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琪 吳遠征 顧曉燕



摘?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探索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方方面面,踐行“課程思政”全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內涵的協調統一,是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是“鑄魂育人”實踐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以國際貿易創新創業集中性實踐為例,通過梳理實踐模塊、提煉思政元素,設計思政主題、選擇育人案例、對思政教學目標達成度予以分析,切實踐行“課程思政”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將知識體系中的思政要素落實到教學實施的全過程中,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在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了“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同向同行。
關鍵詞:課程思政;國際貿易專業;創新實踐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9-012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不斷深化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本研究從“鑄魂育人”的要求出發,探索如何將國際貿易專業思政內涵投影到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通過對創新創業集中性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提煉思政元素、設定思政目標,將知識體系中的思政要素落實到教學實施的全過程中,通過設計思政主題、選擇育人案例、對思政教學目標達成度予以分析,切實踐行“課程思政”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一、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思政的設計理念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培養目標突出強調了在培養學生國際經貿領域理論功底、基本技能、專業知識以及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同時,應將課堂作為思政教學的主陣地,注重對學生思想信念和品德素養的綜合塑造,并探索如何通過課程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2]。
國際貿易創新實踐是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際運用能力、增強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教學目標要求提高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3]。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利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強化實踐課程隱形育人效果,是本研究要探索的核心問題。
通過“逐層拓展、全程貫通”的設計理念,國際貿易創新實踐思政教學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具化到家國情懷、道德情操和奉獻精神。在集中性專業實踐課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本專業創新實踐技能,其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亦能得到培養。同時,國際貿易教學工作者應該具備的職業操守與思想品德也得到強化。課程思政設計以高尚的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貫穿于培養責任擔當、扎實學識、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教學實施過程,并內化于學生創新知識運用、職業技能發展的培養過程,支撐“立足專業知識、立志服務社會、積極建設國家”的培養目標。
二、國際貿易創新實踐 “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國際貿易發展具有信息快遞、復雜多樣、瞬息萬變的特點,業內客觀上存在著各種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規范的國際經貿活動不僅涉及道德信仰,也與法律問題息息相關。對從業人員的道德誠信、職業操守、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要求很高[3]。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完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 的具體要求,本院在設定國際貿易創新實踐環節教學目標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能力及創新意識,同時加強對其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和職業操守的培養,這也是國際貿易專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時代要求。
根據國際貿易創新創業實踐的實驗課程屬性,“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是從教學內容中,提煉“思政”元素、設計“思政”主題;從教學模式上,增加數字技術輔助、線上線下混合;從教學方法上,引入校企合作項目化教學、翻轉課堂討論;針對思政課程質量要求,增加過程性評價及目標達成度分析。實施方案如圖1。
(一)凝練教學內容,落實課程育人
國際貿易特定的政治、歷史和文化背景及特有的交流方式、語言表達,不僅要求培養的人才有足夠的專業理論和商務的知識和運用能力,還要有較高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國際視野,同時能在參與商業貿易活動中保持文化自信和法律意識。
在分析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特征、成長規律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把“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品德修養和奉獻精神”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方案設計中,通過解構思政教學內容確定扎實學識、報國理想、強國信念、文化自信、職業操守、創新意識、法律意識、國際視野的育人目標,把課程思政導入教學選題、引入課堂教學。
國際貿易創新實驗思政課程的主要教學模板包括:知識運用——主要培養學生貿易活動中從事一般業務工作、參與國際商務活動的能力;創新拓展——主要培養收集、分析、處理信息和數據、語言文字表達、自主學習、創新等能力;項目實踐——進行實際項目采風、模擬大賽集訓,分析國際案例、講好中國故事;職業訓練——主要培養溝通表達、團隊協作、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了解合作國文化、懂商務禮儀、具備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國際貿易創新創業集中實踐課程選題及育人要素見表1。
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關注當前貿易現狀、選擇當下業務實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在設定主題下,商業項目分享、貿易案例分析不僅能夠提升他們對理論課程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而且學生可以從互動討論過程中,以多方位視角有效“切入”實際業務,創新思維、拓展能力得到鍛煉;而開放式數字化實踐平臺開展的“浸入式”“體驗式”教學,鍛煉了學生的自強精神,增強強國責任感。
(二)創新教學方法,增加育人實效
在新時代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背景下,“互聯網+”工科、理科技術已經全面融入了“新文科”專業教學。基于課程思政視角,本院將教學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運用到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順應了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程思政課內實踐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5]。
