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隔
商丘市立醫院內鏡室,河南 商丘 476100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導致胃腸道疾病發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無痛胃腸鏡是目前臨床診療消化系統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可通過靜脈注射鎮靜、鎮痛或麻醉藥物抑制患者的中樞神經,在短暫的睡眠狀態下完成檢查,能夠減輕其疼痛及不適感[1]。但部分患者因對此項檢查缺乏正確認知,擔心檢查期間出現疼痛、誤吸、胃食管反流等不良事件,誘發緊張、恐懼等心理狀況,降低患者的檢查配合度[2]。為此,對無痛胃腸鏡聯合檢查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的了解程度,對提高患者的檢查配合度及促進檢查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視頻健康教育填補了傳統健康教育的空白[3]?;诙嗝襟w的視頻形象化健康教育是借助現代傳媒方式,將健康教育內容通過視頻形象化、直觀地傳遞給患者,具有無空間、時間限制,可重復性等優點,效果值得肯定。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多媒體的視頻形象化健康教育對無痛胃腸鏡聯合檢查患者的疼痛恐懼程度及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商丘市立醫院80例接受無痛胃腸鏡聯合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0~78 歲,平均年齡(55.12±7.94)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I 級22 例,II 級18 例;基礎疾病為糖尿病5例,高血壓6例,高血脂4例。研究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19~76 歲,平均年齡(54.26±8.10)歲;ASA分級為I級21例,II級19例;基礎疾病為糖尿病4例,高血壓7例,高血脂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
納入標準:(1)具有無痛胃腸鏡檢查適應癥。(2)不存在無痛胃腸鏡檢查禁忌證。(3)檢查前已完善血常規、心電圖、電解質等檢查,無明顯異常。(4)ASA 分級I~II級。(5)認知正常,能夠理解和回答問題。(6)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凝血功能異常者。(2)伴精神系統疾病或意識、溝通障礙者。(3)伴嚴重心肺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4)1 周內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5)臨床資料不全者。(6)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了解患者病史、藥物過敏史、鎮靜麻醉史等;指導患者進行針對性的體格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常規等,排除禁忌證;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講解無痛胃腸鏡檢查目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檢查前禁水禁食;指導患者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進行腸道準備;準備好無痛胃腸鏡檢查需要的儀器藥品等,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連接心電監護儀,由麻醉師緩慢注射依托咪酯、地佐辛,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后再進行腸鏡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查后協助患者取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待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檢查當天不可進食刺激或產氣的食物,不能進行精密性操作或從事高空作業,若出現腹痛、嘔血等異常情況需及時就診。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多媒體的視頻形象化健康教育干預。(1)組建健康教育團隊。由內鏡室護士長、責任醫生、責任護士共8 名人員組成健康教育團隊,所有團隊成員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在臨床工作時間≥5 年,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及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在開展護理前圍繞本次研究的重點,組織學習無痛胃腸鏡診療、教育視頻制作、健康教育內容等相關知識,為順利開展此次研究奠定基礎。(2)認知評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自己及健康教育團隊,通過簡短介紹展示自身優勢及團隊能力,通過一對一訪談評估患者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認知水平,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分析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3)制作健康教育視頻。根據前期患者的認知評估結果及健康信息需求,將健康教育內容分為胃腸鏡檢查目的、檢查方法、腸道準備方法、注意事項4個方面,視頻時間控制在10 min內。(4)形象化健康教育。①將視頻上傳至醫院微信公眾號,在患者預約檢查時間時,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關注微信公眾號,在檢查前觀看健康教育視頻,了解胃腸鏡檢查目的、檢查方法、腸道準備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幫助患者在檢查前做到嚴格禁食禁水,提高腸道準備質量。②使用消化科內鏡檢查等待區域的有線電視滾動播放健康教育視頻,指導患者在等待檢查期間進行觀看,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其緊張、恐懼等情緒,提高患者的檢查配合度。
