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喬
歷史上平和縣坂仔鎮曾建有72座土樓。知名的如北頭七星樓、貴陽樓、薰南樓、清溪樓、火燒樓。這些土樓大門門扉處的青石板上幾乎都鐫刻著樓聯。而這些樓聯大多都意蘊含珠,雋永多趣。
先說貴陽樓的樓聯。貴陽樓楹聯上聯為:“秀毓山川梓里樓成新甲基”,下聯為:“輝聯花萼德門星聚大文章”。這個聯表達了幾層意思:點贊、祝賀與期許,寫得陽光燦爛。樓聯與橫批“貴陽樓”珠聯璧合,恰如藍天麗日,白云蒼狗,自然天成。樓聯的出句與對句“秀毓山川”和“輝聯花萼”都有典。所謂“毓秀”乃孕育美好是也;“秀毓山川”的大意為貴陽樓落成之地本就鐘靈毓秀,風水上佳,如今建起的土樓又為鐘靈毓秀的山川添彩了。對句中的“花萼”,指襯托花蕊的萼片。所謂“輝聯花萼”,意為土樓與山川如同花蕊與花萼,互相加分,交相輝映。“秀毓山川”和“輝聯花萼”形容貴陽樓的橫空出世,給本來就秀麗曼妙的坂仔山川帶來新氣象。這是典型的點贊。

聯中的“秀毓山川”出自明代劇作家陳汝元劇作《金蓮記》里的《滿庭芳》一詞。該詞詠道:“秀毓山川,靈分草木,幾番熖奪臺星;筆驚風雨,膾句擲金聲。看雄風鼔翅,南圖九萬鵬程,駕征車長安日近,曉夢遶瑤京。”聯中的“輝聯花萼”由“花萼相輝”之典變化而來。典出于唐明皇李隆基在興慶宮建花萼樓,兄弟五人常宴樂于其間。后人將“花萼”喻兄弟。“花萼相輝”便成了比喻兄弟友愛,手足情深的成語。貴陽樓楹聯的作者這里引入此典,意在點贊該樓的落成,實為當地錦上添花。
接著看“梓里樓成”,這好懂。梓里即故園。這四個字說得是貴陽樓建在樓主故鄉。這是實寫。“德門星聚”,則是虛寫了。所謂“德門”,指的是仁德人家,有德之家。最早見于晉代陸機的《為陸思遠婦作》詩,詩曰:“潔己入德門,終遠母與兄。”“星聚”的原意謂行星聚于某宿。《史記·高祖本紀》就有唐司馬貞述贊:“龍變星聚,蛇分徑空。”在這里“德門星聚”的意思為貴陽樓由有德之家建成,土樓如同一座可供人杰相聚的高苑。該聯聯腳以“新甲基”對“大文章”,工整對仗,貫通呼應,而且互相照應,可謂天作之合。“新甲基”意為土樓新落成,乃第一等的豪宅;“大文章”則是對“新甲基”的呼應,大意是住進這種新居的名星,一言一行都如同在寫大文章。
通觀整聯,作者清文華殿大學士蔡新想表達的意思,用今天的大白話說大概為:坂仔有幸!貴陽樓如聚星臺,落成于樓主故鄉坂仔的秀美山川之上。土樓與山水,恰如花萼與花蕊,互為襯托,錦上添花,交相輝映,美哉壯哉!能建構并居住于這種豪宅的都是有仁德之心的人家,都是毫光四射,其燦無比的明星,祝愿星聚在這里的有福之人,宅心仁厚,雄才輩出!
