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是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的易發多發期。黨員部要嚴格遵守黨紀法規,堅決克服補償、特權、從眾、僥幸和法不責眾等不良心理,絕不能搞變通、耍花樣。
私設“小金庫”悄悄發
【案例】2013年至2017年,某區教育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柳某某在負責該區教育局招生辦工作期間,違反規定通過截留回扣款、虛報財政資金不入賬等方式私設“小金庫”,發放補貼共計21萬余元。因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2022年8月,柳某某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集體決策肆意發
【案例】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某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以集體研究名義,違規決定為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補發任職前的任期激勵收入,共計89萬余元。因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2022年5月,該公司原黨委書記、事長張某某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違紀違法所得予以收繳,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巧立名目胡亂發
【案例】2017年至2020年,某雜志社經社長司某某違規審批,向職工超標準發放績效獎、編校費共計46.24萬元,巧立名目發放“滿勤獎”“稅務結算獎”等共計18.17萬元。2022年7月,司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規發放的津貼予以收繳。
弄虛作假變相發
【案例】2020年春節前,某縣殘疾人聯合會原黨組書記、理事長王某某安排本單位工作人員,以每人1000元標準向12名在編職工發放米、面、油等物資,后以給貧困戶送慰問品的名義在單位公款報銷。王某某本人領取上述價值1000元的物資。2022年5月,王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規發放的物資已折價退賠。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一些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的行為,貌似關心愛護干部職工,其實踐踏了紀律紅線。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從小事小節做起,繃緊紀律之弦、強化紀律觀念,始終做到公私分明、嚴守規定、改進作風,切莫心存僥幸栽跟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對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陋習堅持露頭就打、反復敲打,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