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民航業逐步與國際接軌,民航企業對于空乘服務人員的標準也日趨提高,具有較高英語交際水平和應用能力成了民航企業選拔空乘服務人員的必要標準。因此,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空乘人員迫在眉睫。空中乘務專業的英語既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難點。又因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堪憂,在職業需求背景下,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提升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文章提供了一些參考思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 空中乘務專業 英語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3-183-03
一、英語語言能力概述
1965年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了“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這一概念,Chomsky認為“能力”是指說話人—聽話人的內在語言知識或稱內有語法。語言能力是某種遠比語言本身抽象的知識狀態,是一套原則系統,是一種知識體系,并非一種處事的能力,甚至也不是一種組織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Wilhelm Freiherr von Humboldt)認為,語言不是一個實體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行動,人們通過聲音來表達思想。我國著名英語教育家薄冰也曾分享過他學習英語語言的體會“會盡量結合英語實踐(讀、聽、寫、說)先把語法學好,就像查字典一樣,我將經常查閱語法書,等我把基本語法掌握后,我將展開大量的英語實踐,在實踐中通過思考與總結解決疑難問題。”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編寫出版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其中明確提出了國家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的基本培養要求,即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以實用性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強調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語言應用能力是英語學科學習的“核心素養”,是指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語言表達和理解的能力。它不僅包括在英語學科學習中應該掌握的詞匯、短語、術語、語法知識,還包括語言的輸入、理解、輸出還有與其他人實時互動的能力,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也給英語學習增加了難度。
二、我國空乘服務人員英語語言能力概況
我們以客艙服務為視角來分析空乘服務人員的英語語言能力。客艙服務是空乘服務人員為乘客在客艙這一特定空間面對面服務的過程。客艙服務不僅包括基本的服務禮儀,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是空乘服務人員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英語語言能力不僅是衡量空乘服務人員綜合素質的評判標準,更是衡量航空公司水準的重要指標。在空乘服務過程中,無論是國際航班還是國內航班,都會經常遇到說英語的乘客,雖然空乘服務人員在崗前培訓時要通過英語考核,但絕大多數空乘服務人員的英語語言運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發音不準確影響理解
由于英語屬印歐語系,而中文是漢藏語系,二者是非同源語言,因此,發音時的口腔肌肉運動不同,英語中元音用的是“后部發聲”方法,說話時口腔的后部比較用力,發音位置在口腔后方,這也導致很多中國人發不出標準的英語語音,例如[ei]和[e]后面跟[m]音,很多人[ei]音發不好,比如:game,same,name,很多人會把它們讀成gam,sam,nam之類的。還有很多空乘人員在區分[e]和[?覸]音上有困難,比如:jam讀成gem,pan讀成pen,can讀成Ken,經常發[?覸]音時嘴巴沒張大,發音太靠前,那樣就會發在[u:]和[?藜]之間了。還有的輔音例如th組合的發音是[θ]或[?奩],發音時要把舌頭放低一點,舌頭在上下齒之間,通過舌頭和上齒之間的摩擦發出這個音,由于漢語拼音里沒有這個音,空乘服務人員在學習和使用中也沒有在意,導致發音不準確,還有的長音短音不分,影響了聽的人對說的人說話意思的理解。
(二)聽力不過關影響交流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有一個普遍問題就是由于長期處于國內英語學習環境,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久而久之,我們形成了用漢語的語法規則和習慣去理解英語,我們大部分時間聽到的都是中式發音的英語,習慣成自然,哪怕是聽發音標準的英式英語或者美式英語,都會有困難。
大多母語是英語的人(native English speaker)在講話時習慣加入我們所說的讀音技巧,例如: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on)發爆破音時,前一個詞的詞尾爆破音只做嘴型不發音,直接過渡到后一個詞的詞頭輔音,例如:bla(ck)board,dar(k)blue,goo(d)smell等。
他們還經常把前一個詞的尾音與后一個詞的首音連起來讀,就是使用連讀(Liaison),例如:A friend is one who walks in when others walk out. (朋友是當別人都疏遠你的時候走進你的人。)這里friend和is,walks和in,when和others,walk和out經常使用連讀。在交流時還有重音、語調、變音、同化、弱讀、濁化等發音技巧的使用也會影響空乘服務人員對說話者意思的理解。
俗話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說話都會帶有口音是普遍現象,哪怕英語是其母語的人,也會由于地域、環境、習慣等因素,使其本身的發音自成一派,這也影響了空乘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的交流。例如:英式口音的發音開口較小,嘴巴繃得緊;美式口音習慣腹式發音,嘴巴開口大;法德俄式口音大舌小舌不分;印式口音[t]音都讀成[d]音,有時輕重音節不分;中式口音元音發不準確,說句子不連貫;日式口音由于日語都是以元音結尾,沒有輔音結尾的,他們不習慣發輔音,習慣卷舌音;非式口音發音含糊,口音很重等等。如果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不經過反復訓練和學習總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正常的交流。不少空乘服務人員也坦白最怕外國乘客問問題,經常不是靠語言,而是靠乘客的表情和動作來猜意思。
(三)表達不清晰影響溝通
1.說英語時缺乏自信。大多數空乘服務人員對于自己的英語水平缺乏自信,只要開口交流就會覺得有障礙,由于大多數中國人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學英語時聽的看的比較多,很少開口說,尤其是和外國人交流時,更會表現出極度不自信,說之前會有諸如發音對不對,用詞準不準,語法有沒有問題等的疑惑困擾。這種不自信會導致空乘服務人員盡可能不張嘴說英語。
2.說句子時沒有停頓。我們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習慣把單詞單個讀出來而不加任何停頓(Pausing)。在讀英語長句時,不是一個詞一個詞讀出來,而要一組一組、一群一群地分開意群來讀。意群(Sense-groups)就是把一個句子根據意思和語法結構分成若干小段,每一段就是一個意群。例如:There are so many Chinese dialects that two peopl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or even from the same province can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中國方言太多了,兩個來自不同省份的人甚至來自同一省份的人互相都聽不懂。)說這句話至少應該分四個意群There are so many Chinese dialects that/ two peopl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or even from the same province/ can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如果不分意群沒有停頓,就會影響別人理解你的意思。