說過貴陽樓聯的故事,再來欣賞薰南樓的楹聯。薰南樓的楹聯上聯:“嶂列屏開石扉祥云依圤極”,下聯:“風和日暖天爐寶氣煥南山”。通觀全聯,意旨與貴陽樓聯相近,都含有頌揚、祝賀、嘉許,祝愿的元素。但與貴陽樓聯大不同的是,這對樓聯更講究樓與周邊環境細節的切合,甚至側重于強調土樓與風水寶地的相生相成,相映生輝,相得益彰。
開聯起句“嶂列屏開”由宋代詩人楊萬里《喜雨》一詩中的“風亂萬疇青錦褥,云摩千嶂翠瑤屏”轉化而來。意為薰南樓大門正對著坂仔南面的十尖山嵯峨滴翠,生機蓬勃;山形如嶂如屏,呈犬牙交錯排列。一筆寫出薰南樓眼前光景。接下來的“石扉祥云”中的“石扉”,指薰南樓的石樓門;“祥云”原指傳說中神仙所駕的彩云,如北周時的庾信在《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中就有:“祥云入境,行雨隨軒”之句。唐朝詩人趙彥昭作《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吟道:“祥云應早歲,瑞雪候初旬。”這里的“祥云”象征祥瑞的云氣。“石扉祥云”的意思就是薰南樓的石樓門內外如有神仙眷顧瑞云繚繞。起句聯腳的“依圤極”,其中的“圤”同“卜”。意即該樓所奠之基是根據易經卜卦分金得來,恰到好處,所以,能夠取“天爐寶氣”以佑主人興旺發達。這里的“天爐”,來自地理仙即勘與者對薰南樓門前風水的命名。在風水先生眼里,薰南樓前有十尖山,左有南寮山,右又有南山,恰似天爐。這個天爐,祥云寶氣籠罩,帶給土樓吉祥瑞氣無數,可以佑護樓主。由此生發開來,自然少不了“風和日暖”和“南山”可依了。很明顯,薰南樓楹聯的作者清乾隆十六年(1751)的進士何子祥精通風水勘與學,并且親勘過土樓所處地理。他佐以隨身所帶的羅盤,有感而發,一揮而就。
三來看看賓陽樓的楹聯,這賓陽樓的楹聯是為貴陽樓留下墨寶的清蔡相爺的第六位兒子蔡本俊題寫的。這位蔡公子,曾當過清時南寧知府。并非完全靠父親的關系當上大官,而是通過科舉入仕的。他是嘉慶六年的文進士。在蔡新死后,嘉慶皇帝感念他父親蔡新對朝廷忠貞有為,把蔡本俊從廣西招回京城當刑部外郎。這對賓陽樓聯正是他在刑部外郎任上題寫的。有賓陽樓聯落款為證:“刑部外郎姻眷弟蔡本俊頓首拜贈”。蔡家父子倆人先后為坂仔的兩座土樓撰聯,這本身就是千古傳頌的佳話。所以,對坂仔樓聯來個試解也好,欣賞也罷,絕不該遺落了對貴陽與賓陽兩座土樓楹聯的品賞。
下面來欣賞蔡公子本俊的大作。賓陽樓楹聯的上聯是“通爽氣乎西山地鍾瑰寶銅壺寶鼎物華新”,下聯為:“賓朝曦於陽谷天啟文明鳳髻鵝毛儀羽現”。這一對樓聯,主旨同樣少不了贊揚與祝賀,外帶有祝愿與期望,這就不贅言了。先說這副楹聯給人的感覺,總有一股怪兮兮的味道。一是讓“爽氣乎”和“鵝毛”這種草根白話都入了聯,這在古往今來多如繁星的楹聯中是不多見的。二是聯中似乎出現了聯與現實嚴重不對應的現象,例如“天啟文明”。當然了,細品之后可以排除起初的誤解,但怪怪的味道卻依然彌漫。
這對樓聯是一對嵌字聯。把樓名“賓陽”兩字鑲嵌在下聯“賓朝曦於陽谷天啟文明鳳髻鵝毛儀羽現”里了。幸虧有這個發現,否則可能讓讀者深陷于對聯中的“天啟文明”這幾個字,甚至會誤讀成這座土樓始建于明天啟年間,是“天啟文明”的結果。但“天啟”是明朝倒數第二代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朱由校1621年至1627年在位,其間昏庸無度,自己以做木工家具為樂,把朝政丟給閹黨魏忠賢等把持,朝野因此被折騰得雞犬不寧,烏煙瘴氣。