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娟
阡陌本義是指田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這里代指筆者所在的學校開辟的可供學生耕作、種植的一方田地——“阡陌園”。“阡陌園”是我校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也是學生的文化家園與精神凈土。教師和學生在此開展種植、勞作、生活、學習活動,并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交流與分享,汲取豐富的養分。在“阡陌文化”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過程中,筆者以“阡陌園”為陣地,以問題為導向,以生活為源泉,以素養為目標,挖掘活動素材,設計了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實踐活動。
一、問題導向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開發的內涵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問題是認知的引擎,是學習的助推劑,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探究。鑒于問題的重要價值,教師可以基于問題導向,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
“阡陌文化”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是指以學校“阡陌園”為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充分挖掘“阡陌園”的課程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建構“阡陌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問題導向下的“阡陌文化”主題活動,旨在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逐步深化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創意物化等方面的能力。問題導向下“阡陌文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強調對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整個過程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經歷問題發現、提出、研究、解決的過程。同時,問題導向下的綜合實踐活動,消除了以往內容單一、形式單一、學生興趣不足、勞力不勞心等弊端,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手腦并用、知行融合的平臺,促進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
二、問題導向下“阡陌文化”主題活動開發的價值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勞動教育的地位和價值日益凸顯,加上“雙減”政策的實施,“減負增效”成為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宗旨。在新課改與“雙減”的雙重背景之下,“阡陌文化”主題活動作用凸顯,成為實施“雙減”政策的重要切入口和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抓手。問題導向下“阡陌文化”主題活動具有以下開發價值。
(一)問題土壤: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對事物存在問題做出的能動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應,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思維始于疑問和驚奇,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世界存在較多的好奇與疑問,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弱化,越到高年級,學生就越不喜歡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而是機械地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究其原因,學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失去思考的自由,沒有質疑的勇氣,他們不敢提問,不會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同育苗,教師要先給學生創設發現問題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搭建解決問題的平臺。“阡陌文化”主題活動猶如問題萌芽的土壤,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路徑。學校的“阡陌園”是學生玩樂、勞動、學習的綜合性場所,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綜合實踐活動環境,發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思。學生能夠通過對阡陌園中各種事物、現象的觀察和親身勞動體驗,在深入實踐探究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二)勞動基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一種基本活動技能,也是學生必備的關鍵能力,是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具體包含觀察發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阡陌文化”主題活動以“阡陌園”為活動基地,以勞動實踐為中心,給學生提供了實踐體驗的場所,也給學生提供了植物栽培、勞動管理、人際交往、創新實踐的機會。“阡陌園”成為各個班級的勞動實踐基地,每個班都開辟了一塊田地,結合本班學生的喜好和特長,開展植物栽培等勞動實踐活動。通過種植、澆水、施肥、拔草、采摘、制作等一系列的“阡陌文化”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三)創造平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當前,很多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較薄弱,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獨創思維,不敢質疑他人,不愿主動創新。學生缺乏創新意識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持有傳統教育觀念,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輕視藝術、體育、綜合實踐等學科,在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不給學生自主思考、自由活動的空間,從而抑制了學生思維的創新。二是缺乏創造的機會與平臺,學生沒有機會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和自然,沒有平臺進行實踐創造。而“阡陌文化”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創新的機會,使“阡陌園”變成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學生能夠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創造,生長出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新思想。