(1)疼痛恐懼程度。采用疼痛恐懼問卷(FPQ)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恐懼程度,FPQ問卷由Mcneil等[4]于1998年編制,國內學者楊周等[5]于2013 年將其引進并漢化,包括輕微疼痛、嚴重疼痛、醫療疼痛3 個維度及30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6級計分法,分別計0~5分,FPQ問卷總分0~15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恐懼程度越嚴重。(2)合作行為。采用張晶等[6]編制的合作行為問卷評價兩組患者檢查期間的合作行為,問卷包括自律性(4個條目)、主動性(5個條目)、人際關系(5個條目)、自覺性(11個條目)4個維度及25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分別計1~5分,問卷總分25~125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對檢查的配合度越高。(3)腸道準備質量。采用Boston腸道準備量表(BBPS)評價兩組患者的腸道準備質量,包括左半結腸(降結腸、直腸、乙狀結腸)、右半結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肝曲、脾曲)3 段,結腸清潔度采用Likert 4 級計分法,分別計0~3 分。0 分:結腸內有無法清除的固體大便,無法看清黏膜;1分:部分結腸黏膜可清晰顯示,另一部分黏膜因不透明液體或殘留糞便而顯示不清;2 分:結腸內殘留少量的不透明液體或糞便,可清晰顯示黏膜;3 分:結腸內無殘留不透明液體或糞便,所有黏膜均可清晰顯示;BBPS 量表總分0~9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腸道準備質量越高[7]。(4)圍術期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檢查時間、麻醉藥物用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FPQ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合作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FPQ評分及合作行為評分情況(±s)分

表1 兩組患者FPQ評分及合作行為評分情況(±s)分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FPQ評分62.83±17.37 84.21±22.29 4.785<0.001合作行為評分91.41±10.30 79.05±8.25 5.923<0.001
研究組患者BBPS 量表中左半結腸、右半結腸、橫結腸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BBPS量表評分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BBPS量表評分情況(±s)分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左半結腸2.73±0.35 2.11±0.23 9.363<0.001右半結腸2.61±0.37 2.15±0.21 6.838<0.001橫結腸2.69±0.29 2.04±0.26 10.555<0.001總分8.03±0.91 6.30±0.78 9.129<0.001
研究組患者的檢查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麻醉藥物用量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情況
無痛胃腸鏡聯合檢查是指一次麻醉兩鏡均檢,并兼顧內鏡下病理標本鉗取,具有創傷小、麻醉蘇醒快、不良反應少等優勢,在胃腸道疾病臨床診治中發揮重要作用?;颊咴跓o意識、零痛感狀態下完成胃鏡與腸鏡檢查,一次性獲取胃與結腸部位病變狀態,檢查過程耗時較短,一般只需要20~30 min 即可完成檢查,易被患者接受。但多數患者對胃腸鏡檢查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了解不足,加之此項檢查是侵入性操作,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恐懼等情緒,引起心理性應激反應,還會引起患者軀體性應激反應,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心理與軀體性應激反應相互作用會增加復合應激效應,影響胃腸鏡檢查的順利進行,且對患者檢查后的恢復造成不良影響。張令等[8]研究認為,加強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檢查認知水平,減輕心理及軀體性應激反應,減少不良反應發生,贏得患者的信任與好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基于多媒體的視頻形象化健康教育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形式將健康宣講內容制作成生動形象的健康教育視頻,并借助互聯網平臺將宣教內容形象具體、直觀生動地展示在患者眼前,不受時間、地點及護理資源限制,患者可反復觀看便于掌握,能夠強化患者的記憶。張晴等[9]研究表明,對橋小腦角區腫瘤患者實施移動式多媒體視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度,提高其功能鍛煉依從性。吳敏等[10]研究發現,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多媒體形象化的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FPQ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合作行為評分、BBP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檢查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麻醉藥物用量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與張晴等[9]、吳敏等[10]、王柯等[11]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基于多媒體的視頻形象化健康教育可減輕無痛胃腸鏡聯合檢查患者的疼痛恐懼程度,提高患者的腸道準備質量及檢查合作行為,縮短檢查時間并減少麻醉藥物用量,有利于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