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佳雯 陶結
摘? 要: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中華民族在艱苦奮斗的革命歲月中與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凝結而成的先進文化。江西紅色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革命實踐形成的偉大革命歷史,革命過程中凝結的紅色文化是全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高職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優良品德。文章根據問卷調查數據,闡述了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通過紅色物化展示,將紅色旅游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主旋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編寫江西紅色文化系列教材;創新線上學習新形式。
關鍵詞:江西紅色文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9-0022-04
江西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有著突出作用,是軍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軍隊的搖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色首都所在地,是毛澤東思想重要發祥地。江西為中國革命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源泉、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內涵[1]。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遺留的革命遺物、文物、詩歌、戲曲等,還包括蘊含其中的紅色革命精神和傳統等。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江西紅色文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厚實的革命傳統教育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于職業教育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江西作為紅色革命圣地,其紅色文化能夠幫助高職學生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幫助高職學生完善良好的個人品質,最終助力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高高職學生培養質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為更好地了解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本文選取江西省某高職院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制作相應的問卷對學生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共計收回有效問卷345份。問卷發放對象男女生比例比較協調,男生占53.04%,女生占46.96%。由于大三學生大多在外實習,因此問卷對象主要集中在大一(45.51%)、大二(53.91%),大三的學生只占0.58%。從專業看,文史類(54.49%)比理工類(29.86%)和藝體類(15.65%)專業學生多。從政治面貌看,群眾(53.91%)和共青團員(45.51%)占比較高,中共(預備)黨員占比0.29%,這可能和大一大二還未完成入黨培訓有關。綜上所述,調查數據有一定代表性。
一、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江西紅色文化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式較為單一
高職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認可程度較高。數據顯示,86.67%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感興趣。當學生被問及“您愿意接受江西紅色文化以哪種形式出現在您的學習生活中?”時,最受歡迎的兩種形式是“紅色旅游”和“觀看紅色電影”,這表明學生更傾向于課外實踐性的學習方式。但在走訪學生過程中,調研團隊了解到,課堂教學依然是學生獲取江西紅色文化最普遍的形式。
(二)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施效果有限
在本次調查中,團隊要求將江西紅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全部填入選項,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只知道其中部分革命精神。學生關于江西紅色革命精神的知識儲備有限,掌握的相關知識并不全面。數據顯示,學生對于井岡山精神和八一精神更加了解,對于蘇區精神和安源精神了解不夠。蘇區精神和安源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創造和培育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江西紅土地上重要的紅色革命精神。學校應大力開發弘揚,積極推進校本教材的開發,創新教學形式,使江西紅色革命精神得以大力傳承與弘揚。
(三)高職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受多方因素的影響
調研團隊將本次的調查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將“您對江西紅色文化了解嗎?”作為因變量,其他因素作為自變量,力圖尋找影響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了解程度的影響因素。數據顯示,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受四個變量影響。第一,受家庭所在地區是否有紅色革命根據地影響。家鄉屬于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學生中,對江西紅色文化不清楚或者不了解的學生占比17.43%;不屬于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學生中,對江西紅色文化不清楚或者不了解的學生占比28.13%。因此可以看出,紅色革命根據地對當地學生思想的熏陶有重要作用。第二,興趣直接影響高職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的感興趣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發現啟示高職院校在將江西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江西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教學方式,以呈現更加生動的課堂;進行校本教材編寫,充分挖掘江西紅色文化的內涵,使其充分融入學校的文化建設中,潛移默化感染學生。第三,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受交通便利程度的影響。在“您認為參觀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交通便利嗎?”和“您對江西紅色文化了解嗎?”的交叉分析中發現,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學生參觀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便利程度呈現正相關的態勢。數據顯示,交通便利程度對于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了解程度的影響格外明顯。這也啟示社會應當注重紅色旅游的開發,交通配套也應當同步跟進。學校應當與江西各個紅色參觀地形成長期有效的對接,方便學生參觀了解江西各個紅色參觀地。第四,教師對江西紅色文化的講授情況直接影響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數據顯示,教師對江西紅色文化教授程度和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了解程度呈現正相關關系。教師對江西紅色文化講授越多,學生就越了解江西紅色文化。由此可見,教師的講授對學生了解江西紅色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啟示學校要注意課堂中教師講授江西紅色文化的比重。在進行教學改革時,應關注江西紅色文化課程的建設,打造江西高職學校特色文化課程。
二、優化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教育方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創新方式方法,不斷豐富紅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和傳播路徑”[2]。根據數據調查分析,學生喜聞樂見的獲取江西紅色文化方式的前五名分別是:紅色旅游(79.71%)、觀看紅色電影(76.81%)、課堂教學(64.35%)、線上學習(54.49%)。在此,本文根據這五種學習方式,提出相應的五點建議與對策。
(一)紅色物化展示,將紅色旅游作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將紅色文化進行物態展示,能夠以感人的紅色景點和獨特的紅色魅力,觸動大學生的心靈,營造濃厚紅色文化育人氛圍[3]。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4]紅色旅游不僅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能通過其較強的生動性、實踐性,最大限度幫助學生理解感受紅色文化。因此,高校應不斷挖掘江西紅色文化的內涵,加強和江西各地區紅色革命景點的合作。從前述問題分析可知,高職學生對于江西紅色革命精神了解不夠全面,學生對于井岡山精神和八一精神相對了解,這可能和紅色旅游宣傳力度有關,但作為同樣具有深刻革命意義的安源精神、蘇區精神、方志敏精神,只有少部分學生了解。因此,對紅色地區資源的開發以及學校與江西紅色景點的宣傳合作,能夠幫助學生感受那段艱苦崢嶸歲月以及為革命信仰而獲得不斷奮進的力量。應完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讓當代學生能夠在紅色旅游中汲取紅色革命精神,以增強對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主旋律”