國際貿易創新創業實踐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采用了“慕課平臺+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數字化賦能媒體教學資源及數字技術承載的交互模式“云課堂”實踐,讓學生喜歡學、學得進,提升了思政理念與課程知識的育人“協同力”;同時現代教育技術加持的智慧實踐平臺上,采用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及 “互動式選題討論”,讓學生體驗行業的真實操作流程、仿真業務環境,了解國際貿易現狀、商務談判、合同簽訂以及交易運營過程,啟發了學生創新探索及自主思考的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入心入腦”式育人效果得到明顯提升[5]。
針對國際貿易創新創業的實踐課程類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相關學科大賽集訓、創新計劃訓練、創業項目孵化等作為課程拓展演練,幫助學生設計方案,更好地運用知識、啟發學生更多地開拓思維[6]。設計國際貿易核心業務環節,按照貿易業務操作流程進行仿真性模塊訓練,培養基本技能,組建全國沙盤大賽等專業競賽團隊,拔高專業操作技能。“集訓式”教學的優勢是吸收行業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教師引導各訓練小組主題、要求、講評等環節,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商業道德觀,弘揚中華文化優秀的價值觀以及批判性理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世界觀。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推助“課程思政”目標任務的最大化實現。
(三)實施課程思政質量評價,科學分析教學目標達成度
在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除了“理實融通、能力提升”專業內容考核外,對設定目標中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效果及學生掌握情況,也在考核中予以體現。課程思政目標達成度分析原則,既從知識探究、能力培養要求,也從素質養成、價值引領的方面對學生的提升情況予以考核。
考評內容更多關注學生的興趣志向,以及對于知識的掌握與創造性運用的能力,并通過信息技術對考核結果進行跟蹤、統計、分析,將考核結果即時展示給學生和及時反饋給教師,設定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對應的目標達成度指標點評價值計算方法,通過對學生線上互動情況、線下報告撰寫、項目討論表現、實際操作成績等環節的完成情況綜合評定,不斷完善課程教學,進而實現課程教學的質量監控及自洽提高。
三、國際貿易創新實踐環節“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
在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教學中,本院按照教學大綱,編寫了課程思政教案,在教學中探索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實踐教學中,逐步構建國際貿易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同心圓”。
例如,在基于“跨境電商直郵監管虛擬仿真實驗”和“跨境電商1210模式虛擬仿真實驗”軟件運用及業務訓練的思政課程案例中,設定了專業知識能力與課程思政育人相互協同的教學目標,并細化到思政教學方案中:
1. 掌握電子商務原理及應用,了解電子商務監管的方法和業務流程中的關鍵點,強化培養學生的誠信精神和職業操守。
2. 提高學生對跨境電商直郵監管過程中相關業務問題的處理、分析及預測能力,在專業學習及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風險及責任意識。
3. 提高學生運用仿真軟件對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業務的預判及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擔當精神。
以美國亞馬遜和eBay向中國的業務拓展,以及京東公司在美國被查事件、淘寶等電子商務公司運營戰略相關資源導入課程,探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不斷向前推進,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迅猛發展,國內京東、天貓等傳統電商巨頭紛紛推出跨境進口直購平臺,給國內消費者帶來了便利與實惠的同時,也給疫情之下的監管帶來了挑戰。具體教案如下:
1. 課程思政引入:21世紀的國際貿易構建在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及系統之上。中國貿易大國,在向“制造強國”和現代化強國的邁中,如何用數字技術,構建可支撐跨境電商直郵交易系統,將風險降到最低。使學生在擁有國際視野下對貿易秩序及現代商業系統的運用能力,引導學生站在國際視角、心懷報國夢想,成為符合國家需求的國貿專業人才。
2. 通過電子商務原理及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方法運用,培養學生嚴謹工作態度,注重規范的工作習慣。
3. 分組進行“經驗分享及直郵交易體驗”討論。學生在獨立運用軟件完成實踐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對原理的加深理解、碰到問題的討論,培養分享合作、互相學習的習慣,共同進步。
4. 學生主動、教師主導的課堂互動,通過可視化平臺隨機點名,并對參與度和準確率進行即時分析。
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通過把跨境電商務活動與求真務實、科學思辨的世界觀、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辯證思維觀察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基于跨境電商直郵監控既是法律法規之下國家利益的要求,更是學生在學習電子商務原理及應用技術、了解信息技術對直郵系統的支撐與操作的同時,具有遵紀守法、品德素養的必備要求。
當今中國正迎來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新階段,構建新的雙向開放模式,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對內和對外開放協調;在產業結構升級與對外開放升級協同推進過程中,中國對外開放和擴大利用外資進入新階段,必將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在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思政建設中,堅持“立德樹人”,進行實踐模塊梳理、思政元素提煉、對應主題設計,從專業知識中挖掘思政內涵,并通過案例結合思政要素,在國際貿易創新實踐課程教學過程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協調統一,探索“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參考文獻:
[1] 劉源,呂慶燕,王志強. 淺談大學本科教學課程思政建設及其若干建議[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05):57-58.
[2] 李曉璇. 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國際商務人才培養——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今日財富,2020(08):140-141.
[3] 劉亦晴,許春冬. “大思政”視野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國際貿易》課程為例[J]. 教育現代化,2020,7(45):136-139.
[4] 許遠,侯旭暉. 《國際貿易與實務》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J]. 營銷界,2021(18):81-82.
[5] 李美,何雪春. 混合教學模式下國際貿易課程的思政教學分析[J]. 現代職業教育,2021(20):44-45.
[6] 袁永友,王云. 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探討——以國際貿易創新實驗班為例[J]. 對外經貿,2020(04):149-152.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