3.英文廣播機械化播音。造成機上廣播員機械化播音的原因不排除機上廣播器失真的因素,廣播器播出的聲音和自己的聲音是有差距的,再加上播音時需要乘務員手持廣播器按下播音鍵并保持才能播音。再有機上廣播詞是固定的篇幅內容,播的多了就會產生倦怠情緒,播音機械化痕跡明顯,含糊不清,完全不走心,只是為了播而播就成了普遍現象。機上廣播經常連外國人都難以聽懂,聽了以后讓人感覺沒有溫度,沒有認同感與共鳴,這也失去了廣播的實際意義。
三、職業需求背景下提升空乘專業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策略
近些年來,我國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空中乘務專業,據不完全統計就有400多所,由于空中乘務專業辦學時間較短、學校投入資金較少、設施設備不齊全以及專業教師不充足等諸多問題,都制約了空中乘務專業的發展。又由于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的生源基礎薄弱,并且為了總課時不超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壓縮專業課時比例,而用人單位的招聘標準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航空公司很難招到符合要求的空乘服務人員,空乘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業無著落。
(一)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管理體制不完善。受到傳統的教育體制以及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普遍不完善,這一特點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僵化,專業特色不突出,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大院校開設的空中乘務專業都很類似,沒有體現出各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大多高職院校只是模仿一些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以及課程設置,其中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將空中乘務專業歸到藝術類,管理模式也是按照藝術類進行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既達不到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又沒有體現其辦學特色,高職院校管理體制的不規范,導致其失去了自身的優勢,與本科院校相比毫無競爭力可言。
2.教材選用不規范。教育部于2000年1月頒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指出,高職院校教材建設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規劃和完善的制度。有的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選用的教材實用性不強,版面設計不新穎,例如:一本民航乘務的英語教材中在介紹飛機餐食時,由于教材是黑白色印刷,顏色較重,從圖中看不出到底是面包還是牛排,是果汁還是湯,主菜也是黑乎乎的一片,辨認不出原材料。這樣的教材怎么能吸引眼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還有的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選用的是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變化,例如:一本空乘專業教材中在介紹飛機客艙座位排列時展示的飛機機型還是最早的波音737機型,學生就業之后發現實際工作中的真實場景與在校時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差距。有的高職院校雖然選用了近三年的教材,但教材本身缺乏配套資源庫,例如融媒體視頻、音頻、課件等的有效鏈接,教師只能照本宣科、空講理論。
3.課程設置不系統。專業(技能)課的設置要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課程內容應該緊密聯系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一味跟風,什么專業熱門就開什么專業,缺乏深入調研與系統評估,盲目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很難達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時,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課程設置不系統,課程結構不合理,有的課程甚至是本科階段開設的課程。對于選修課,往往是學校確定的幾門必修選修課,學生無權參與選課,選修課所占比例較小,必修課占了大部分課時比例,有的高職專業由于生源較少,空中乘務專業的選修課與其他專業選修課合班上,體現不出專業特色。
4.生源水平不達標。生源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制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發展的一大問題是生源質量逐漸下降,部分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的自主招生面試也只是走形式,只要身高達標就可以,面試時很多學生坦言,高中就沒有再學英語,有的甚至表示從初中就放棄英語了。近年來,高職院校為了擴大招生,逐年降低錄取分數線,從原來的300多分甚至降至不足200分,幾乎無門檻。通過高考招收的空中乘務專業學生也不經過英語的任何測試,這也導致了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逐年下降。在這樣的情形下,要想利用學生在校的有效時間快速提高英語水平以達到職業崗位需求的標準,難度可想而知。
5.專業教師不充足。擁有一批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就現狀而言,隨著這些年招聘的門檻越來越高,各大院校都不缺乏高學歷教師。但既有空中乘務經歷以及掌握職業技能水平,又具備高校教師資格的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很多高職院校只能通過校企合作來保障教學,企業教師進校多以講座或者培訓的方式進行教學,他們普遍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高職院校本身缺乏有職業背景的專業教師,就算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收效甚微。
6.測評考核不科學。測評考核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素質能力的達標情況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效果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是否達到了人才培養方案中制定的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測評考核制度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大多高職院校采用的考核制度是分數制考核,分為考試課考核、考查課考核、實習實踐考核等,考試課和考查課多以百分制計算,以筆試為主。鑒于空中乘務專業的專業特點,依然采用這種單一的測評考核方式,顯然是不科學的。
(二)提升空中乘務專業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策略
