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瑩
摘 要
作業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補充。文章從作業研討、作業設計、作業指導、作業批改、作業評講、作業監測、作業評價等多個維度,探討如何進行規范且高質量的作業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與價值,有效落實“雙減”目標。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作業管理 “雙減”
作業管理貫穿教學全過程,具備檢查、診斷、反饋、激勵和甄別等功能。《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要求“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作為一門兼具德育性、價值導向性、情感體驗性、思想塑造性的綜合性學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牢牢把握作業管理這一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基于學生學情,不斷優化作業管理,提升作業質量,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研究領航,形成研討共同體
學校以三個年級道德與法治備課組為主體力量,組成作業研究共同體,開展關于作業設計與管理的多層次專題探討活動。
1.每周集體備課
將作業研討作為集體備課的重要環節,確保作業設計先于教學設計。不同教師承擔不同的作業設計任務,備課組長將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編制大單元作業;其他教師認領不同章節的作業設計任務,進行具體的單課作業設計。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教研組充分開展研討、修改、細化,形成全年級統一的作業學案,每位任課教師再根據課堂教學實效對作業學案進行修改完善。
2.是每月教研組研討
結合學校問題化學習課堂教學,開展大單元作業設計研討。每次研討由任課教師拿出優秀作業設計案例進行全組交流分享,備課組長交流本月大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思路,實現年級單元作業設計與初中整體教學的串聯思考,落實初中作業一體化設計。
3.每月參與“朝陽論壇”
積極參與學校的“朝陽論壇”,以“好作業是怎樣‘煉’成的”為主題,圍繞“作業的功能價值”“作業的設計策略”“作業的管理策略”以及“假期作業的設計思考”等多個議題,與其他教研組開展交流研討,進行跨學科交流。
二、有效落實,提升作業效能
1.精選基礎性作業
預習作業由填空題構成,以基礎概念為主,理清知識框架;課堂作業以基礎知識的鞏固性練習為主,兼顧差異;課后作業針對學生學情、課堂作業反饋進行選編、改編,分必做題與選做題,必做題以基礎鞏固為主,選做題以拓展提升為主;周末作業根據學生一周普遍易錯題(易錯知識點、易錯題型),建立學生錯題檔案,教師據此進行改編、創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
2.設計針對性作業
一是按照基礎(基本應用)、拓展(變式練習)和提升(結合時政延伸練習)三個層次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分別布置適合他們“最近發展區”的作業,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知識、技能的系統培養與有效轉化。在統一作業的基礎上,每位教師還會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不同學情,對作業進行細化處理,使之符合不同學生的個別化需求。二是明確解題思路、完成時間、書寫格式等方面的要求,對部分學困生在課間、課后服務階段進行個別化的作業指導。
3.定制創造性作業
在學科作業層面,根據教學內容,采取時政評論、模擬法庭、知識競賽等形式進行學科作業拓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如進行九年級上冊“改革開放”這一知識點的作業設計時,布置了“介紹常州變遷”的開放性作業,要求學生從衣食住行、家庭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任選其一,收集資料,展示常州各方面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增強認識,還能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起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跨學科作業層面,作為勞動教育示范校和食育示范校,我們聯合生物、化學、物理、語文、地理、藝術等學科共同設計“小菜園”系列作業,道德與法治教研組設計了“創意食譜”作業,請學生充分利用小菜園內種植的蔬菜,進行美食創意秀,并以班級為單位研制“創意食譜”,充分發揮跨學科類作業的育人作用。
三、多元促進,完善作業評價
1.細化批改要求
全體教師做到“四個凡是”:凡是布置的作業一定批改,凡是批改的作業一定反饋,凡是錯題一定倡導面批訂正,凡是錯題一定有跟進指導和練習。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完成作業質量的差異性,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對于作業中普遍存在的疑難點,以備課組為主體整合師資力量開發系列微視頻,如選擇題、辨析題等題型解題思路系列微視頻,考試要點分類講解微視頻,中考系列微視頻等,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2.豐富評價維度
開展優秀作業評比,使學生不斷強化對作業的自我規范和個性發展;建議學生以思維導圖、關系表格、知識小報、微視頻等形式,展示交流學習成果;建立“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多主體評價方式。
作業管理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結合學科特色和學生需求,進一步加強作業設計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優化和完善作業管理,讓每個學生都能全面而健康地發展,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