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慧 劉珊 朱笑顏
作為“未來之城”的雄安新區,對于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全域旅游自提出至今,經過幾年的實踐,其相關理論與發展模式日趨成熟。現主要研究如何將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進行有機結合并同步發展,分析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同步發展模式的必要性及帶來的積極影響。
相關概念
雄安新區基本概況
雄安新區,拔節生長中的一座新城,正在以日新月異的變化譜寫著中國“未來之城”的壯美篇章。設立雄安新區,是國之大計,可以深入推進京津冀的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是一項歷史性的工程。從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城市綜合性的治理,五年來,雄安新區始終堅持著高標準、高定位,引領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規劃建設原則,從“規劃先行”到“雛形凸顯”, 構建起了一座智慧與生態共融,高水平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全域旅游
隨著國人旅游需求不斷增長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域旅游”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城市發展觀。全域旅游發展模式的出臺,破除了地區管理限制和體制壁壘。全域旅游既吸收了傳統旅游模式的精髓,又對傳統旅游模式進行了創新與轉型,促進了旅游業的轉型升級。例如,從封閉旅游自循環模式向開放融合的“旅游+”“+旅游”模式進行轉型;從過去的低效粗放型向現在的高效精細型轉型;從獨立的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的、全面的旅游服務轉型等。
“全域旅游”按照“一切皆可體驗”的發展新思維,將旅游業從外事接待型產業逐步發展成為全民共同參與的、共建共享的、綜合性的現代民生產業,把人們的吃、住、行、游、購、娛等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全部有機地串聯融合在一起,構建起新型的旅游發展格局。同時,全域旅游可以有效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者的關系
新區的規劃建設應當優化全產業鏈的布局,促進全區域、全產業、全要素的共同發展,為全域旅游市場的興旺發達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新區要以“全域旅游”作為引領,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全域旅游產業的發展,這有助于提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水平,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區域經濟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是提高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其對于激活城市內在發展潛力,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調整新區的產業結構,擴大新區的就業創業,增加區域群眾的收入,以及改善新區的生態環境等均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是一項促進當地經濟繁榮的重要舉措,它使得城市和區域經濟能夠互相促進、協同發展。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全域旅游發展現狀
同步發展的必要性及原則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始終堅持文旅融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將“旅游+”“+旅游”的全域旅游新理念以及高品質的現代服務體系不斷融入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運營之中去。首先是全域打造,以未來城市、創新城市作為引領,將全域旅游的思路始終貫穿到整個雄安新區城市發展的進程之中。通過多種手段共同打造集旅游度假、生態休閑、觀光體驗、高端產業于一體的融合發展的休閑度假旅游帶。其次是全景體驗,融合雄安新區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共同構建起包括城市觀光體驗、田園景觀旅游于一體的全域旅游線路,并以城市主體需求為導向,優化城市的建設。最后是全產業聯動,旅游業與其相關產業之間有著直接的關聯,將商務會展、文化博覽、教育研學、科技金融等高端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實現旅游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相互組合,從而提升城市服務,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全域旅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全球文化不斷交流互融,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可以說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黨中央一直都將文化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始終朝著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向前邁進;其次,在河北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中提出的文化強省戰略中,將嶄新的目標任務與時代精神賦予了文化和旅游工作,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再次,京津冀共同推進、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旅游產業的創新及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為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首先,與旅游產業發展較快的省市相比,其建設目標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度不高,旅游業態、基礎設施、產業結構等合理性較弱。科技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缺乏響亮的旅游產品;其次,近些年旅游消費有所下降,使得旅游市場發展更加舉步維艱;再次,旅游行業的跨越發展,更需要不斷引入高端人才并不斷升級管理服務。因此在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同步發展的過程中,可謂是挑戰和機遇并存。
國內外成功案例分析
國內外有很多成功案例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比如廈門市一直全面推進全域旅游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推進旅游業快速轉型升級。以旅游+文旅、旅游+游輪、旅游+商貿、旅游+會展等不同形式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走全域旅游發展新道路。大連是我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為了能夠不斷地、更好地滿足人們旅游消費的需求,從而發展當地經濟,大連市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 不斷提升服務的水平、產品的格調,在硬件品質升級的同時,改善旅游消費環境。并堅持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通過城市全域旅游化、交通綠道化、園區園林化、遺產鮮活化等多種手法,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更加有效地融入世界旅游發展大潮之中。新加坡持續建設花園城市,巧妙地運用旅游驅動的思維,打造全域可游的旅游環境。旅游業有力地提升了新加坡的國際形象,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世界級的跨國公司的金融總部駐地于此。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同步發展
