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 馮澤耀 徐愛玉


摘 要:獼猴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獼猴桃種植業也是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遠安縣具有豐富的野生獼猴桃資源和適宜的栽培氣候條件,通過對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指出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以期為獼猴桃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獼猴桃;產業現狀;問題;對策
湖北省遠安縣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部低山丘陵,中部是沮河橫穿而過,土層深厚肥沃,西部群峰疊嶂,崇山峻嶺,造就了遠安縣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特征。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年均氣溫16.2 ℃,優越的地理條件、充足的雨量、適宜的溫度孕育了豐富的林木資源,素有三峽“小林海”之稱。轄區7個鄉鎮均有野生獼猴桃分布,東部山丘崗地等低海拔地帶主要為美味獼猴桃;西部高海拔山嶺以中華獼猴桃為主;中部洋坪鎮海拔1200米以上的太平頂風景區有軟棗獼猴桃分布;其他溝壑、峽谷、水體岸邊等潮濕地帶零星分布著對萼獼猴桃[1]。豐富的野生獼猴桃資源構成了遠安縣一道獨特景觀,無論政府部門還是普通百姓都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這一資源。
遠安縣傳統種植作物為水稻、玉米和油菜,為了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遠安縣開始發展獼猴桃產業,把獼猴桃作為脫貧致富產業在全縣大力推廣,主要以合作社+農戶+基地形式進行,目前發展規模約1700公頃,主要栽培品種是紅陽、金桃等。遠安縣大堰原始森林獼猴桃專業合作社栽培的紅陽獼猴桃和遠安縣七彩云獼猴桃種植家庭農場栽培的金桃獼猴桃曾分別在湖北省宜昌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的獼猴桃品鑒大賽中榮獲一等獎。當前,獼猴桃產業面臨著發展動力不足,經濟效益不高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戶種植積極性。為了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筆者對全縣獼猴桃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希望能為政府下一步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1 遠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
1.1 以合作社為代表的獼猴桃經營主體規模大,帶動力強
目前,全縣共有獼猴桃專業合作社15家,發展規模約500公頃,年產獼猴桃5000噸,帶動周邊群眾500多戶共同致富。注冊有“嫘祖果園”、“堰云嶺”兩個商標,獲“綠色食品”使用標志一個,建有三個大型冷藏庫。每年在白云村舉辦一次獼猴桃采摘節,吸引外地游客到遠安欣賞田園風光,體驗大堰原始森林自然美景,享受果園采摘樂趣,帶動農家樂消費,助力農民增收。
1.2 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獼猴桃經營分化明顯,效果參差不齊
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獼猴桃經營主體種植規模約300公頃。他們的獼猴桃園主要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用支付土地流轉資金,發展規模較小(圖1)。主要分成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一種是精細化管理,走精品路線。如遠安縣七彩云獼猴桃種植家庭農場,每年定期施肥疏果,給果實套袋,嚴格控制獼猴桃果數量,按時采摘,獼猴桃果實大小一致,外形美觀,培育的金桃獼猴桃先后兩次在宜昌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的獼猴桃品鑒大賽中獲獎,線上線下銷售順暢,效益較好。另一種是粗放管理,甚至種而不管,追求所謂不打藥不施肥的原生態模式,這類家庭農場的果園往往獼猴桃品種多,但是枝弱果小,果實品相差,銷售價格低,效益不理想。
2 獼猴桃生產存在的問題
2.1 對獼猴桃產業發展認識不到位
一是政策宣傳不夠深入,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缺乏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決心;二是對獼猴桃產業重視程度不夠,政府支持力度不夠,農戶重栽輕管、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