(四)減負樂園: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保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的健康包含健全的身體與健康的心理。當前,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問題,除了家庭環境,還有可能是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作業負擔過重。“阡陌文化”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勞動中鍛煉體能,還可以讓學生發泄、減壓,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阡陌園”成為學生減負的樂園,學生可以在勞動中快樂交往、溝通交流,在實踐中放松心情,增強歸屬感,找到精神寄托,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問題導向下綜合實踐活動“阡陌文化”主題開發的模式
在“阡陌文化”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過程中,筆者以問題為起點和主線,遵循“問題提出——課題轉化——實踐研究”的主題開發模式,設計了“阡陌文化”系列主題活動。
(一)觀察生活,發現問題
生活是知識的百寶箱,是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源泉。綜合實踐課程強調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尋找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問題的發現與提出是問題導向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第一步,在“阡陌文化”主題活動開發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生活為源泉,設計出系列活動。比如,在夏天,人們都會吃西瓜、香瓜、黃瓜等各類瓜果。于是,筆者創設“吃香瓜”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賞香瓜、說香瓜,如“香瓜是怎么生長的、有哪些營養價值、種植起來容易嗎”等問題,從而生發出“我是小瓜農”主題活動。
(二)商討設計,提煉課題
將問題轉化為課題是問題導向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第二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探討,共同提煉課題。學生的腦海中蘊藏著無數的問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研究。對此,教師要精心指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促使他們達成統一意見,引導他們從眾多問題中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提煉出適合研究的課題。例如,在“我是小瓜農”主題活動開發過程中,筆者通過情境引發學生提問,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香瓜有哪些品種、怎樣判斷香瓜的生熟、香瓜從開花到成熟要多長時間、香瓜有哪些營養價值”等。筆者帶領學生梳理篩選,一起提煉出“香瓜研究”課題,并形成研究思路和主題活動方案,該主題活動涵蓋“我來知香瓜”“我做小瓜農”“香瓜的種植故事”“香瓜的美食制作”等系列活動。
(三)實踐體驗,研究課題
在將問題轉化為課題之后,研究課題就成為重點,而綜合實踐活動類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實踐。因此,教師應采取行動研究法,指導學生通過實踐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香瓜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筆者設計了“知瓜”“種瓜”“嘗瓜”“寫瓜”系列活動。“知瓜”就是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搜尋、閱讀書籍、采訪瓜農,了解香瓜和香瓜種植的相關知識,探究香瓜種植的方法、步驟和要求。在“種瓜”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嘗試種瓜,他們將香瓜種子進行浸泡育苗,鋪上地膜保溫,并在香瓜種子發芽后,進行移植栽培。在栽培過程中,學生分工協作,有的挖坑,有的施肥,有的栽苗,有的澆水。在種瓜過程中,筆者還引入競爭機制,讓各組學生比一比誰的瓜藤長勢好,誰的香瓜個兒最大。“嘗瓜”是學生最為喜歡的活動,在香瓜成熟季,筆者組織學生摘香瓜,指導他們辨別香瓜是否成熟,讓學生親自實踐,將熟香瓜從瓜藤上采摘下來,并帶回教室進行品嘗。同時,筆者還設計了“香瓜展銷會”,讓各組展示成果,根據美觀度、甜度等標準評選出最大的香瓜和最甜的香瓜。另外,筆者組織學生制作“香瓜美食”,創新香瓜吃法,開發新的菜品。在嘗瓜活動中,學生快樂勞動,開心品嘗,分享成果。“寫瓜”活動是指讓學生用文字描述香瓜的種植故事和香瓜美食的制作過程,鼓勵學生表達勞動感悟,反思總結勞動經驗。
四、問題導向下綜合實踐活動“阡陌文化”主題開發的策略
問題導向下綜合實踐活動“阡陌文化”以學校“阡陌園”為依托,開辟了班級綜合實踐活動陣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學習生活。在開發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策略。
一是以時間為軸線開發主題活動。不同的季節可以種植不同的蔬菜瓜果,教師應開發出“春”“夏”“秋”“冬”四個系列的“阡陌文化”綜合實踐活動,如春天種草莓,夏季種香瓜,秋季種玉米,冬季種蘿卜。
二是以生長為主線開發主題活動。每種植物都會經歷萌芽、開花、結果的過程,但它們都有各自的生長周期規律,有的花期長,有的花期短,有些植物的果實很有特色,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開發,設計出不同的研究課題。
三是以應用為指向開發主題活動。不同的植物具有不一樣的應用價值,有的具有審美價值,有的具有藥用價值,有的可以制作成工藝品,有的可以做成美食,教師應根據植物的應用價值開發主題活動,如用種子貼畫、用葫蘆雕刻等。
四是以五育為核心開發主題活動。教師可以開發設計思政類、益智類、運動類、審美類等系列活動,圍繞德智體美勞五育分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實現以勞潤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目標,使“阡陌文化”散發文化育人的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