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芳 湯楚青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推進,高考政治主觀題在命題形式和解題技巧等方面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但不管發生怎樣的變化,高考政治主觀題的命題、解題都是有“道”的,即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高考政治主觀題備考只有在“道”與“法”上下功夫,掌握主觀題命題之“道”與解題之“法”,才能事半功倍。
[關鍵詞]高中政治主觀題;解題方法;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4-0001-06
《易經·系辭》中提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它告訴我們,讀書、學習、備考有一定的規律,需遵循一定的步驟與方法。而高考政治主觀題的命題、解題也有“道”,即有規律可循。高考政治主觀題備考只有在“道”與“法”上下功夫,掌握主觀題命題之“道”與解題之“法”,才能事半功倍。
一、研命題之“道”
高考政治主觀題命題之“道”指的是主觀題命題的規律,其內容包括命題的立意、材料的選擇和呈現的結構,以及設問的要素、類型等。高考試題都有一定的立意,包括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和素養立意。為承載這些立意,命題者在命題時首先要確定若干主題,然后圍繞主題選擇具體的話題。所選擇的話題,或反映重大時事,或貼近學生生活。而材料就是主題、話題的載體。高考主觀題的材料具有多樣性,既有時事熱點事件,又有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案例;既有政治、經濟、科技題材的材料,又有人文題材的材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圖表材料等。問題設計是主觀題命題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主觀題正是通過設問體現立意,實現對考生能力的考查的。設問的類型包括原因類、意義類、關系類、措施類、辨析類等。如2022年全國甲卷文綜第38題(有改動)。
(2022年全國甲卷文綜)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是一家從事設計、開發、制造和行銷A品牌運動鞋、服裝及配飾等體育用品的中國企業。1991年甲從一家制鞋作坊起步,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體育用品公司。甲企業的發展歷程如圖1所示。
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知識,分析甲企業為何能夠不斷發展壯大。
此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以經濟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甲企業的發展歷程為素材,闡述甲企業從1991年為了發展壯大采取的措施,通過問題“分析甲企業為何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考查考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考生對原因類主觀題并不陌生,但部分考生的答案邏輯混亂,很難得高分。
又如,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和2022年廣東卷政治第17題第(1)小題。
(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 2022年年會上強調:“不論世界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過去兩年,我國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將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縮減至31條,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多措并舉穩定外貿、積極利用外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當代國際社會知識,說明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
(2022年廣東卷政治)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的國際局勢影響,我國經濟面臨較大壓力。為此,黨中央提出,要在促消費穩外貿的同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當前基建投資由政府主導的意義。
這兩道題都屬于意義類主觀題,考查考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和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以重大時政熱點“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為素材,闡述近年來我國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而采取的若干舉措,設問為“說明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2022年廣東卷政治第17題第(1)小題以經濟生活中的長效時政熱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素材,闡述當前政府所主導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設問“說明當前基建投資由政府主導的意義”。顯然,兩道題材料呈現的結構基本一致,設問的表述也差不多,差別在于設問的主體。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的設問主體單一,就是“我國”,而2022年廣東卷政治第17題第(1)小題的設問則有三個主體,即“當前”“基建投資”“政府”,答案的組織也要復雜得多。
再如2015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第(1)小題和2018全國Ⅲ卷文綜第40題第(2)小題。
(2015年全國乙卷文綜)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保護和傳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紀錄片《記住鄉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視首播。該片選取100多個傳統村落,圍繞中華美德的千百年傳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采取紀實手法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有堅守精忠報國、寧死不屈民族氣節的,有傳承誠信為本,誠實待人村風的,有秉持積善成德、助人為樂精神的,有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記住鄉愁》的播出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古建筑學者將其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愁》呈現了一幅生動的鄉村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節目中收獲了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者強調吸取傳統鄉村社會治理的智慧和經驗……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記住鄉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2018年全國Ⅲ卷文綜)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開國將軍甘祖昌,參加過井岡山斗爭、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榮獲過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
