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借鑒國外較為成熟的需求分析模型調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的學習需求發現,混合式教學需以教師為主導,發揮教師答疑解惑、學習資源的提供和監督作用。在混合式教學設計上,學習任務應適時適量,學習時間安排合理,多采取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推動學生自助探究,教學內容設計突出教學重難點,同時建立合理評價機制,加強深度過程監管,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在網絡學習環境上,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鼓勵學生配備計算機等基礎設備,優化學生數字化學習條件。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學習需求;學前教育;調查分析
本研究重在探索如何設計適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此筆者調查了學生的混合式學習需求,為科學合理的設計混合式教學提供參考和建議。
一、調查目的、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的目的
學習需求就是學習者目前的水平與期望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反映教學目標對學習者的期待水平以及學習者對自身要求,因此學生學習需求分析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同時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本研究擬通過問卷調查掌握高職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學習需求,重點了解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態度和興趣、在線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為混合式教學實施提供依據。
(二)調查對象
本研究重點關注高職學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混合式學習需求,因此選取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共 373人為調查對象,以女生為主有360人,男生13人;其中普通高考、技能高考的學生分別為262、109人,占被調查對象的70.24%、29.22%。采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作者本人、各班班主任在班級 QQ 群里發放問卷鏈接,考慮到問卷長度,剔除作答時長低于300s的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 333份。
二、調查分析
(一)混合式學習愿望
數據顯示,學生對混合式學習是比較認可的,其中非常認可、比較認可、一般認可占比分別為17.72% 、39.43% 、31.83% ,比較不認可、非常不認可的人數占比只有8.41% 、2.7% ,這說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部分能接受并且期待混合式教學。
根據綜合得分,學生對混合式學習提升期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85)>拓寬視野(5.64)>培養創新思維與邏輯思維(4.99)>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4.57)>培養合作學習能力(3.04)>提高學習興趣和動力(2.11),可見學生最希望有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提升。
(二)混合式學習能力差距
混合式學習能力差距體現在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三個維度。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調查學生學習計劃、學習監控、學習任務三個方面的能力表現,其中學習監控能力上表現最好,當問及線上學習時是否會選擇適宜的學習場所或采取恰當措施以排除各方面的干擾時,超過80%的學生表示會有意識的采取措施集中注意力。學習計劃的制定能力尚可,問及網絡學習前是否會制定學習計劃時,63.35%的學生有制作學習計劃的習慣,很少會和基本不會做學習計劃僅占31.66%。學習任務完成度也表現一般,當問及是否能完成線上學習任務時,有時能完成、經常不能完成的占比分別是40.28%、4.8%,說明有近一半的學生存在完成不了任務的情況。整體來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上設計了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能力兩方面的問題。當問及遇到問題是否能自主解決時,73.38%的學生表示總是能和大部分時候能。當問及線上學習是否愿意與同學交流分享時,總是愿意和大部分時候愿意占比32.43%、44.74%,偶爾和從不占比44.74%%和0.9%。整體來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尚可,樂于合作學習。
3.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55.23%的學生表示自己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一般,其次是31.37%的學生表示信息技術能力較強,很強和很弱的學生各占7.24%和6.17%,學生在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上還需提升。
(三)混合式學習過程需求
1. 混合式學習教學活動需求
(1)對混合式學習中學生對教師的工作需求結果顯示,學生最希望教師能:答疑解惑幫助理解課程內容、講解重難點知識、 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學習資源和拓展素材,這四項個案數超過50%,由此可見學生注重課堂重難點的學習。
(2)教師需提前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教學任務, 51.35%的學生最希望教師在課前 2 ~ 3 天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其次是課前1天、課前3-4天、課前4-5天,分別占20.12%、 15.92%、12.61% 。
(3)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外自學,學生認為每門混合式教學的課程每周課外自學時間在 2 小時以內最合適,其中46.65% 的學生認為 1 ~ 2 小時最合適。
2.混合式學習教學方法需求
(1)混合式教學方法需求上, 40.84% 的學生希望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31.83% 的學生希望采用“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指導”,24.32% 的學生希望采用“小組協作探究,教師參與”。
(2) 學生對混合式學習資源需求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學視頻、教學案例和考試大綱,教學大綱、課件教案、習題庫、試題庫、參考書與相關拓展學習資料的需求占比均超過50%,學生對線上資源需求度高,其中最需要微課視頻。
學生喜歡的線上教學視頻內容統計情況顯示,教學視頻應該著重講解課堂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其次是應對練習和測驗進行講解、等級證書考試相關的課程內容講解,這與學生對教師的工作需求一致。
3、混合式學習評價需求
