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在廣東珠三角地區,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其他省份乃至全世界的人們來此定居,投資創業、服務工作、建設貢獻,成為為廣東發展注入源源不斷活力的“新廣東人”。每當新春來臨,他們既為佳節增添了喜慶團圓的氛圍,同時也帶來了現代時尚的氣息。生態、綠色,崇尚自然、返璞歸真,日益成為珠三角人們歡度新春的關鍵詞。
年花朵朵開 清風陣陣來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這是廣州童謠《行花街》中描繪的情景,這里的“花街”指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廣州迎春花市。
在廣州,每當春節來臨,就會舉辦極富嶺南特色的迎春花市。花市上繁花似錦、人潮如織、熱鬧非凡,呈現出的嶺南地區人民群眾的古老春節習俗,形成了中國獨一無二的的民俗景觀。
最早的廣州迎春花市可追溯至明朝,源于明末的“花渡頭”,也就是“水上販花”的集市。作為明代“廣東四市”之一,廣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揚五洲,享譽四海,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位于廣州市越秀區的西湖花市是“花城”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花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百年花市”之稱。前兩年由于疫情影響,花市一度采取了線上方式舉辦,市民一度少了許多逛花市、迎新春的喜慶和歡樂。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明確指出,2023年1月8日,國家開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這意味著居民各項生活秩序都將有序恢復,往常的煙火氣也將重回百姓生活。
2023年1月,好消息陸續傳來——春節期間,越秀西湖花市將如期舉辦,以濃厚的廣府風情,營造“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喜慶祥和的春節氛圍,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時代光采。
今年越秀西湖花市的一大創新點是,除了現場的年花展示和售賣,廣州越秀官方微信還將使用5G移動互聯網和3D視覺等技術搭建一個全新的“越秀西湖元宇宙花市”平臺。屆時,市民游客通過手機就能了解廣州迎春花市的民俗風情、非遺文化和公益項目等內容,360度無死角地體驗越秀西湖花市的各處景點、看點、亮點。既能沉浸式體驗“行花街”的樂趣,也能足不出戶地買年花、辦年貨,方便快捷,體驗良好。
年花雖好看,處置卻困難。在過往,每年春節之后,大量的年花同時廢棄,給垃圾處置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難,很多居民垃圾點都散落著干枯的枝葉、腐爛的年桔,既有礙觀瞻,又污染環境。以至于不少富有社會責任感、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居民都發出這樣的感嘆:“看到產生那么多垃圾,堆得到處都是,我們現在買年花都有了心理負擔,想著是不是要少買一些才對得起周邊環境!”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大家對生態環境越來越注重,廢棄年花處置問題越來越得到妥善解決。以剛剛過去的2022年為例,這一年,廣州共設置廢棄年花年桔臨時收集點816個,截至當年2月底,全市共分類處置廢棄年花年桔約3221.5噸。其中花木約1058噸、花盆約464噸、花泥約1699.5噸。
廣州的幾個區也紛紛展示出了自己“優等生”的特色,其中越秀區分類處理廢棄年花1106噸,資源化利用率97%以上,全市最高;番禺區設置臨時收集點215個,全市最多;黃埔區努力提高廢棄年花年桔資源化再利用水平,對長勢好、有觀賞價值的年花年桔進行回收種植,對枯萎年花年桔進行生態堆肥、制作環保酵素,對花泥、破損花盆和完好花盆進行分類處理;白云區、花都區為鎮街配置小型綠化碎枝機,將廢棄年花年桔就近碎化后在農田堆肥處理;南沙區安排環衛工人對廢棄年花年桔進行二次分揀,精準分類……
1700多年前,晉代的嵇含曾撰寫過一部名為《南方草木狀》的植物志,其中寫到:“春華者冬秀,夏華者春秀,秋華者夏秀,冬華者秋秀,其華竟歲。”描述出廣州一年四季繁花似錦的狀況。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廣州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作為中國超大城市中少有的兼備山、水、城、田、湖、海等多種地形地貌的城市,廣州是全球34個生物熱點地區之一,所在的熱帶亞熱帶被譽為全球植物資源最豐富的緯度地帶,也是我國唯一一個做過兩次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的城市。
所以雖然春節時已入深冬,但廣州卻憑借著隨處可見的茂盛花木,洋溢著一派生機。城市面貌的高顏值,使得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游客,都想趁著春節假期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一睹“花城”芳容,所以廣州其他一些植物品種豐富、自然氣息濃厚的景點景區也成了大家春節假期游覽的熱門選擇。
國家級5A景區白云山自古以來就是廣州有名的風景勝地,是廣州城市生態資源、動植物等的基因庫。這里共有綠化面積280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擁有植物876種,其中鵝掌揪、土治香、降香黃檀、油杉和大葉竹柏在內的5種植物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