長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戰友約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設,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革命勝利后,曾經的誓言讓他心中的鄉愁越釀越濃。1957年8月,他主動辭去軍隊領導職務,秉持“共產黨人不能享清福,要艱苦奮斗一輩子”的信念,舉家回到家鄉沿背村務農,他把70%的工資捐給了家鄉的建設事業,有關部門按照規定要給他蓋房配車,被他一一拒絕。他領著鄉親們修水利,建電站,架橋梁,綠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項項利民工程幫助村民擺脫貧窮、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給妻子和兒女的唯一遺產是三枚勛章。
將軍農民的事跡被編入小學課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習近平高度評價甘祖昌將軍的艱苦奮斗精神。強調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2)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什么意義?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加以分析。
上述兩道題都屬于非并列非遞進式結構題,都以文化生活的典型情境作為素材。2015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以2015年元旦在央視首播的紀錄片《記住鄉愁》為素材, 2018年全國Ⅲ卷文綜第40題以開國將軍甘祖昌的事跡為素材,兩題的素材都貼近學生生活,反映時代的變化發展。兩道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可見,兩道題的材料呈現結構類似。再對比兩道題的設問,2018年全國Ⅲ卷文綜第40題第(2)小題的設問為“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什么意義?”,從中可以很明顯看出這是意義類題,而2015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的設問則完全不同。很多考生在審2018年全國Ⅲ卷文綜第40題第(2)小題的設問時,要么分析“為什么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么論述“如何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此等錯誤是審題時未掌握“命題之道”所致。雖然這兩道題的設問各異,但都是典型的A對B關系論證類試題。解答此類題型的關鍵是找到A、B之間聯系的橋梁。
又如2013年全國Ⅱ卷文綜第38題第(2)小題和2022年山東卷政治第16題。
(2013年全國Ⅱ卷文綜)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被征地農民的許多現實問題受到廣泛關注。M省2010年對1460戶被征地農民進行了入戶調查。調查顯示,被征地農民戶均失地2.1畝,99%的家庭得到各種形式的補償,每戶平均獲得政府貨幣補償76271元;與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戶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戶均減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變化不明顯;69%的農民擁有固定職業,31%的農民沒有固定職業;在有固定職業的農民中,10%的農民是通過政府、社區介紹就業的;70%的農民擁有醫療保險,17%的農民擁有養老保險,3%的農民擁有失業保險。
(2)假設你是M省人大代表,請結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門提出解決被征地農民問題的政策建議。
(2022年山東卷政治)16.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2016年,武夷山被列為我國首批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國家公園“武夷山樣本”的探索之路由此開啟。
試點前,區域內存在自然保護區、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等5種類型保護地,分屬林業、水利等部門及地方政府管轄,還面臨保護和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
試點后,福建省組建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全面負責國家公園內自然、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管理等工作,原景區管委會等機構不再保留;頒行了《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設立了國家公園管理站(站長由所在地鄉鎮長兼任)和執法大隊;將園區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實現了用10%面積的發展換取90%面積的保護;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打造生態茶業、生態旅游業等富民產業,實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
2021年10月,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闡明國家公園“武夷山樣本”的治理經驗。
上述兩道題都是措施類主觀題,考查考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和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2013年全國Ⅱ卷文綜第38題第(2)小題以經濟生活中的具體案例M省城鎮化為素材,材料從五個角度呈現被征地農民帶來的問題,材料呈現結構屬于并列式。2022年山東卷政治第16題以國家公園“武夷山樣本”為素材,材料共有四個層次,以遞進式結構呈現。盡管兩道題都是措施類主觀題,但由于材料呈現結構不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一樣。
因此,研命題之“道”就要認真研讀材料的性質、結構,分析設問的主體要素、類型,這是解題的首要任務。
二、探解題之“法”
