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玲
教師要做先行者,通過戲劇故事書、雜志、網絡等不同渠道及時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捕捉其教育價值,整理出適合幼兒的戲劇本。在繪本閱讀中,發現繪本和戲劇有著水乳交融的關系,通過培養和發展幼兒對繪本故事表演的興趣,增進幼兒對戲劇表演的了解,通過感受、理解、改編、排演,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在繪本激活的劇本演出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充分表現自我,發展自我,積累品格,提升思維力和審美力。因此,繪本也成了幼兒戲劇創生的“源頭活水”。
兒童戲劇是我園的特色課程,我所參與的園內社團“樂讀社”就是對各個年齡段的繪本展開討論和研究,這也為我班的班本化兒童戲劇活動提供了靈感來源。因此,我以本班的班本化兒童戲劇活動《皇帝的新衣》為例,探討如何利用兒童繪本開展班本化戲劇活動,為完善兒童戲劇與繪本的融合提供思考方向。
在激發幼兒自主表達快樂中,教師要幫助幼兒理解戲劇的構成要素,如角色的分配、舞臺的創建、道具的制作、表演的形式。在幼兒排演的過程中,如何去落實這些構成要素也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點。教師在其中所占的位置、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將直接影響其開展的方向。因此,教師通過班本化戲劇的開展與實施,探索戲劇表演構成要素的落實策略。(見表1,附文后)
教師從繪本中發現劇本創生的靈感,激發幼兒學會從“繪本到劇本”,實現自我思維的更新,獲得劇演的靈感。
(一)劇本共同創生
兒童戲劇劇本的選材來源具有多樣化特點,繪本是幼兒生活中常用的閱讀材料,也是戲劇劇本的前期材料。教師要把繪本閱讀的主導權交給幼兒,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分享繪本,因此“每周繪本故事分享”班本特色活動由此開展。
1.對話中發現劇本角色
幼兒分享繪本故事時,對《皇帝的新衣》反響尤為熱烈,故事簡單易懂又讓人回味無窮。有的說:“這兩個騙子真壞,大臣們也都在說謊。”有的說:“那個胖胖的皇帝光溜溜地游行的畫面真的很搞笑。”
2.追本溯源,探秘故事
此繪本如此深入人心,讓我不禁思考:從幼兒的興趣點著手,可以將此繪本作為戲劇主題活動展開嗎?其次,此故事情節與內容及其背后的含義是否有挖掘的價值?最后,如何將這個繪本故事轉化成戲劇?
《皇帝的新裝》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講述了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新衣”后赤裸裸地舉行游行大典的丑劇。整體內容輕松風趣、惡作劇不斷,易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其敘事的邏輯性符合大班年齡段的思維水平與理解能力。而此繪本也具有良好的價值導向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做人誠實,敢于說出事情真相”的重要性。
(二)演員歷練塑風格
《皇帝的新衣》故事的主調是反諷幽默,故事中人物角色在不同場景切換中呈現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神態,這對已有表演經驗的大班幼兒來說正好符合他們不斷認識自我、勇于挑戰自我的年齡特點。
1.動作模擬,模擬形象
大家在解讀繪本時,我會詢問:“皇帝很愛新衣服,他在照鏡子時是什么樣呢?”星星率先舉手,只見他仰頭張開手臂,學著繪本畫面中皇帝半瞇著眼睛陶醉照鏡子的樣子說道:“衣服太美了!”星星對皇帝惟妙惟肖的演繹引來眾人的贊嘆和認可。而睿睿摸著挺起的肚子說:“胖皇帝照鏡子要把肚子挺起來,這樣才神氣。”
2.二次創編,思維博弈
情節簡單的繪本易于幼兒發揮想象對其進行二度創作,教師要引導他們從故事的開頭、中間以及結尾進行片段插入式創編或對某一情節進行改編,而原故事人物也能進行調整。討論如下:
①故事里可增加什么人物?增加的理由是什么?
遠遠說:“皇帝也有家人的,可以增加皇后、公主和王子。”
毛豆點頭同意:“皇宮里的人可多了,幫皇帝換衣服的、表演節目的還有保護皇帝的侍衛。”
②創編什么樣的情節?