隨著航空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跨文化交際的不斷深入,民航企業對空乘服務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要想在服務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順暢的溝通是前提,這就要求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必須滿足服務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乘客提供服務。這種能力的體現,不僅是空乘服務人員本人素質的外化表現,也是彰顯航空公司水準的有力證明。高職院校又是培養技能型高質量人才的搖籃,學校要從各個維度努力提升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以期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結合職業需求背景提升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以下是幾點策略:
1.設置入學門檻。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入校時除了要滿足航空企業對于身高、體重、視力、協調性等方面的要求外,空中乘務專業應設立專門的筆試和面試門檻,尤其是英語能力的測試,例如做英文自我介紹,讀一段廣播詞,或者與考官進行基本的英語會話,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可通過。只有設立明確的標準,才能使準備報考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就注重英語的學習和積累,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這樣有助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為高職院校招生拓寬范圍,從優選拔,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基本條件,全面提升就業比例。
2.打造師資體系。高職院校在招聘空中乘務專業教師時應優先考慮掌握空乘職業技能,有企業實踐經歷的教師。學院應加大人才培養的政策傾向,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鼓勵空中乘務專業教師及時“充電”“取經”,可以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或入企學習,對于專業突出的教師,學校應設立專項獎勵基金,使教師有榮譽感和獲得感,從而帶動專業整體師資隊伍的發展,還可將培訓學習列入教師考核標準,全面激勵和提升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實力。
3.培養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對于哪個階段的學習者而言,興趣對于學習的效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抓住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找一些客艙或機場的相關視頻在課上播放并交流,聽覺和視覺的沖擊會使學生從枯燥的課堂中提起興趣。在階段性復習的時候,可以采用游戲環節和比賽環節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例如:把之前學過的固定搭配和表達做成卡片,正面寫中文,背面寫對應的英文,可以一張一張展示,讓學生搶答,誰說得對且說得快,卡片就給到誰的手里,一輪下來,看誰手里的卡片最多。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做情景重現,把書中出現過的場景分小組模擬表演出來,可適當使用道具輔助表演,幾組表演過后,全班參與評獎,對于獲得較多投票的小組,可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不斷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如果條件允許,在模擬艙內進行操練效果更佳。
4.改進教學方法。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適應崗位的職業需求。早在2000年美國的專家學者們就提出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要想普及并真正運用到英語的課堂中還需要時間,這一理念引領教師思考如何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如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主動參與課堂。教師必須結合現代化信息手段,使“互聯網+”能在課堂上發揮作用,把抽象枯燥的知識變成可看、可聽、可感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講到機上設備,可以用PPT展示真實的飛機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記憶會更加直觀,印象更加深刻,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進行模擬艙實操,例如在飛機上提供餐食,讓學生參與表演會更有真實感,通過客艙對話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溝通習慣,使學校學習和上崗實操形成無障礙對接。
5.建立考評機制。由于空中乘務專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要求高,在考核方式上不能僅僅采用傳統的應試考試制度,單一的考核制度大大限制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在學習過程中應對學生的態度、情感、表現、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采用專業知識考核與綜合表現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注重學生平時的綜合表現,而非期末試卷成績水平。教師可針對一門課程制定分值標準和規則,達到要求者可以獲得課程分,積累的課程分可折合為期末綜合評價中的分值,這樣可以全面、公平、合理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將學生該門課程的學習進度及獲得的課程分實時更新,學生可以隨時查看,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及時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進度。
四、結語
我國在20世紀末期經濟高速增長,中央提出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全面擴大招生。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高職教育確立了“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黨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職業教育要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新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近年來國內航空業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深化國際合作,這對空乘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培養滿足航空業人才需求的使命,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側重學生英語水平和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結合職業背景需求,著力提高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為推進我國空乘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芳.淺談高職《客艙服務》課程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新課程研究,2010(3):31-32.
[2] 甘琳琳.高職空中乘務專業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提升策略.[J].中外企業家,2020(11):208.
[3] 胡曉,哈博,張艷.空乘專業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產經,2021(1):94-96.
[4] 王亞盛.對職業教育新型教材的認識.[J].當代職業教育,2021(4):8-10.
(作者單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簡介:趙敏,碩士研究生學歷,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