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摘 ?要】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社會公眾開始不只重視企業的經濟績效,同時也逐漸關注企業在社會中應承擔的各種責任。論文首先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對以往學者的觀點進行整理,最后在搜集整理了2016-2020年滬深A股上市企業的數據之后,對其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多,企業的財務績效越好,與此同時,企業的財務績效也會正向促進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利益相關者
【中圖分類號】F832.5;F27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3-0188-03
1 引言
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主要表現在企業在可持續經濟發展中作出的貢獻,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不只有企業參與,企業雇員以及家庭、當地的社區都在共同努力,他們會選擇一種方式來平衡公司盈利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來使企業的經營得以長遠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努力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以此獲得外界較高的評價,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并且得到更多來自利益相關者的認可與支持,最終使企業獲得更加良好的發展。企業社會關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聯系依然是學者們備受關注的話題,國內外學者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諸多不同的研究結論,至今沒有一個完整的論述能夠很好地解釋這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對二者的研究還遠遠沒有結束。
2 研究背景與意義
在目前復雜的社會大背景中,社會責任也比較復雜,人們要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巨大的貧富差距,還有逐漸惡化的社會環境以及越來越稀缺的社會資源,企業要針對這些問題,及時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許多企業將全部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利益上,甚至不惜犧牲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來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這樣非但不能如企業所預期的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反而會損害企業的自身形象,使社會公眾對企業失去信任,削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社會經濟,給社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因此,企業在對自身財務績效進行高標準嚴要求的同時,也應當給予社會責任更多的關注,為相關人員提供基礎利益保障,保證各項福利的獲取。
3 文獻綜述
自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確立以來,不少行業響應國家的號召,加快了綠色化發展的腳步,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會如何影響財務績效也成為企業以及學者無比關注的問題,學者們開始探索在不影響財務績效的情況下如何使企業最大限度地履行社會責任。在收集整理已有研究后可以發現,學者們對于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究竟是何關系,目前并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將目前現有的研究觀點進行整理,大致可以得到3種說法。
3.1 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正相關
在國內學者中,謝佩洪和周祖城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那些積極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會使銷量得到提升,從而促進企業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的有效增長[1]。唐偉和沈田田基于產權性質將上市公司劃分為國有和非國有,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開展了研究,主要研究的是跨期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能夠正向提升企業的當期績效,并且認為利益相關者會更傾向于選擇那些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 [2]。
3.2 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負相關
與前一類說法不同的是,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會在企業的財務績效上有負面的影響作用。在國內,李正通過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會負向影響企業的短期績效 [3]。溫素彬和方苑的研究結論表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的正向影響具有滯后性 [4]。
3.3 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不確定或不相關
除了上述兩種觀點外,還有很小一部分學者認為二者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關聯關系。在國內學者中,石軍偉等以社會資本理論為理論依據,對151家企業的數據進行了研究分析,通過研究結果得出結論,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并沒有直接的關系[5]。
3.4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文獻評述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外的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但是目前仍然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結論。經過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會導致研究結論產生差異:一是不同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界定并不相同,變量選擇也并不統一;二是不同的學者基于不同的理論對二者關系進行研究,產生的結果自然有所差異;三是不同的學者所處的地域各不相同,選擇的行業也有各自的特點,外部環境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4 研究假設
4.1 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企業對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足夠積極,不僅能幫助企業獲得利益相關者的好感,還能使公眾享受到切實的利益,當公眾的利益能夠得到更多保障時,企業也就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
假設1: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正相關影響。
4.2 財務績效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
企業財務績效得到提高后,能夠分配給投資者更多的利潤,消費者會更愿意消費,企業也會有更強的經濟實力來履行社會責任。對此提出假設:
假設2:企業財務績效對社會責任有正相關影響。
5 研究設計
5.1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2016-2020年中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根據以下標準進行剔除:①刪除ST公司;②剔除上市不足一年的公司;③刪除相關變量缺失的公司。變量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本文使用Excel 2019和Stata 16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5.2 變量選擇與定義
①企業社會責任變量(CSR)
本文選取每股社會貢獻值作為社會責任的度量指標。
②財務績效變量(CFP)
本文選取總資產收益率(ROA)作為財務績效的度量指標。
③控制變量
本文選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SHC)、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分離(DUAL)、股權制衡度(SHB)作為控制變量,控制企業管理層結構對社會責任的影響。選取企業規模(Size)作為控制變量,控制企業組織結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除此之外,考慮到數據的可取性,本文還選取了財務杠桿(LEV)和企業性質(State)作為控制變量。變量取值方法及說明見表1。
5.3 模型構建
本文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檢驗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設計模型如下:
CFP=α0+α1CSR+α2Size+α3LEV+α4DUAL+α5State+α6SHC+α7SHB ? ?(1)
CSR=α0+α1CSR+α2Size+α3LEV+α4DUAL+α5State+α6SHC+α7SHB ? (2)
6 實證結果分析
6.1 描述性檢驗結果
通過對樣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2所示。每股社會貢獻值的最大值為39.60,最小值為0.170,說明各個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相差較大;平均數為2.350,說明滬深A股上市企業中的大多數企業沒有充分關注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總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為4.2%,說明大多數滬深A股上市企業財務績效水平較高;總資產收益率處于-20%~32.2%,說明不同企業之間財務績效水平相差較大。
6.2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統計分析的結果見表3。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呈現顯著正相關的關系,說明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會直接引起公司財務績效的大幅度提高,初步驗證假設。相關性分析只是整個實證過程中的初步分析,為了提高結論的可靠性,下文對各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
6.3 回歸分析結果
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見表4。模型(1)實證分析得出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表現為正相關,且是較為顯著的正相關性。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滬深A股上市企業每多承擔一單位的社會責任,其財務績效水平將會提升0.003個單位,假設1成立。這一結果說明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時,企業的財務績效水平也會隨之提升。模型(2)通過實證分析得到財務績效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且為顯著正相關。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滬深A股上市企業每提升一單位的財務績效水平,企業就會多承擔13.196個單位的社會責任,假設2成立。這一結果說明,當企業財務績效水平較高時,企業會更愿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7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
①當企業更加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時,企業財務績效水平上升。
②企業財務績效水平較高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就越強烈。
綜合上述分析,本文對企業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并且提高財務績效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企業要發自內心地重視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企業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利益相關者有所影響,社會公眾對企業也懷有較高的期望,因此只有將承擔社會責任放在關鍵地位,才能獲得社會公眾的好感與青睞。二是要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切實需求。深入了解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并努力達成目標,才能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三是將履行社會責任落到實處,不能只是簡單地制定計劃,而是要把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長此以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要穩扎穩打,一點一滴為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謝佩洪,周祖城.中國背景下CSR與消費者購買意向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9,12(1):64-70+83.
【2】唐偉,沈田田.基于產權性質的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7):1083-1090.
【3】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77-83.
【4】溫素彬,方苑.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150-160.
【5】石軍偉,胡立君,付海艷.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資本與組織競爭優勢:一個戰略互動視角——基于中國轉型期經驗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9,260(11):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