實踐活動是產生情感的源泉,因此,應通過加強實踐教育,促進紅色文化的滲透[5]。開展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活動是江西紅色文化深入校園的重要渠道之一。關于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分為校內文化實踐活動和校外文化實踐活動。
校內文化實踐活動可以通過學校黨辦、團委、學生社團、班級等開展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活動。比如舉行紅歌類比賽、紅色詩歌朗誦比賽、紅色話劇比賽、紅色觀影活動等。“高校應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校園活動,營造校園紅色文化學習風氣”[6]。在校園里開展此類紅色文化實踐活動,能夠最大范圍鼓勵校園師生參與其中。接受訪談的學校稱,學校每年五月份都會舉辦特定的紅色文化月。在這個月的每周分別進行紅色歌曲比賽、紅色詩歌朗誦比賽、紅色話劇比賽、紅色舞蹈比賽。該校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比賽模式,師生對這一大型常規性的比賽都有一定了解,會提早開始策劃。但是不足的是,這個比賽雖涉及紅色文化教育,卻沒有突出強調江西紅色文化,因此對于江西地區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意義無法保障。
對于校外文化實踐活動,高職院校可開展實地考察研學活動,帶領學生黨員、團員親臨紅色革命基地,身臨其境感受當年革命戰士的艱辛,以提升高職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增強高職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不斷利用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開展豐富的活動,以提高高職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總體感知和學習。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有所收獲,使學生對于江西紅色文化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課堂作為知識教育最傳統、最有效的知識傳輸方式,可以將知識用最直接的言語形式傳輸到學生腦海之中。同時課堂教學也是學生比較接受的教學形式,易于實施。使用課堂教學的方式教授江西紅色文化,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量有效知識進行最大范圍傳播。對于學校而言,可開設相關的江西紅色文化課程。一方面,進行大量研究考證,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將知識傳遞給學生,進行江西紅色文化的宣傳與弘揚。在紅色文化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講述革命艱辛歲月與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故事,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將自身“三觀”素質的提升作為自己大學階段紅色文化學習的重要內容和目標,自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7]。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品質,“讓紅色文化內化為學生穩定的人格品質”[8]。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幫助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四)編寫江西紅色文化系列教材
早在2017年,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曾與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合作編寫以“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覆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學內容共6冊的紅色文化教材。高職院校可以使用該系列權威性的紅色文化教材,也可作為借鑒編寫校本江西紅色文化教育教材。在調查中,學生能夠接受江西紅色文化出現在生活中的方式,除了紅色旅游、觀看紅色電影、課堂教學,隨之就是閱讀書籍。書籍不僅起著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除教材外,圖書館也可引進相應紅色文化教育教材,幫助學生獲取文化知識。
(五)創新線上學習新形式
信息時代,網絡運用隨處可見,特別是高校的眾多青年,他們“無人不網、無事不網、無時不網”[9]。因此,高職院校要利用好網絡平臺,進行江西紅色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在“互聯網+紅色文化”的引導下,創新紅色教育方式,讓學生有多種渠道獲取紅色文化知識[10]。高職院校在建設網絡教學陣地時,應注意擴充紅色文化內容,把相關的江西紅色文化專題納入校園的媒體建設中,比如,在學校的官方公眾號、校園團委公眾號等賬號平臺定期推送江西紅色文化專題,拓寬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渠道。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開發類似江西紅色文化闖關項目,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可針對學生的特點,開展江西紅色文化專題,進行知識答題競賽,以促進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
三、結語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義,紅色文化為大學生確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為完善大學生人格提供精神滋養;為培養大學生優良道德品質提供精神指引[11]。本文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對江西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分析。調查發現,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普遍了解江西紅色文化,并對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認可度高,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江西紅色文化的重要性。然而,調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當前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江西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限,同時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影響。根據發現的問題并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紅色文化教育方式,本文提出五點建議,力圖為江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本文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僅聚焦學校與學生,不免缺乏從宏觀角度分析問題的視角。其次,本次調查數據雖然有345個有效問卷,但是數據均來源于一所高職院校,樣本的采集不夠廣泛,因此在之后的深入研究應加入其他院校的調查數據做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彭央華,項波. 利用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思考[J]. 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3(06):4-6.
[2] 韋紅霞. 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89-91.
[3] 陳坤,殷莎莎. 紅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戰略選擇[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4):104-107.
[4] 徐京躍. 習近平到韶山[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03-24(04).
[5] 方曉,王安平. 論新時代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壁壘與路徑選擇[J]. 大學,2021(24):5-10.
[6] 郭培榮,徐永超.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8):75-76.
[7] 徐春輝.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探析[J].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05):11-14.
[8] 常沛.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1):43-45.
[9] 王春霞. 論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實現路徑[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5)132-135.
[10] 王昭靜,丁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實現[J]. 教育觀察,2021,10(21):33-35+60.
[11] 范方紅.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6):73-75.
(薦稿人:張麗萍,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