探索全域旅游改革發展之路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著眼于全局,以全域旅游和質量強旅理念作為引領,構建“京津雄保”旅游大格局。綜合當地的發展狀況,打造雄安新區旅游創新發展示范區,使當地資源得到整體性的配置。既能夠大力發展當地旅游業,又能帶動城市和區域的消費經濟,為建設雄安新區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出重大貢獻。首先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與延續,這是歷史賦予雄安的重要使命。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以文化為魂,真正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將雄安新區傳統歷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使其在全域旅游中真正地活躍起來。其次,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不斷地、全面性地推行全域旅游+功能,實現旅游業與其他行業間的相互融合。如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踐行“旅游+工業”的發展路線,臺灣薰衣草森林的成功發展也有力地踐行著“旅游+農業”的發展理念,打造出了一條臺灣休閑農業品牌的新路線。舊金山漁人碼頭選擇“旅游+漁業”的發展模式,并用博物觀光、科普休閑等形式拓展新型旅游模式。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不斷探索“旅游+未來產業”的發展模式。
再次,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把全民共建共享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出發點,堅持尊重客觀實際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呼吁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最后,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和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更應統籌兼顧生態、生產和生活這三大方面,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雄安新區選址在號稱“華北明珠”的白洋淀周邊,可以以白洋淀作為龍頭景區帶動雄安旅游全域發展。
形成同步發展全新模式
設立雄安新區作為黨中央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做出的一項重大舉措,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應當形成同步發展的全新模式,從而打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城市風貌,帶動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整體發展進程。首先,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始終著眼于對城市功能形態的整體開發,不斷地推動城市居民生活發展,推動全域旅游產業和生態環境功能之間的合理協調發展,從而統一進行規劃。在充分汲取國際、國內成功案例經驗的基礎之上,努力加快形成新區城鄉協調發展、產業聯動融合、主導功能明確、空間集約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格局。其次,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要始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對于中心城區,應該不斷推進城市化深度,促進老城區的整體性開發與建設,整治與改善老城區及周邊的環境。白洋淀地區應當注重合理優化城鎮總體布局,提升其等級,從而一同帶動周邊地區從整體上進行旅游開發建設,逐步打造集休閑度假、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于一體的旅游產業模式,使雄安新區形成有國際化的特色城鎮風貌。在雄安新區建設郊野公園,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通過建設大型的郊野公園,既能夠消納因城市發展而產生的綠化垃圾,又可以通過技術性手段使之變廢為寶,從而實現了園林“綠廢”資源化的再利用,形成良性循環。未來,雄安新區將成為一個以白洋淀為核心,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擁有優良環境和科學布局的,組團式宜居、宜業的生態型新區。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
作為“未來之城”的雄安新區,其建設發展要實現全民的共建與共享,既要充滿現代的風尚,又要能夠兼具傳統的文化底蘊。能夠有計劃地將新區的歷史文化脈絡與自然生態資源進行全面的修復與完善,從而使整個城市的文化環境營造與旅游業的發展能夠相得益彰。推動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與全域旅游,要堅持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首先,通過文化的導入以及跨界融合等方式,使旅游產業重新獲得生機與活力,從而逐步推動旅游行業的快速恢復與平穩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切實解決困難,從根本上提高旅游發展的整體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其次,我們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政策,努力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旅游、服務、酒店、會展、互聯網等專項人才,從而全面提升旅游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開展多層次的旅游教育培訓活動,加強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尤其是加強復合型旅游人才與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訓,加強旅游人才隊伍的建設與權益的保護。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當站在新的以及更高的起點上,不斷適應新時代旅游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助力人才興旅,齊聚旅游管理、營銷、規劃、教育與會展策劃、市場開發等高素質、高層次、復合型的人才。此外,通過加大政府財政的投入、創新旅游體制機制、加強全域旅游市場監督管理、激活全民參與共享等方面,完善新區全域旅游機制與平臺建設,將旅游開發與社區共建有機結合,多層次、全域化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同步發展提供更全面、更具體的制度和更有力的政策保障,不斷地激發當地旅游業發展的積極性,使同步發展能夠逐步向深度體驗模式轉變。
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應該始終保有更高的起點、更高的標準以及更高的水平。始終如一地堅持中國之特色,堅持世界之眼光,達到國際之標準,努力打造出一個具備現代感、綠色型、智慧化的新城發展模式。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全域旅游的同步發展,是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的結果。它必將對京津冀的全面協同發展與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起到十分積極的推進作用。也必將能夠引領和帶動新區群眾的整體素質得到一個全面的提升。雄安新區的發展建設,是一項為新區人民群眾增添福祉,為新區的大局增添更多正能量的工程,因此,對此課題的分析與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魏如鵬,陳雄.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規劃思路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06):161-162.
[2]孫朝陽,李思言,金東來,等.基于大連旅順調研實踐的全域旅游規劃思考[J].當代旅游,2021,19(11):47-48.
[3]丁麗英.全域旅游視角下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探索[J].農業經濟,2021(03):56-57.
[4]韓文寶.基于旅游目的地視角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青島市嶗山區為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8(02):41-46.
[5]張莎.全域旅游理念下的文旅融合新視角——以新昌南山村為例[J].中國商論,2021(06):32-34.
[6]千瑩花.全域旅游理念下紅色教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探析[J].新經濟,2019(12):94-97.
[7]豐曉旭.全域旅游和區域綠色發展的關聯度[J].改革,2018(02):122-131.
[8]于潔,胡靜,朱磊,等.國內全域旅游研究進展與展望[J].旅游研究,2016,8(06):86-91.
[9]戴學鋒.全域旅游:實現旅游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J].旅游學刊,2016,31(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