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
1958年,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為開展教育實驗和解決教職工子女入學問題,創建實驗小學。建校的時候,教育系師生都去參加了義務勞動,挖地基、搬磚頭。建成后由教育系領導管理。為此,教育系派出一大批教師和應屆畢業生到實驗小學任教,每年還不斷充實教育系的畢業生,第一任校長是龔乃傳,后來范小韻繼任。教育系的黎錚、邱同、蘇貞、趙敏成、向玉琴等都在小學任教過。“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度歸海淀區領導,“文化大革命”后歸還給北師大,由學校領導管理。實驗小學實行五年制實驗,自編五年制教材。學生五年小學畢業都順利進入了中學學習,實驗取得了很寶貴的經驗。但是1988年實驗被迫停止,因為當時北京市小升初要考試。北京市小學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教材,實驗小學用的是自編教材。為了參加小升初統考,實驗小學的教學中不得不加入統編教材的內容,這就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家長有意見,要求改為六年制,與北京市同步。當時實驗小學校長是尤素湘,很不愿意,但迫于壓力不得不改。為此,尤素湘在我辦公室大哭了一場。
學制改革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問題。196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創立了景山學校,實行十年一貫制。1964年,毛主席在春節座談時提出“教育要改革、學制要縮短”的主張。當年中共中央成立了學制問題研究小組,由林楓任組長。召開了五年制小學、四年制中學、五年制中學以及中等專業學校、半工半讀學校等問題的座談會,但沒有來得及制定方案。“文化大革命”期間,學制都改為小學五年制、中學四年制。“文化大革命”后北京市首先改回小學六年制。但是許多學者,包括當時的教育部董純才副部長,都贊同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認為小學生潛力很大,完全能夠完成六年的教學任務。而初中開始分科教學,課程驟然增多,學生負擔過重,往往在初中二年級就出現學生成績的分化。實行初中四年制,能夠緩解矛盾,提高初中的教育質量。農村地區還可以在初中增加一些勞動技能的培訓,有利于學生初中畢業后進入社會。
1960年,北京景山學校的成立,中宣部秘書長童大林是策劃者、創始人。北師大派了四十多位教師和應屆畢業生。其中,歷史系賀鴻琛擔任景山學校的支部書記,還有數學系的蘇式冬、陳心五,教育系的劉曼華等優秀教師去任教。中宣部派了方玄初(敢峰)為校長。開展了十年一貫制的實驗,自編教材。北師大教育系周玉仁曾經幫他們編過一套小學數學教材。十年制培養了一批合格畢業生。改革開放后改為十二年制度,但小學初中一直實行一貫制。童大林復職后又特別關心景山學校,不時召集中央文獻研究室的龔育之、科委的吳明瑜,北師大則找了丁爾陞和我,以及方玄初、賀鴻琛等參加討論,討論怎么把景山學校辦好。大家認為要對接國際上教育的發展,重視科學教育,實行教育現代化。1983年,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字“教育要面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僅為景山學校的辦學指明了方向,更是為我國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景山學校專門成立了學校專家委員會,我和呂型偉、陶西平都應聘參加了。景山學校不追求升學率,不爭名牌,而是腳踏實地貫徹黨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素質教育,率先應用計算機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培養創新人才。
20世紀80年代初,北師大副校長肖敬若組織了五四學制研究小組,開展五四學制研究。他退休后,我接手這項研究。1986年,國家教委開始實行中小學“一綱多本”的政策,鼓勵大學和出版社編寫出版優秀教材。于是全國出現了“八套半”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六三學制和五四學制共二套、上海高級版、四川普通版、廣東沿海版、北師大五四制等。為什么還有半套?因為河北省只編了小學教材,沒有編初中教材。北師大五四學制教材由北師大中學教育研究中心、教科所所長閆金鐸、普教處處長陶衛負責,我又把二附中劉秀珍副校長調來,還有普教處的石淑文、王淑蘭等,組成了一個五四制實驗研究小組。教材則由北師大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和推廣。記得1999年我還陪著出版社負責人到哈爾濱與黑龍江教育廳的領導談教材使用問題。實驗研究小組不僅編寫了一套教材,而且到基層開展實驗。全國使用這套教材的有山東諸城、煙臺,湖北沙市(今屬于荊州市)、荊州,黑龍江密山等地區五十多萬人。實驗研究小組的陶衛、劉秀珍等都經常到這些地區介紹教材的特點、說課、講課,幫助那里的教師掌握教材,提高教育質量。這項實驗持續了十多年,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后停止。
當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我認為有必要把小學和初中統一起來,實行九年一貫制。新建學校可直接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老學校可以把小學和附近的初中結對,逐漸達到一貫。這樣可以在課程上進行中小學間調節,有利于實現新課標的目標要求。同時避免“小升初”時的派位遇到的麻煩。近幾年來,北京和上海等城市新辦了一批九年一貫制學校,受到家長的歡迎。但小學和初中學校異校結對還沒有看到。如果優質初中能把附近的小學結對起來,一定會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希望能有地方試驗,取得經驗。
2023年2月7日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