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總結了冬果梨建園、定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的相關技術,以期為冬果梨的高產栽培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冬果梨;高產;栽培技術
冬果梨是薔薇科梨屬的一種落葉果樹,原產于我國的黃河流域,喜在光照充足且為砂質壤土的地區生長,亦被稱為“西園梨”(圖1),在我國蘭州的郊區、靖遠、皋蘭、河西一帶均有種植生產,至今已有數百年栽培史。冬果梨長勢良好,每年4月中上旬開花坐果,九十月份收獲后,可貯藏至次年六七月份,是品質優良的豐產果樹[1]。其果肉脆嫩,富含汁水,清甜可口,具有潔肺祛痰的功效,同時可以止咳散寒,是蘭州地區深受大眾喜愛的冬季水果之一。
1 建 園
1.1 土壤條件
選擇冬果梨的園址時,要充分考察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蘭州冬果梨喜透水性與保水性能良好的砂質土壤,土層深厚且土質疏松,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pH值在5~8.5范圍內的土壤中均可以生長。
1.2 其他環境條件
另外,還需考慮到園區內的排水、光照和通風透氣等環境因素,園區的道路交通、勞動力市場供應、前茬作物等也應進行充分的調查,確保冬果梨在正常生長期間干旱能得到及時的灌溉、洪澇能夠得到及時的排水,運輸方便,勞動力供給充足,周邊環境無污染,前茬作物沒有發生過重大病蟲害等。
2 定 植
2.1 種苗選擇
好的冬果梨品種,果面富有很強的蠟質感,光亮且潤滑,從初采的黃綠色,到儲藏后變為金黃色,色澤鮮艷,肉質酥脆,品質極佳,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在進行種苗選擇時,除了考慮品種外,對種苗的株形也要引起注意,要求根系發達,芽形飽滿,株高宜120厘米以上,苗干的直徑宜在1厘米以上,皮層光滑無皺縮,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2.2 定植技術
冬果梨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定植,具體時間根據土壤解凍情況及種苗的萌芽情況,要在土壤解凍后,且種苗萌芽前進行定植,冬果梨栽植多采用通行開溝的方法進行,溝深與溝寬均為1米,株行距為5米×(5~6)米,每畝植株控制在25株左右。可采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對植株根系進行消毒,栽植時要扶正苗木,確保根系舒展后,邊填土邊提苗,最后踏實后確保埋土高度至根頸處。栽后要及時灌水,覆蓋地膜更利于生長與存活。
3 土壤管理
3.1 深翻改良土壤
蘭州的冬果梨園地很多處于黃河流域的山坡薄地,土質瘠薄,且存在一定的鹽堿化現象,需進行深翻對園土進行改良。具體做法為:在深挖開溝進行定植之前,可將粗質糞肥按每公頃60噸的標準混拌入園土,3~4年內,每年均需從栽植溝外沿向外深翻擴穴,保持全園的貫通狀態,同時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質粗肥,保證全園土壤深層熟化,以利于全園冬果梨根系的生長,并快速布滿全園,為后期的生長、開花結果打下基礎。
3.2 行間土壤管理
梨園生草是當前行間土壤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僅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對優化土壤的結構也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生草的方式,對冬果梨品質的提高,以及減輕凍、熱、旱的危害均具有一定作用。現階段積極提倡在冬果梨園內進行梨園生草的方式,生草以禾本科的燕麥草以及豆科的紫云英、苜蓿等為主[1]。并于每年收獲季節以后,通過撒施糞肥與鎬淺刨的方式將落葉與枯草一同掀壓翻埋至表層土壤以下,在進行果園清理的同時,也完成了施肥工作。
3.3 樹盤土壤管理
冬果梨正常生長年份,根系密布全園,土層之內根群縱橫交織,對土壤的透氣性、水分、養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土壤管理對全園土壤進行土壤疏松,對梨園蓄水保墑、抗旱、分解有機質、養分供應、養分吸收均具有重要作用。而樹盤管理作為冬果梨土壤管理的重要工作,對冬果梨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蘭州冬果梨栽植區一直保留著刨樹盤的優良經驗,這個經驗要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可利用作物秸稈或雜草對樹盤進行覆蓋,覆蓋之前要松土平地,并進行澆水,通過樹盤覆蓋可以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量,同時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有效養分含量,對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4 施肥管理
4.1 基肥施用
冬果梨的基肥施用通常分為冬春季與秋季施用,如表1所示,二者在肥效特點上存在不同。
在蘭州當地,果農以前習慣于冬春季進行基肥的施用,但冬春季施肥后,肥料的肥力來不及分解,多數處于在土壤中干埋的狀態,在春季雨水之后才能被分解,而在春季需要用肥的季節,肥力無法得到保證,另外肥力會在后期得到釋放,反而造成秋梢旺長,爭奪大量的養分,而中短枝養分不足,成花少且不充實,在冬季也容易受到凍害。
