規劃、賽事進行,還是發展策略的制定,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因此當地要構建完善的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機制。第一,應當對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創新,通過高校、社會職業培訓機構等,培養既熟悉當地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又具備營銷理念與能力的民族民間體育藝人,從而使當地的體育旅游特色更加顯著。可以邀請當地優秀的民族民間體育藝人到高校中演講、示范表演等,從而讓大學生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為當地儲備民族傳統文化發展人才;第二,可以委派優秀的體育旅游人才到外國以體育旅游而聞名于世的地區學習、參觀考察,從而培養一批理論知識豐富、視野廣闊、具備創新精神、擁有營銷理念與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第三,通過國家對當地的各項扶持政策和外界對當地的關注等優勢,“吸收”旅游、體育、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建立人才智庫,定期召開人才交流會,充分發揮人才在智慧體育旅游、營銷推廣、賽事策劃與組織等方面的能力。
(二)加強產品供給
首先,在稅收、土地等方面應當給予當地一定的政策優惠,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從而保障有充足的社會資本供給。有關政府部門應當對當地的公共服務機制進行完善,降低體育旅游準入門檻,從而使體育旅游產品供給更加多元化。其次,對當地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進行深度發掘,打造多個知名度較高的戶外運動類賽事與民俗體育項目。
(三)創新營銷模式
當地應當及時轉變體育旅游發展理念,開展智慧化的營銷模式,從單一的、粗放式的營銷,轉變成為多元化的、精準的營銷,打造鄉村體育旅游品牌,更好地滿足游客對休閑、健身的需求,使當地經濟取得更好的發展。首先,充分應用大數據。使用Python等技術抓取與當地體育旅游相關的旅游日志、網絡點評文章,通過分析高頻詞、詞頻、主題詞,得出最受游客歡迎的體育旅游元素有哪些及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經過分析以后向不同的游客群體精準推送消息,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建立全方位的體育旅游營銷體系;其次,開發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手機應用程序、微信小程序等,所具備的功能應當有旅游產品預訂、咨詢服務、安全注意事項提醒等。
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發展武陵山片區鄉村體育旅游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鄉愁情感寄托、提高鄉村跨域治理能力。若想使當地的鄉村體育旅游取得更好的發展,則需要對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創新、加強鄉村旅游產品供給、創新產品營銷模式。當地具備優質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若能夠合理利用這些資源,再加上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相信當地的鄉村體育旅游必然會取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1] 顧怡然,代紅兵,李晉龍.鄉村振興戰略下西南邊疆民族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1(10):78-83.
[2] 劉冠啟,花家濤,石玉雪.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價值,困境及路徑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7.
[3] 羅君波,羅曉瀚,唐海軍,等.鄉村旅游與民族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以湘南地區為例[J].貴州體育科技,2021(3):30-32.
[4] 陳剛.發展人類學視覺下鄉村振興與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21(3):160-164.
[5] 楊龍友,陳進,史露,等.鄉村振興背景下黔西南州生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路徑創新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4):51-53.
[6] 劉藝,李驊,曹慶榮.農村休閑體育資源開發的產業鏈與生態鏈耦合模式:基于體育旅游視角[J].2019(1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