要提高高考政治主觀題的得分率,除了深研命題之“道”,還要掌握主觀題的解題方法、技巧,懂得如何提取和解讀信息,如何把握設問,如何調動和運用知識,如何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解決問題以及如何表述答案,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一)識辨材料結構
材料的基本結構分為并列式、遞進式(層次式)和非并列非遞進式。針對并列式(俗稱翻譯題)結構材料,需進行專業性的閱讀理解;針對遞進式結構材料,要求構建普適性較強的解題邏輯,即原因→問題→措施→結果;針對非并列非遞進式結構材料,要學會尋找橋梁,為解題搭建平臺。可見,材料的結構一般不是隨意的,而是有意的。識辨材料結構至關重要,材料結構對解題有重大影響,甚至可以說材料中蘊含答案,材料能生成答案。能識辨材料結構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掌握了命題之“道”(規律),為后面解題找到了“法”(鑰匙)。
1.并列式結構材料。顧名思義,這類材料的每個層次表達的方式都是并列的。如2013年全國Ⅱ卷文綜第38題材料二屬于并列式結構。該題材料二中的七句話(包括分句)包含六個層次,第一和第二句話即第一層次是總述,后面每個層次都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城鎮化快速推進給被征地農民帶來的一個問題,顯然這六個問題是并列的。設問為“假設你是M省人大代表,請結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門提出解決被征地農民問題的政策建議”,當年很多考生沒有完全理解題意,在對材料和設問缺乏理性思考的情況下,匆匆下筆答題,機械地羅列政治生活中的“人大代表”或“政府”的相關知識,導致失分。具體來說,針對該題就要從語文的角度概括提煉出各個層次的問題,再從政治的角度給出相應的措施或建議。如:
針對問題①被征地農民的許多現實問題未得到落實,提出建議: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監督,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針對問題②被征地農民獲得的補償偏低,提出建議:提高補償標準,完善補償機制。
針對問題③部分被征地農民收入減少,提出建議:提高農民收入。
針對問題④⑤部分農民沒有固定職業,提出建議:加強就業指導和政策支持。
針對問題⑥部分被征地農民未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提出建議:擴大保障體系覆蓋范圍,并提高保障水平。
其實這類題俗稱為翻譯題,只要對材料逐層翻譯,將不專業的語言翻譯成政治專業語言就是正確答案。
2.遞進式結構材料。這類材料的呈現方式有一定的規律,往往是按照“原因→問題→措施→結果”這個邏輯層層推進。如2022年山東卷政治第16題,材料共有四個層次,屬于“原因→問題→措施→結果”遞進式結構。該題主要是從措施的角度考查“武夷山樣本”的治理經驗。
材料第一層次提到開啟國家公園“武夷山樣本”探索之路的背景(原因);第二層次指出試點前武夷山面臨保護和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第三層次針對第二層次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第四層次是第三層次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帶來的影響(結果)。
材料中涉及措施的內容,只要加以歸納和總結就可以變成答案。當然,要完美地寫出此題的答案還要從黨、人大、政府等角度結合材料進行概括。可見,此類主觀題的解題之“法”就是將材料信息與教材知識進行轉換。
3.非并列非遞進式結構材料。這類題型較常見,而考生的得分往往較低。此類題都有明確的邏輯起點A和邏輯落腳點B,因此解決此類題就要建構知識之間的橋梁,即學會“搭橋”。
如2015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的材料,其分三個自然段從三個角度闡述,每個自然段一個角度。
第一自然段有兩個層次,從原因的角度闡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第二自然段有三個層次,以紀錄片《記住鄉愁》為素材說明如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自然段有兩個層次,列舉了社會各界對紀錄片《記住鄉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反應(影響)。
題目的設問考查“鄉愁”(A)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的關系。
顯然,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鄉愁”之間的“橋”。這個“橋”就是“傳統美德”(C1)和“優秀傳統文化(C2)”。找到這個“橋”就找到了此類主觀題的解題之“道”。紀錄片《記住鄉愁》(A)選取100多個傳統村落,突出中華美德(C1)和優秀傳統文化(C2)的傳承,因此“鄉愁”(A)有利于傳承中華美德(C1)和優秀傳統文化(C2)。紀錄片《記住鄉愁》采取紀實手法講述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有精忠報國的、有誠信為本的、有助人為樂的、有鄰里和睦的……這些感人故事既體現了中華美德(C1)和優秀傳統文化(C2)的傳承,又傳遞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于是此題應采用如圖2所示的解題思路。
又如,2018年全國Ⅲ卷第40題第(2)小題的設問“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什么意義”,考查的是艱苦奮斗精神(A)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B)的關系。而艱苦奮斗精神(A)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B)之間有一個“橋”,即中華民族精神(C)。
因為艱苦奮斗精神(A)屬于中華民族精神(C),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B)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三個部分。艱苦奮斗精神(A)屬于革命文化,因而也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B)。
該題材料中開國將軍甘祖昌的事跡可以從三個層次進行解讀。第一層次:①曾經的誓言(理想信念)→②辭去軍隊領導職務→③回到家鄉沿背村務農。第二層次:①秉持共產黨人的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領導鄉親們修水利等→③幫助村民擺脫貧窮、走向富裕。第三層次:①將軍農民的事跡被編入課本→②習總書記高度評價→③要求傳承弘揚艱苦奮斗精神。
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B)的思維含量大、內容層次多,因此可以對其進行分層,再進行一一對應的思考。材料中開國將軍甘祖昌的事跡體現出艱苦奮斗精神(A),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B1),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2),從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B)。此題應采用如圖3所示的解題思路。
①A屬于C,即艱苦奮斗精神(A)屬于中華民族精神(C)。
②C可以推出B,即中華民族精神(夢想、團結、奮斗、創造)(C)可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B)。
