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凈
焦煤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以持續氣流受限為典型表現,易造成肺功能減退、活動耐力下降,嚴重影響身心健康[1]。目前,臨床多采用體位排痰法護理,但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整體護理效果不佳,難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難等癥狀,臨床應用愈發受限[2]。隨著氧療研究進展,夜間氧療、經鼻高流量吸氧等已被臨床廣泛應用,能夠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針對性氧療方式,對改善患者持續性低氧情況意義重大[3]。振動排痰通過勻速叩擊刺激患者自主咳嗽,促進痰液排出,可作為緩解期的輔助性干預措施,但對于兩者聯合應用的效果尚需進一步研究[4]。鑒于此,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0 月焦煤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院收治的72例COPD患者,旨在探討氧療結合振動排痰護理干預對患者肺功能、運動耐受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F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0 月焦煤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院收治的72 例COP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6例。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7 例;年齡48~82 歲,平均年齡(65.12±4.23)歲;病程6~20 年,平均病程(13.14±1.13)年。觀察組中男17 例,女19 例;年齡50~83 歲,平均年齡(65.86±4.52)歲;病程7~20年,平均病程(13.69±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經診斷確診為COPD 患者;痰液性質有變化;難以自主排痰;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61%且FEV1/用力肺活量(FVC)<70%;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基本認知、溝通障礙;短期內服用中藥治療;對本研究干預方式不耐受;患有嚴重感染性疾??;臨床資料缺失,研究難以持續進行。
兩組患者均給予心理、藥物、飲食、無創呼吸機輔助等常規護理。對照組采用人工扣背排痰法,護理人員左手攙扶患者,右手并攏,微微彎曲指關節,空出掌心,排痰出發點為指腹、大小魚際肌,以患者耐受力度自上而下勻速叩擊其背胸部,排痰過程中叮囑患者深呼吸,正確咳嗽。叩擊頻率保持40次/min,各肺葉叩擊時間均為3 min,2 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氧療+振動排痰護理干預,(1)氧療:給予患者鼻導管吸氧法,通過分子篩制氧機或氧氣筒供氧給患者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吸氧濃度≤30%,吸氧流量1.0~2.0 L/min,15 h/d,夜間不間斷供氧。(2)振動排痰護理:使用振動排痰機(上海名元實業有限公司,型號:YK700-1),調至叩診頻率,患者可采取半臥、坐姿或側坐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適當的叩擊頭與叩擊接合器,接通電源(220V),頻率為20~30 cps,有節奏的叩擊患者背胸部。護理人員用兩手分別持叩擊接合器和接觸振動裝置,感受叩擊振動力度,由上至下逐步進行叩擊和振動排痰,操作過程需保持輕柔,叩擊持續10~60 min后需更換部位,根據患者病情及耐受性調節叩擊力度,振動頻率保持在15 Hz 左右,護理時間為10~15 min/次,2~3 次/d,護理過程中需要針對患者感染肺葉程度適當調整叩擊時間及頻率。兩組患者的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肺功能、運動耐受性、生活質量。(1)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記錄兩組患者咳嗽、肺部啰音、咳痰、喘息消失時間。(2)肺功能指標: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徐州佳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FGC-A+湘械注準20182540065)定量檢測患者FEV1、FEV1/FVC,并計算FEV1占值。(3)運動耐受性: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叮囑患者在固定區域(已標記)以盡可能快速度行走,記錄6 min 內步行距離(6 MWT)。(4)生活質量: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采用生活質量評估問卷(CAT)進行評估。包括3個維度,分別為臨床癥狀、活動能力及社會影響,共計8個條目,總評分范圍為0~40分,臨床癥狀評分越高,活動能力、社會影響評分越低,則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s)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s)d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P值咳嗽消失時間7.31±1.32 6.20±1.05 3.949<0.05肺部啰音消失時間5.34±0.29 4.31±0.22 16.978<0.05咳痰消失時間1.73±0.32 1.41±0.24 4.800<0.05喘息消失時間2.35±0.22 1.70±0.16 14.337<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FEV1、FEV1/FVC、FEV1占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FEV1、FEV1/FVC、FEV1占值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情況(±s)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P值FEV1(L)護理前1.46±0.04 1.48±0.05 1.874 0.065護理3個月后1.61±0.15 1.99±0.27 7.382<0.05 FEV1/FVC(%)護理前53.86±10.28 52.89±10.24 0.012 0.990護理3個月后55.92±8.33 66.01±7.12 5.525<0.05 FEV1占值(%)護理前46.39±10.22 45.98±10.21 0.170 0.865護理3個月后49.23±9.34 56.81±8.69 3.565 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6 MW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6 MWT 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6 MWT情況(±s)m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6 MWT情況(±s)m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P值護理前344.35±84.86 342.63±91.75 0.083 0.934護理3個月后351.31±91.23 412.76±71.37 3.160 0.002 t值0.335 3.597 P值0.739 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CAT 評分(P>0.05);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臨床癥狀高于對照組,活動能力、社會影響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CAT評分情況(±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CAT評分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P值臨床癥狀護理前25.21±3.24 26.34±3.56 1.409 0.163護理3個月后26.54±2.98 32.78±3.46 8.199<0.05活動能力護理前36.54±1.56 36.12±1.87 1.035 0.304護理3個月后29.42±1.33 23.24±1.47 18.705<0.05社會影響護理前30.23±1.42 30.54±1.56 0.882 0.381護理3個月后27.21±1.02 22.51±1.78 13.746<0.05
COPD 主要由患者體內氣流持續受限引起,臨床多表現為咳嗽、咳痰等,若不及時控制,癥狀會持續加重,呈慢性發展,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目前,臨床針對COPD以藥物治療為主,可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進展,但長期服藥伴有較多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不利于改善預后[5]。因此,臨床需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以加快臨床癥狀改善。
人工扣背排痰護理利于患者及時排痰,但該方式需患者持續更換體位,易加大護理人員工作強度,且叩擊力度、頻率僅限于患者背部表面,難以有效控制,影響排痰效果,臨床應用受限[6]。本研究結果表明在COPD患者中聯合采用氧療及振動排痰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強運動耐力,加快臨床癥狀恢復,進而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為氧療能夠糾正低氧血癥,緩解呼吸困難,提高患者動脈血氧分壓,有效降低肺動脈壓,保護重要器官。同時,氧療通過提高肺泡氣氧分壓,加大肺泡毛細血管量表氧分壓梯度,可促進氧彌散,提高PaO2及SaO2濃度,緩解肺功能惡化,抑制肺心病發生,提高COPD患者生存率。振動排痰機能夠產生振動、叩擊兩種作用力,振動可促進支氣管、淋巴管擴張,增強患者氣道通過性,增加分泌物吸收;叩擊具有的垂直力能夠有效松弛、擊碎、脫落黏性分泌物,推動分泌物定向移動,并可刺激漿液細胞分泌,加快痰液排出。此外,其產生的振叩作用可有效松弛患者肺部功能性肌肉,緩解局部血液循環,預防靜脈代謝物沉積,并能增強咳嗽反射,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預防細菌感染,保證呼吸通暢。在氧療基礎上聯合應用振動排痰護理具有協同效應,能夠進一步促進排痰,改善肺功能,加快臨床癥狀改善。本研究仍存在樣本容量小、觀察時間短等局限性,可能會對研究結果可信度造成影響,臨床后續需要繼續加大樣本量,將觀察時間延長,深入分析氧療結合振動排痰干預對COPD患者長期改善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可靠借鑒。
綜上所述,氧療結合振動排痰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COPD 患者臨床癥狀消退,增強肺功能,改善運動耐受性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