2.2 建園標準較低
調查發現獼猴桃園普遍建園不規范。具體表現為:第一,獼猴桃園土壤瘠薄,有機質含量低。獼猴桃是需肥量比較大的果樹,充足的肥力才能生產出高質量果品。很多專業合作社直接把獼猴桃園建在新開墾的荒地上,沒有進行土壤改良處理,甚至沒有施足底肥,導致廂(畦)體主要由生土堆成,肥力低,下雨天板結嚴重。第二,廂(畦)體建設不規范。排水溝開挖過窄過淺,易遭水淹。同時廂距較近,導致獼猴桃栽培密度大,通透性差。第三,灌溉設施不足[2]。有不少獼猴桃園沒有修建專用蓄水池,也沒有架設專門灌溉的管網,水源不足,干旱時灌溉難以保證。
2.3 管理水平不高
很多獼猴桃經營主體缺乏獼猴桃栽培必要知識,導致獼猴桃園管理水平低。一是不了解所栽獼猴桃生物學特性。很多果農不知道哪些枝條該剪哪些枝條該留,認為是枝就留,是果就留,導致小果太多,枝蔓越來越弱,果實商品性越來越差。二是不了解獼猴桃對肥水需求時機和數量、種類。許多農戶依然堅信要產量就要多施肥,存在重施化肥、輕視有機肥的現象。三是沒有綠色防控理念,對病蟲害綜合防控理念的認識和措施存在誤區。“見到蟲噴殺蟲劑,見到病就用殺菌劑”;不看藥劑成分和藥劑毒性,不了解病蟲防控最佳時期,既增加了生產成本,又降低了果實品質,還污染了生態環境。
2.4 營銷手段乏力
獼猴桃生產效益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營主體沒有好的營銷策略,沒能夠實現優質優價。大部分獼猴桃經營主體在獼猴桃集中上市時為了能夠盡快將獼猴桃銷售出去而競相殺價,不計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品牌保護的獼猴桃也難以賣出好價錢。雖然建有大型冷藏庫,可以借助冷藏,實現錯峰銷售,但目前遠安縣的獼猴桃品牌知名度低、市場認可度不高,難以與外來獼猴桃相抗衡,10月份以后遠安縣就很少有本地獼猴桃銷售了。
2.5 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
全縣獼猴桃經營主體的負責人來源于其他行業,如煤礦老板、貨運司機、返鄉創業人員,沒有園藝作物管理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僅有的是激情、想干事,急需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而遠安縣農業系統早在2005年進行了鄉鎮機構改革,置換成社會人員,無編制,30年沒有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原有人員多數是學習農學專業,專業不對口,真正的內行也不多,指導農戶種植獼猴桃生產存在力不從心的情況,碰到技術難題更是束手無策。例如,潰瘍病是獼猴桃的“癌癥”,20世紀90年代果樹專業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為只有紅陽獼猴桃才容易得潰瘍病,建議引進品種時盡量回避紅陽品種,后來請來了獼猴桃專家,才了解潰瘍病可防可控,在專家建議下采用避雨模式栽培,結果有效解決了潰瘍病危害問題。
2.6 資金投入不足
高標準獼猴桃園建設需要資金支撐,高效益的獼猴桃園需要資金投入,因此,獼猴桃建園投入較大。據測算,每建1畝標準獼猴桃園投入5000~6000元,如果加蓋避雨設施成本更高,而政府補貼有限,這也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為了節省開支,很多合作社能省盡省,獼猴桃園建園標準低。如立柱上的拉線,種植先進的地區采用的是多股絞線,而遠安則多采用單根鐵絲;至于水肥一體化,微(噴)灌設施更是很少采用。
3 獼猴桃產業發展對策
3.1 提高認識,制定出臺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讓干部群眾認識到獼猴桃產業是遠安縣農村經濟的特色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導產業之一,對促進農民增收防返貧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增強發展獼猴桃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做到政策措施不減,發展勁頭不松,努力提高獼猴桃綜合效益,把獼猴桃種植業打造成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
3.2 建立水果產業智力支撐體系,重點抓好三類人才隊伍建設,為遠安獼猴桃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培育獼猴桃產業領軍人才,依托沮、漳河流域現代農業發展機遇,選拔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市場主體帶動人[3],開展針對性培訓,補齊園藝栽培管理短板,提升綜合素質,引領產業發展。二是培育農村果樹實用人才,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契機,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推動產業發展 。三是積極引進農業高端人才。從農業院校、科研院所引進高學歷人才,針對獼猴桃栽培、育種、貯藏加工等關鍵技術,聯合科技攻關,解決生產中技術瓶頸問題。
