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在機場,托運行李都是貼上不干膠式的打印行李牌,然后把行李運往目的地機場,這一場景對乘坐飛機的旅客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隨著無線射頻識別跟蹤技術(RFID)的發展,加之基于信息技術的自助化廣泛推廣,這對民航的行李全流程跟蹤能力正大幅提升。對航空公司和機場而言,更便利的行李跟蹤意味著更高的運行效率和旅客滿意度,帶來實質的成本降低和預期的收入增加;而對旅客而言,只要使用相應的手機軟件,就能時刻掌握行李的狀態,消除在等待時的焦慮,增強對托運行李的掌控感。所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開航,擁有這項黑科技的“電子行李牌”便立刻C位出道。
旅客對機場行李系統的認知一般停留在交運和收取兩個環節。其實,在航空運輸過程中,行李處理系統要比旅客接觸到的環節更復雜,這也導致了行李轉運處理不當、裝載錯誤等情況的發生。2019年,全球航空運輸業客運量為45.4億人次,錯運行李率約千分之六,錯運行李數達2540萬件。
為了解決托運行李錯運、漏運、丟失等問題,實現行李全流程跟蹤,需要采集值機收運、行李分揀、行李裝載、行李運輸、行李裝機、中轉站分揀、到達交付等各個節點的數據,RFID技術的應用讓全流程行李跟蹤成為現實。
無線射頻識別即射頻識別技術,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采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復雜:標簽進入閱讀器后,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或者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在閱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因此,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由閱讀器、電子標簽與應用軟件系統三個部分組成。要實現行李全流程跟蹤,需要在行李上貼好電子標簽,在行李運輸全流程部署閱讀器,最后統一經由RFID管理服務系統平臺處理信息。
之所以使用RFID技術實現行李全流程跟蹤,是因為RFID標簽具有適用性、高效性和簡易性等優點。與之前使用條形碼一次只能讀取一個標簽相比,RFID的讀寫速度極快,一次典型的RFID傳輸過程通常不到100毫秒,高頻段的RFID閱讀器甚至可以同時識別、讀取多個標簽。而且RFID技術依靠電磁波,不需要連接雙方的物理接觸,這使得它能夠無視塵霧、塑料、紙張等障礙物建立連接并完成通信,確保行李在裝載與卸載過程中不被遺漏。

引入RFID技術解決的不只是行李問題。按照民航局工作部署,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建設可使航空公司、機場等運行主體單位及時獲取行李位置與狀態信息,能夠加強行李運輸管理,大幅提高行李運輸準確率和準點率,避免因行李運輸問題而造成航班延誤。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對標對表民航局《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建設實施方案》,以RFID技術為基礎,完成了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機場端建設,著力打造行李跟蹤標準體系。通過持續運營管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保證了RFID讀取率水平,推出了行李跟蹤服務產品,行李運輸效率持續提升,保障了航班正常。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建設時期,為提高出港行李在系統內分揀的識別率和準確率,全國首家全面采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來替代傳統光學識別方式。在值機柜臺共安裝352套RFID行李條打印機,行李系統內共安裝123套RFID讀取設備,涵蓋出港及中轉業務全部流程,為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提高RFID標簽讀取率水平,結合現場自然環境和設備設施情況,建立大興機場RFID識別模型系統,通過動態調整RFID識別設備天線分布、專項調整RFID芯片性能這兩方面舉措,使得現場與各家航司使用的不同廠家RFID標簽均形成了最優匹配,RIFD標簽讀取率顯著提升。
在數據接口規范方面,大興機場聯合航司及系統廠商制定了機場和航空公司11個行李跟蹤相關系統的接口傳輸規范,打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東航上海、南航廣州的專線網絡傳輸,實現多系統無縫銜接。同時,大興機場梳理行李跟蹤節點及業務流程,定義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行李全流程26個節點的業務規則,逐一制定各個節點的數據編碼規范。所有跟蹤數據在大興機場ESB(企業服務總線)平臺進行交互,數據傳輸環環相扣,最后匯集到行李實時跟蹤系統。
通過夯實數字化、信息化基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RFID識別率穩定在99.6%以上,明顯優于國內外同等技術應用機場的平均水平。借助RFID技術的穩定性和高識別率,行李系統運行品質有效提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行李系統差錯率穩定在0.003%(萬分之0.3)的水平,遠低于《民用機場旅客服務質量》要求的0.05%(萬分之5),其中錯分率與丟失率持續保持為0,總體指標全行業領先。
傳統上,行李數據存儲在航空公司、地服公司、機場、安檢等各單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組織開展了超越組織邊界的航企聯合、協同創新,通過RFID技術與信息系統建設相結合的方式,打通上下游數據壁壘,開發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
行李全流程跟蹤是一項跨主體、跨系統、跨平臺的復雜性工作。行李從值機、安檢、分揀、裝車、裝機、到達各環節將涉及多家航司、地服業務操作,多個系統進行連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打破組織邊界,充分進行航企聯合,組織25家航司、3家地服公司、4家駐場單位、11家系統廠商,成立專班,搭建平臺,協同創新,共建行李跟蹤服務生態圈。在數據治理方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聯合航司、地服、系統廠商等單位建立產品質量監察治理平臺,通過治理,數據完整率、及時率和準確率均達到100%。通過服務體系運作實現進港行李提取效率提升,首件行李等待時間最短用時0分鐘,最長用時3.7分鐘,平均等候時長2分21秒,50%航班的行李早于旅客到達轉盤;末件行李等待時間最短用時3分鐘,最長用時10.5分鐘,平均等候時長5分21秒,進港行李提取效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目前,旅客可以通過大興機場官方App、微信小程序、航顯屏和自助查詢機等多種途徑,對進出港行李全程追蹤進行。旅客只要輸入行李牌號碼、身份證號或掃描行李一維碼等方式,便可查詢到5個出港行李節點和4個進港行李節點,實時掌握行李軌跡。
雖由行李出發,但RFID技術在智慧民航建設中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航空維修工具管理使用了RFID技術。航空維修工具的種類五花八門,需要用到幾百種不同工具,在工具中嵌入RFID標簽,工具箱或者工具車上的閱讀器就會準確記錄每個工具被拿走和歸還的時間。在工作結束后,如果工具箱里的工具沒有被全部歸還,工具箱會自動提示,規避了遺漏工具的風險,既保障了飛機頻繁維修和保養工作的進行,也保障了飛行安全。
與此同時,RFID技術已成功應用于機場貨運管理領域,通過與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結合,進而實現對貨物實時、準確、完整的記錄和跟蹤,具備查詢、統計、數據分析等功能。每件貨物在中央信息系統內部都有完整的信息,查看貨物追蹤和管理日志便可對所有情況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通過RFID技術還能實現人員管理。由于RFID可以快速讀取并難以偽造,機場可以根據工作人員的職位、身份對他們的活動范圍進行明確,然后把以上資料的電子標簽嵌入員工工作卡,以便對員工進行更好的管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通過超越組織邊界、打通數據壁壘,構建了行李服務上下游各單位、各環節的共同體,以科學的工作方法,為旅客創造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