(1)在混合式學習考核方式上,48.65%學生認為混合式學習考核方式應該線上線下考核相結合,只有 17.88%主張線下考核的。關于混合式學習課程的考核評價主體需求,60.36%的學生認為應該以教師評價為主,21.92%的學生主張自我評價為主,11.41%的學生認為同伴互評為主。
(2)混合式學習考核組成部分中,學生更看重作業、在線學習考核、出勤這類過程性考核,期末考試、答題討論、期中考試出勤也是重要評價組成部分。
學生認為應以線上學習時長、視頻觀看任務量和線上測試為主, 其次是課堂互動、小組任務、發、回帖次數、獲得點贊支持數量。
三、混合式教學建議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互動
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花費一倍甚至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教學。首先,答疑解惑排在教師需求的第一位,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易遇到難題,必然需要老師隨時隨地幫學生解惑答疑,大部分學生希望教師能及時的答疑解惑,時間不超過半天,這就需要教師要比以往教學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其次學生在混合式教學中對學習資源的需求度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需求度較高,學生希望教師提供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微課視頻、課件和練習題,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需求提前備課并及時上傳相關教學資源。課后還需要查看學生的學習記錄、批改作業等,教師根據學習平臺的數據及時監督和督促學生進行自主線上學習,保障學習的進度和效果。除了線上交流,48.95%的學生表示希望能和教師面對面交流,混合式教學線下面授教學時,教師應做到積極和學生互動交流,避免讓線下課堂成為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綜合來說混合式教學中教師仍要發揮主導作用,雖然混合式教學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自主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要教師積極利用多種網絡平臺和線下課堂,加強和學生的互動,給予及時反饋,擔負起指導和監督的責任。
(2)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開展混合式課程并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對混合式課程的設計與組織占據重要的部分。
1、學習任務適時適量,學習時間安排合理。教師在課前2-4天發布課前任務,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前自主預習時間;課后提供相應的練習題,尤其是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相關拓展練習,每周課外學習任務2小時以內。
2、優化教學方法,推動學生自助探究。學生對混合式學習的最大期待在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7.14%學生樂于同伴交流協作,因此除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應多采取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方法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真正體現混合式學習的主體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3.優化教學內容設計,突出教學重難點。講解重難點知識排在學生對教師工作需求第二位,講解課堂教學重難點排在學生希望的線上教學視頻內容第一位,因此教學內容設計著眼于小、細、精,按知識單元提供線上學習視頻,線上視頻突出教學重難點,以10-20分鐘的微課為宜,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同時避免時間過長,引起學習疲勞。
(3)建立合理評價機制,加強深度過程監管
職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整體水平一般,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學生存在完成不了學習任務的情況,學生自主管理和學習能力較弱,需要有效的督促和監管,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才能做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混合式學習應跟蹤過程并對結果進行測量[],通過合理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混合式學習進行深度監督和管理,確保對每個學生產生評價壓力和學習目標,最終產生學習主動性并持久保持,提升學習質量。評價考核應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作業、在線學習情況、出勤是過程監管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線學習情況的考核以在線學習時長、完成觀看任務量、在線答題、在線討論互動為主要考評范圍,線下課堂教學以分組任務完成情況和課堂互動表現為主要考評,評價依靠平臺數據評定、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不同評價主體來完成,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
4、加強線上教學平臺和網絡建設
(1)網絡硬件和網絡平臺的支持
學生和教師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人”的因素,教學平臺和網絡硬件則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物”的因素[],本研究發現良好的網絡環境在影響混合式學習因素中排第一,網絡環境的需求主要表現在網絡教學平臺和上網設備方面。
目前新興 MOOC 平臺在整體功能的完備性和成熟度方面還落后于典型網絡教學平臺,還不能完全跟上教學發展趨勢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未來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將支持學習者個性化學習和教師個性化教學,構建沉浸式、強交互、重體驗的學習環境[],隨著教學平臺的進一步完善,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優秀網絡教學平臺,以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調查顯示,有95.71%的學生使用手機作為主要的學習設備,應該鼓勵學生配備計算機等基礎設備,優化學生數字化學習條件。
參考文獻:
[1]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 外語學刊,2010( 2) : 120-123
[2]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 電化教育研究,2004( 7) : 1-6
[3]劉 燚,張輝蓉.高校線上教學調查研究[J].重 慶 高 教 研 究,2020(8):66-78
[4]韓錫斌,葛文雙,周潛等.MOOC 平臺與典型網絡教學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 : 61-68
課題項目: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校級課題“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2020B8)
作者簡介:
朱萌萌(1992-),女,湖北天門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