憑史而論,天啟何來文明?再說這賓陽樓建于明朝天啟年間也不對呀!如果建于天啟年間,那題寫樓聯的蔡本俊得比他老子蔡新早生一百多年才行。以蔡本俊題寫賓陽樓聯的落款“刑部外郎姻眷弟蔡本俊頓首拜贈”推測,這賓陽樓的建設時間應在清嘉慶年間。因為蔡本俊是在他父親蔡新死后才從南寧奉調入京當刑部外郎的。而蔡新死于1799年,即嘉慶四年。即便明熹宗在位的最后一年1627離蔡新死時的1799年,中間也有172年之多。由此可知賓陽樓聯里的“天啟文明”與明朝天啟年沒有任何關系。

由對聯想到出聯的“通爽氣乎西山地鍾瑰寶銅壺寶鼎物華新”,會不會也是個嵌字聯啊?但凡楹聯是必須講究上下聯對應的。既然下聯中暗藏著“賓陽”樓名,那么上聯中會不會也暗嵌著樓主人的名字呢?我想這完全有可能。下聯的“賓陽”兩字,分別嵌鑲于聯中的第一字和第五字,那么起聯中倘若也鑲嵌著樓主的大號,必然也在第一字和第五字,那就是“通西”了。樓主的名諱是不是叫這個,現在只有通過譜牒去查驗了。反正我是寧信其有的。否則,就難以解釋蔡公子一落筆就來了“通爽氣乎”這不倫不類的文辭了。須知,那個時間遑論有“幽默”行于世!
如果上面所言行得通,整個楹聯就好讀了。所謂“通爽氣乎西山地鍾瑰寶銅壺寶鼎物華新,賓朝曦於陽谷天啟文明鳳髻鵝毛儀羽現”,大意就是通西員外所建的賓陽樓,實乃銅壺寶鼎(銅壺寶鼎都是坂仔的古名)新豪宅,坐穴地理瑰寶,通透爽氣;因為占據風水寶地,開門迎太陽。(所謂“朝曦”就是早晨的陽光。唐朝韓愈的《東都遇春》詩里就有“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宋朝周密的《齊東野語曝日》詩里也有“忍寒東窗底,坐待朝曦上”之句。)聯里的“陽谷”應該有兩指:一指農耕文明,陽谷縣在山東,是華夏始祖伏羲先皇建城教民種谷的地方,被譽為華夏農耕文明發祥地;二指賓陽樓所處的具體地貌:陽光充裕的山谷。把“朝曦”與“陽谷”聯系起來讀可發現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朝曦源于陽谷,陽谷反襯朝曦。而且關聯低下的“天啟”與“文明”。“天啟”在這里含有“朝曦”和“陽谷”再到“文明”,皆由上“天”所“啟”之意,象征賓陽樓的因果承襲。最后結語“鳳髻鵝毛儀羽現”中的“鳳髻”,指古代漢族婦女的一種類似鳳形的發式,在這里應該是一種美麗吉祥的象征。北宋歐陽修寫過一闕《南歌子·鳳髻金泥帶》,全詞如下:“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再往下的“鵝毛儀羽現”中的“鵝毛”,無解。但“儀羽”即儀禽的另一種名稱,也是鳳凰的別名。唐無名氏《審樂知政賦》:“集九成而儀羽自降,立六變而致物斯定。”聯中的“儀羽現”指的是賓陽樓因承天運占寶穴平陰陽借文明而落成,其前程必如晨曦朝陽,不斷涌現美德善行可為之人,成為鄉里的表率。因為“儀羽”標志的是美德善行,可為人表率。此能從《易·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中找到佐證。宋代范仲淹在《南京書院題名記》里也有:“觀夫二十年間,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臺閣,蓋翩翩焉”的說辭。總之,蔡公子本俊與乃父蔡新,都是楹聯高手,其楹聯用典豐富,蘊涵深厚。有他們的對聯參與,貴陽、賓陽兩樓果然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