3.3 拓寬營銷渠道,制定營銷策略,構建穩定的銷售平臺
一是充分利用“宜昌獼猴桃”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綠色食品”資源優勢構建銷售渠道,構建“互聯網+”平臺,建設現代農業新型營銷模式。二是根據獼猴桃的貯藏特性,利用好冷藏庫,做好獼猴桃錯峰銷售,延期銷售。三是加快發展獼猴桃“訂單農業”,通過走出去,與大型超市、水果批發市場對接,嚴格按客戶標椎生產,與市場銷售主體簽定銷售合同。四是充分利用采摘節、展銷會等形式促進銷售;縣、鄉鎮與專業合作社可舉辦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如縣里組團參加全國農產品宣傳推介活動,宣傳遠安獼猴桃;聘請專業品牌策劃公司,制訂方案,整合現有品牌,打造遠安縣獼猴桃公共品牌;舉辦獼猴桃品鑒大會,對參賽獼猴桃的外在感官特征及色、香、味、形進行鑒評,對獲獎產品頒發獎項;鄉鎮和合作社舉辦采摘節或開園儀式,舉行內容豐富的文娛活動吸引游客參觀購買。五是建立獼猴桃信息流通平臺,及時收集發布水果市場信息,減少盲目生產,降低市場風險。
3.4 加強資金投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切實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資金扶持等為獼猴桃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加強基地水電溝渠路網、果園排灌系統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對規模集中連片的獼猴桃園,進行宜機化改造,以便于農機操作,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逐步推廣果園水肥一體化。二是縣農業農村局加大對一村一品專業村產業發展資金投入,實行獎補結合。在政策、資金、稅收、土地、市場、技術信息等方面給獼猴桃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一方面實行市場主體獎補,鼓勵企業、合作社、協會、大戶流轉土地發展獼猴桃,鼓勵經營獼猴桃產業的市場主體,加強園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果品品質,改接優良品種,推廣新技術應用,培肥土壤肥力,實行人工輔助授粉(圖2),配套灌溉設施。另一方面實行獼猴桃產業考核獎補,對在獼猴桃培管、科技推廣、聯村包片等環節做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獎勵。
3.5 充分挖掘野生獼猴桃資源,保護與開發并重
遠安縣有著大量林地,有著豐富的野生獼猴桃資源。近幾年來,由于獼猴桃價格比較高,大量打山貨的村民為了采摘野生獼猴桃果出售,增加收入,大多數連獼猴桃樹一起砍伐,部分資源遭到破壞。故而保護野生獼猴桃資源迫在眉睫。一是通過對野生資源保護,禁止毀壞性采摘。由林地產權所用者巡山看護,政府給予一定補貼,所有者采摘獼猴桃出售增加一些收入。二是利用本地野生獼猴桃遺傳多樣性,聯合科研院所培育本地適栽新品種。三是利用野生獼猴桃作為砧木,提高獼猴桃的抗逆性。
3.6 推廣果園立體種養模式,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積極探索高效果園立體種養模式,實施果藥、果菜、果禽、果菌等立體種植模式,提高綜合效益。比如果菌模式,在獼猴桃采摘結束后,冬季在園地的廂內進行羊肚菌、大球蓋菇套種,當獼猴桃春季開始萌發時,羊肚菌、大球蓋菇采收結束,這樣就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種植食用菌后,菌渣作為有機肥還田,減少化肥使用,既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又減少果農成本,還可提升獼猴桃品質。
通過以上分析,找出了當前遠安縣獼猴桃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制約因素,今后在獼猴桃產業優化發展過程中要著眼于更高的目標和定位,實現獼猴桃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提高果品品質和競爭力,形成鮮明的區域特色,讓獼猴桃產業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富民產業。
參考文獻
[1]? 李夏,李學宏,張文慧. 陜西安康野生獼猴桃種質資源分布調查[J]. 西北園藝,2020(4): 46-47.
[2]? 鐘彩虹,陳美艷 . 獼猴桃生產精細管理十二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15-24.
[3]? 杜葉紅,周佳燕,丁檢,等. 浙江山地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長江蔬菜 2022(6):74-76.
作者簡介:周清,中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園藝作物栽培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