星星提議:“故事繪本里胖皇帝要是把衣服撐壞呢?加點皇帝減肥的片段呀。”欣欣說:“皇帝及時發現這兩個裁縫是騙子然后趕走他們,從此皇帝再也不吵著穿新衣服了。”還有當我問道:“騙子拿了皇帝這么多錢,他們要干什么呢?”安可的回答讓人眼前一亮,她說:“騙子們可能會拿這些錢去幫助其他窮人,騙子最后改邪歸正成了好人。”增加的角色不僅滿足“全員參與”也為幼兒創造了更多的表演機會,而上述的情節創作,既符合原故事幽默、惡作劇不斷的風格,又為劇情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劇目串聯,審視到位
大家經過討論后決定把故事分為五幕:愛新衣、招募裁縫、做新衣、穿新衣和展新衣。我還為每人提供了專屬劇本,自主分組排練時,大家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創編”,一頁創作代表一幕,內容可包含場景道具、人物角色、動作語言等。接著幼兒根據自己的劇本去邀請同伴共同演繹,看著他們繁忙的身影儼然就是一個小劇組,演員、導演還有編劇都齊全了。
(一)融入共情體驗,嘗試復活角色
幼兒學會融入舞臺和展示舞臺技巧有助于他們能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表演才能。因此,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基礎的肢體練習。如最后一幕是游行大典,自傲又自戀的皇帝勢必要緩慢前行,以展現自己美麗的新衣,但幼兒對肢體“快”與“慢”的控制較弱,教師可以通過小游戲“最慢運動會”讓幼兒逐漸明白,當動作放慢后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要求更高,平衡、協調、專注力都受到挑戰。
接著是幫助幼兒把握角色性格特征、情感體驗并快速入戲。如第一幕中皇帝要穿新衣而暴跳如雷,但小演員的情緒卻遲遲沒有代入感怎么辦?
星星說:“老師,我總忍不住想笑啊。”“看皇帝的表情,他為什么生氣?”我引導他深入觀察繪本畫面。“因為他沒有新衣服穿,氣得臉都皺起來了”星星同步學起皇帝皺眉的樣子。“你回想下是否有令你感到非常生氣的事呢?”他歪著腦袋思考說:“我討厭別人未經允許搶我的玩具,今早我搭的飛船就被別人搶了!”眉宇之間滿是不悅。這時,遠遠在一旁贊嘆:“這生氣的樣子讓我們都開始害怕了。”星星順勢入戲道:“快,我要穿新衣服!”
繪本也是助推幼兒理解角色人物和詮釋人物狀態的重要工具。如大臣在面對脾氣暴躁的皇帝時應該是什么狀態?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大臣的表情和動作是:低頭聳肩、偷瞄皇帝、身體瑟瑟發抖。當大臣去看騙子織布卻看不見布料時,繪本中呈現的是:心虛擦汗、臺詞斷斷續續,以此來表現大臣緊張又尷尬的狀態。
(二)道具制作匠心,生活資源運用
道具是整部戲劇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鼓勵幼兒共同討論和研究繪本故事中有什么道具?用繪畫的方式初步列出道具清單再進行制作,隨后在排演時又發現了哪些道具需要調整。
小樹苗說:“皇帝的皇冠和披風我家里都有,我可以帶來。”
卡卡補充道:“還要金幣和金絲,這是織布的材料。金絲我們可以用金色的扭扭棒,金幣用圓圓的雪花片。”小怡這時提出了問題:“繪本中的織布機我們要怎么制作呢?”這可讓大家犯了難。“是否有其他道具可以代替織布機制作衣服呢?”我在一旁提示:“我以前看到媽媽給我做小裙子的時候用到過剪刀,還有長長的尺子量布。”就這樣,幾經磨合大家逐漸開始有了眉目,把現有的材料收集起來后開始制作道具,而道具清單也越發詳細。
(三)排練催生插曲,融入創新細節
繪本是整個劇本的框架,也是戲劇活動重要的參考來源,當幼兒發現問題時能回頭反復看和琢磨繼而解決問題,如游行大典時角色站位和走位問題。
“不行不行,這樣皇帝的隊伍要往哪里走呢?路都擋住了。”排練到一半,卡卡趕緊對著組員喊停,隨后召集大家又拿起繪本研究起來。
“居民是站在游行大道的兩邊。”一會兒眾人整齊劃一地排好。“那大臣呢?”我提問道。“大臣們跟在皇帝后面托袍子呢。”大臣們低著頭,彎著腰,雙手托起,仿佛手中真的托著袍子似的。
如發現道具缺失時怎么辦?
“我們沒有水果,需要拿真的水果嗎?”元元伸出空空的雙手。“故事里面有水果,我們到角色游戲的百寶箱里找找。”說完,其他組員去百寶箱里尋找道具。“我還找到了裝水果的托盤。”西西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拼接好的三層小托盤,接著再擺上找到的仿真水果,整個格調效果滿滿。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從“讀繪本、學劇演”帶領幼兒融入繪本戲劇的舞臺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學會自己來發現角色,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對繪本關鍵細節把握的過程中,更要學會自主創編臺詞,融入個性化體驗。在班本戲劇的演出中融入角色的深度展示,辨析自我展示的不足,學會旁聽來發現自己的表演缺失。在表演道具的制作和各種靈感激活中,更能激活幼兒戲劇表演的真情。同時“由演到悟”,學會激發幼兒自己來發現不同戲劇衍生的人生哲理,體會其中無窮韻味。最終在班本戲劇的創生中,帶給其獨特的閱讀和表演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