正是有了這些綠色植物的“加持”,白云山景區每天可吸收2800噸二氧化碳,放出2100噸氧氣,可供近300萬人正常呼吸之用,因而也被稱為廣州的“市肺”。在廣州這樣一個人口密度達到2530人/每平方公里的超一線城市,每個人都能大口呼吸到清新、潔凈的空氣,沐浴在陣陣清風吹拂下,確實是能讓大家心中充盈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一個重要因素。
沙灘粒粒閃 海浪滾滾翻
在珠海,美麗的香爐灣沙灘上游人如織,很多人借著新年第一天的燦爛陽光,前來踏青、散步、放風箏,海岸上灑下一片歡聲笑語。
作為珠海的網紅地標,香爐灣沙灘平闊,水清沙白,不但受到本地居民的歡迎,也得到外地游客的青睞,大家都充分享受著這份由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愉悅和愜意。
但始終保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并非輕而易舉,久居珠海的人都了解,即便像珠海這樣的宜居城市,在生態環保方面也曾走過些許彎路。
上世紀90年代,香爐灣旁的情侶路開始動工,作為中國最早的臨海公路,當時情侶路修建采用了防波堤這一海岸防護措施,即以硬質的形態來抵消海浪對海岸的沖擊。現在回頭來看,這種方式在展示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時,也阻斷了城市和居民與海之間應有的聯系。情侶路建好后,香爐灣原有的生態、水質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香爐灣沙灘逐步退化甚至一度消失。
新世紀到來后,生態環保理念日漸深入人心。2015年7月,香爐灣沙灘修復工程正式動工,經過防波堤和排水系統改造、沙灘濱海公園建設等系列工程,4個月后,香爐灣被修復一新,一改往日“有岸無灘”的窘境,重新煥發出自然的生機。
改造后的香爐灣得到了眾多市民的稱贊和期待,這種與自然充分結合的規劃設計,使市民們的濱海體驗從“隔海”變為“融海”,給城市塑造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輔相成的自然空間,使人居環境變得更加靈動、透氣,讓大家對珠海這座城市未來的蓬勃發展更加充滿期許。
作為沙灘修復方面的創新引領示范工程,2016年,香爐灣沙灘修復項目獲得“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這是當年珠海唯一當選的項目;第二年,珠海香爐灣沙灘修復項目又憑借優異的生態及社會示范成效,斬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香爐灣成功改造修復,也是廣東貫徹落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和行動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廣東生態環境系統及其他相關部門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筑牢海洋生態安全屏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2017年,廣東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為85.2%,到2022年春季,這一比例上升到90.8%,在全國排名第五,全省27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實現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同步改善,全省整治修復海岸線長度達到400千米。
在深圳,同樣有一個地方,展現出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動人景象,成為大家春節出行觀光的熱門選擇,那就是在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的“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中,成功入選“美麗海灣”提名案例的深圳大鵬灣。
來到大鵬灣,游客們可以先到大梅沙國際水上運動中心和金沙灣國際樂園玩一玩,再來“世界第一長海濱玉帶”鹽田區海濱棧道上走一走,最后再進入融合綠道系統打造的生態和諧的公眾游憩空間歇一歇。優質的生態環境,加上完備的配套設施,使大鵬灣成為深圳市民和外地游客生態休閑的首選場所和最愛之地。
擁有良好的海洋生態,大鵬新區率先構建起的“海域—流域—陸域”海灣環境監測監管制度體系功不可沒。2021年9月,深圳涉海5部門共同簽署《海陸統籌生態環境治理合作備忘錄》,建立起信息互通、聯合會商、聯合執法、聯合督辦的工作機制,探索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海陸統籌新模式。聯合執法后,各部門互相支持,將資源最大化集中,在多項海上專項執法及生態應急事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底,深圳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又在大鵬灣海域啟動建設,這也是全國首個以珊瑚為主題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通過在附近海域投放人工魚礁、增殖放流、養護漁業資源以及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措施,大鵬灣海洋牧場將成為一把為破解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生態保護矛盾難題的“金鑰匙”。
湛藍的海水中,一隊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正踩著沖浪板在浪潮上騰挪翻轉、乘風破浪,青春的光彩飛揚在他們的臉上,滿懷著希望,貫通著明天。