③A可以推出B1、B2,從而推出B,即艱苦奮斗精神(A)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B1),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2),從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B)。
(二)強化設問的審題
在解答主觀題的過程中,審題至關重要,在審題中審設問又尤為關鍵。
如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和2022廣東卷政治第17題第(1)小題,都屬于意義類主觀題,但難度系數不同。
2022年廣東卷政治第17題第(1)小題涉及多個要素且層次很復雜,考生只有掌握分解復雜設問的技巧,才能準確、全面、完整地作答。
2022年全國乙卷文綜第39題的難度不大,設問的知識指向明確。考生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等維度,分析材料的舉措對中國及世界的重要意義即可。
2022年廣東卷政治第17題第(1)小題,解答此類題須先按照“原因→問題→措施→結果(影響)”的邏輯對題目材料的各個層次進行分析,材料中有關原因、結果的內容可以直接轉化為設問的答案。同時要看到設問中有三個主體要素,即“當前”“基建投資”“政府”。因此,為了準確、全面、完整地作答,需要從層次性、邏輯性的角度對設問進行分解。該設問可拆解成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為什么要在當前”,第二層次“為什么要進行基建投資”,第三層次“為什么要政府主導”。
答案的表述也應按照三個層次的邏輯順序來進行,把教材觀點與相關具體信息有機結合起來闡釋。
針對第一層次“為什么要在當前”,得出答案:能夠注入新動能,更好對沖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針對第二層次“為什么要進行基建投資”,得出答案:新基建投資涉及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由政府主導有利于把握國民經濟方向;新基建由政府主導能優化資源配置,惠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能夠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
針對第三層次“為什么要政府主導”,得出答案:市場調節具有弱點和缺陷,新基建由政府主導能夠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
由此可見,認真審題特別是審設問至關重要。考生審題時既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又要抓住關鍵信息,對設問進行恰當拆解。因此,熟悉意義類題型設問的要求,并掌握此類題型的邏輯推理方法十分重要。
(三)建構答題的思維模型
主觀題答案應如何邏輯嚴謹、層次清晰地表述出來呢?在復習備考中,筆者通過對歷年高考試題參考答案的邏輯結構進行研究,發現答案表述是遵循一定思維邏輯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構解題思維模型,再從中找尋答題思路。
一般來說,答案要點之間是按照“由近及遠(從直接到間接)”“由小到大(從部分到整體、從微觀到宏觀)”“由內而外(從國內到國際)”“由經濟到政治、文化”的邏輯順序排列的,而每個答案要點的表述基本上都回應了“三問”,即答案表述要么按照“做了什么?說明了什么?有什么意義?”的思維邏輯展開,要么遵循“觀點是什么?材料如何體現?有什么意義?”的思維邏輯展開。這也是筆者給學生總結的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問”式思維建構模型。
如解答2022年全國甲卷文綜第38題,先審讀圖中材料,再提取圖中材料六個層次中的有效信息,最后對應教材的知識點。
層次①“1991年企業創立,專注于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專業體育用品”,可聯系“制訂正確的經營戰略”等知識點。
層次②“2005年之后,注重加大研發投入”,可聯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等知識點。
層次③“2009年推出童裝童鞋附屬品牌,并收購某國際運動品牌”,可聯系“延伸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等知識點。
層次④“2015年推出智能跑鞋,秉承工匠精神”,可聯系“發揚工匠精神,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有效供給”等知識點。
層次⑤“2017年通過啟動茁壯成長公益方案,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信譽和形象”,可聯系“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等知識點。
層次⑥“2021年擴大國內市場占有份額”,可聯系“著力打造本土品牌,立足國內大循環”等知識點。
將六個層次的材料信息與考查的知識點一一對照分析,可以確定此題需從六個角度組織答案。而每個答案要點的表述均要遵循“觀點是什么?材料如何體現?有什么意義?”的思維邏輯。如:
①(觀點是什么?)制訂正確的經營戰略。(材料如何體現?)該企業創立之初,專注于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專業體育用品。(有什么意義?)其戰略定位準確,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為企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②(觀點是什么?)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材料如何體現?)該企業自2005年之后,一直注重加大研發投入。(有什么意義?)為企業發展增添內生動力。
③(觀點是什么?)延伸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材料如何體現?)該企業推出童裝童鞋附屬品牌,并收購某高端國際運動品牌的商標權和運營業務。(有什么意義?)有助于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整體實力。
④(觀點是什么?)發揚工匠精神,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材料如何體現?)該企業調整生產結構,推出智能跑鞋,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有什么意義?)增加了年產值,實現企業高質高效發展。
⑤(觀點是什么?)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材料如何體現?)該企業通過啟動茁壯成長公益方案。(有什么意義?)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信譽和形象。
⑥(觀點是什么?)著力打造本土品牌,立足國內大循環。(材料如何體現?)不斷擴大國內市場占有份額。(有什么意義?)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企業的后續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
總之,針對高考政治主觀題信息量大、能力層次多、綜合要求高、選拔功能強等特點,無論是從考生備考的角度看,還是從教師有效指導考生提高解題能力的角度看,掌握主觀題命題之“道”與解題之“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責任編輯 袁 妮)