秋季基肥的施用一般是采收之后進行,通常在8月末至9月末,此時施肥的肥效可以跨越兩年,且此時是冬果梨秋根生長的高峰時段,在上凍之前,根系還有2~3個月的生長時間,足夠的養分可以在促使傷根愈合的同時,促發大量新的吸收根生長,以增加養分貯藏,提高花芽質量和枝芽飽滿度,從而提高植株整體的抗寒力。另外肥效會在春季繼續發揮作用,讓冬果梨在活動早、吸肥早的前提下,更好地萌芽、展葉、開花、坐果,肥效得到最好的發揮。
4.2 追肥施用
根據冬果梨的生長時期,通常可將其追肥分為萌芽肥、亮葉肥、果實膨大肥,具體的施肥時間如表2所示。
4.2.1 萌芽肥 冬果梨是一種萌芽、展葉與開花時間非常集中的果樹品種,在這一重要生長時間段內,對氮肥的需用量非常大,此時急需有足夠的氮肥與植株冬季儲藏的碳水化合物相結合,形成足夠的蛋白質等物質以供細胞分裂所需,為植株的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氮源。若在此期間出現缺氮的情況,則會嚴重影響植物的萌芽與開花,后期會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現象。所以務必在冬果梨萌芽前2周,進行一次合理的追肥,同時要確保水分的供應,促使肥效能夠快速發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小年樹或者前一年早期落葉重、貯藏養分少、秋根量少的樹,可以不追或相應少追萌芽肥。
4.2.2 亮葉肥 冬果梨的亮葉肥是指在亮葉期進行的施肥,亮葉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此時葉片從幼葉時的淡黃綠色轉為深綠色,風吹葉轉動后葉片閃閃發亮,故稱為“亮葉期”。亮葉期的冬果梨正值新梢封頂停長、花芽開始分化的階段,所以此時的施肥主要目的是促進冬果梨花芽的分化以及幼果的生長,主要以含有氮、磷、鉀果樹專用的復合肥為宜。
4.2.3 果實膨大肥 每年7—8月,冬果梨枝葉豐滿,果實開始進入生長高峰期,如能在此時期及時供肥,對冬果梨的果實膨大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尤其對結果多的大年樹效果最為明顯,在這一時期,施肥以鉀肥為主,要少施氮肥與磷肥。
5 整形修剪
冬果梨的樹高宜控制在4米左右,主干的高度1米左右,中干強壯直立,無側枝,全樹宜控制在4層,第一層主枝數為3個,第二與第三層的主枝數均為2個,而第四層僅需留1個主枝,在層間距離上,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保持在100厘米,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保持在60厘米,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保持在40厘米。
冬果梨的中心干由定干后最上部的芽發育而來,一般宜在冬剪時,對其延長枝進行輕微的短截,若延長枝的長勢過旺,則需采取中度短截的方式處理。另外針對延長枝長勢過旺的情況還可以在夏季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可在夏季對新梢進行剪梢處理,也可進行摘心或者對多年生的枝條進行環割,以達到培養中心干的目的。冬果梨的第二層主枝形成之后,中心干的延長枝不再保留。
當冬果梨進入盛果期穩定生產后,對植株基部多主枝進行冠形疏剪,第二層以上部分均進行剪除,確保每層內主枝的數量,若出現層內主枝數不夠的現象,可進行刻芽處理,具體做法是在春季果樹萌芽之前,在飽滿的芽上0.5厘米處進行刻芽處理,以培養新的主枝。在培養主枝的同時注重側枝的培養,對幼齡樹可采取延長枝輕短截的方式,也可進行甩放以培養主枝上的側枝;但是要避免與主枝形成競爭的側枝的產生,對有競爭關系的側枝要進行中度或重度的短截;若在盛果期發現側枝影響了主枝的生長,可對側枝采取重短截的方式進行修剪。
6 花果管理
冬果梨若在花期遭遇霜凍,則需采取必要的保溫防凍措施,具體可以是果園灌水或者放煙霧進行果樹的防凍,也可通過噴灑一定濃度的萘乙酸,以提高冬果梨的坐果率。除了進行保花保果之外,如果花果過多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疏花疏果措施。疏果一般于落花后的15天后開始,可在樹冠的中后部多留一些果實,而在枝條前端少留,同時要遵循留大果、疏小果的原則,同時要留下垂生長的果,疏除斜生的果。
7 病蟲害防治
冬果梨病害主要是梨腐爛病,蟲害主要為食心蟲和梨黃粉蚜。病蟲害的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優先采用農業防控與理化誘控。農業防治的措施主要是通過合理的栽培管理,增強冬果梨的長勢,確保植株的健康生長,以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而誘控常用的方法是黑光燈誘殺。基礎的農業防控與理化誘控無法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時,則需要采取合理的化學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具體方法見表3。
8 果實采收
在冬果梨達到適宜成熟度時,要及時地進行果實的采收工作,采收時要做到輕拿輕放,避免出現人為的損傷,對品相不好的果要進行挑除處理,同時對于大小不同的果進行分級包裝,以實現儲藏效果和經濟效果的最優化[2]。
參考文獻
[1]? 金貴峻.蘭州地區冬果梨園土壤管理與施肥技術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5(1):34-36.
[2]? 梁志宏.冬果梨的種質資源及貯藏加工研究綜述[J].甘肅農業科技,2017(6):88-90.
作者簡介:張益森,男,陜西鎮巴人,漢族,本科學歷,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營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主要從事工作: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