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萍
摘 要
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幫助教師打破桎梏,使教師能夠以分層教學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可以從“確立個性化教學目標”“引進特色化教學內容 ”“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幾個方面,探索信息時代英語教學新思路,推動信息時代英語教學新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英語 信息化 分層教學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立足于信息化時代背景,構建全新教學模式,助力學生個性化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呢?在本文中,筆者嘗試以譯林版8A Unit 8 Natural disasters教學為例,立足于信息化教學實際情況和初中英語教學的現實需求,探索信息時代英語教學新思路,推動信息時代英語教學新發(fā)展。
一、立足信息化背景分析學情,確立個性化教學目標,促進教學目標分層
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具體情況,確立個性化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個性特征有全面細致的把握,這往往導致分層“失真”,目標“失準”,影響了分層教學效率。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發(fā)展,為教師了解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渠道和更多維的視角。在信息化視野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功能,對學生每次測試和作業(yè)成績加以分析,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調研功能,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傾向等加以調研,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訴求與期待。然后,教師再結合日常教學中的觀察與體會,對學生進行精準分層。在此基礎上,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維度,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調取學生以往的學習數據發(fā)現:有的學生基礎薄弱,在知識理解與記憶中存在障礙;有的學生思維僵化,在知識應用與拓展中存在問題;還有的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掌握牢固,且應用靈活,只有在隨堂寫作、課外閱讀、情境交際等綜合性很強的語言實踐中,才會出現疏忽與錯漏。同時,教師通過讀取學生調研數據,并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有了如下發(fā)現: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在學習中缺乏端正的態(tài)度和濃厚的興趣;思維僵化的學生往往在學習中缺乏自信心與參與感;而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渴望在學習中體會到挑戰(zhàn)性與成就感。在綜合考慮多方因素之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并為學生設定了下述教學目標。“基層”目標:掌握本單元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式,并能夠利用這些單詞、短語和句式進行簡單的言語交際;“中層”目標:掌握本單元的單詞、短語、句式及語法,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完成課后習題,并仿照課文,完成獨立寫作;“高層”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及拓展文章的內容,掌握課內外文章中出現的知識點。同時,完成以Natural disasters為主題的演講、表演、手抄報等綜合任務。很顯然,教師所設定的上述教學目標,是建立在對學生學習情況全面了解和對學生學習需求綜合考慮基礎上的,是充滿個性化與人性化特點的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與保障。
二、立足信息化背景拓展資源,引進特色化教學內容,促進教學內容分層
傳統(tǒng)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教師可以廣泛發(fā)掘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引進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提供特色化的教學服務。筆者結合分層教學的需求與特點,將網絡資源分為三類:首先,直觀展示類。一些內容淺顯、形式新穎、動感十足的圖片、視頻或互動游戲能夠激發(fā)“基層”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因為熱愛英語而學習英語,提高學習的效率。其次,邏輯疏導類。一些主旨鮮明、邏輯清晰、結構完整的微課、思維導圖等資源能夠幫助“中層”學生鍛煉思維能力,突破學習瓶頸,提高學習的能力。最后,綜合拓展類。一些有深度、有廣度、有高度、有難度的習題、美文、演講視頻等資源,能夠帶給“高層”學生啟迪和激勵,引領他們向更高的學習領域攀登。
例如,在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學中,教師除帶領學生學習教材內容之外,依托線上平臺,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推送了以下學習資源:針對“基層”學生,教師模擬“百詞斬”模式,為他們制作了Flash動畫,以圖文和動畫相結合的方式,呈現本單元詞匯、短語及句式,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在Flash動畫末尾,還配有“單詞消消樂”小游戲,便于學生對所學內容加以檢測與應用。針對“中層”學生,教師為他們推送了語法的微課和課文的思維導圖,幫助他們強化對語法的學習和對課文的理解。針對“高層”學生,教師為他們推送了一篇世界環(huán)境衛(wèi)生組織發(fā)表的Prevention and response to natural disasters演講稿,幫助他們拓寬知識視野,挖掘思想深度。教師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以不同方式,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呈現了特色化的教學內容,使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得到了激發(fā),也使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三、立足信息化背景優(yōu)化任務,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分層
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一組完成任務,則容易形成“高層”主導一切,“基層”無所適從的局面;如果教師讓同一層次的學生組成一組完成任務,則容易造成層級固化,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難以突破現狀,實現躍遷。信息化視野下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空間,讓學生先分層,與同層級的伙伴完成適合自己的任務,達成基本的學習目標;再分組,與不同層級的伙伴完成超越自己的任務,取得額外的學習收獲。
例如,在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圍繞The Taiwan earthquake這篇課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具體內容如下:“基層”的學生需要簡述課文內容,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中層”的學生需要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高層”的學生需要以時間為依據,繪制思維導圖,并用英文闡釋思維導圖的內容。當各個層次的學生完成各自的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隨機分組的功能,讓不同層次的三個學生混為一組。然后,要求每個層次的學生以學講的方式,闡述自己完成任務的過程、心得與成果。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打破層次之間的障礙,實現彼此啟發(fā)、共同進步。顯然,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教學任務層次化,也能夠使教學活動多樣化,從而更好地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他們從自身的學習現狀出發(fā),在合作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揮自己的價值。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打破學習壁壘,發(fā)現并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學習上的突破與躍遷。
四、立足信息化背景創(chuàng)新評價,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促進教學評價分層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用一套標準來衡量學生,用一套方案來評價學生,則很難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也很難讓各個層次的學生積極地完善自我。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教師立足信息化背景,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分組評價功能,通過以下途徑,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首先,評價內容多元化。教師可以嘗試打破“唯分數論”的評價形式,將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多方面內容納入教學評價當中。其次,評價標準多元化。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從教學評價中體會到挑戰(zhàn)性,也體會到成就感。最后,評價方式多元化。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學習特點,采取評分、評語、評獎等多種評價方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例如,在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學中,教師針對三個層次學生的知識學習設定了三個評價標準:針對“基層”的學生,教師設定的評價標準為“扎實”,即學生能夠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即可獲得“最佳學習表現獎”;針對“中層”的學生,教師設定的評價標準為“靈活”,即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即可獲得“最佳思維進步獎”;針對“高層”的學生,教師設定的評價標準為“突破”,即學生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學到新知識,產生新感悟,發(fā)現新方法,都屬于完成了突破,即可獲得“最佳創(chuàng)新突破獎”。教師通過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能夠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奮力前行,從而發(fā)揮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指導與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分層教學提供了新契機,而分層教學又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于信息化視野下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力求以信息技術搭建階梯,以分層教學鋪就道路,促進“教”與“學”的向上攀登與向前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清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