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裕超
幼兒園教師應引導幼兒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世界,讓幼兒用不同的視野感受、發現、理解、體驗生活中的美,并能用藝術表現生活、美化生活。美術活動是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幼兒園教師開展高質量的美術活動可以開闊幼兒視野,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發展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提高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幼兒園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利用各種自然材料,創造機會和條件,創設多樣的美術活動形式,鼓勵幼兒進行藝術創作,從而促進幼兒在美術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生活意趣就是指生活中的情趣。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因生活而親切、靈動,生活因藝術而豐富、多彩。生活意趣指向下的幼兒美術活動要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基于幼兒的視角,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給予幼兒充分的主動權,促使幼兒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幼兒美術活動創生是指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啟迪幼兒的創造意識,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園教師要充分挖掘各種資源,通過主題創意、形式創新、活動創編和環境創設等方式,提高幼兒的審美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文將從策略方面談談如何在生活意趣的指向下推動幼兒美術活動的創生,實現生活與美術教學的結合,從而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發掘生活中的美術創作材料
(一)自然材料
大自然有著豐富的資源,它可以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無限素材。筆者所在的幼兒園隨處可見泥、沙、水、草等各具特點的自然材料。掉落的樹葉成了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最佳材料,幼兒收集樹葉、用樹葉貼畫,盡情發揮著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不僅如此,園外也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校園,來到田間,擁抱自然,引導他們用稚嫩的筆觸描繪出生機勃勃的春天、生機盎然的夏天、豐收的秋天和銀裝素裹的冬天。幼兒利用自然材料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創作中了解生活、回歸生活,也正是這些有趣又豐富多樣的自然材料激發了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興趣。
(二)廢舊材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廢舊材料隨處可見。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筆者帶領幼兒收集了廢舊的紙筒作為主要的創作材料,為美術創生做準備。在美術活動開始前,筆者帶領幼兒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以餐巾紙筒、薯片罐、茶葉罐、保鮮膜的紙筒為例,讓幼兒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屬于紙筒。其次,筆者讓幼兒收集廢舊的紙筒,體驗收集的樂趣。在幼兒收集了一定數量的紙筒后,筆者引導幼兒思考“利用紙筒可以進行哪些創作”這個問題。有的幼兒說可以在紙筒上繪畫,有的幼兒說可以將紙筒做成小動物,有的幼兒說可以將紙筒做成小汽車,等等。最后,筆者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多種工具和材料對紙筒進行裝飾或裁剪。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激發了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創造有特色的班級環境
幼兒園教師可以對幼兒園整體環境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如在幼兒園的大廳、走廊、墻壁等處展示由幼兒、家長、教師共同制作的手工藝品,讓幼兒感受濃郁的藝術氛圍。教師還可以基于幼兒的視角開展創生式的班級環境布置活動,鼓勵幼兒自主收集各種材料,如稻草、竹子、席子、編織袋、漁網、瓦片等,并選取一些適合用于布置環境的材料,引導幼兒結合班級特色布置教室,使教室充滿藝術氣息。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筆者結合春天的季節特色,帶領幼兒開展了“春天里”的調查活動,讓幼兒尋找他們認為具有春天特點的事物。在調查活動中,筆者通過觀察幼兒的表現來解讀幼兒心理活動,以此了解幼兒的興趣點,最終確定了“我們的樹朋友”這一班級主題活動。筆者請幼兒利用周末的時間走進大自然,記錄樹在春天時發生的變化,并收集與樹相關的材料用于裝扮教室。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多認識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從而豐富幼兒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
三、提供充分的美術創作空間
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指出:“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美術活動中充分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進行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動腦、動手、動口,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比如在學習畫大象的美術課上,一些教師會給學生傳授大象的基本繪畫方法,然后讓幼兒臨摹課本上的圖片。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全班幼兒的作品都大同小異,這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無法讓幼兒感受到藝術中的美。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如何把更多的時間、空間還給幼兒,真正讓幼兒自主進行創作,是每一個幼兒園教師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知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師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以免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美術活動“森林之王”為例,這個活動是圍繞《森林之王》這一故事展開的,故事中的老虎回到了森林,各種小動物都來歡迎它回家,這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想象,有哪些動物來歡迎老虎。隨后,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森林狂想曲》中的音樂,讓幼兒伴隨音樂進行創作,畫出他們想象中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完全不需要進行示范,只需要充當故事的演說者、音樂的播放者。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幼兒創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同時感受到了創作的樂趣,甚至有的幼兒能根據自己想象中的場景創編出一段動人的故事。
四、開展多樣的美術創作活動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因此,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美和發現美,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
(一)泥塑
泥塑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即用黏土塑造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幼兒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以集體合作的形式進行泥塑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如何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溝通。幼兒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泥塑活動中創編故事,也可以用幼兒的泥塑作品布置教室。
(二)剪紙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的民間藝術。剪紙活動擁有豐富的創作題材,形式多樣。對于幼兒來說,通過折疊、繪畫和運用剪刀等方式完成剪紙,既能鍛煉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開展以“過年”為主題的剪紙活動,讓幼兒自由創作,學習用不同的折疊方式、不同的剪法剪出不同樣式的花紋,以此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在活動結束后,幼兒園教師可以將幼兒的剪紙作品貼在班級的窗戶上,布置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三)吹畫
吹畫是指將墨汁或某種顏料蘸一些在紙上,以用嘴吹的方式來代替畫筆作畫。吹畫不僅簡單易學,而且作畫過程也趣味盎然,幼兒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創意和喜好進行即興作畫。吹畫這種不同尋常的創作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無論最后呈現出怎樣的作品,幼兒的心情一定是歡快的。
結語
幼兒園教師要善于發掘生活中的美術創作材料,積極創造特色教室,開展多樣的美術創作活動,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美術創作空間,這些都為在生活意趣指向下的美術活動創生提供了無限可能。教師要將生活意趣融入美術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太倉市沙溪鎮印溪幼教中心印溪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