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各縣域教研工作存在專職教研員匹配不全、教研員能力弱化、教研結構體系失衡、教師隊伍成長緩慢等問題。通過聘請客席教研員,健全縣域教研網絡體系,可以有效破除教研工作“瓶頸”,破解教研工作遇到的困惑,使縣域教研工作找到一條新的發展途徑。文章認為,客席教研員既能填補所有學科教研工作的缺失,又能激活所有專職教研員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 客席教研員;破解;縣域教研
[作者簡介]鄧早花(1979—? ? ),女,江西安義人,安義縣教研室,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于提升教學質量。教研是支撐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尤其是縣域教研,直面一線教學,直接影響一線教師成長,直接關系到一個縣區教學質量的提升。如何提高縣域教研水平,充分彰顯教研支撐作用,任重道遠。目前教研工作現狀不容樂觀,教研工作遇到的“瓶頸”問題嚴重制約縣域教學質量。
一、縣域教研工作的現狀
(一)專職教研員難以配齊
目前,各縣域教研員數量參差不齊,大多縣區專職教研員匹配不全。例如,安義縣教研室共有教研員11 名,分別承擔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共8 個學科專職教研員工作,其余學科,尤其是音、體、美等學科都是以上學科教研員兼任,無法實現專業教研指導。若按高中、初中、小學、學前教育各學段各學科需求配置,數量遠遠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各學段各學科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引領卻刻不容緩。
(二)專職教研員能力弱化
專職教研員脫離一線講臺,坐在辦公室專修教學理論,閉門造車,理論與實踐難以有機結合。尤其是縣域教研員,行政事務繁雜,專業學習后勁不足,深入學校指導不夠,更容易造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不相統一,指導教學難以精準發力。教研員指導引領的能力弱化,指導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離一線教師心目中需求的導師型教研員相差甚遠。
(三)教研結構體系失衡
由于縣域教研室學科專職教研員無法配足,各學科教研活動難以普遍開展。尤其是高中、學前教研,音、體、美等特色學科教研,基本處在教研的邊緣地帶,其學科教學得不到指導,教師成長得不到激勵,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教研體系失衡,嚴重制約縣域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四)教師隊伍成長緩慢
隨著省市對教師隊伍培養力度加強,各縣域也陸續有一批省市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成長起來。如何快速壯大名師隊伍和加大名師對基層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引領作用,關系到縣城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但目前的狀況是,縣域名師隊伍在縣區學科指導的輻射能力沒有充分挖掘、對全縣教師成長影響力遠遠不夠,甚至對本校青年教師的引領指導作用都沒有充分發揮。
以上四個“瓶頸”難題直接制約著縣域教研工作的開展,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尤其是縣域高中教研和學前教研基本處于一片空白狀態,音、體、美學科教研亟待開展,專業教師亟待專業指導。
二、破解縣域教研工作難題的策略
(一)傳統辦法:補齊補足教研員,擴大教研輻射面
盡最大努力補充學科教研員數量;從全縣優選省市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充實到學科教研員隊伍中;強化教研員的專業培養和激勵措施;出臺名師考評與獎勵辦法;深入開展學科教研及教學競賽活動, 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二)創新辦法:聘請客席教研員,開創教研新局面
通過聘請客席教研員,健全完善教研網絡體系。客席教研員,即一邊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一邊兼任學科教研員職責的優秀教師的特定稱謂。根據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縣教研室歸屬縣教師發展中心,承接高中教研、初中教研、小學教研、學前教研及電教裝備和信息技術六大塊的具體工作。可充分利用6 名專職教研員牽頭分管,然后每個學段,每個學科,在全縣篩選一名最優秀的一線教師(可以是省市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也可以是學校推薦的中堅骨干教學能手),將他們聘請為縣客席教研員,使其享受教研員的培訓學習待遇, 履行教研員開展教研活動的崗位職責。同時,學校對客席教研員減少一定課量,教育主管部門提供適當工作經費,以保障客席教研員有時間、精力和積極性。具體可出臺《客席教研員管理和獎勵辦法》,再由客席教研員組建學科中心組,成員可以從每所學校挑選一名最優秀的學科骨干教師,形成強有力的教研隊伍,使教研活動深入每所學校,同時要求每名學科中心組成員帶領本校3~5 名青年教師共同成長。通過6 個部門專職教研員牽頭,學科客席教研員、學科中心組成員及青年教師小團隊這樣一個系統的教研隊伍網絡布局,深入推進全縣教研工作。
(三)將傳統辦法與創新辦法相結合
將傳統辦法與創新辦法相結合,互補融通。在編制允許范圍內,盡量補足專職教研員,因為專職教研員工作專注,精力可以更集中,也更利于管理。對于無法補足的缺位教研員,尤其是高中、學前和音體美、信息技術等學科,采取聘請客席教研員的方式,有效利用現有教師資源充實教研力量,完善健全教育結構體系。采用聘請客席教研員充實教研隊伍,正好可以破解前文所講的四個“瓶頸”難題。
一是填補高中、學前等教研空白。一線優秀教師資源豐富,各學段、各學科優選一位名師或教學能手來填補缺位教研員,代替開展全縣教研工作任務,符合實際。這樣既有效利用了基層優秀教師資源,又達到了激勵基層優秀教師的效果。
二是提升專職教研員水平。補充客席教研員這一特殊的教研隊伍新鮮血液,勢必給專職教研員帶來緊迫感和壓力感。比如,開展一次教研員教學展示比賽,因客席教研員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實踐經驗,又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知識,上起課來可能更接地氣,更為出彩。專職教研員出于壓力,將會加快學習步伐,充分發揮教研理論優勢,甚至主動聯系學校,上“下水課”、做專題研究,積極凸顯自己專職教研員的特色,教研指導能力將發生質的飛躍。
三是形成強大完整的教研體系。通過聘請客席教研員,填補高中、學前和音體美、信息技術等學科教研空白,使各學段各學科教研能夠全面開展,學科教師得到有效指導,師資力量變得更為雄厚。同時,通過客席教研員的補充,各學科都因有了學科教研員,學科中心組更健全,也更有了引領的核心力量和指導方向。由6 個部門牽頭專職教研員、學科客席教研員、學科中心組成員及青年教師小團隊組成的教研隊伍網絡布局,將全面開創縣域教研工作新局面,譜寫縣域教研工作新的篇章。
四是促進教師隊伍快速成長。聘請客席教研員, 勢必要充實一部分省市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等名師到教研員隊伍和學科中心組團隊中,使這些名師有了展示自己教學能力與教學理論指導的平臺,引領輻射面更廣,指導服務能力更強,教學水平更上臺階。同時,因肩負教研指導職責,對青年教師成長也會更加關切。青年教師有了身邊的榜樣,進步會更快, 教學熱情也會更高,成長速度自然加快。
教研強,則教師強;教師強,則教育強。相信通過客席教研員新鮮血液的注入,可以更好地化解目前縣域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同時使縣域教研力量變得更強,使教研隊伍建設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