而展望未來,到2035年,廣東沿海經濟帶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將廣泛形成,海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海灣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特別是人民對優美海洋生態環境的需求基本滿足,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屆時,將有更多的水清沙凈、物產豐富的美麗海灘、綠色港灣為廣東人民創造價值。
新車圈圈跑 未來節節高
忙碌了一年,“團圓”始終是歡度新春的關鍵詞,所以喜提一部新車成了很多人過年的剛需,開上私家車,探望父母、走親訪友、逛街購物都方便了許多。
而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也成了很多消費者的首選。噪聲小、能耗低、廢氣排放少、使用和保養費用低、對環境更友好……說起來新能源汽車的優點還真是不少。所以在珠三角幾座城市,放眼望去,現在滿大街跑著的都是掛著綠牌子的新能源汽車,它們的存在也為現代化大都市濃厚了綠色的本底。
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2022年7月,《廣州市加快個人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出臺,提出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在廣州市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受8000—10000元補貼。
智者多有相似,英雄所見略同。2022年12月21日,深圳市也印發《促進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要持續推廣新能源車,通過結合促消費政策實施安排,適時實施新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等,促進新能源車銷售。
消費量的增長反過來也促進了生產量的提升,年產量超410萬輛、連續第六年居全國第一,這是中國汽車生產與消費第一大省廣東交出的2022年汽車產業成績單,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推動廣東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目前在廣東,每分鐘都大約有2.47輛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全國每6輛新能源汽車中便有一輛是廣東制造,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廣東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制造業當家,高水平謀劃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性舉措。
在惠州市蘆洲鎮三洲村,隨著生態旅游的蓬勃發展,一家家“農家樂”也是開辦得紅紅火火,而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發現每間“農家樂”旁邊停滿的車輛,新能源汽車都占到了半數以上。
原來,為了方便周邊居民出行游玩,廣東電網公司專門在這里建成投運了蘆洲鎮首個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站,解決了群眾的后顧之憂,為發展鄉村旅游增添了“綠色動力”。
除了三洲村,珠三角地區的其他不少民宿也紛紛建起了充電樁,為來自各地的新能源車自駕游客提供方便。經統計,截至2022年底,廣東全省已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約19萬個,共有1123個鄉鎮實現了公共充電樁全覆蓋,有效滿足全省電動汽車在公共區域充電補能的需求。
春節期間,高速公路上堵車是很多人的心病。特別是在堵車路段,上空經常被汽車尾氣排出的黑煙籠罩著,夾雜著刺鼻的汽油味,司機乘客都很擔心空氣污染會對自己的健康情況造成影響。
的確,傳統的汽油車、柴油車尾氣中含有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及固體懸浮微粒污染物等污染物,有害物質達到160多種。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量上線,在珠三角的堵車路段,雖然停滯不前依然會令人心焦,但把目光投向窗外,看看遠處綠水青山、碧空如洗,呼吸到的都是清新暢快的空氣,心情也會好不少。
而對于那些不便開車的出行者,乘坐市內的新能源公交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廣東是全國最早推動公交、出租車電動化的省份之一,在2020年,珠三角城市就已全部實現了公交電動化。城市交通大動脈的綠色轉型,也彰顯出廣東實現“雙碳”目標、加快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春節這幾天,廣州的雙層觀光巴士上座無虛席,西關風情線、千年古城線和觀光夜景線三條線路串起了廣州城內各大知名景點,既有廣州塔、海心沙亞運公園、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藝術博物館這樣的現代建筑,也有陳家祠、六榕寺、沙面歐式建筑群、石室圣心大教堂這樣的歷史古跡。坐著新能源雙層巴士游廣州,一日看盡數千年的興盛繁華。
原來有句話叫“路通財通”,而現在是“車順人順”,不斷更新迭代的新能源汽車既連通著未來綠色低碳的大趨勢,也承載著人們不斷前進,奔向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